第52页
至于其他那些兄长,李悦大多数也就是有一点印象,他们的往来也就是存在于逢年过节时候的程式化的礼单里头,大家不远不近,保持着礼节性的往来,至于更多的,那还是算了!谁也不想沾上哪个不安分的兄弟,莫名其妙就因为之前过于亲密的往来被拖下水。
这会儿坐在一起,反正都不是同母的兄弟,因此大家都表现得比较疏离,反倒不像是那些驸马一般,可以凑一块说笑。
李悦头一次参加这种外朝的大宴,他瞅了瞅朝臣那边,几个重臣都凑在一块说话,长孙无忌那里更是人头涌动,将长孙无忌簇拥在中间,李悦偷偷撇了撇嘴,这位果然是飘了,要是李世民还在,你看他敢不敢这般!
李悦也没多看长孙无忌那边怎么回事,他心里有数,长孙无忌不是那种气量宽宏的,之前铁料的事情长孙家虽说没像是崔家还有其他一些冶铁的家族一般吃了大亏,但是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没占到便宜其实就是吃亏了,所以,长孙无忌心里头只怕还是有些不爽的,他躲在一边还好,长孙无忌一时半会儿未必能想得起他来,但是要是撞在枪口,只怕这位就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了。
因此,李悦看了几眼之后,就老老实实坐在自个的位置上装小透明,这年头是分餐制,他的餐桌上不是酒,而是一壶用花露枸杞做的饮料,闻着就很不错,李悦干脆给自己倒了一杯,慢慢喝着玩。
不多久,李治出来了,大家都是起身下拜,唐代其实朝堂上也不流行跪礼,尤其能参加这等正旦大宴的,都是高官勋贵,因此也就是躬身行礼便可,李治落座之后,笑吟吟地说道:“众卿免礼,都入座吧!今日正旦,朕与众卿同乐!”等到一众大臣入座之后,又有典礼官在询问过李治的意见之后,这才高声发号施令,乐工们便开始奏乐,编钟奏响,接着又有舞姬穿着轻薄的云裳走入大殿,翩然起舞。
唐朝这会儿,对于礼乐还是非常重视的,像是在弘文馆的时候,就有先生专门教导乐理,另外还得学习一些舞蹈,在一些关键的场合,舞蹈就是一些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别说是群臣了,有的就算是皇帝也得亲自下场参加。李悦就算是就藩了,教育方面其实也没落下,李治给李悦安排的先生是落魄世家出身,几番改朝换代之后,除了还遗留了一些经典,也已经跟庶族无异了。不过,这位还算是经历过比较全面的教育,在各方面都还算是拿得出手。他也是个非常懂得灵活变通的人,知道李悦这样的人,学什么经义其实没多少用处,因此,其他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倒是教了不少。
李悦上辈子虽说不缺钱,但是也没有钱到专门去学习什么才艺的地步,不过这辈子他有的是时间,学起来还是比较耐心的,他又不需要学成什么大家,但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还是有必要的。如今这种礼乐其实就跟西方的交响乐一般,也唯有各种大宴上头才会用上这样的排场,寻常有爵人家,说是钟鸣鼎食,其实也唯有一些重要的场合,才会这般郑重,毕竟,维持这样的排场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是真的不少。皇家也是一样,平常叫几个乐工舞姬歌舞助兴可以,但是这样的排场也唯有这等规模的大宴才会拿出来。因此,李悦这次算是头一次见识,便静心听着。
那边,几个重臣又带头起身给李治致祝词,祝词骈四俪六,花团锦簇,总之都是各种溢美之词。接着宗室也出了几个代表,至于其他人,只能在宴会开始之后,抓住机会向李治敬酒了。
等到祝词说过一轮之后,宴会才算是正式开始了。宫人们托着托盘穿花蝴蝶一般将一道道美食送到各个桌案上,最开始上的居然是火锅。火锅的吃法古已有之,一般叫做咕咚羹,一般是青铜器,下面放炭火,那种只适合朋友之间小酌,因为炭火放在下面,若是有个不小心,炭火沾上衣服,或者是落到桌子上,那都是一场麻烦。而宁州来的火锅呢就是后世那种黄铜锅,炭火放在中间,如此就安全得多。
这也算得上李治体贴群臣了,正旦还在冬日里头,长安的冬天可不暖和,太极殿地方也很大,这年头的宫殿也都盖得比较高大,虽说铜柱里面都放了炭火取暖,但是地方一大,也就是坐在铜柱附近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天一冷,菜也容易冷掉,因此,宫宴上的菜原本有一半都是冷食,另外一些一般是炙烤或者是炖煮的东西,这些冷掉之后,滋味真是一言难尽。这年头饮食用油要么是胡麻油,要么就是牛油或者是羊油,像是炖菜,为了增加香味,一般用的都是动物油,凝结起来看着就倒胃口。如今换上火锅,就可以少几样冷食,也能让群臣吃得更舒心一些。
在场的人对火锅都不生疏,几个武将已经直接将一整盘子的肉都倒进了沸腾的汤底里面,一些年纪大一些的更是庆幸,到了他们这样的年纪,生冷的东西是真不敢多吃了,往年大家对于宫宴吃什么都无所谓,来之前一般都会稍微填一下肚子,再拣几个清淡不油腻的冷食吃几口,其他时间多半就是在喝酒交流,今年李治命人改了菜单,大家自然也就有了胃口。
李治瞧着下面群臣的表现,心中便是暗自点头,之前宫宴这种事情,其实都是王皇后负责统筹,王皇后一般都是按照往年的常例来,而今年呢,原本也是如此,武昭仪却是提了这个建议,表示朝堂上许多都是老臣了,年纪大了,胃口未必又多好。往年宫宴耗费不知多少人力物力,赴宴的那些人却也未必喜欢,今年不如改一改,一桌弄一个火锅,一方面省去御膳房的麻烦,另一方面也能吃得舒心。
--
这会儿坐在一起,反正都不是同母的兄弟,因此大家都表现得比较疏离,反倒不像是那些驸马一般,可以凑一块说笑。
李悦头一次参加这种外朝的大宴,他瞅了瞅朝臣那边,几个重臣都凑在一块说话,长孙无忌那里更是人头涌动,将长孙无忌簇拥在中间,李悦偷偷撇了撇嘴,这位果然是飘了,要是李世民还在,你看他敢不敢这般!
李悦也没多看长孙无忌那边怎么回事,他心里有数,长孙无忌不是那种气量宽宏的,之前铁料的事情长孙家虽说没像是崔家还有其他一些冶铁的家族一般吃了大亏,但是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没占到便宜其实就是吃亏了,所以,长孙无忌心里头只怕还是有些不爽的,他躲在一边还好,长孙无忌一时半会儿未必能想得起他来,但是要是撞在枪口,只怕这位就不是那么容易打发的了。
因此,李悦看了几眼之后,就老老实实坐在自个的位置上装小透明,这年头是分餐制,他的餐桌上不是酒,而是一壶用花露枸杞做的饮料,闻着就很不错,李悦干脆给自己倒了一杯,慢慢喝着玩。
不多久,李治出来了,大家都是起身下拜,唐代其实朝堂上也不流行跪礼,尤其能参加这等正旦大宴的,都是高官勋贵,因此也就是躬身行礼便可,李治落座之后,笑吟吟地说道:“众卿免礼,都入座吧!今日正旦,朕与众卿同乐!”等到一众大臣入座之后,又有典礼官在询问过李治的意见之后,这才高声发号施令,乐工们便开始奏乐,编钟奏响,接着又有舞姬穿着轻薄的云裳走入大殿,翩然起舞。
唐朝这会儿,对于礼乐还是非常重视的,像是在弘文馆的时候,就有先生专门教导乐理,另外还得学习一些舞蹈,在一些关键的场合,舞蹈就是一些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别说是群臣了,有的就算是皇帝也得亲自下场参加。李悦就算是就藩了,教育方面其实也没落下,李治给李悦安排的先生是落魄世家出身,几番改朝换代之后,除了还遗留了一些经典,也已经跟庶族无异了。不过,这位还算是经历过比较全面的教育,在各方面都还算是拿得出手。他也是个非常懂得灵活变通的人,知道李悦这样的人,学什么经义其实没多少用处,因此,其他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倒是教了不少。
李悦上辈子虽说不缺钱,但是也没有钱到专门去学习什么才艺的地步,不过这辈子他有的是时间,学起来还是比较耐心的,他又不需要学成什么大家,但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还是有必要的。如今这种礼乐其实就跟西方的交响乐一般,也唯有各种大宴上头才会用上这样的排场,寻常有爵人家,说是钟鸣鼎食,其实也唯有一些重要的场合,才会这般郑重,毕竟,维持这样的排场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是真的不少。皇家也是一样,平常叫几个乐工舞姬歌舞助兴可以,但是这样的排场也唯有这等规模的大宴才会拿出来。因此,李悦这次算是头一次见识,便静心听着。
那边,几个重臣又带头起身给李治致祝词,祝词骈四俪六,花团锦簇,总之都是各种溢美之词。接着宗室也出了几个代表,至于其他人,只能在宴会开始之后,抓住机会向李治敬酒了。
等到祝词说过一轮之后,宴会才算是正式开始了。宫人们托着托盘穿花蝴蝶一般将一道道美食送到各个桌案上,最开始上的居然是火锅。火锅的吃法古已有之,一般叫做咕咚羹,一般是青铜器,下面放炭火,那种只适合朋友之间小酌,因为炭火放在下面,若是有个不小心,炭火沾上衣服,或者是落到桌子上,那都是一场麻烦。而宁州来的火锅呢就是后世那种黄铜锅,炭火放在中间,如此就安全得多。
这也算得上李治体贴群臣了,正旦还在冬日里头,长安的冬天可不暖和,太极殿地方也很大,这年头的宫殿也都盖得比较高大,虽说铜柱里面都放了炭火取暖,但是地方一大,也就是坐在铜柱附近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天一冷,菜也容易冷掉,因此,宫宴上的菜原本有一半都是冷食,另外一些一般是炙烤或者是炖煮的东西,这些冷掉之后,滋味真是一言难尽。这年头饮食用油要么是胡麻油,要么就是牛油或者是羊油,像是炖菜,为了增加香味,一般用的都是动物油,凝结起来看着就倒胃口。如今换上火锅,就可以少几样冷食,也能让群臣吃得更舒心一些。
在场的人对火锅都不生疏,几个武将已经直接将一整盘子的肉都倒进了沸腾的汤底里面,一些年纪大一些的更是庆幸,到了他们这样的年纪,生冷的东西是真不敢多吃了,往年大家对于宫宴吃什么都无所谓,来之前一般都会稍微填一下肚子,再拣几个清淡不油腻的冷食吃几口,其他时间多半就是在喝酒交流,今年李治命人改了菜单,大家自然也就有了胃口。
李治瞧着下面群臣的表现,心中便是暗自点头,之前宫宴这种事情,其实都是王皇后负责统筹,王皇后一般都是按照往年的常例来,而今年呢,原本也是如此,武昭仪却是提了这个建议,表示朝堂上许多都是老臣了,年纪大了,胃口未必又多好。往年宫宴耗费不知多少人力物力,赴宴的那些人却也未必喜欢,今年不如改一改,一桌弄一个火锅,一方面省去御膳房的麻烦,另一方面也能吃得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