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在,秦国根本没有分封的意思,毕竟,免得分封出去之后,刚开始还好,过个几代人,你瞧着我们家子孙不成器,你就想要骑到我们家头上来!到了汉朝之后的分封,其实愈发小家子气起来。刘邦想的是肉烂在锅里,都是老刘家的人,大家合该同享富贵,但是,下面的儿子越生越多,哪有那么多的土地分给那些皇子皇孙,因此,最终不得不削藩,还搞出个推恩令来,到后来,分封制度也就是只能惠及两代人,往后也就没啥名堂了。
而魏晋时期,八王之乱也说明了藩王是不可靠的,隋朝的时候,藩王叛乱的事情同样接连发生,这也是为什么老李家虽说依旧给子孙封王,但是却不断改封,而且藩王在封地上其实没有多少军政权力,多半就是个吉祥物。而若是将人分封到关外,关外什么地方,条件差得很,对方若是心一横,直接引突厥之类的异族入关,那就是一场麻烦。就算是对方没这个心思,但是对方若是真的在外面开辟出了一方天地,那么,他自然有自个的军队,自个的利益,大唐强盛的时候,他们或许不会有什么想法,若是大唐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会不会直接倒戈相向呢?
李治如果是李世民,说不定李悦敢提一提自个出去就藩的事情,李世民算得上是开国君主,因此,他在很多情况下,气量会更加宽宏,自家儿子不想着窝里斗,而是想要自个在外面折腾出一副天地,就算是未必有这个能力,但是有这个心思,李世民都是欣慰的。但是李治的性子,李悦也摸不透,所以,还是等等再说。
李治的话也很有意思,如果外出开拓利益巨大到世家愿意放弃在中原几百年的经营的话,你不说,他们也会抢着出去,另外就是,如果他们在中原经历了巨大的损失,不管是人口上的损失,还是经济上的损失,或者是权力上的损失,这样的损失让他们难以承受,反而是前往关外能够柳暗花明,他们自然也会动身。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最多就是派出家族的旁支庶脉去掺和一手,而不会真的将重心放在那里。
不管怎么说,如果那些世家真的愿意离开,那么李治和武昭仪倒是挺欢迎,这些人家别的不说,识字的人多,他们做官的时候未必真的乐意教化一方,毕竟,真要是寒门子弟都学习上进了,挤压的就是他们的空间,但是到了陌生的地盘,哪怕是为了劳动力,也是愿意多行教化之事的。
李治与武昭仪又询问了一下宁州如今的情况,然后便问道了李悦的打算,李悦说道:“别的也就罢了,我就是想要好好修一修路,我几次往返两地,这一路上,官道年久失修,遇上雨雪天气,这地方只怕就没法走了!”
李治有些无奈,说道:“不是不想修,这些年各个方面动用的劳力已经很多了,前阵子朕不过是想要将翠微宫修一修,还没用几个人呢,下面的人就跳出来反对。比起修缮翠微宫,修缮官道更是个麻烦!陇右不比别的地方,这边人口少,征召徭役难免要影响人家的生计,回头别闹得民怨沸腾!”
李悦露出了一个诧异的神情:“干什么要征召徭役,不能直接花钱雇人吗?”对于李悦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算问题,你让人家自带干粮,还要离家到几十里外去干活,还没有工钱,傻子也不愿意呢!尤其,修路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像是地方上头开挖水渠,疏通水道,别的不说,他们的农田总是需要灌溉的,这些对他们有好处,而且一般这种徭役离家不会太远,选择的也都是农闲时候,所以大家不会有什么抗拒。官道却不同,百姓不会觉得官道有什么重要的地方,因为他们是不能使用官道的,官道的主要使用者是军队和官吏,百姓随意上官道,那是违法行为,就跟后世你不开车,却想要穿过高速公路一样。就像是前朝那些修运河的民夫不会理解京杭大运河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下,这些民夫也不会理解官道的重要性。你若是肯包吃包住再给钱,他们倒是没什么,但问题就在于,正常情况下,徭役是不可能给钱的,最多就是你每年按道理是二十天的徭役,超额之后,每天给你几个钱,而这点钱,他们去打短工的话,也是很容易挣到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干这种又累人,还离家远的工作呢?
李治不由失笑:“你这就是何不食肉糜了!这修缮官道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不说耗费的材料,光是需要的劳力和时间都不会少,工钱低了,人家不来,工钱高了,朝廷可未必支撑得起!”
李悦眨巴了一下眼睛,嬉笑一声:“皇兄,臣弟准备修一条从长安到宁州的路,钱全部由臣弟出,这条路可以允许那些商人和百姓在上面行走,但是路修好了,皇兄你得允许我收二十年的过路费,你觉得怎么样?”
李治正想要说李悦不知道天高地厚,但是想想又觉得李悦应该不会做什么亏本买卖,另外,二十年的过路费,这真的能挣钱?
武皇后在一边看着李悦一副眼巴巴的模样,试探着看向了李治:“圣人,要不,就让十五郎试一试?”
李治想了想,然后说道:“这事可不是朕能一言而决的,得朝堂上通过才行!”
武皇后轻哼了一声,说道:“他们要是不乐意,那就让他们去修路好了!”
李治不由失笑,要是事情能这么简单就好了,指责否决一件事,其实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你要是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身子还能刷一个直言敢谏的名头,但是让他们自个去做,他们又会表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推脱个没完。或者也有人喊着自己能做的,但是做成什么名堂你根本不能保证。另外就是,李悦如今被那些世家惦记上了,但凡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世家肯定要反对。尤其,在官道上收费,这算怎么回事呢?
--
而魏晋时期,八王之乱也说明了藩王是不可靠的,隋朝的时候,藩王叛乱的事情同样接连发生,这也是为什么老李家虽说依旧给子孙封王,但是却不断改封,而且藩王在封地上其实没有多少军政权力,多半就是个吉祥物。而若是将人分封到关外,关外什么地方,条件差得很,对方若是心一横,直接引突厥之类的异族入关,那就是一场麻烦。就算是对方没这个心思,但是对方若是真的在外面开辟出了一方天地,那么,他自然有自个的军队,自个的利益,大唐强盛的时候,他们或许不会有什么想法,若是大唐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会不会直接倒戈相向呢?
李治如果是李世民,说不定李悦敢提一提自个出去就藩的事情,李世民算得上是开国君主,因此,他在很多情况下,气量会更加宽宏,自家儿子不想着窝里斗,而是想要自个在外面折腾出一副天地,就算是未必有这个能力,但是有这个心思,李世民都是欣慰的。但是李治的性子,李悦也摸不透,所以,还是等等再说。
李治的话也很有意思,如果外出开拓利益巨大到世家愿意放弃在中原几百年的经营的话,你不说,他们也会抢着出去,另外就是,如果他们在中原经历了巨大的损失,不管是人口上的损失,还是经济上的损失,或者是权力上的损失,这样的损失让他们难以承受,反而是前往关外能够柳暗花明,他们自然也会动身。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最多就是派出家族的旁支庶脉去掺和一手,而不会真的将重心放在那里。
不管怎么说,如果那些世家真的愿意离开,那么李治和武昭仪倒是挺欢迎,这些人家别的不说,识字的人多,他们做官的时候未必真的乐意教化一方,毕竟,真要是寒门子弟都学习上进了,挤压的就是他们的空间,但是到了陌生的地盘,哪怕是为了劳动力,也是愿意多行教化之事的。
李治与武昭仪又询问了一下宁州如今的情况,然后便问道了李悦的打算,李悦说道:“别的也就罢了,我就是想要好好修一修路,我几次往返两地,这一路上,官道年久失修,遇上雨雪天气,这地方只怕就没法走了!”
李治有些无奈,说道:“不是不想修,这些年各个方面动用的劳力已经很多了,前阵子朕不过是想要将翠微宫修一修,还没用几个人呢,下面的人就跳出来反对。比起修缮翠微宫,修缮官道更是个麻烦!陇右不比别的地方,这边人口少,征召徭役难免要影响人家的生计,回头别闹得民怨沸腾!”
李悦露出了一个诧异的神情:“干什么要征召徭役,不能直接花钱雇人吗?”对于李悦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算问题,你让人家自带干粮,还要离家到几十里外去干活,还没有工钱,傻子也不愿意呢!尤其,修路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像是地方上头开挖水渠,疏通水道,别的不说,他们的农田总是需要灌溉的,这些对他们有好处,而且一般这种徭役离家不会太远,选择的也都是农闲时候,所以大家不会有什么抗拒。官道却不同,百姓不会觉得官道有什么重要的地方,因为他们是不能使用官道的,官道的主要使用者是军队和官吏,百姓随意上官道,那是违法行为,就跟后世你不开车,却想要穿过高速公路一样。就像是前朝那些修运河的民夫不会理解京杭大运河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下,这些民夫也不会理解官道的重要性。你若是肯包吃包住再给钱,他们倒是没什么,但问题就在于,正常情况下,徭役是不可能给钱的,最多就是你每年按道理是二十天的徭役,超额之后,每天给你几个钱,而这点钱,他们去打短工的话,也是很容易挣到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干这种又累人,还离家远的工作呢?
李治不由失笑:“你这就是何不食肉糜了!这修缮官道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不说耗费的材料,光是需要的劳力和时间都不会少,工钱低了,人家不来,工钱高了,朝廷可未必支撑得起!”
李悦眨巴了一下眼睛,嬉笑一声:“皇兄,臣弟准备修一条从长安到宁州的路,钱全部由臣弟出,这条路可以允许那些商人和百姓在上面行走,但是路修好了,皇兄你得允许我收二十年的过路费,你觉得怎么样?”
李治正想要说李悦不知道天高地厚,但是想想又觉得李悦应该不会做什么亏本买卖,另外,二十年的过路费,这真的能挣钱?
武皇后在一边看着李悦一副眼巴巴的模样,试探着看向了李治:“圣人,要不,就让十五郎试一试?”
李治想了想,然后说道:“这事可不是朕能一言而决的,得朝堂上通过才行!”
武皇后轻哼了一声,说道:“他们要是不乐意,那就让他们去修路好了!”
李治不由失笑,要是事情能这么简单就好了,指责否决一件事,其实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你要是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身子还能刷一个直言敢谏的名头,但是让他们自个去做,他们又会表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推脱个没完。或者也有人喊着自己能做的,但是做成什么名堂你根本不能保证。另外就是,李悦如今被那些世家惦记上了,但凡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世家肯定要反对。尤其,在官道上收费,这算怎么回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