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护卫尚且如此,何况是属官,李悦刚刚就藩的时候,王府的属官一度都没有配齐,好些还是房遗则用房家的面子才找来了足够的人将架子撑了起来,等到后来,李悦这边的属官名额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偏偏宁王府这边宁愿找临时工,也不愿意轻而易举地就将职位拿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如今宁王府的属官不管是之前的还是后来的,都算得上是这个年代少有的精英分子了,甚至还有几个姓氏还比较显赫,不过,他们也就是一个姓氏能拿得出手了,五姓七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沾到家族的光的,许多实际上早就是旁支中的旁支,在家族之中论起地位,只怕都不如主家的心腹仆人,更别提给他们安排什么差事了,能让他们接受族学的教育,就已经是主家的恩典,等到读过几年书,他们也只能自谋生路。
李悦这边就有几个人是这些世家旁支出来的,他们也只能担任不入流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品级,但是待遇却并不差。他们过来走的也多半是房遗则或者是李洽等人的门路,不过,为了防止他们窃密,他们负责的也多半是一些无关那几个产业的差事,李悦对他们也并不了解。
不过,因为之前贺兰敏之的缘故,李悦如今打算在这群人之中挑选一些人进行自然科学的启蒙,便表示要在王府之中设立一个学堂,对王府属官的子女开放,以后会优先在王府任职,若是格外优异的,王府会负责举荐给朝廷。
李悦这般一说,顿时,一群人都心动了。像是房遗则,他妻子作为荆王之女,虽说当年的事情没有牵连到她,但是以后自家孩子想要出仕的话,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毕竟,长孙无忌虽说是死了,当年的案子却没有翻过来,荆王依旧顶着谋反未遂的罪名,有着这样的外祖父,他们能有多光明的前途?而若是在李悦这边就不同了,李悦是真的不太在乎这些。何况,李悦如果肯举荐的话,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李悦在圣人那里是真的挺有面子。因此,房遗则头一个相应了号召,将自己年长的两个儿子房承谨,房承仪送了进来。李洽自个孩子还小,最大的长女也不过就是三岁,但他居然说动了自个兄长李津,将侄子李培给送了过来。
有了这两位带头,其他人干脆利索地就开始写信,准备将孩子接过来。在家读书未必有什么前程,到了李悦这里,前程起码能有个大半,谁也不是傻子,所以,他们不乐意才怪!因为轨道的存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有十几个孩子,当然还包括了他们的家人,陆陆续续赶到了宁州,宁王府的学堂终于进入了正轨。
李悦沉醉在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中,想着再过几年,就有许多助手给大唐的工业化进程添砖加瓦了,结果第一批羊绒还没有到位,突厥人的马蹄声就向着宁州而来。
第75章
阿史那贺鲁早就垂涎宁州的财富,他自打算发兵以来,就直奔宁州而来。
好在依赖宁州的小部族挺多,虽说之前被阿史那贺鲁借故斩杀了好几个首领,但是却激起了他们的同仇敌忾之心,其中一些逃离了阿史那贺鲁王庭的追杀之后,就直接往宁州而来,向宁州通风报信。
接到这些部族的通风报信之后,宁州这边上上下下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虽说宁州这边本来就是四战之地,但是却已确实很长时间没有真正经历过兵锋了。之前来到这里的各个部族都是来交易的,以至于大家几乎都忘了他们曾经兵戎相见。如今突厥大军压境,一时间大家还真是有些措手不及。
老实说,因为李悦的存在,宁州这边的官府虽说白得了许多政绩,在宁州本地存在感颇有些不足,那等喜欢躺赢的,自然觉得这样其实很不错,混上几年,有着足够的政绩之后,就能升迁了,运气好,直接就能去长安,就算是运气不好,也能去河东,山东之类的地方。但是也有那些想要作出一些成绩的官员,在这里就很尴尬了,他们比较传统的思维导致了他们根本跟不上李悦的节奏,搞到最后,还是只能躺平了等着大佬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李悦这个宁王其实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这会儿一听说突厥大军朝着宁州而来,几个官员简直跟屁股着火了一样,火急火燎地先是命人燃起狼烟,再向附近的驻军求援,但是按照那些报信的突厥人的说法,阿史那贺鲁的大军已经距离宁州很近了,最晚明天就要到达宁州。
宁州这边其实守城没什么问题,但是无论是冶铁作坊,还是纺织作坊,因为要借用水力的缘故,其实都在城外,如果这仅仅是李悦的产业,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时刻,作为亲王为朝廷牺牲点财富算什么,问题是,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就是宁州最重要的东西了。纺织作坊也就算了,真要是让冶铁作坊落在突厥人手里,谁知道他们能增加多少兵器铠甲,因此,他们立马就命人前去找李悦报信。
李悦并不在城内王府,他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庄子上,一方面庄子上比较方便做一些自然科学实验,地方大,材料也多,就算是有什么危险也比较容易解决,另一方面就是,他在尝试着搞点性能比较高的火药出来。黑火药很多时候其实威力并不够,益州那边要修建铁路,那么,开山是必须的,黑火药用来开山,那威力就太差了点,所以,李悦琢磨着想要搞点高爆火药出来,只是,他上辈子学的毕竟不是这个,虽说记得一些火药的名字,比如说什么TNT,什么苦味酸,但是,这些具体是怎么制备出来的,李悦还真是记不清楚了,倒是他记得硝酸甘油是一种不错的炸药,但是,这玩意性状实在是太不稳定了,放到工地上,别搞得三天两头就是事故,毕竟,这个时代的工人到底没多少知识,他们施工的时候可不会管什么轻拿轻放。
--
不管怎么说,如今宁王府的属官不管是之前的还是后来的,都算得上是这个年代少有的精英分子了,甚至还有几个姓氏还比较显赫,不过,他们也就是一个姓氏能拿得出手了,五姓七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沾到家族的光的,许多实际上早就是旁支中的旁支,在家族之中论起地位,只怕都不如主家的心腹仆人,更别提给他们安排什么差事了,能让他们接受族学的教育,就已经是主家的恩典,等到读过几年书,他们也只能自谋生路。
李悦这边就有几个人是这些世家旁支出来的,他们也只能担任不入流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品级,但是待遇却并不差。他们过来走的也多半是房遗则或者是李洽等人的门路,不过,为了防止他们窃密,他们负责的也多半是一些无关那几个产业的差事,李悦对他们也并不了解。
不过,因为之前贺兰敏之的缘故,李悦如今打算在这群人之中挑选一些人进行自然科学的启蒙,便表示要在王府之中设立一个学堂,对王府属官的子女开放,以后会优先在王府任职,若是格外优异的,王府会负责举荐给朝廷。
李悦这般一说,顿时,一群人都心动了。像是房遗则,他妻子作为荆王之女,虽说当年的事情没有牵连到她,但是以后自家孩子想要出仕的话,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毕竟,长孙无忌虽说是死了,当年的案子却没有翻过来,荆王依旧顶着谋反未遂的罪名,有着这样的外祖父,他们能有多光明的前途?而若是在李悦这边就不同了,李悦是真的不太在乎这些。何况,李悦如果肯举荐的话,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李悦在圣人那里是真的挺有面子。因此,房遗则头一个相应了号召,将自己年长的两个儿子房承谨,房承仪送了进来。李洽自个孩子还小,最大的长女也不过就是三岁,但他居然说动了自个兄长李津,将侄子李培给送了过来。
有了这两位带头,其他人干脆利索地就开始写信,准备将孩子接过来。在家读书未必有什么前程,到了李悦这里,前程起码能有个大半,谁也不是傻子,所以,他们不乐意才怪!因为轨道的存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有十几个孩子,当然还包括了他们的家人,陆陆续续赶到了宁州,宁王府的学堂终于进入了正轨。
李悦沉醉在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中,想着再过几年,就有许多助手给大唐的工业化进程添砖加瓦了,结果第一批羊绒还没有到位,突厥人的马蹄声就向着宁州而来。
第75章
阿史那贺鲁早就垂涎宁州的财富,他自打算发兵以来,就直奔宁州而来。
好在依赖宁州的小部族挺多,虽说之前被阿史那贺鲁借故斩杀了好几个首领,但是却激起了他们的同仇敌忾之心,其中一些逃离了阿史那贺鲁王庭的追杀之后,就直接往宁州而来,向宁州通风报信。
接到这些部族的通风报信之后,宁州这边上上下下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虽说宁州这边本来就是四战之地,但是却已确实很长时间没有真正经历过兵锋了。之前来到这里的各个部族都是来交易的,以至于大家几乎都忘了他们曾经兵戎相见。如今突厥大军压境,一时间大家还真是有些措手不及。
老实说,因为李悦的存在,宁州这边的官府虽说白得了许多政绩,在宁州本地存在感颇有些不足,那等喜欢躺赢的,自然觉得这样其实很不错,混上几年,有着足够的政绩之后,就能升迁了,运气好,直接就能去长安,就算是运气不好,也能去河东,山东之类的地方。但是也有那些想要作出一些成绩的官员,在这里就很尴尬了,他们比较传统的思维导致了他们根本跟不上李悦的节奏,搞到最后,还是只能躺平了等着大佬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李悦这个宁王其实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这会儿一听说突厥大军朝着宁州而来,几个官员简直跟屁股着火了一样,火急火燎地先是命人燃起狼烟,再向附近的驻军求援,但是按照那些报信的突厥人的说法,阿史那贺鲁的大军已经距离宁州很近了,最晚明天就要到达宁州。
宁州这边其实守城没什么问题,但是无论是冶铁作坊,还是纺织作坊,因为要借用水力的缘故,其实都在城外,如果这仅仅是李悦的产业,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时刻,作为亲王为朝廷牺牲点财富算什么,问题是,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就是宁州最重要的东西了。纺织作坊也就算了,真要是让冶铁作坊落在突厥人手里,谁知道他们能增加多少兵器铠甲,因此,他们立马就命人前去找李悦报信。
李悦并不在城内王府,他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庄子上,一方面庄子上比较方便做一些自然科学实验,地方大,材料也多,就算是有什么危险也比较容易解决,另一方面就是,他在尝试着搞点性能比较高的火药出来。黑火药很多时候其实威力并不够,益州那边要修建铁路,那么,开山是必须的,黑火药用来开山,那威力就太差了点,所以,李悦琢磨着想要搞点高爆火药出来,只是,他上辈子学的毕竟不是这个,虽说记得一些火药的名字,比如说什么TNT,什么苦味酸,但是,这些具体是怎么制备出来的,李悦还真是记不清楚了,倒是他记得硝酸甘油是一种不错的炸药,但是,这玩意性状实在是太不稳定了,放到工地上,别搞得三天两头就是事故,毕竟,这个时代的工人到底没多少知识,他们施工的时候可不会管什么轻拿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