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页
康熙不想再听这些了,“皇额娘,朕悄悄的跟你说,太子洗脱不了嫌疑,但万一要是有人嫁祸他了,查找出来说不定就能让他出来。可问题就在于这种事儿谁肯承认?没人承认他就洗脱不了身上的嫌疑,他就是个不忠不孝的玩意儿,他就要被关下去,不仅被关下去,而且还要被废。”
“好办”,太后听了之后,微微一笑,“我有个主意能把陷害他的那个人找出来。”
老太太一贯不靠谱,康熙不觉得老太太的主意好到哪里,看到老太太胸有成竹的样子,忍不住好笑。
“那你有什么办法呀?”
“咱们就说太子他不行了,不要让他当太子了,你问问咱们家的这些孩子谁愿意,到时候谁接了太子的位置,谁就是下手的那个人。”
康熙突然之间灵光一闪,老太太一直不靠谱,这办法老太太未必能想得出来,但是说实在的,仔细操作一番确实有用。
想通了之后,康熙已经想好了接下来的所有的计划,一步一步该怎么去做。
但还是那句话,老太太的脑子想不出来这么厉害的办法。
“这是谁教您的呀?”说完之后扭头看了看外面站着的宫女,“最近谁来太后跟前说什么了?”
宫女刚快跪了下来,“自从皇上回到宫里,也只有皇贵妃娘娘每天来给太后娘娘请安,其他娘娘以及各位福晋都没有来。”
康熙心想,难不成这主意是表妹告诉老太太的?
“你是想知道谁跟我说的这个主意是吗?当然是老祖宗说的。”
康熙听了之后忍不住一怔,老太太嘴里的老祖宗就是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去世这么多年了,如果这位老人家到现在还活着,宫里面哪能出这么多事儿,而且出事了也能给自己指一条明路。
太后忍不住洋洋得意:“当年我刚进宫的时候,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我记得当时由西北进献过来了一尊玉佛像。我跟你说,那可真是上好的玉像,先帝说要给董鄂妃,董鄂妃说她已经供奉了其他菩萨不好再请一尊过去。那个时候老祖宗说要放在我跟前,我高高兴兴的等着,可是没过多久就有人说我的属相和这尊玉佛像不搭,容易犯冲!”
康熙当然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儿,“那后来呢?”
“后来老祖宗就说,没必要找出谁在背后传的谣言,到时候这位佛爷到了谁的宫里,那就证明谁在背后动了手脚。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是这办法我记住了。”
康熙听了之后哭笑不得,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法子用到现在未必合适,是转念一想,老祖宗当年用的是一个等,自己不能再等了,自己可以想个其他法子让幕后之人自动跳出来。
毕竟人家辛辛苦苦苦苦一番努力,岂肯愿意为别人做嫁衣。
如果到时候太子不做太子了,那么太子之位落到任何人一个手里,背后之人恐怕都吃不下睡不着。到时候朝廷里面还会在有人搬弄是非,也就是说,背后这人找不出来,家里面儿都没有太平的时候。
“您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没想到您还有这样的智慧呢。”
老太太这才是大智若愚呢。
“没有啦,我能有什么智慧?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老祖宗做过的事我都记着呢。要是有一天我自己拿不定主意了,我就把老祖宗做过的事儿拿出来好好的比对比对,要是有对得上的就用老祖宗的办法,要是有对不上的,我在把苏麻喇姑做过的事拿出来比对比对,总有一件事能比对上的?”
这就是老太太发现自己没脑子之后想起来的好办法。自己脑子确实没有别人的好用,但是有脑子好用的人把事情已经做出来了,只要自己比葫芦画瓢就行了。
康熙这个时候心里面很满意,果然来到老太太跟前对着的。
他又过了几天招人过来问太子最近如何?
审问太子的人都说,太子是死活不肯开口。
康熙想了一会儿,告诉他们:太子开口不开口无所谓,把太子圈禁在东宫,在外边给他建造一处王府。到时候王府造出来了,把他挪出去。
看着满大殿大臣的眼神,康熙很明白的告诉他们,“太子无德,朕要废太子。”
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果然事情进行到了这一步,康熙高高在上,紧紧的盯着儿子们,发现他们当中有的人目露震惊,有的人表情很淡然。除了某些人眼光太炙热之外,大部分都是觉得难以置信。
等到大朝会散了之后,那些无权无势的大臣赶快退了出去,像裕亲王福全,简王雅尔江阿,康亲王庄亲王这一些人都不愿意走。
皇子们更是目光灼灼的盯着康熙,康熙也等着和这些人聊一聊。
首先先是把宗室的这些老王爷们叫了过去,这群人分成三派,一派是打酱油的,也就想过来听一听皇上是怎么安排的。既然是废太子,废完之后呢?新太子又是谁?
另外一派如福全这些人,劝康熙再好好想想,他们这些人不想让目前的情势有什么改变,既然打着让皇上三思的旗号,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人其实是反对废太子的。
还有一部分人支持废太子,这一部分人是最多的,等到打酱油的那一派询问新太子是谁的时候,这些人纷纷举荐。
他们众口一词觉得老八可以成为下一代太子。
--
“好办”,太后听了之后,微微一笑,“我有个主意能把陷害他的那个人找出来。”
老太太一贯不靠谱,康熙不觉得老太太的主意好到哪里,看到老太太胸有成竹的样子,忍不住好笑。
“那你有什么办法呀?”
“咱们就说太子他不行了,不要让他当太子了,你问问咱们家的这些孩子谁愿意,到时候谁接了太子的位置,谁就是下手的那个人。”
康熙突然之间灵光一闪,老太太一直不靠谱,这办法老太太未必能想得出来,但是说实在的,仔细操作一番确实有用。
想通了之后,康熙已经想好了接下来的所有的计划,一步一步该怎么去做。
但还是那句话,老太太的脑子想不出来这么厉害的办法。
“这是谁教您的呀?”说完之后扭头看了看外面站着的宫女,“最近谁来太后跟前说什么了?”
宫女刚快跪了下来,“自从皇上回到宫里,也只有皇贵妃娘娘每天来给太后娘娘请安,其他娘娘以及各位福晋都没有来。”
康熙心想,难不成这主意是表妹告诉老太太的?
“你是想知道谁跟我说的这个主意是吗?当然是老祖宗说的。”
康熙听了之后忍不住一怔,老太太嘴里的老祖宗就是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去世这么多年了,如果这位老人家到现在还活着,宫里面哪能出这么多事儿,而且出事了也能给自己指一条明路。
太后忍不住洋洋得意:“当年我刚进宫的时候,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我记得当时由西北进献过来了一尊玉佛像。我跟你说,那可真是上好的玉像,先帝说要给董鄂妃,董鄂妃说她已经供奉了其他菩萨不好再请一尊过去。那个时候老祖宗说要放在我跟前,我高高兴兴的等着,可是没过多久就有人说我的属相和这尊玉佛像不搭,容易犯冲!”
康熙当然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儿,“那后来呢?”
“后来老祖宗就说,没必要找出谁在背后传的谣言,到时候这位佛爷到了谁的宫里,那就证明谁在背后动了手脚。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是这办法我记住了。”
康熙听了之后哭笑不得,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法子用到现在未必合适,是转念一想,老祖宗当年用的是一个等,自己不能再等了,自己可以想个其他法子让幕后之人自动跳出来。
毕竟人家辛辛苦苦苦苦一番努力,岂肯愿意为别人做嫁衣。
如果到时候太子不做太子了,那么太子之位落到任何人一个手里,背后之人恐怕都吃不下睡不着。到时候朝廷里面还会在有人搬弄是非,也就是说,背后这人找不出来,家里面儿都没有太平的时候。
“您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没想到您还有这样的智慧呢。”
老太太这才是大智若愚呢。
“没有啦,我能有什么智慧?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老祖宗做过的事我都记着呢。要是有一天我自己拿不定主意了,我就把老祖宗做过的事儿拿出来好好的比对比对,要是有对得上的就用老祖宗的办法,要是有对不上的,我在把苏麻喇姑做过的事拿出来比对比对,总有一件事能比对上的?”
这就是老太太发现自己没脑子之后想起来的好办法。自己脑子确实没有别人的好用,但是有脑子好用的人把事情已经做出来了,只要自己比葫芦画瓢就行了。
康熙这个时候心里面很满意,果然来到老太太跟前对着的。
他又过了几天招人过来问太子最近如何?
审问太子的人都说,太子是死活不肯开口。
康熙想了一会儿,告诉他们:太子开口不开口无所谓,把太子圈禁在东宫,在外边给他建造一处王府。到时候王府造出来了,把他挪出去。
看着满大殿大臣的眼神,康熙很明白的告诉他们,“太子无德,朕要废太子。”
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果然事情进行到了这一步,康熙高高在上,紧紧的盯着儿子们,发现他们当中有的人目露震惊,有的人表情很淡然。除了某些人眼光太炙热之外,大部分都是觉得难以置信。
等到大朝会散了之后,那些无权无势的大臣赶快退了出去,像裕亲王福全,简王雅尔江阿,康亲王庄亲王这一些人都不愿意走。
皇子们更是目光灼灼的盯着康熙,康熙也等着和这些人聊一聊。
首先先是把宗室的这些老王爷们叫了过去,这群人分成三派,一派是打酱油的,也就想过来听一听皇上是怎么安排的。既然是废太子,废完之后呢?新太子又是谁?
另外一派如福全这些人,劝康熙再好好想想,他们这些人不想让目前的情势有什么改变,既然打着让皇上三思的旗号,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人其实是反对废太子的。
还有一部分人支持废太子,这一部分人是最多的,等到打酱油的那一派询问新太子是谁的时候,这些人纷纷举荐。
他们众口一词觉得老八可以成为下一代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