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彦话少,姜沛也不算健谈,但姜麓话多且健谈。她问姜沛边关的风土人情,问秦彦关于奉京的一些名胜古迹。间或地她时不时来一些道听途说的奇闻,席间的气氛颇为融洽。
短短一顿饭的功夫,姜沛对这个亲妹妹又有重新的认知。方才说话谈天之时,让他仿佛回到军营之中。他发现姜麓的见识极广,似乎是一个去过很多地方的游侠。即便那些事都是她听来的,足以证明她记性极好且特别会听事。
他还发现妹妹和殿下相处得很是和谐,殿下好像十分看重她。她的神情语气完全不像一个妻子,反而像是殿下的朋友。
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
饭后姜沛和秦彦关门密谈,一直到深夜。
边关事紧,姜沛不能久留。
临行前他向姜麓请教火锅的做法,姜麓写了一张方子给他。他再次震惊,因为她的字娟秀灵动,比之京中的那些贵女也不差。思及妹妹偷听夫人讲课,在沙子上练字的过往,他猛然间很不喜欢那个从小养在府中的假妹妹。
母亲有多宠爱明珠,是个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到。以前祖母还在时常和他感慨,说母亲太过娇惯明珠。那时他倒是不以为然,觉得姑娘家娇宠一些也无妨。
如今再看自己的亲妹妹,见识谈吐如此不输男子,他突然发现祖母是对的。祖母曾说过女子未必不如男,不应拘约在后宅的方寸之间。
“大哥,大哥。”姜麓唤他,他回过神来小心翼翼将方子折起收好。
姜麓黯然道:“上次母亲她们来看我,我原本是很开心的。但是母亲好像不喜欢我,觉得我样样都不如黄明珠。我心里气不过,说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大哥,你不会怪我吧?”
“不怪你,母亲她…她确实有些偏心。”
老白莲岂止是偏心,那心都长到胳肢窝了。如果不是有心想和大哥搞好关系,她才懒得掩饰自己和老白莲的矛盾。
“我在乡下长大,黄明珠在国公府长大,她确实比我懂礼数,母亲喜欢她也是应该的。”
姜沛听出她语气中的失落,心里极为不舒服。
“她不过是国公府的养女,你才是姜家真正的嫡女。父亲母亲说的话你不必太过在意,以后若有事尽可同我说。”
言之下意,国公府以后当家做主的人是他,他完全可以罩住她。
“大哥,我听你的。”她笑得灿烂,明丽的五官张扬而不咄咄逼人,那种骨子里的自信与淡定完全不像一个乡下长大的姑娘。
姜沛想起自己的祖母,那是一个完全有别于其他内宅女子的人。祖母的睿智从容、处事不惊的为人态度、还有永远不抱怨的明朗通透,他仿佛都能在亲妹妹的身上看到影子。
他怅然道:“若是祖母还在,必定很喜欢你。”
因着心里的那股难受,他没有即刻启程去边关,而是在官道上调头回京,一路快马加鞭披星戴月。
林国公府内,姜明珠正对着镜子沉思。
回京一段日子,那险些冒头的冻疮总算是好了,她的皮肤又恢复成以前吹弹可破的样子。一想起北坳村的日子,总有一股郁气堵在心口。
前世里大哥后来一直向着姜麓,姜麓一介农女出身能稳坐高位还没有被休弃,一则是因为殿下重情重义,二则便是大哥在背后撑腰。
她不心疼那些嫁妆,她在意的大哥对自己的态度。以前她是不在意那个大哥的,因为她有父亲和母亲的疼爱。重活一世她比谁都知道,林国公的位置过不了几年就会属于大哥,到时候父亲母亲再疼她,也帮不了她多少。
大哥匆匆回京,又匆匆离去。她还来不及多多讨好,也没有机会趁机亲近。有心想说姜麓的坏话,又不敢做得太明显。
她深深看一眼兰桂,要不是这个丫头还算忠心,她真想提脚卖了。兰桂被她看得心下一惊,自知自己不得姑娘的喜欢。心中更是无比羡慕陶儿,能碰到那样的好主子。
梳过妆,姜明珠去给玉氏请安。
玉氏自打回京之后一直称病,明眼人谁不暗地底骂她一声蠢。既然做了出京看望女儿的面子功夫,又何必摆出这样一副样子来。说句难听的话,女儿是自己的,女婿到底还是陛下的儿子。不看僧面看佛面,为了遮家丑也不应如此挂相。
还有人感慨以前姜老夫人为人何等通达,幸好教出的孙子是个顶事的。若不然好好的百年世家,终会毁在他们夫妇二人手上。
姜明珠进去时,玉氏刚喝过药。
母女二人如往常一样说着话,说着说着自然说到姜沛身上。提起大儿子,玉氏是很大的不满。大儿出生没多久就被婆婆抱去抚养,她这个当娘不知哭过多少回。大儿长大后和她这个亲娘不亲,事事都听婆婆的话。她这个当娘的毫无威信,他说给嫁妆就给嫁妆,那些东西都应该是明珠的。
“你别怕,母亲一定不会委屈你的。你大哥是男子,他哪里知道内宅的事。他日你出嫁,母亲会再给你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不会比之前的差。”
“母亲,这辈子能当你的女儿,我死而无憾。我不在乎那些嫁妆,能留在父亲母亲身边尽孝就已足够。我是怕大哥不喜欢我,我怕他赶我走…”
“不会的,他不敢!”玉氏心揪起来,疼得搅成一团。她千娇万宠养大的女儿,为何要受这样的罪。“那个姜麓母亲不认,说什么都不会认的。在母亲心里,你才是我的女儿!”
--
短短一顿饭的功夫,姜沛对这个亲妹妹又有重新的认知。方才说话谈天之时,让他仿佛回到军营之中。他发现姜麓的见识极广,似乎是一个去过很多地方的游侠。即便那些事都是她听来的,足以证明她记性极好且特别会听事。
他还发现妹妹和殿下相处得很是和谐,殿下好像十分看重她。她的神情语气完全不像一个妻子,反而像是殿下的朋友。
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
饭后姜沛和秦彦关门密谈,一直到深夜。
边关事紧,姜沛不能久留。
临行前他向姜麓请教火锅的做法,姜麓写了一张方子给他。他再次震惊,因为她的字娟秀灵动,比之京中的那些贵女也不差。思及妹妹偷听夫人讲课,在沙子上练字的过往,他猛然间很不喜欢那个从小养在府中的假妹妹。
母亲有多宠爱明珠,是个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到。以前祖母还在时常和他感慨,说母亲太过娇惯明珠。那时他倒是不以为然,觉得姑娘家娇宠一些也无妨。
如今再看自己的亲妹妹,见识谈吐如此不输男子,他突然发现祖母是对的。祖母曾说过女子未必不如男,不应拘约在后宅的方寸之间。
“大哥,大哥。”姜麓唤他,他回过神来小心翼翼将方子折起收好。
姜麓黯然道:“上次母亲她们来看我,我原本是很开心的。但是母亲好像不喜欢我,觉得我样样都不如黄明珠。我心里气不过,说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大哥,你不会怪我吧?”
“不怪你,母亲她…她确实有些偏心。”
老白莲岂止是偏心,那心都长到胳肢窝了。如果不是有心想和大哥搞好关系,她才懒得掩饰自己和老白莲的矛盾。
“我在乡下长大,黄明珠在国公府长大,她确实比我懂礼数,母亲喜欢她也是应该的。”
姜沛听出她语气中的失落,心里极为不舒服。
“她不过是国公府的养女,你才是姜家真正的嫡女。父亲母亲说的话你不必太过在意,以后若有事尽可同我说。”
言之下意,国公府以后当家做主的人是他,他完全可以罩住她。
“大哥,我听你的。”她笑得灿烂,明丽的五官张扬而不咄咄逼人,那种骨子里的自信与淡定完全不像一个乡下长大的姑娘。
姜沛想起自己的祖母,那是一个完全有别于其他内宅女子的人。祖母的睿智从容、处事不惊的为人态度、还有永远不抱怨的明朗通透,他仿佛都能在亲妹妹的身上看到影子。
他怅然道:“若是祖母还在,必定很喜欢你。”
因着心里的那股难受,他没有即刻启程去边关,而是在官道上调头回京,一路快马加鞭披星戴月。
林国公府内,姜明珠正对着镜子沉思。
回京一段日子,那险些冒头的冻疮总算是好了,她的皮肤又恢复成以前吹弹可破的样子。一想起北坳村的日子,总有一股郁气堵在心口。
前世里大哥后来一直向着姜麓,姜麓一介农女出身能稳坐高位还没有被休弃,一则是因为殿下重情重义,二则便是大哥在背后撑腰。
她不心疼那些嫁妆,她在意的大哥对自己的态度。以前她是不在意那个大哥的,因为她有父亲和母亲的疼爱。重活一世她比谁都知道,林国公的位置过不了几年就会属于大哥,到时候父亲母亲再疼她,也帮不了她多少。
大哥匆匆回京,又匆匆离去。她还来不及多多讨好,也没有机会趁机亲近。有心想说姜麓的坏话,又不敢做得太明显。
她深深看一眼兰桂,要不是这个丫头还算忠心,她真想提脚卖了。兰桂被她看得心下一惊,自知自己不得姑娘的喜欢。心中更是无比羡慕陶儿,能碰到那样的好主子。
梳过妆,姜明珠去给玉氏请安。
玉氏自打回京之后一直称病,明眼人谁不暗地底骂她一声蠢。既然做了出京看望女儿的面子功夫,又何必摆出这样一副样子来。说句难听的话,女儿是自己的,女婿到底还是陛下的儿子。不看僧面看佛面,为了遮家丑也不应如此挂相。
还有人感慨以前姜老夫人为人何等通达,幸好教出的孙子是个顶事的。若不然好好的百年世家,终会毁在他们夫妇二人手上。
姜明珠进去时,玉氏刚喝过药。
母女二人如往常一样说着话,说着说着自然说到姜沛身上。提起大儿子,玉氏是很大的不满。大儿出生没多久就被婆婆抱去抚养,她这个当娘不知哭过多少回。大儿长大后和她这个亲娘不亲,事事都听婆婆的话。她这个当娘的毫无威信,他说给嫁妆就给嫁妆,那些东西都应该是明珠的。
“你别怕,母亲一定不会委屈你的。你大哥是男子,他哪里知道内宅的事。他日你出嫁,母亲会再给你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不会比之前的差。”
“母亲,这辈子能当你的女儿,我死而无憾。我不在乎那些嫁妆,能留在父亲母亲身边尽孝就已足够。我是怕大哥不喜欢我,我怕他赶我走…”
“不会的,他不敢!”玉氏心揪起来,疼得搅成一团。她千娇万宠养大的女儿,为何要受这样的罪。“那个姜麓母亲不认,说什么都不会认的。在母亲心里,你才是我的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