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所以有时候白玫玫不禁感叹,原主白长玫越来越无所顾忌可能就是仗着家里人疼爱才能这么作,这也是她永远都学不来的一种底气。
虽说是秋收,但是这时的天气还是炎热的夏天,阳光总是格外的热烈,像是要晒干一切。
诗人或许赞叹这热情如火的阳光,但是对于农村人,对靠地吃饭的他们来说,夏天格外难熬。
口干舌燥伴随着稻谷上飞扬的皮屑沾上皮肤引起的瘙痒,让人格外心烦。
一望无际的金黄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意味着劳作的辛苦。
田地里杜晓娟正在奋力的割稻子,往年觉得难熬但是今天杜晓娟觉得自己浑身有劲,还能在干,甚至觉得轻松。
她一边用手割着稻谷,一边和一旁的丈夫说道:“咱闺女这次是真的知道错了,你可不许再说她了。”
“知道了。”白应良这几天已经听家里的媳妇说了不少关于闺女的好话,闺女出院后的表现他也看在眼里。
特别是今天来给他两送饭,让他心里说不出的熨帖。不用妻子说,他也知道闺女这次受教训了,也许人真的只有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吧!
过去他总担心自己家这闺女怕不是要闯大祸,要么就是害了自己,现在看样子,这次的事情真的吓到她了,也算是知道好歹了,他也算是可以稍稍放下心了。
白应良一边想着,手里的活却没有慢下来。
大路村的抢收安排了三天,这就意味着三天之内要把所有的稻子全部收割完成,还要把稻子担到村里的仓库,集中脱粒。
这时候的脱粒可不是用机器,全是靠人工,用牛拉着石碾不停地来回碾铺在地上的稻谷,等到稻粒脱的差不多了,用刨子将稻禾刨开,再用鼓风机将稻粒中的杂物去掉,这才算是完成了一年的稻收,真正的叫粒粒皆辛苦。
等到公粮一交,剩下的按照公分发,就是自己家的粮食了。
直到在地里劳作的人们抬不起腰了,太阳也下山了,晚风才如小姑娘般害羞的带来了一丝清凉,也为辛勤劳作的人们带走了热气。
白应良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搽了把汗,对着在旁边喝水的杜晓娟嘱咐道:“我去找村长,看还剩下多少稻子没收,你先回去。”
白应良作为村里的干部,除了自己要下地劳作,平时还会和村长安排村里事物,现在粮食都是村里统一收,收完后将公粮一交剩下的按照公分再分发给每户,所以每天白应良把自己家的事做完,还得去村里看看收稻进度,要是落后了那可是要及时作出安排的。
在这并不富裕的年代粮食把控着经济命脉,也是农民们最值钱的东西,更何况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经过饥荒得人不会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大路村的地并不多,用来种粮食的地比其他村子少,但是这不意味这大路村就比其他村子穷了。
大路村在湖边上,水多,粮食不缺水就长得好,也整个村子能吃上饱饭,所以村里不管男女老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来抢收,生怕雨水突然降下来,导致粮食欠收,不仅公粮交不上自己还没得吃。
白应良去村子的村办办事,杜晓娟也不等他,她已经习惯了丈夫的忙碌,现在她心里更多的是在担心自己的闺女。
今天中午闺女给她送饭她虽然很欣慰,但是也担心闺女做饭会不会伤到自己,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做饭。
收拾好镰刀等农具,杜晓娟走小路回了家。
在家的白玫玫还在做饭,中午夸下海口,怎么得也的做出一顿饭来,要不然她是没脸见人了。
虽然原主说话不算数的日子多了去了,但是那不是她。
刚把米饭蒸上,就发现门口有动静,出去一看,是杜晓娟回来了,笑着道:“娘,我爹呢?饭正在蒸,你歇会喝口水就能吃饭了。”
“你爹去村里商量事情去了,等会儿就回来。”
看到闺女好好的,杜晓娟一颗提着的心放下来了,接着就是一阵心酸,闺女真的是长大了,以前哪会关心家里人啊。
做父母的看到曾经不懂事的儿女懂事了不完全是高兴,因为懂事就意味着经受了挫折和教训。
但是父母没办法永远给你包容,不管怎么样,最后你还是要去社会上经受磨练,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人。
白玫玫不知道杜晓娟心里的五味杂陈,听到白父的还没回来后只把先前凉好的凉水拿出来让杜晓娟喝,剩下的放在大堂的桌子上等着白父回来喝,她还要看着厨房里灶膛的火候,免得把饭蒸糊了。
果然,杜晓娟的水还没喝完,白应良就到家,经过一天的劳累,刚刚又商量收粮的事情费了心神,他把草帽从头上拿下来一边坐在大堂的凳子上给自己扇风,满是沟壑的脸庞展现了生活的艰辛。
“给,这是闺女给咱凉的水,提前放井里凉好的。”带着一种炫耀的心情杜晓娟把旁边桌子上的水递给白应良,然后施施然的说,“闺女的晚饭就快做好了,我去瞧瞧。”留下一脸惊讶的白应良。
白应良以为今天中午闺女给送饭已经是大大的惊喜了,但是到现在已经不是惊喜而是惊吓,毕竟闺女往日表现的这么勤劳,不是要买什么就是做了什么大错事。
这次闺女出事他虽然害怕但是知道闺女没事后更加下定决心改改闺女的性子。
--
虽说是秋收,但是这时的天气还是炎热的夏天,阳光总是格外的热烈,像是要晒干一切。
诗人或许赞叹这热情如火的阳光,但是对于农村人,对靠地吃饭的他们来说,夏天格外难熬。
口干舌燥伴随着稻谷上飞扬的皮屑沾上皮肤引起的瘙痒,让人格外心烦。
一望无际的金黄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意味着劳作的辛苦。
田地里杜晓娟正在奋力的割稻子,往年觉得难熬但是今天杜晓娟觉得自己浑身有劲,还能在干,甚至觉得轻松。
她一边用手割着稻谷,一边和一旁的丈夫说道:“咱闺女这次是真的知道错了,你可不许再说她了。”
“知道了。”白应良这几天已经听家里的媳妇说了不少关于闺女的好话,闺女出院后的表现他也看在眼里。
特别是今天来给他两送饭,让他心里说不出的熨帖。不用妻子说,他也知道闺女这次受教训了,也许人真的只有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吧!
过去他总担心自己家这闺女怕不是要闯大祸,要么就是害了自己,现在看样子,这次的事情真的吓到她了,也算是知道好歹了,他也算是可以稍稍放下心了。
白应良一边想着,手里的活却没有慢下来。
大路村的抢收安排了三天,这就意味着三天之内要把所有的稻子全部收割完成,还要把稻子担到村里的仓库,集中脱粒。
这时候的脱粒可不是用机器,全是靠人工,用牛拉着石碾不停地来回碾铺在地上的稻谷,等到稻粒脱的差不多了,用刨子将稻禾刨开,再用鼓风机将稻粒中的杂物去掉,这才算是完成了一年的稻收,真正的叫粒粒皆辛苦。
等到公粮一交,剩下的按照公分发,就是自己家的粮食了。
直到在地里劳作的人们抬不起腰了,太阳也下山了,晚风才如小姑娘般害羞的带来了一丝清凉,也为辛勤劳作的人们带走了热气。
白应良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搽了把汗,对着在旁边喝水的杜晓娟嘱咐道:“我去找村长,看还剩下多少稻子没收,你先回去。”
白应良作为村里的干部,除了自己要下地劳作,平时还会和村长安排村里事物,现在粮食都是村里统一收,收完后将公粮一交剩下的按照公分再分发给每户,所以每天白应良把自己家的事做完,还得去村里看看收稻进度,要是落后了那可是要及时作出安排的。
在这并不富裕的年代粮食把控着经济命脉,也是农民们最值钱的东西,更何况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经过饥荒得人不会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大路村的地并不多,用来种粮食的地比其他村子少,但是这不意味这大路村就比其他村子穷了。
大路村在湖边上,水多,粮食不缺水就长得好,也整个村子能吃上饱饭,所以村里不管男女老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来抢收,生怕雨水突然降下来,导致粮食欠收,不仅公粮交不上自己还没得吃。
白应良去村子的村办办事,杜晓娟也不等他,她已经习惯了丈夫的忙碌,现在她心里更多的是在担心自己的闺女。
今天中午闺女给她送饭她虽然很欣慰,但是也担心闺女做饭会不会伤到自己,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做饭。
收拾好镰刀等农具,杜晓娟走小路回了家。
在家的白玫玫还在做饭,中午夸下海口,怎么得也的做出一顿饭来,要不然她是没脸见人了。
虽然原主说话不算数的日子多了去了,但是那不是她。
刚把米饭蒸上,就发现门口有动静,出去一看,是杜晓娟回来了,笑着道:“娘,我爹呢?饭正在蒸,你歇会喝口水就能吃饭了。”
“你爹去村里商量事情去了,等会儿就回来。”
看到闺女好好的,杜晓娟一颗提着的心放下来了,接着就是一阵心酸,闺女真的是长大了,以前哪会关心家里人啊。
做父母的看到曾经不懂事的儿女懂事了不完全是高兴,因为懂事就意味着经受了挫折和教训。
但是父母没办法永远给你包容,不管怎么样,最后你还是要去社会上经受磨练,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人。
白玫玫不知道杜晓娟心里的五味杂陈,听到白父的还没回来后只把先前凉好的凉水拿出来让杜晓娟喝,剩下的放在大堂的桌子上等着白父回来喝,她还要看着厨房里灶膛的火候,免得把饭蒸糊了。
果然,杜晓娟的水还没喝完,白应良就到家,经过一天的劳累,刚刚又商量收粮的事情费了心神,他把草帽从头上拿下来一边坐在大堂的凳子上给自己扇风,满是沟壑的脸庞展现了生活的艰辛。
“给,这是闺女给咱凉的水,提前放井里凉好的。”带着一种炫耀的心情杜晓娟把旁边桌子上的水递给白应良,然后施施然的说,“闺女的晚饭就快做好了,我去瞧瞧。”留下一脸惊讶的白应良。
白应良以为今天中午闺女给送饭已经是大大的惊喜了,但是到现在已经不是惊喜而是惊吓,毕竟闺女往日表现的这么勤劳,不是要买什么就是做了什么大错事。
这次闺女出事他虽然害怕但是知道闺女没事后更加下定决心改改闺女的性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