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就算对着别人的喜事也吐不出象牙的卫道士,教口齿伶俐的伙计怼了回来,正还要唧唧歪歪,却听牛铃叮当作响。
赴宴的宾客们,来了。
看热闹的众人纷纷瞧去,只见牛车成队,从上头跳下来的男女老少,衣着再是干净,仍与封城郭户们的精致打扮相去甚远,质地粗陋,染色黯淡,更莫提衣衽袍袖上能有个花样纹理了。
姚欢雇在开封县种桑养虾的流民,当初只二三十人。孟皇后托付姚欢理财后,姚欢加租了几十亩桑基虾塘,又招入不少河北来的流民,如今已有近百人。
流民,不,如今他们是堂堂正正的京郊农人了,他们得知被邀请参加姚娘子的婚礼宴席时,简直以为王犁刀是在说顽笑话。
此刻,真的站到开封城这座华美气派如天宫的大酒楼前,再领受了来自周遭城郭户们的猎奇目光,农人们更是有些畏葸不前。
里头张罗迎宾的王犁刀和胭脂夫妇,忙跨出欢门,将众人带进去。
农人们待坐下,四下打望,拘谨之意倒褪去不少。
这正店的一楼,三十几张案桌,大半都是他们的位子。余下不到十张,围坐的是娃娃和少年,正叽喳雀跃着,探身抓桌上的果子蜜饯吃,几个面容和气的婆子,张罗照应着。
虾农中叫钱大郎的那个领头人,去寻一个少年问了,原来他们竟是熙河路刘家养在京中慈幼院的边军遗孤。
又有靠着东首处,珠帘外,两张更大的八仙桌案,装点铺陈得稍显精致奢美,应是给年高望重或身份尊贵者所设。
很快,厅中一声锣响,赞礼官、苏轼次子苏迨,引着苏颂、苏辙、蔡荧文沈馥之夫妇、郑县丞妇、李师师徐好好等人,自二层雅间下楼。
一众去坐东首两张八仙大桌的贵宾里,还有个年轻人——段正严。
大理小王子夏月里自筠州出发,一半出于拜师、一半出于护卫地,随着苏辙来到开封城,且由鸿胪寺向官家披露了身份。大宋与大理从没红过脸,赵煦自也叮嘱鸿胪寺待以比外邦使者更高的礼遇。
姚欢回京后,拜访苏辙时,闻知段正严已官宣为留学生,亦欣然邀他来出席婚宴。
吉时到,苏迨唱礼。
一身红袍的邵清,与一身绿袍、以扇遮面的姚欢,自门外的骡车上下来,踏入厅中,向宾客欠身致意后,走到东首,拜家中长辈。
苏颂苏老相公,将自己所写的一页“致语婚书”交给赞礼官苏迨朗读。
“瑞雪将至,欣盼新岁之愈丰;和气弥天,快觐德星之娶夜。艳神仙于九霄,岂如羡鸳侣于华庭。喜色盈门,笑语满座。国子监医科上舍学士,妙手仁心。汴京季兰淑女,卜凤之祥。对结衿施,永结百年之好。在座亲宾,共贺秦、晋懿戚。”
……
珠帘后,姚欢由李师师和徐好好两位年轻女眷陪坐着,静静地看向帘外的宴席场景。
虽然受限于时代,她不可能真的如后世那样,与新郎一道,自由而畅然地直面宾客。
但今日这亲迎仪式,已令她十分满意。
所谓仪式,倘使没有真情实感,与一场瓦子里的傀儡戏,又有何异呢?
姚欢上辈子离自己的婚礼曾那样近,终是以镜花水月收场。此番来到千年前,得遇良人,她不想自己的婚礼,有形无实。
她诚心希望邀请的,是那些真正予以她关爱、疼惜、指点、辅助的师长亲友,或者那些信任她、激励她打起精神去创造美好事业的农人。
而此刻,她越发感激邵清。
她无法在亲迎仪式里抛头露面去做的事,须邵清帮她。
邵清由王犁刀陪着,去给一桌桌的农人们敬酒,向他们的终年辛劳致谢。
其后,邵清又替姚欢宣告,嫁妆与聘礼,一半送到开封县修个乡间私塾,请先生去给农人们的学龄小儿启蒙;另一半,则是给刘锡家的慈幼院,尤其供里头的女娃娃们学习识字和手工业技能。
那些边军遗留的女娃娃,刘家将她们养过童年,已是大仁大义,不可能包揽她们一辈子的命运。
在这个底层平民女性没有受教育权的时代,这些女娃又是孤儿,将来嫁了人,夫家善待自是最好,倘使夫家苛待,她们着实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若让她们从小,就不仅能认字、看得懂账本契书,而且能学制墨、制笔、制笺、制香、丝织、酿酒,哪怕是学会打个猫窝、做个肥皂,那么,与恶行恶状的夫家离婚后,在这手工业极为发达、手工业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帝国都城,她们至少还能凭手艺得一口饭吃,不至于要么仓惶再嫁,要么沦落娼门。
如此想法,全然发自姚欢的肺腑。
光阴流淌间,所历纷扰世事,令她在这个时空发家自肥的初衷,渐渐淡去了。
即使她还达不到“但令人饱我无愁”的境界,至少,日供一卒、点滴施予,她愿意去做。 ……
抚顺坊深处,邵宅。
岁初,邵清陪伴姚欢南下前,为免街坊闲言碎语,已用户主身份出面,将叶柔送嫁去了杨禹家中。
秋来回京,邵清也曾问过姚欢,要不要雇个婢子,姚欢却道,既然竹林街饭铺教胭脂和小玥儿打点得十分顺手,自己完全可以在宅中做早饭、晚饭。她又给邵清灌输现代社会的“钟点工”理念,洒扫庭除、浆洗衣被这些杂事,在坊邻之中寻个老实好想与的婆子,隔几日来打理一回、计次给报酬即可,还不影响隐私。
--
赴宴的宾客们,来了。
看热闹的众人纷纷瞧去,只见牛车成队,从上头跳下来的男女老少,衣着再是干净,仍与封城郭户们的精致打扮相去甚远,质地粗陋,染色黯淡,更莫提衣衽袍袖上能有个花样纹理了。
姚欢雇在开封县种桑养虾的流民,当初只二三十人。孟皇后托付姚欢理财后,姚欢加租了几十亩桑基虾塘,又招入不少河北来的流民,如今已有近百人。
流民,不,如今他们是堂堂正正的京郊农人了,他们得知被邀请参加姚娘子的婚礼宴席时,简直以为王犁刀是在说顽笑话。
此刻,真的站到开封城这座华美气派如天宫的大酒楼前,再领受了来自周遭城郭户们的猎奇目光,农人们更是有些畏葸不前。
里头张罗迎宾的王犁刀和胭脂夫妇,忙跨出欢门,将众人带进去。
农人们待坐下,四下打望,拘谨之意倒褪去不少。
这正店的一楼,三十几张案桌,大半都是他们的位子。余下不到十张,围坐的是娃娃和少年,正叽喳雀跃着,探身抓桌上的果子蜜饯吃,几个面容和气的婆子,张罗照应着。
虾农中叫钱大郎的那个领头人,去寻一个少年问了,原来他们竟是熙河路刘家养在京中慈幼院的边军遗孤。
又有靠着东首处,珠帘外,两张更大的八仙桌案,装点铺陈得稍显精致奢美,应是给年高望重或身份尊贵者所设。
很快,厅中一声锣响,赞礼官、苏轼次子苏迨,引着苏颂、苏辙、蔡荧文沈馥之夫妇、郑县丞妇、李师师徐好好等人,自二层雅间下楼。
一众去坐东首两张八仙大桌的贵宾里,还有个年轻人——段正严。
大理小王子夏月里自筠州出发,一半出于拜师、一半出于护卫地,随着苏辙来到开封城,且由鸿胪寺向官家披露了身份。大宋与大理从没红过脸,赵煦自也叮嘱鸿胪寺待以比外邦使者更高的礼遇。
姚欢回京后,拜访苏辙时,闻知段正严已官宣为留学生,亦欣然邀他来出席婚宴。
吉时到,苏迨唱礼。
一身红袍的邵清,与一身绿袍、以扇遮面的姚欢,自门外的骡车上下来,踏入厅中,向宾客欠身致意后,走到东首,拜家中长辈。
苏颂苏老相公,将自己所写的一页“致语婚书”交给赞礼官苏迨朗读。
“瑞雪将至,欣盼新岁之愈丰;和气弥天,快觐德星之娶夜。艳神仙于九霄,岂如羡鸳侣于华庭。喜色盈门,笑语满座。国子监医科上舍学士,妙手仁心。汴京季兰淑女,卜凤之祥。对结衿施,永结百年之好。在座亲宾,共贺秦、晋懿戚。”
……
珠帘后,姚欢由李师师和徐好好两位年轻女眷陪坐着,静静地看向帘外的宴席场景。
虽然受限于时代,她不可能真的如后世那样,与新郎一道,自由而畅然地直面宾客。
但今日这亲迎仪式,已令她十分满意。
所谓仪式,倘使没有真情实感,与一场瓦子里的傀儡戏,又有何异呢?
姚欢上辈子离自己的婚礼曾那样近,终是以镜花水月收场。此番来到千年前,得遇良人,她不想自己的婚礼,有形无实。
她诚心希望邀请的,是那些真正予以她关爱、疼惜、指点、辅助的师长亲友,或者那些信任她、激励她打起精神去创造美好事业的农人。
而此刻,她越发感激邵清。
她无法在亲迎仪式里抛头露面去做的事,须邵清帮她。
邵清由王犁刀陪着,去给一桌桌的农人们敬酒,向他们的终年辛劳致谢。
其后,邵清又替姚欢宣告,嫁妆与聘礼,一半送到开封县修个乡间私塾,请先生去给农人们的学龄小儿启蒙;另一半,则是给刘锡家的慈幼院,尤其供里头的女娃娃们学习识字和手工业技能。
那些边军遗留的女娃娃,刘家将她们养过童年,已是大仁大义,不可能包揽她们一辈子的命运。
在这个底层平民女性没有受教育权的时代,这些女娃又是孤儿,将来嫁了人,夫家善待自是最好,倘使夫家苛待,她们着实一点办法也没有。
但若让她们从小,就不仅能认字、看得懂账本契书,而且能学制墨、制笔、制笺、制香、丝织、酿酒,哪怕是学会打个猫窝、做个肥皂,那么,与恶行恶状的夫家离婚后,在这手工业极为发达、手工业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帝国都城,她们至少还能凭手艺得一口饭吃,不至于要么仓惶再嫁,要么沦落娼门。
如此想法,全然发自姚欢的肺腑。
光阴流淌间,所历纷扰世事,令她在这个时空发家自肥的初衷,渐渐淡去了。
即使她还达不到“但令人饱我无愁”的境界,至少,日供一卒、点滴施予,她愿意去做。 ……
抚顺坊深处,邵宅。
岁初,邵清陪伴姚欢南下前,为免街坊闲言碎语,已用户主身份出面,将叶柔送嫁去了杨禹家中。
秋来回京,邵清也曾问过姚欢,要不要雇个婢子,姚欢却道,既然竹林街饭铺教胭脂和小玥儿打点得十分顺手,自己完全可以在宅中做早饭、晚饭。她又给邵清灌输现代社会的“钟点工”理念,洒扫庭除、浆洗衣被这些杂事,在坊邻之中寻个老实好想与的婆子,隔几日来打理一回、计次给报酬即可,还不影响隐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