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离开这里?”
白熙后头说的那些话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记住了她说的离开二字。
他眉头微皱,紧抿着唇,目光沉沉的看着她。
“为什么离开,你要去哪儿?”
白熙没有留意到青之周身骤然低下的气压,她轻叹道:“就是家中出了些事,去哪儿我也还没想好。要不,要不以后我安顿好了地方再给你写信吧?”
--------------------
作者有话要说:
扶玉:不知道回报什么那不如就以身相许吧?(搓手手)
青之:你死了。
第11章
城门外一棵老魁树旁,白熙紧紧的握住衣袖,直直的望着不远处的城门。
她在这儿也站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了,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却始终不见心中念想着的那人的影子。
“这位姑娘,可以走了吗,这时候也不早了,我赶完你这一趟还得接着去赶下一趟呢。”一旁的车夫牵着马儿不断的催促着。
“再等一下,他马上就来了。”
“你这半个时辰之前就这么说了,始终不见你说的那人过来。这天儿这么热,城门口进出的连条鬼影子都没有。我看啊,还是别等了吧。”车夫顺了顺马背,天热得连马儿都有些燥了。
车夫说的是,都过去这么久了,他应当是不会出现了。
白熙咬咬牙,最后再不甘心的回望了一样,还是没有看见那抹熟悉的身影,心下一阵难过。转身上了马车,朝车夫闷闷的说了声:“走吧。”
上车之后,白熙替熟睡的范氏擦了擦因天气燥热而生出的薄汗,而后便掀开车窗帘子,望着窗外闷闷不乐。
青之到底还是没有过来。
她准备离开的事就告知了他一人。
昨日和他说了今日要走的时间,还说了从哪儿走,就是希望他能再她离开之前再来送送她。
到底是她想得太多。
也是,他都不用自己写信给他了,就是根本不在意你离开与否啊,怎么还会过来送别呢。
亏她昨日见到青之后还觉得他对自己的态度温柔了许多。
以前白熙不开心的时候就会独自跑到河边去扔石子,总要使出点劲儿来发泄不愉快的事。可现下正在路途上,身边又躺着熟睡的范氏,没有发泄的法子,她只好用指甲抠着车窗边缘的纹路。
马车开始行驶,很快就离开城门好一段距离了。
白熙离开后,城门后的那个墨色身影才缓缓走了出来。
那人正是一袭墨色轻衫的青之。
早在白熙背着范氏到这里之前,青之其实就已经到了,只不过一直处在暗处没有现身。
他眼见着白熙在老魁树下辗转等待,却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
其实他本不该出现在这,她离不离开与他又有何干系呢。
青之自幼便没有父母,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是在某个寒冷的冬日被一个好心的阿婆从街上捡回来的。
那阿婆在青之四岁时便因病去世了。
因此青之自四岁起,便是独自生活。
没人教他如何洗衣做饭,他便自己学。
他跟着隔壁的嫂子们一起捧着木盆一起去河边洗衣,几岁大的小不点,有几次还差点脚下一滑掉进河里。
家里没有食材饱腹,他便背起小竹篓只身上山去采野菜野果子吃。野菜采回来后,他也不懂怎么炒菜,只知道熟了就行,也不管加没加油盐酱醋,只要热了一段时间冒热气了他便捞起来吃;后来大些了,才学会了加调料,一种野菜还能炒出十八种花样来。
没有银子去学堂上学,他便日日站在学堂窗外,用木棍在地上划划写写做笔记。
这些他都自己学会了,可要知道,有些东西是自己学不来的。
比如爱。
其实自少时起,即便是阿婆还在的时候,青之就如同没有七情六欲一般,将一切都看得很淡。
别的孩子笑他没有爹娘,调皮的小孩用一些不入流的字眼骂他,他心里也是毫无波澜,任别人如何辱骂,他都不会生气,好像骂的不是他一样。
就连阿婆去世时,他也没有难过。
他在书中看到的,要懂得知恩图报。阿婆待他好,他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将阿婆的尸身安顿好。那些帮助了他的邻居,他也没忘记将自己采到的野菜野果子也在他们门前放一筐,用以回报他们的好意。
但知恩图报是一回事,他却是没有多大感激之情的。
后来白熙出现确实有让他疑惑过。
彼时他已具备了成年人的生活技能,又当上了学堂的夫子,能够自给自足了。即便日子不是很富裕,但独身一人也过得很惬意。
他不明白,为何白熙还要对他那么好,每日给他送吃的,还嘘寒问暖,这些他都不缺啊。
但不论如何,她对自己好,那就要回报。偶然得知她不识字,那就教她识字用以报答好啦。
教着教着,不知怎么回事,有一天城里忽然就有了一些流言。
那日春嫂见了他打趣道:“最近和小熙怎么样啦,是不是要好事将近了,到时可别忘了请嫂子我也喝喜酒啊!”
青之不解,好事?什么好事?他不过就是教了白熙几天书,怎就要找他喝喜酒?
春嫂见他不说话,又一拍脑门,自顾自说道:“啧我差点忘了,小熙他爹,白屠夫那尿性。看你这样子,他是不是刁难你和小熙了?唉……你和小熙以后在一起若是想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你学堂的那份活计恐怕不够咯。”
--
白熙后头说的那些话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记住了她说的离开二字。
他眉头微皱,紧抿着唇,目光沉沉的看着她。
“为什么离开,你要去哪儿?”
白熙没有留意到青之周身骤然低下的气压,她轻叹道:“就是家中出了些事,去哪儿我也还没想好。要不,要不以后我安顿好了地方再给你写信吧?”
--------------------
作者有话要说:
扶玉:不知道回报什么那不如就以身相许吧?(搓手手)
青之:你死了。
第11章
城门外一棵老魁树旁,白熙紧紧的握住衣袖,直直的望着不远处的城门。
她在这儿也站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了,约定的时间早已过去,却始终不见心中念想着的那人的影子。
“这位姑娘,可以走了吗,这时候也不早了,我赶完你这一趟还得接着去赶下一趟呢。”一旁的车夫牵着马儿不断的催促着。
“再等一下,他马上就来了。”
“你这半个时辰之前就这么说了,始终不见你说的那人过来。这天儿这么热,城门口进出的连条鬼影子都没有。我看啊,还是别等了吧。”车夫顺了顺马背,天热得连马儿都有些燥了。
车夫说的是,都过去这么久了,他应当是不会出现了。
白熙咬咬牙,最后再不甘心的回望了一样,还是没有看见那抹熟悉的身影,心下一阵难过。转身上了马车,朝车夫闷闷的说了声:“走吧。”
上车之后,白熙替熟睡的范氏擦了擦因天气燥热而生出的薄汗,而后便掀开车窗帘子,望着窗外闷闷不乐。
青之到底还是没有过来。
她准备离开的事就告知了他一人。
昨日和他说了今日要走的时间,还说了从哪儿走,就是希望他能再她离开之前再来送送她。
到底是她想得太多。
也是,他都不用自己写信给他了,就是根本不在意你离开与否啊,怎么还会过来送别呢。
亏她昨日见到青之后还觉得他对自己的态度温柔了许多。
以前白熙不开心的时候就会独自跑到河边去扔石子,总要使出点劲儿来发泄不愉快的事。可现下正在路途上,身边又躺着熟睡的范氏,没有发泄的法子,她只好用指甲抠着车窗边缘的纹路。
马车开始行驶,很快就离开城门好一段距离了。
白熙离开后,城门后的那个墨色身影才缓缓走了出来。
那人正是一袭墨色轻衫的青之。
早在白熙背着范氏到这里之前,青之其实就已经到了,只不过一直处在暗处没有现身。
他眼见着白熙在老魁树下辗转等待,却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
其实他本不该出现在这,她离不离开与他又有何干系呢。
青之自幼便没有父母,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是在某个寒冷的冬日被一个好心的阿婆从街上捡回来的。
那阿婆在青之四岁时便因病去世了。
因此青之自四岁起,便是独自生活。
没人教他如何洗衣做饭,他便自己学。
他跟着隔壁的嫂子们一起捧着木盆一起去河边洗衣,几岁大的小不点,有几次还差点脚下一滑掉进河里。
家里没有食材饱腹,他便背起小竹篓只身上山去采野菜野果子吃。野菜采回来后,他也不懂怎么炒菜,只知道熟了就行,也不管加没加油盐酱醋,只要热了一段时间冒热气了他便捞起来吃;后来大些了,才学会了加调料,一种野菜还能炒出十八种花样来。
没有银子去学堂上学,他便日日站在学堂窗外,用木棍在地上划划写写做笔记。
这些他都自己学会了,可要知道,有些东西是自己学不来的。
比如爱。
其实自少时起,即便是阿婆还在的时候,青之就如同没有七情六欲一般,将一切都看得很淡。
别的孩子笑他没有爹娘,调皮的小孩用一些不入流的字眼骂他,他心里也是毫无波澜,任别人如何辱骂,他都不会生气,好像骂的不是他一样。
就连阿婆去世时,他也没有难过。
他在书中看到的,要懂得知恩图报。阿婆待他好,他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将阿婆的尸身安顿好。那些帮助了他的邻居,他也没忘记将自己采到的野菜野果子也在他们门前放一筐,用以回报他们的好意。
但知恩图报是一回事,他却是没有多大感激之情的。
后来白熙出现确实有让他疑惑过。
彼时他已具备了成年人的生活技能,又当上了学堂的夫子,能够自给自足了。即便日子不是很富裕,但独身一人也过得很惬意。
他不明白,为何白熙还要对他那么好,每日给他送吃的,还嘘寒问暖,这些他都不缺啊。
但不论如何,她对自己好,那就要回报。偶然得知她不识字,那就教她识字用以报答好啦。
教着教着,不知怎么回事,有一天城里忽然就有了一些流言。
那日春嫂见了他打趣道:“最近和小熙怎么样啦,是不是要好事将近了,到时可别忘了请嫂子我也喝喜酒啊!”
青之不解,好事?什么好事?他不过就是教了白熙几天书,怎就要找他喝喜酒?
春嫂见他不说话,又一拍脑门,自顾自说道:“啧我差点忘了,小熙他爹,白屠夫那尿性。看你这样子,他是不是刁难你和小熙了?唉……你和小熙以后在一起若是想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你学堂的那份活计恐怕不够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