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唉,还想着儿子这次要是中了童生,给他好好找个夫子,要是明年能中了秀才,就能说个好媳妇了。
现在看来,婚事不能拖了。
家里女人做饭,男人商量了请夫子的事,商量好了后,唐二叔就说办个宴席高兴一下。
唐爷爷不同意,就算考了童生是喜事,先前没办现在也不用办,不用给他开特例。
唐二爷道:“那也不一样啊。”
“怎么不一样了?”唐爷爷反问。
唐二叔不好说别人机会多的是,童生没办,以后考了秀才也能办,只是他爹都六十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还有没有机会?
别说和他爹同龄的人了,村里五十多岁还活着的人真的就那么两三个了。
可能是家里家境好,没受过什么苦,家里人的寿命都很长。村子里,三四十岁就去世的人多的是,能活五六十岁的人真不多。
停顿了一息时间,唐二叔反应迅速的道:“月底是你和我爹六十大寿的日子啊!我们可以一起办了啊!”
唐二爷慢悠悠的道:“你记错了,我是五十九。”
唐二叔一怔,不说话了。
他原也以为,他爹比他伯父小一岁,后来才从他娘那里知道,他爹和他伯父是双生子,是那种长得不一模一样的双生子。
家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侄儿当了官,他爷又让家里下场,他以为以前要藏着掖着的事情不用怕了,没想到他爹还是这么小心。
这委屈了他爹啊!不怪他娘总想跟大伯一家争个高下,实在是他爷不公平。同一天出生的,就晚了那么一两刻钟,凭什么让他爹事事退让啊。
唐二叔心里不舒服,却没有说话。就算他爷偏心,能小心成这样肯定也有原因,他不能宣扬出去,免得坏事,否则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自家人?
算了算了,他爹都不在意了,他不平个什么劲儿啊。
家里其他人看唐二叔叔沉默,觉得有些奇怪,他把生辰的日子记错了还能理解,两人相差一岁怎么会记错?不过也没有多想,就认真的讨论了起来。
唐二爷和唐爷爷生辰是同一天的,要办自然要一起办了。
能活五十多岁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六十岁的人了,人生六十古来稀啊,这是一个要大办的寿辰。
先前的时候家里人私下里也讨论过,不过今年先是给唐二姐定亲,又是县试接着又是去长安找夫子又是府试的,一直都不得停,才算是闲了下来。
一番讨论下来后,就是考了童生可以不办宴席,但寿辰一定得办。
唐二叔说既然办了,那不不如来个双喜临门。
唐爷爷没同意,办寿宴就是最亲近的人一起来,要是为了中童生办宴席来得人可就太多了。
事情定了以后,饭也做好了,一家人吃了一顿午饭,唐爷爷就要回去了。
他早上给唐老爷子写了信,把家里又考中了三个童生的好事告诉了唐老爷子,顺口还说了一下唐三爷不思进取,还有想在长安买房的事并一些家里的杂事。
现在把信给了唐二爷,让他去寄。
唐二爷让他们休息半天,明天再走,唐爷爷这些日子早在长安待烦了,又加之府试过了心事了了,夏收快到了,想立刻回去。
最后四人还是回去了。
临走前,唐爷爷叮嘱唐二爷:“你府试成绩好,请了夫子好好学,说不得就能考个秀才出来,我那成绩,十有九成考不上的,就先忙家里的事,忙完了再过来。
唐二爷应下了。
唐爷爷唐三爷和唐三哥及沈平一起回去,把沈平送回了家,再回村里。
所幸现在白日长,天黑的晚,城门关的晚,要是冬天,可就出不了城了。
他们走的是官道,比起以前来,路更平车更稳了。
去年的时候,应县令把奉天县向西通往扶风县的官道修了,唐家人从这条新官道下来,回家的路也是前几年新修的,很平,一路就到了村口。
回去时天已经开始黑了,路上能看到有很多人拿着工具回家。
现在麦子还没有收割,前天又下了雨,土壤正是湿润的时候,这些人去给麦地里点种玉米。
唐家人回来的时候,街道里正是夏凉的人家,都站着向赶车的唐三哥问好。
等车走了,这才坐下继续聊起了天儿。
回了家,家里投奔来的仆人快速的提了门坎,接过唐三哥手里的鞭子,笑道:“三哥儿回来了。”
唐三哥点了点头,转身把唐爷爷扶了出来。
唐三爷比唐爷爷年轻了十三岁,自己下来了。
仆人笑着躬身问好:“老太爷们好。”
这个称呼刚开始的时候,唐爷爷是拒绝的。
成了举人才能被人唤“老爷”,成了进士当了官才能被人唤“大人”,唐瑾年龄小长辈多,仆人刚来的时候,就唤唐转兄弟们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唤唐爷爷兄弟大老太爷二老太爷三老太爷。
还没见过面的唐老爷子,就是老老太爷了。
至于唐瑾的兄弟,就是大爷二爷三爷这样的。
这称呼其实不太对,不过很多人家也都这样叫,也没什么人管,尤其是唐瑾还是个官,更不会有人来说这称呼不对。
不过唐爷爷怕这样彰显着上等人身份的称呼移了家里小辈的性子,并不让他这样叫。
--
现在看来,婚事不能拖了。
家里女人做饭,男人商量了请夫子的事,商量好了后,唐二叔就说办个宴席高兴一下。
唐爷爷不同意,就算考了童生是喜事,先前没办现在也不用办,不用给他开特例。
唐二爷道:“那也不一样啊。”
“怎么不一样了?”唐爷爷反问。
唐二叔不好说别人机会多的是,童生没办,以后考了秀才也能办,只是他爹都六十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还有没有机会?
别说和他爹同龄的人了,村里五十多岁还活着的人真的就那么两三个了。
可能是家里家境好,没受过什么苦,家里人的寿命都很长。村子里,三四十岁就去世的人多的是,能活五六十岁的人真不多。
停顿了一息时间,唐二叔反应迅速的道:“月底是你和我爹六十大寿的日子啊!我们可以一起办了啊!”
唐二爷慢悠悠的道:“你记错了,我是五十九。”
唐二叔一怔,不说话了。
他原也以为,他爹比他伯父小一岁,后来才从他娘那里知道,他爹和他伯父是双生子,是那种长得不一模一样的双生子。
家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侄儿当了官,他爷又让家里下场,他以为以前要藏着掖着的事情不用怕了,没想到他爹还是这么小心。
这委屈了他爹啊!不怪他娘总想跟大伯一家争个高下,实在是他爷不公平。同一天出生的,就晚了那么一两刻钟,凭什么让他爹事事退让啊。
唐二叔心里不舒服,却没有说话。就算他爷偏心,能小心成这样肯定也有原因,他不能宣扬出去,免得坏事,否则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自家人?
算了算了,他爹都不在意了,他不平个什么劲儿啊。
家里其他人看唐二叔叔沉默,觉得有些奇怪,他把生辰的日子记错了还能理解,两人相差一岁怎么会记错?不过也没有多想,就认真的讨论了起来。
唐二爷和唐爷爷生辰是同一天的,要办自然要一起办了。
能活五十多岁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六十岁的人了,人生六十古来稀啊,这是一个要大办的寿辰。
先前的时候家里人私下里也讨论过,不过今年先是给唐二姐定亲,又是县试接着又是去长安找夫子又是府试的,一直都不得停,才算是闲了下来。
一番讨论下来后,就是考了童生可以不办宴席,但寿辰一定得办。
唐二叔说既然办了,那不不如来个双喜临门。
唐爷爷没同意,办寿宴就是最亲近的人一起来,要是为了中童生办宴席来得人可就太多了。
事情定了以后,饭也做好了,一家人吃了一顿午饭,唐爷爷就要回去了。
他早上给唐老爷子写了信,把家里又考中了三个童生的好事告诉了唐老爷子,顺口还说了一下唐三爷不思进取,还有想在长安买房的事并一些家里的杂事。
现在把信给了唐二爷,让他去寄。
唐二爷让他们休息半天,明天再走,唐爷爷这些日子早在长安待烦了,又加之府试过了心事了了,夏收快到了,想立刻回去。
最后四人还是回去了。
临走前,唐爷爷叮嘱唐二爷:“你府试成绩好,请了夫子好好学,说不得就能考个秀才出来,我那成绩,十有九成考不上的,就先忙家里的事,忙完了再过来。
唐二爷应下了。
唐爷爷唐三爷和唐三哥及沈平一起回去,把沈平送回了家,再回村里。
所幸现在白日长,天黑的晚,城门关的晚,要是冬天,可就出不了城了。
他们走的是官道,比起以前来,路更平车更稳了。
去年的时候,应县令把奉天县向西通往扶风县的官道修了,唐家人从这条新官道下来,回家的路也是前几年新修的,很平,一路就到了村口。
回去时天已经开始黑了,路上能看到有很多人拿着工具回家。
现在麦子还没有收割,前天又下了雨,土壤正是湿润的时候,这些人去给麦地里点种玉米。
唐家人回来的时候,街道里正是夏凉的人家,都站着向赶车的唐三哥问好。
等车走了,这才坐下继续聊起了天儿。
回了家,家里投奔来的仆人快速的提了门坎,接过唐三哥手里的鞭子,笑道:“三哥儿回来了。”
唐三哥点了点头,转身把唐爷爷扶了出来。
唐三爷比唐爷爷年轻了十三岁,自己下来了。
仆人笑着躬身问好:“老太爷们好。”
这个称呼刚开始的时候,唐爷爷是拒绝的。
成了举人才能被人唤“老爷”,成了进士当了官才能被人唤“大人”,唐瑾年龄小长辈多,仆人刚来的时候,就唤唐转兄弟们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唤唐爷爷兄弟大老太爷二老太爷三老太爷。
还没见过面的唐老爷子,就是老老太爷了。
至于唐瑾的兄弟,就是大爷二爷三爷这样的。
这称呼其实不太对,不过很多人家也都这样叫,也没什么人管,尤其是唐瑾还是个官,更不会有人来说这称呼不对。
不过唐爷爷怕这样彰显着上等人身份的称呼移了家里小辈的性子,并不让他这样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