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公主只是去省城了,人家还没回京城呢,况且就算公主回京城好了,赵家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还有个省城的盛家当靠山,听说人家赵家家主跟镇国公府的小公爷关系也不错……
虽然这世上确实是有刚正不阿的好官,但更多的还是会权衡利弊的。
府城这位大人还真不能说他不好,他也是有底线的,假如让他为了攀附权贵而冤枉好人,那是不可能的。但眼前这个案子吧,他是既可以维护公理,又能跟贵人们交好。
很棒!
完全没有选择困难呢!
甚至官老爷还给了周老爷两个选择。
考虑到周老爷是个不学无术肚子里丁点儿墨汁都没有的粗鲁乡下人,这事儿可能是因为他没文化才犯的事儿,所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要么带着续弦和两个孩子离开周家,允许他带走当初的聘礼,和这些年攒下的私房,过错既往不咎。
要么他休掉续弦,当然孩子还在可以留下的,拖油瓶在民间又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只是无法继承家业而已。
周老爷傻了。
当然他的继室比他受到的刺激还要大,而之后被孝义镇另外两个富商带过来的两个孩子,也跟着一起傻眼。
其实也不算小孩子了。
周生生今年都二十岁了,她妹妹比她小了三岁,由此可见她爹续弦有多早。当然她弟弟年岁还小,可也有十岁了。
十几岁搁在他们上辈子确实是个孩子,但放在这年头真不算。十岁的男孩儿,搁在这年头都能顶门立户了。像江大郎,当初就是七八岁跟着江父下地劳作,十岁就跟着一起去码头上打零工了。
还不只是穷人家,赵闰土就是十岁扛起了家业的。
当然,甭管怎么样这些事情都是大人做的,祸不及子女,周生生甚至大方的表示,可以让她的弟妹留在周家长大,吃喝用度全都跟以前一样。等她妹妹出嫁了,她还能给一份嫁妆,弟弟要想读书,也可以出束脩钱。
其他人纷纷赞叹,毕竟代入一下自己,他们做不到那么大方的。
“两千两银子。”周老爷意识到大势已去,索性开了价,“你给我两千两银子,从此我们父女俩恩断义绝,我会带着我的妻儿离开周家的。”
周遭一片哗然。
这个数目着实有些吓人了。
要知道,哪怕是在府城这边,普通老百姓家里,按照一家五六口人来计算,一年的花费可能都不会超过三两银子。像周生生之前置办的小宅子,也不过才五百两,可这是在府城啊!
两千两银子意味着,按照府城的生活水平来算,他们一家人能活六百六十六年。哪怕一年花费十两银子,那也能活二百年呢!
当然,周老爷是留了空间让周生生还价的,事已至此,他也意识到不可能顺利的拿到这笔安家费的。
哪知周生生却扭头问:“府城先前有先例吗?我是说,大户人家休妻之后给多少钱?”
给多少钱也不可能给两千两银子的……
不是说府城的富贵人家太抠门,而是真正的高门大户是要脸的,不存在这种事情。一般的小门小户也没这个钱,说白了,这年头休妻是个罕见事儿,哪怕有先例,也不过是允许拿走嫁妆和聘礼,以及进门多年的私房。
周生生这话的关键点不是先例,而是她很有可能会创造先例!
诚然,这年头的离婚率确实很低,但很低不代表没有。况且谁也不能保证,将来自己或者儿孙不摊上这种事儿。
试想想,周家要是出了两千两,那以后呢?周家甚至在府城连前百名的富商都算不上,那岂不是说另外那些人家还要出的更多?
出多了心疼,出少了被人骂抠门,关键是这一切明明就是可以避免的啊!
多数人都不觉得自己或者儿孙会去当赘婿,他们又没有想过让自家闺女干这种事儿,所以结果就是必然的。
在师爷的调解下,周生生同意出二百两银子了结此事,但前提是,当场出具断绝关系的文书,并由官老爷做见证。
周老爷肯定是不愿意的,但眼下已经不是他愿不愿意的问题了。
很多事情,只要没撕破脸,一切都好说的。
可现在已经闹成这样了,他不可能再跟以前那样了。况且,孝义镇的另两家家主还在场呢,都不用思考,就能猜到那两只老狗一定会将这事儿回去叨叨开的。
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要么收下二百两银子,当然也要签下断绝文书,要么就灰溜溜的回去?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正义凛然的拒绝周生生的施舍,继而愤怒的拂袖离开!
……那是不可能的。
二百两银子也不少了!
普通的田产才三五两银子,取个中间数,算四两银子一亩地好了,二百两银子能买五十亩地啊!
江家在大坳子村有十几亩地,就养得活一大家子的人,还能供出好几个读书人。五十亩地搁在乡下地头,那是实打实的小地主了。
周老爷快速的盘算着,他这些年也攒下了不少私房,毕竟在周生生突然疯球之前,她是完全不管事儿的。甚至不光是他,连他的继室都攒下了一笔厚厚的私房钱,别的不说,光是金银首饰就有不少呢。
还有他的闺女和儿子。
--
虽然这世上确实是有刚正不阿的好官,但更多的还是会权衡利弊的。
府城这位大人还真不能说他不好,他也是有底线的,假如让他为了攀附权贵而冤枉好人,那是不可能的。但眼前这个案子吧,他是既可以维护公理,又能跟贵人们交好。
很棒!
完全没有选择困难呢!
甚至官老爷还给了周老爷两个选择。
考虑到周老爷是个不学无术肚子里丁点儿墨汁都没有的粗鲁乡下人,这事儿可能是因为他没文化才犯的事儿,所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要么带着续弦和两个孩子离开周家,允许他带走当初的聘礼,和这些年攒下的私房,过错既往不咎。
要么他休掉续弦,当然孩子还在可以留下的,拖油瓶在民间又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只是无法继承家业而已。
周老爷傻了。
当然他的继室比他受到的刺激还要大,而之后被孝义镇另外两个富商带过来的两个孩子,也跟着一起傻眼。
其实也不算小孩子了。
周生生今年都二十岁了,她妹妹比她小了三岁,由此可见她爹续弦有多早。当然她弟弟年岁还小,可也有十岁了。
十几岁搁在他们上辈子确实是个孩子,但放在这年头真不算。十岁的男孩儿,搁在这年头都能顶门立户了。像江大郎,当初就是七八岁跟着江父下地劳作,十岁就跟着一起去码头上打零工了。
还不只是穷人家,赵闰土就是十岁扛起了家业的。
当然,甭管怎么样这些事情都是大人做的,祸不及子女,周生生甚至大方的表示,可以让她的弟妹留在周家长大,吃喝用度全都跟以前一样。等她妹妹出嫁了,她还能给一份嫁妆,弟弟要想读书,也可以出束脩钱。
其他人纷纷赞叹,毕竟代入一下自己,他们做不到那么大方的。
“两千两银子。”周老爷意识到大势已去,索性开了价,“你给我两千两银子,从此我们父女俩恩断义绝,我会带着我的妻儿离开周家的。”
周遭一片哗然。
这个数目着实有些吓人了。
要知道,哪怕是在府城这边,普通老百姓家里,按照一家五六口人来计算,一年的花费可能都不会超过三两银子。像周生生之前置办的小宅子,也不过才五百两,可这是在府城啊!
两千两银子意味着,按照府城的生活水平来算,他们一家人能活六百六十六年。哪怕一年花费十两银子,那也能活二百年呢!
当然,周老爷是留了空间让周生生还价的,事已至此,他也意识到不可能顺利的拿到这笔安家费的。
哪知周生生却扭头问:“府城先前有先例吗?我是说,大户人家休妻之后给多少钱?”
给多少钱也不可能给两千两银子的……
不是说府城的富贵人家太抠门,而是真正的高门大户是要脸的,不存在这种事情。一般的小门小户也没这个钱,说白了,这年头休妻是个罕见事儿,哪怕有先例,也不过是允许拿走嫁妆和聘礼,以及进门多年的私房。
周生生这话的关键点不是先例,而是她很有可能会创造先例!
诚然,这年头的离婚率确实很低,但很低不代表没有。况且谁也不能保证,将来自己或者儿孙不摊上这种事儿。
试想想,周家要是出了两千两,那以后呢?周家甚至在府城连前百名的富商都算不上,那岂不是说另外那些人家还要出的更多?
出多了心疼,出少了被人骂抠门,关键是这一切明明就是可以避免的啊!
多数人都不觉得自己或者儿孙会去当赘婿,他们又没有想过让自家闺女干这种事儿,所以结果就是必然的。
在师爷的调解下,周生生同意出二百两银子了结此事,但前提是,当场出具断绝关系的文书,并由官老爷做见证。
周老爷肯定是不愿意的,但眼下已经不是他愿不愿意的问题了。
很多事情,只要没撕破脸,一切都好说的。
可现在已经闹成这样了,他不可能再跟以前那样了。况且,孝义镇的另两家家主还在场呢,都不用思考,就能猜到那两只老狗一定会将这事儿回去叨叨开的。
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要么收下二百两银子,当然也要签下断绝文书,要么就灰溜溜的回去?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正义凛然的拒绝周生生的施舍,继而愤怒的拂袖离开!
……那是不可能的。
二百两银子也不少了!
普通的田产才三五两银子,取个中间数,算四两银子一亩地好了,二百两银子能买五十亩地啊!
江家在大坳子村有十几亩地,就养得活一大家子的人,还能供出好几个读书人。五十亩地搁在乡下地头,那是实打实的小地主了。
周老爷快速的盘算着,他这些年也攒下了不少私房,毕竟在周生生突然疯球之前,她是完全不管事儿的。甚至不光是他,连他的继室都攒下了一笔厚厚的私房钱,别的不说,光是金银首饰就有不少呢。
还有他的闺女和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