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听钱王氏说不带他们走,钱大哥和钱大嫂又急又慌,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不用卖宅院,他们也不用四下颠簸,这一刻的钱大哥和钱大嫂莫名就觉得踏实了。
说到底,钱大哥和钱大嫂并非真心想要离开府城。他们之所以会这般纠结和挣扎,无外乎是因着钱爷爷、钱奶奶还有钱家大房的存在罢了。
但凡钱爷爷他们都不在府城呆着了,钱大哥和钱大嫂肯定立马就改变主意,还是更想要留在府城安家。
既然是钱月茵发了话,钱老二和钱王氏都没再过多考虑,直接收拾东西随着齐君洲一块离开了府城。
如此一来,被留下的还是只有钱大哥和钱大嫂。
一开始,他们两人还是有些忐忑的,生怕钱月茵说错了、想错了、料错了。万一钱家大房真的能在府城长长久久的呆下去,他们要怎么办?
事实证明,钱大哥和钱大嫂的担心是多余的,钱月茵没有说错。俩个月后,钱家大房就灰溜溜的收拾包袱回了钱李村。
钱家大房走了,钱爷爷和钱奶奶在府城也呆不下去。虽说住在钱大哥家里确实不愁吃穿,可他们过的不舒服。钱大哥和钱大嫂的态度又不是多么的热情,他们哪里看不出来钱大哥两口子的不情愿?
加之大房此次在府城亏了大本,他们必须得回钱李村帮着大房重振旗鼓,钱爷爷和钱奶奶哪里还有心思留在府城,二话不说就紧随其后回了钱李村。
终于送走钱爷爷和钱奶奶,钱大哥和钱大嫂别提多高兴了。今日之后,他们铁定打起精神,再不会给钱家大房继续占他们便宜的机会了。
钱家大房也没想要再来府城了。钱大伯最开始是真以为开一家小馆子不是那么的难,毕竟他的目标没有那么的大,又不是一上来就要开一家酒楼……
哪想到他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是能撑起生意的。凡事都要他亲历亲为不说,几个儿子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反倒只会添乱。两个月下来,他们非但没有赚到银钱,反而亏损了不少,几乎快要把自家老本都给贴进去了。
还是那句话,钱大伯的家底没有那么的厚,撑不住如此肆无忌惮的乱花。别无其他更好的选择之下,除了回钱李村,钱大伯也没有其他法子了。
说来更让钱大伯后悔的,还有他们家大房跟二房关系闹崩这一事实。
先前在府城发生冲突的时候,钱大伯因着意气用事,没太当回事儿。但是现下回想起来,钱大伯委实懊悔。
他不该跟二房吵起来的。二房日后的前途多好啊,他还惦记着自家儿孙都能沾沾光呢!如今可好,只怕二房以后都不会再理睬他们大房了。
钱老二他们确实没想过再帮衬钱家大房。该做的、该帮的,他们自认已经做的到位。日后每年给钱爷爷和钱奶奶的孝敬,他们二房不会少。但是其他的,就别提了,也别痴心妄想了。
至于钱家大房是如何的不甘心,又跟他们二房有什么关系?他们一路随着齐君洲从皇城出发,有好多地方要去,忙着呢!
伴随着齐君洲被圣上重用,钱家二房确实水涨船高,钱老二和钱王氏后半辈子都是跟着钱月茵住的,也是钱月茵和齐君洲为他们养老送终的。
提到自己的晚年,钱老二和钱王氏都很满足,对钱月茵和齐君洲也甚是满意,但凡提到都是诸多夸赞。相较之下,钱大哥三兄弟就要被排在后面了。
不过,钱月茵愿意给爹娘养老,齐君洲这个女婿也从未拦着,其他人自然无从说什么闲言碎语就是了。
说起此事,钱大哥三兄弟还挺忏愧的。他们是真比不上钱月茵这个妹妹,以前比不上,而今和以后依然比不上。
钱月茵倒是觉得没什么。她愿意孝顺钱老二和钱王氏,是因为二老对她一直都很好。这些年一直住在一起,互相之间的陪伴和照顾早已如影随形,在彼此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做钱老二和钱王氏的女儿,钱月茵觉得很高兴,也很幸福。
先后送走钱老二和钱王氏,原本热热闹闹的家里突然就变得空荡了不少。就如同于娘子和王老头过世的时候一样,过了好一段时日,钱月茵才适应过来。
好在长辈们都是寿终正寝,在最后的日子里并没有受太多的苦,也都是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的。如此,钱月茵心下也安定了不少。
钱家下一辈的孩子们都是读书人,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会读书识字,自然跟钱大哥他们小的时候不同。
因着有这样的机会,男娃们都参加了科考,虽然最终并未出一个像齐君洲那样的高官,但也出了好几个秀才,已然为钱家更换了门楣,令钱大哥他们很满足了。
钱月茵和齐君洲这一辈子生了两儿一女。两个儿子一个很擅长读书,另一个则小小年纪就跑去边关当小兵了。
钱月茵和齐君洲没有拦着,只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不走歪门邪道,随孩子们乐意就好。
至于齐朵朵,安安静静的长大,从小就没给钱月茵和齐君洲增添过哪怕丁点的烦恼。唯独在亲事上,给钱月茵和齐君洲丢了一个大雷。
钱月茵和齐君洲都不是贪图富贵的人。虽说齐君洲的官做的还算大,但他们从未想过要拿亲闺女去攀附权贵,反而一直想着为齐朵朵寻一门平平淡淡的婚事,就图个安稳和乐。
--
不用卖宅院,他们也不用四下颠簸,这一刻的钱大哥和钱大嫂莫名就觉得踏实了。
说到底,钱大哥和钱大嫂并非真心想要离开府城。他们之所以会这般纠结和挣扎,无外乎是因着钱爷爷、钱奶奶还有钱家大房的存在罢了。
但凡钱爷爷他们都不在府城呆着了,钱大哥和钱大嫂肯定立马就改变主意,还是更想要留在府城安家。
既然是钱月茵发了话,钱老二和钱王氏都没再过多考虑,直接收拾东西随着齐君洲一块离开了府城。
如此一来,被留下的还是只有钱大哥和钱大嫂。
一开始,他们两人还是有些忐忑的,生怕钱月茵说错了、想错了、料错了。万一钱家大房真的能在府城长长久久的呆下去,他们要怎么办?
事实证明,钱大哥和钱大嫂的担心是多余的,钱月茵没有说错。俩个月后,钱家大房就灰溜溜的收拾包袱回了钱李村。
钱家大房走了,钱爷爷和钱奶奶在府城也呆不下去。虽说住在钱大哥家里确实不愁吃穿,可他们过的不舒服。钱大哥和钱大嫂的态度又不是多么的热情,他们哪里看不出来钱大哥两口子的不情愿?
加之大房此次在府城亏了大本,他们必须得回钱李村帮着大房重振旗鼓,钱爷爷和钱奶奶哪里还有心思留在府城,二话不说就紧随其后回了钱李村。
终于送走钱爷爷和钱奶奶,钱大哥和钱大嫂别提多高兴了。今日之后,他们铁定打起精神,再不会给钱家大房继续占他们便宜的机会了。
钱家大房也没想要再来府城了。钱大伯最开始是真以为开一家小馆子不是那么的难,毕竟他的目标没有那么的大,又不是一上来就要开一家酒楼……
哪想到他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是能撑起生意的。凡事都要他亲历亲为不说,几个儿子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反倒只会添乱。两个月下来,他们非但没有赚到银钱,反而亏损了不少,几乎快要把自家老本都给贴进去了。
还是那句话,钱大伯的家底没有那么的厚,撑不住如此肆无忌惮的乱花。别无其他更好的选择之下,除了回钱李村,钱大伯也没有其他法子了。
说来更让钱大伯后悔的,还有他们家大房跟二房关系闹崩这一事实。
先前在府城发生冲突的时候,钱大伯因着意气用事,没太当回事儿。但是现下回想起来,钱大伯委实懊悔。
他不该跟二房吵起来的。二房日后的前途多好啊,他还惦记着自家儿孙都能沾沾光呢!如今可好,只怕二房以后都不会再理睬他们大房了。
钱老二他们确实没想过再帮衬钱家大房。该做的、该帮的,他们自认已经做的到位。日后每年给钱爷爷和钱奶奶的孝敬,他们二房不会少。但是其他的,就别提了,也别痴心妄想了。
至于钱家大房是如何的不甘心,又跟他们二房有什么关系?他们一路随着齐君洲从皇城出发,有好多地方要去,忙着呢!
伴随着齐君洲被圣上重用,钱家二房确实水涨船高,钱老二和钱王氏后半辈子都是跟着钱月茵住的,也是钱月茵和齐君洲为他们养老送终的。
提到自己的晚年,钱老二和钱王氏都很满足,对钱月茵和齐君洲也甚是满意,但凡提到都是诸多夸赞。相较之下,钱大哥三兄弟就要被排在后面了。
不过,钱月茵愿意给爹娘养老,齐君洲这个女婿也从未拦着,其他人自然无从说什么闲言碎语就是了。
说起此事,钱大哥三兄弟还挺忏愧的。他们是真比不上钱月茵这个妹妹,以前比不上,而今和以后依然比不上。
钱月茵倒是觉得没什么。她愿意孝顺钱老二和钱王氏,是因为二老对她一直都很好。这些年一直住在一起,互相之间的陪伴和照顾早已如影随形,在彼此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能做钱老二和钱王氏的女儿,钱月茵觉得很高兴,也很幸福。
先后送走钱老二和钱王氏,原本热热闹闹的家里突然就变得空荡了不少。就如同于娘子和王老头过世的时候一样,过了好一段时日,钱月茵才适应过来。
好在长辈们都是寿终正寝,在最后的日子里并没有受太多的苦,也都是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的。如此,钱月茵心下也安定了不少。
钱家下一辈的孩子们都是读书人,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会读书识字,自然跟钱大哥他们小的时候不同。
因着有这样的机会,男娃们都参加了科考,虽然最终并未出一个像齐君洲那样的高官,但也出了好几个秀才,已然为钱家更换了门楣,令钱大哥他们很满足了。
钱月茵和齐君洲这一辈子生了两儿一女。两个儿子一个很擅长读书,另一个则小小年纪就跑去边关当小兵了。
钱月茵和齐君洲没有拦着,只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不走歪门邪道,随孩子们乐意就好。
至于齐朵朵,安安静静的长大,从小就没给钱月茵和齐君洲增添过哪怕丁点的烦恼。唯独在亲事上,给钱月茵和齐君洲丢了一个大雷。
钱月茵和齐君洲都不是贪图富贵的人。虽说齐君洲的官做的还算大,但他们从未想过要拿亲闺女去攀附权贵,反而一直想着为齐朵朵寻一门平平淡淡的婚事,就图个安稳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