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敢管元峥叫“阿静姐姐”了,公孙佳放过话了,他得管元峥叫“兄长”、至少是个“学长”,说错了话,开始是罚抄写,后来就是元峥亲自打手心。余盛给折中了一下,管元峥叫个“阿静”,勉强糊弄过关。
元峥道:“碧桃知道怎么处理你的伤口,府里的伤药也是很好的,你明天就不疼了。”
余盛道:“你说,阿姨怎么样才能带我去呀?”
元峥自己心里也不大有底,道:“我也不知。”
余盛凑近了他,说:“那,你回来给我讲讲出去的事情?”
元峥点了点头,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余盛却默认他是同意了,并且回来会事无巨细都告诉自己。
第二天,在余盛的期待中,元峥坐进了公孙佳的车,与她一同往庄子上去。
元峥的腰背挺直,紧紧贴着车壁,公孙佳心中一乐。元峥与单良两个,一美一丑,坐在她的车上的动作神态却如出一辙,两张脸相映成趣。元峥紧张得要命,他自从表明了身份就几乎没有出过府了,几个月来头回放风,也不知道要面临什么,焦虑得出了一身的汗。
车行向外,元峥对京城地理不熟,对京郊也不熟,但是隐隐却觉得方向不对——至少不是他去年冬天进京那条路线。
这是要去哪儿?
元峥尽在自己心里琢磨,一个字也不往外问,整个车厢里安静极了。
好一阵儿,车停了,外面荣校尉说:“到了。”
元峥抢先下车,立在车边,有心伸手扶公孙佳下车,早有阿姜卡位。元峥又往后小退了一步,悄悄打量四周,一看之下惊呆了——这怎么看起来有点像营房了?他的家乡靠近边陲,也有驻兵,虽不曾进去兵营,多少也是从外面瞄过两眼的。
就很像!
难道真的要考我的骑射?
耳朵上一痛,却是单良拧了他一下:“走了,发什么呆?”
元峥眉头狠狠地跳了一下,单良这人,你不能说他好或者不好,但是他通常缺德。现在他的脸上就挂着一个标准的缺德式笑容,元峥觉得自己可能要被坑。
第56章 下放
元峥心里本就没底, 被单良这么一笑,警惕心提到了最高。
单良一肚子无良的鬼主意,看到他这个样子, 心情突然就变好了,又很缺德地笑了一笑。笑得元峥差点想挥拳打他。
荣校尉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到了。”才将两人的神智都给拉回来。
元峥只能看出来这里秩序井然,这方面的军事知识他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要他说, 也只能说出来:味道很正。更多的道理他也讲不出来。
每逢战乱, 各地的宗族就要聚而自保,至今大大小小的坞堡还散落在各处。然后随着太平日子的到来, 这些坞堡的防务又变得松散起来, 渐渐变得像是一处聚落元家的祖宅,就有那么一点点坞堡的样子。
不过本朝立国进入了第十六个年头, 天下逐渐平静下来, 各地的坞堡城寨也逐渐失去了那股紧张的味道。
但是这里不一样!
没有一处比这里更像一个兵营。来来往往的绝大部分是一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他们都穿着一样的窄袖衣服,肤色微黑、头发束起。每个孩子都很瘦,行动迅速,即使是在走路, 也是动作利落, 没有一个人的步子是鞋底拖在地面走的。
与小高等人的风格很像。
原来小高等人所谓“从庄子上来的”, 并不是在庄户里面挑选符合标准的孩童送到府里给小郎君做伴读的吗?他们是先在这里训练,达标之后再送到府里的?
元峥微移了目光,看着公孙佳的背影,心道,这是又有什么安排了吗?真是太不容易了。
他在公孙府,又识字, 学东西还快,自己又用心,是能看出不少事情来的。不像余盛,把他往书堂里一关,余盛就毫无办法了。元峥这几个月在府里,遇事不避,该学的他学,能接触的都尽量的接触,又小心地不乱碰禁地。虽然平常话少,又注意得跟侍女们避嫌,还是在府中上下攒下了些不错的人缘。
有些人说话不太避着他,这些人谈话里虽然没什么机密,但是元峥会思考。譬如厨房发饭的人,就可能因为看他顺眼多说两句,“今天王将军他们要留饭”之类的话里,知道府里来人了。进入四月,来的人就多,而且从称呼上来看,多数都是武将。
再比如,有丫环来跟他衣服,会说一下借的理由“我弟弟在前面当差,他的头巾前天被我洗坏了,你的借用一下,他被调去照顾邓小郎君”,元峥就可以问一下“邓小郎君”是个什么人,怎么能住在府里。接着就能从丫环那里得到一些讯息。
他独个儿在府里,消息本也是闭塞的。但是这些丫环有些是全家都为公孙府服务,关系网遍布上下。府里的机密消息她们不会讲,但是像邓凯这样的又不是机密。元峥就打听到了不少。
再动一动脑筋想一下,大概、可能、也许……府里是要栽培人了?
公孙家本来就是武将出身,在军方的关系非常的硬,公孙佳自己不能出将入相,培养一些人就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种事情遍地可见,元峥即使只有九岁,类似的事情也是听了不少,很容易联想。一个家里,如果没有儿子顶门立户,就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补充,在这民间是非常常见的。换到权贵人家,操作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道理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
元峥道:“碧桃知道怎么处理你的伤口,府里的伤药也是很好的,你明天就不疼了。”
余盛道:“你说,阿姨怎么样才能带我去呀?”
元峥自己心里也不大有底,道:“我也不知。”
余盛凑近了他,说:“那,你回来给我讲讲出去的事情?”
元峥点了点头,没说行,也没说不行。余盛却默认他是同意了,并且回来会事无巨细都告诉自己。
第二天,在余盛的期待中,元峥坐进了公孙佳的车,与她一同往庄子上去。
元峥的腰背挺直,紧紧贴着车壁,公孙佳心中一乐。元峥与单良两个,一美一丑,坐在她的车上的动作神态却如出一辙,两张脸相映成趣。元峥紧张得要命,他自从表明了身份就几乎没有出过府了,几个月来头回放风,也不知道要面临什么,焦虑得出了一身的汗。
车行向外,元峥对京城地理不熟,对京郊也不熟,但是隐隐却觉得方向不对——至少不是他去年冬天进京那条路线。
这是要去哪儿?
元峥尽在自己心里琢磨,一个字也不往外问,整个车厢里安静极了。
好一阵儿,车停了,外面荣校尉说:“到了。”
元峥抢先下车,立在车边,有心伸手扶公孙佳下车,早有阿姜卡位。元峥又往后小退了一步,悄悄打量四周,一看之下惊呆了——这怎么看起来有点像营房了?他的家乡靠近边陲,也有驻兵,虽不曾进去兵营,多少也是从外面瞄过两眼的。
就很像!
难道真的要考我的骑射?
耳朵上一痛,却是单良拧了他一下:“走了,发什么呆?”
元峥眉头狠狠地跳了一下,单良这人,你不能说他好或者不好,但是他通常缺德。现在他的脸上就挂着一个标准的缺德式笑容,元峥觉得自己可能要被坑。
第56章 下放
元峥心里本就没底, 被单良这么一笑,警惕心提到了最高。
单良一肚子无良的鬼主意,看到他这个样子, 心情突然就变好了,又很缺德地笑了一笑。笑得元峥差点想挥拳打他。
荣校尉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到了。”才将两人的神智都给拉回来。
元峥只能看出来这里秩序井然,这方面的军事知识他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要他说, 也只能说出来:味道很正。更多的道理他也讲不出来。
每逢战乱, 各地的宗族就要聚而自保,至今大大小小的坞堡还散落在各处。然后随着太平日子的到来, 这些坞堡的防务又变得松散起来, 渐渐变得像是一处聚落元家的祖宅,就有那么一点点坞堡的样子。
不过本朝立国进入了第十六个年头, 天下逐渐平静下来, 各地的坞堡城寨也逐渐失去了那股紧张的味道。
但是这里不一样!
没有一处比这里更像一个兵营。来来往往的绝大部分是一些年纪不大的孩子,他们都穿着一样的窄袖衣服,肤色微黑、头发束起。每个孩子都很瘦,行动迅速,即使是在走路, 也是动作利落, 没有一个人的步子是鞋底拖在地面走的。
与小高等人的风格很像。
原来小高等人所谓“从庄子上来的”, 并不是在庄户里面挑选符合标准的孩童送到府里给小郎君做伴读的吗?他们是先在这里训练,达标之后再送到府里的?
元峥微移了目光,看着公孙佳的背影,心道,这是又有什么安排了吗?真是太不容易了。
他在公孙府,又识字, 学东西还快,自己又用心,是能看出不少事情来的。不像余盛,把他往书堂里一关,余盛就毫无办法了。元峥这几个月在府里,遇事不避,该学的他学,能接触的都尽量的接触,又小心地不乱碰禁地。虽然平常话少,又注意得跟侍女们避嫌,还是在府中上下攒下了些不错的人缘。
有些人说话不太避着他,这些人谈话里虽然没什么机密,但是元峥会思考。譬如厨房发饭的人,就可能因为看他顺眼多说两句,“今天王将军他们要留饭”之类的话里,知道府里来人了。进入四月,来的人就多,而且从称呼上来看,多数都是武将。
再比如,有丫环来跟他衣服,会说一下借的理由“我弟弟在前面当差,他的头巾前天被我洗坏了,你的借用一下,他被调去照顾邓小郎君”,元峥就可以问一下“邓小郎君”是个什么人,怎么能住在府里。接着就能从丫环那里得到一些讯息。
他独个儿在府里,消息本也是闭塞的。但是这些丫环有些是全家都为公孙府服务,关系网遍布上下。府里的机密消息她们不会讲,但是像邓凯这样的又不是机密。元峥就打听到了不少。
再动一动脑筋想一下,大概、可能、也许……府里是要栽培人了?
公孙家本来就是武将出身,在军方的关系非常的硬,公孙佳自己不能出将入相,培养一些人就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种事情遍地可见,元峥即使只有九岁,类似的事情也是听了不少,很容易联想。一个家里,如果没有儿子顶门立户,就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补充,在这民间是非常常见的。换到权贵人家,操作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道理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