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行,只要别跟京城那么闹就行。京城交给吴瀹选出来的都是些什么玩艺儿啊?幸亏给踢走了!
而且容泓也有一个女儿看起来还挺不错的,他也想女儿凑一凑这个热闹哩。
公孙佳的计划里,并不是要把所有的职位都拿出来考的,容泓如此识相,众官员又无异议,她也就顺水推舟说:“除了陛下留下的人,接下来还有些也需要人手,你们知道什么贤良推荐,也可以的。”
皆大欢喜。
~~~~~~~~~~~~~~~~~
公孙佳一回来,雍邑整个城都活了过来。
钟秀娥染上了妹子钟英娥的毛病,她到了雍邑之后变得爱四处闲逛游玩了,妹妹开蒙了,上学的时候她就自己出门玩,妹妹不读书了,她就带着妹妹玩。
雍邑里她熟人不少,儿子、女儿全家都在这里,延安郡王的庶子也管她叫姨妈。前夫赵家的亲戚赵锦虽已经回京了,赵锦的儿子苏逊却留在了雍邑,对她依旧执子侄辈的礼节。江仙仙的女儿女婿也在,江仙仙的女婿领了职,女儿却没有做官的意思,也常陪钟秀娥。
行宫里的从郑须开始,王济堂也不太陌生,女官里有几个小姑娘的亲娘、祖母与她是手帕交。
总之,过得挺好。
这一日,她又去看望郑须。郑须年纪大了,时常有点病痛,钟秀娥听说了就过去看看。到了郑须的宅子里,发现公孙佳也在。郑须歪在榻上,气色还好。钟秀娥道:“你也来探病?”
公孙佳道:“嗯,顺便说点闲话。搁别人那儿,说什么都有人猜我这话又是什么意思了。我说汤咸了,他们都要琢磨我是不是要涨盐税。可真要命!”
郑须也笑了:“位高权重,由来如此。言出法随,岂是虚哉?”
钟秀娥有点伤感,年纪大了,她也更在乎女儿的想法了,果断地甩开这个危险的念头,她说:“那就别说那些个啦!你们说什么呢?”
“陛下驳回请立太子的事儿。”
钟秀娥道:“忒奇怪了,也是时候立了呀!他在想什么呢?他以前跟皇后还有点搭伙过日子的样子,现在?啧!拿皇后给淑妃当挡箭牌的吧?那能挡多久呀?”
郑须问道:“淑妃是否另有打算?要收养皇子谋夺储位?”
“就那仨,要收养早收养了。”
“那是以前,”郑须慢慢地说,“以前她或许还能生。如今上了年纪,太夫人知道的,到了这个年纪怕是生不出来了。”
钟秀娥也点头,公孙佳却说:“不可能!她早就不能生了,是废妃造的孽!所以才这么恨废妃,恨纪家!必要章昺去死,必要阿福去死!”
郑须认真地问:“确定?”
“那会儿她在宫外,都快被打死了,嫂嫂到我那儿借的御医。她绝对没法儿生了!”
公孙佳此时说得斩钉截铁,郑、钟二人也都信她,三人乱猜一气就此揭过。公孙佳的心思又放到兵马、雍邑、梁平身上去,催促梁平早些把吴选安排好,以免误事。
吴选在梁平处尚未站稳,京中便传来消息——淑妃怀孕了!
公孙佳的脸都绿了,这里面有鬼
第286章 君臣
“她怎么还能生得出来呢?”
不愧是母女, 钟秀娥听到这个八卦之后也发出了疑问,她不是质疑公孙佳的判断, 而是怀疑吴宣这事是真是假。除了公孙佳说的旧事,她还凭经验发出了疑问:“都这个年纪了!”
倒不是说这个年纪一定就生不出来了,不过钟秀娥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判断,以吴宣这个年纪想再生孩子是很困难的了。如果之前生过孩子,在四十来岁的时候生个孩子也不稀奇,如果之前一个也没生过, 那就很奇怪了。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概率是相当的小。
生育是件凭运气的事,有的人如大长公主,一生三女六子,看起来容易极了。有的人如谢皇后, 到现在还没有一儿半女。这个吴宣, 凭经验看就不像是能生出孩子来的人!
钟秀娥喃喃自语了一阵儿,说:“怕不是要抱个孩子来装成是她自己生的吧?”
公孙佳有点惊讶地看着她, 钟秀娥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乡下多的是。尤其是无儿无女又死了男人的女人!有个儿子,她就能守得住家业,没有儿子, 就得叫人活吃了。这个淑妃啊,她要是没个儿子, 纪氏就是她的榜样,什么样的小妇都能踩上一脚。你说她急不急?急眼了,什么损招儿想不出来?”
公孙佳听她说了一长串了,笑道:“这个我倒不觉得奇怪。阿娘也这样想,看来咱们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一个孤独的女人,没有子嗣, 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公孙佳是非常明白的,因为她就考虑过如果自己生不出孩子来要怎么办。开始时收义子是为了建个义子营,后来屡次要元铮当儿子,未尝没有一点养个义子当接班备胎的意思在内。
这一片家业总不能便宜了蛇虫鼠蚁,哪怕血胤断绝,终要交到外姓人手里,她也要自己选一个人!连悄悄抱个孩子、瞒天过海这种事她也都想过。由于自己想过,吴宣的事情一出,她就反应过来了。
公孙佳道:“把御医叫过来。”她的府里常年有御医,还是太祖时的旧例,御医多年以来一直照顾她的身体都是熟人了,人一到,公孙佳劈头就问:“还记得当年吴孺人吗?”
--
而且容泓也有一个女儿看起来还挺不错的,他也想女儿凑一凑这个热闹哩。
公孙佳的计划里,并不是要把所有的职位都拿出来考的,容泓如此识相,众官员又无异议,她也就顺水推舟说:“除了陛下留下的人,接下来还有些也需要人手,你们知道什么贤良推荐,也可以的。”
皆大欢喜。
~~~~~~~~~~~~~~~~~
公孙佳一回来,雍邑整个城都活了过来。
钟秀娥染上了妹子钟英娥的毛病,她到了雍邑之后变得爱四处闲逛游玩了,妹妹开蒙了,上学的时候她就自己出门玩,妹妹不读书了,她就带着妹妹玩。
雍邑里她熟人不少,儿子、女儿全家都在这里,延安郡王的庶子也管她叫姨妈。前夫赵家的亲戚赵锦虽已经回京了,赵锦的儿子苏逊却留在了雍邑,对她依旧执子侄辈的礼节。江仙仙的女儿女婿也在,江仙仙的女婿领了职,女儿却没有做官的意思,也常陪钟秀娥。
行宫里的从郑须开始,王济堂也不太陌生,女官里有几个小姑娘的亲娘、祖母与她是手帕交。
总之,过得挺好。
这一日,她又去看望郑须。郑须年纪大了,时常有点病痛,钟秀娥听说了就过去看看。到了郑须的宅子里,发现公孙佳也在。郑须歪在榻上,气色还好。钟秀娥道:“你也来探病?”
公孙佳道:“嗯,顺便说点闲话。搁别人那儿,说什么都有人猜我这话又是什么意思了。我说汤咸了,他们都要琢磨我是不是要涨盐税。可真要命!”
郑须也笑了:“位高权重,由来如此。言出法随,岂是虚哉?”
钟秀娥有点伤感,年纪大了,她也更在乎女儿的想法了,果断地甩开这个危险的念头,她说:“那就别说那些个啦!你们说什么呢?”
“陛下驳回请立太子的事儿。”
钟秀娥道:“忒奇怪了,也是时候立了呀!他在想什么呢?他以前跟皇后还有点搭伙过日子的样子,现在?啧!拿皇后给淑妃当挡箭牌的吧?那能挡多久呀?”
郑须问道:“淑妃是否另有打算?要收养皇子谋夺储位?”
“就那仨,要收养早收养了。”
“那是以前,”郑须慢慢地说,“以前她或许还能生。如今上了年纪,太夫人知道的,到了这个年纪怕是生不出来了。”
钟秀娥也点头,公孙佳却说:“不可能!她早就不能生了,是废妃造的孽!所以才这么恨废妃,恨纪家!必要章昺去死,必要阿福去死!”
郑须认真地问:“确定?”
“那会儿她在宫外,都快被打死了,嫂嫂到我那儿借的御医。她绝对没法儿生了!”
公孙佳此时说得斩钉截铁,郑、钟二人也都信她,三人乱猜一气就此揭过。公孙佳的心思又放到兵马、雍邑、梁平身上去,催促梁平早些把吴选安排好,以免误事。
吴选在梁平处尚未站稳,京中便传来消息——淑妃怀孕了!
公孙佳的脸都绿了,这里面有鬼
第286章 君臣
“她怎么还能生得出来呢?”
不愧是母女, 钟秀娥听到这个八卦之后也发出了疑问,她不是质疑公孙佳的判断, 而是怀疑吴宣这事是真是假。除了公孙佳说的旧事,她还凭经验发出了疑问:“都这个年纪了!”
倒不是说这个年纪一定就生不出来了,不过钟秀娥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判断,以吴宣这个年纪想再生孩子是很困难的了。如果之前生过孩子,在四十来岁的时候生个孩子也不稀奇,如果之前一个也没生过, 那就很奇怪了。可能性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概率是相当的小。
生育是件凭运气的事,有的人如大长公主,一生三女六子,看起来容易极了。有的人如谢皇后, 到现在还没有一儿半女。这个吴宣, 凭经验看就不像是能生出孩子来的人!
钟秀娥喃喃自语了一阵儿,说:“怕不是要抱个孩子来装成是她自己生的吧?”
公孙佳有点惊讶地看着她, 钟秀娥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乡下多的是。尤其是无儿无女又死了男人的女人!有个儿子,她就能守得住家业,没有儿子, 就得叫人活吃了。这个淑妃啊,她要是没个儿子, 纪氏就是她的榜样,什么样的小妇都能踩上一脚。你说她急不急?急眼了,什么损招儿想不出来?”
公孙佳听她说了一长串了,笑道:“这个我倒不觉得奇怪。阿娘也这样想,看来咱们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一个孤独的女人,没有子嗣, 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公孙佳是非常明白的,因为她就考虑过如果自己生不出孩子来要怎么办。开始时收义子是为了建个义子营,后来屡次要元铮当儿子,未尝没有一点养个义子当接班备胎的意思在内。
这一片家业总不能便宜了蛇虫鼠蚁,哪怕血胤断绝,终要交到外姓人手里,她也要自己选一个人!连悄悄抱个孩子、瞒天过海这种事她也都想过。由于自己想过,吴宣的事情一出,她就反应过来了。
公孙佳道:“把御医叫过来。”她的府里常年有御医,还是太祖时的旧例,御医多年以来一直照顾她的身体都是熟人了,人一到,公孙佳劈头就问:“还记得当年吴孺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