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由想起被弘晖折腾出去的出海讲学团,如今这些人去了海外已经有了一载,也不知如今有何变故?康熙以前对出海商船的事情从不过问,故而也从未将那些出海人士召到殿前询问过,如今心里却多了几分迫切,他想让那些出海讲学团能早日回来,好让他得知那西洋如今究竟是何境地?
而远在西洋的讲学团可不知他们如今还没回大清,就已经被康熙给惦记上了,如今他们心里也正经历着一番巨大波动。
这支出海讲学队伍里有不少人都是被忽悠进来的,不是出身国子监的纨绔少爷,便是至今没有功名的中年文士,他们本就对这出海之事兴趣不大,若非是受到乌智德伍与胤祉的忽悠,也不会上了商船,可等登上船后,很快就心里产生悔意。
从大清坐船到西洋,他们也不知道在海上漂了多久,只觉那日子十分难熬,在登船之初兴许还有几分新鲜劲儿,毕竟住在京中的多数文人少爷们都是没见过海的,可是很快他们就察觉这坐船不好玩了。
在海上资源非常少,他们吃的膳食几乎都是干粮,要么就是腌制过的,或是派人打捞了海鱼上来,总而言之新鲜的绿蔬果子几乎没有,甚至就连喝的水都不多,有时竟还要等着将海水过滤才能喝,这些讲学团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他们多是家境殷实之辈,平时在家中都被丫鬟小侍们精心照料着,这次上商船顶多就只能带上一个侍者,一个个都叫苦连天起来。
而除了物资极少外,还有不少人晕船,不管大夫给了多少药剂都不管用,上了船后就面如菜色,全程都是在床上躺着度过,若非是身边还有一个侍者照顾,都不一定能挺的过去。
而对于那些有幸不晕船的人来说,日子同样不好过,等商船在海上漂了数日后,他们起先的那股子新鲜感早就不复存在,在日日夜夜都看着望不到尽头的海面时,他们只觉得十分枯燥与焦虑,只觉得日子过得十分缓慢,那在京中的日子像是很久之前的经历,在海上漂久了,他们除了自己的商队,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有无尽的海面和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暴风狂雨。
幸好他们带了不少书籍与乐器,还能用来打发时间,若不然他们真有可能会被眼前的大海给逼疯掉,直到见到那英吉利海峡时,他们才感觉又重新活了过来。
而在踏上英吉利国土时,所经历的一切见闻,也对这出海讲学团造成了极大冲击。
那些中年文士们在走下船后,不少走路都轻飘飘的了,在不知道坐了多久的船后,原本还身材丰腴的中年文士个个消瘦起来看上去无精打采,但在见识到街头英吉利女人时,他们吓得眼珠子都瞪大了。
他们早就知道这些洋人长得碧目金毛,但没想到穿着竟如此暴露,一个个袒胸露乳,简直就是不守妇道!
而且这些妇人怎可如此大大咧咧走在街头,甚至还和男人谈笑风生?中年文士们受到极大冲击,恨不得当场掩面而走,最后还是颤颤巍巍拉着衣袖挡在面前,在商队带领下找了住处。
在有了稳定住所后,讲学团们没有急着出去讲学,而是陆陆续续听了许多关于英吉利的事情,在得知这英吉利男人只能娶一个媳妇,而女人居然还可以像男人那样找情夫时,他们恨不得当场昏厥过去,尤其是那些中年文士士大夫,他们恨不得立刻就对这些妇人好生教化一番。
只可惜言语不通,商队里有不少翻译,但是这些翻译在听闻这些书生们居然想要用三从四德教化西洋妇人们时候,一个个都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压根没听见。
他们又不傻,若真跟这群呆书生出去说教当地妇女,那不是讨骂嘛?
得不到任何一个翻译反应的中年文士们只能悻悻作罢,心里突然觉得自己肩上责任沉重,怪不得阿哥要派他们来讲学呢,这西洋女人果然是有辱斯文,可恨他们言语不通,当场不少文士就撸着衣袖暗暗起誓,他们一定要好生学会这英吉利话,到时候让这些女人懂得女戒女规。
其实与这些中年文士相比,国子监出来的纨绔子弟们倒是适应良好,他们一个个都年纪不大,很多才十七八岁,正是精力充沛性格好奇的年龄,虽然也对这英吉利的咂舌不已,但这里却也吸引着他们。
这些纨绔子弟们虽然书读得不怎样,但个个都长得挺俊俏,又是黑发黑眸,英吉利当地不少人听闻他们是出自神秘东方的贵族家庭,还向他们发出邀请,这些国子监少年不过学了两句搭讪之话,竟然就跑去赴了好几场宴,几趟跑下来,倒也能与当地人说上几句了。
他们虽然在大清的时候学识不怎样,但杂七杂八也学了不少东西,而以他们的出身,更是自小就学了琴笛,不少人还在赴宴时露了一手,顿时让英吉利本地人眼前一亮,对土著们而言,大清的不少乐器他们从未见过,而其中的凄婉动人曲调更是充满了异域神秘之感。
很快的时间,国子监少年们就在这一带闯出不少名声,当地的公侯听闻后,甚至都对他们发出了邀请,而这一切对这群少年而言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刺激的体验。
以前他们在京中的时候,便因功课不好而时常受到父母尊长的苛责,何曾被人这样惊叹赞扬过,一时心里又骄傲又自豪,每日都精神昂扬地出门,去赴各种名流的宴会,甚至还学起了当地的交际舞。
--
而远在西洋的讲学团可不知他们如今还没回大清,就已经被康熙给惦记上了,如今他们心里也正经历着一番巨大波动。
这支出海讲学队伍里有不少人都是被忽悠进来的,不是出身国子监的纨绔少爷,便是至今没有功名的中年文士,他们本就对这出海之事兴趣不大,若非是受到乌智德伍与胤祉的忽悠,也不会上了商船,可等登上船后,很快就心里产生悔意。
从大清坐船到西洋,他们也不知道在海上漂了多久,只觉那日子十分难熬,在登船之初兴许还有几分新鲜劲儿,毕竟住在京中的多数文人少爷们都是没见过海的,可是很快他们就察觉这坐船不好玩了。
在海上资源非常少,他们吃的膳食几乎都是干粮,要么就是腌制过的,或是派人打捞了海鱼上来,总而言之新鲜的绿蔬果子几乎没有,甚至就连喝的水都不多,有时竟还要等着将海水过滤才能喝,这些讲学团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他们多是家境殷实之辈,平时在家中都被丫鬟小侍们精心照料着,这次上商船顶多就只能带上一个侍者,一个个都叫苦连天起来。
而除了物资极少外,还有不少人晕船,不管大夫给了多少药剂都不管用,上了船后就面如菜色,全程都是在床上躺着度过,若非是身边还有一个侍者照顾,都不一定能挺的过去。
而对于那些有幸不晕船的人来说,日子同样不好过,等商船在海上漂了数日后,他们起先的那股子新鲜感早就不复存在,在日日夜夜都看着望不到尽头的海面时,他们只觉得十分枯燥与焦虑,只觉得日子过得十分缓慢,那在京中的日子像是很久之前的经历,在海上漂久了,他们除了自己的商队,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只有无尽的海面和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暴风狂雨。
幸好他们带了不少书籍与乐器,还能用来打发时间,若不然他们真有可能会被眼前的大海给逼疯掉,直到见到那英吉利海峡时,他们才感觉又重新活了过来。
而在踏上英吉利国土时,所经历的一切见闻,也对这出海讲学团造成了极大冲击。
那些中年文士们在走下船后,不少走路都轻飘飘的了,在不知道坐了多久的船后,原本还身材丰腴的中年文士个个消瘦起来看上去无精打采,但在见识到街头英吉利女人时,他们吓得眼珠子都瞪大了。
他们早就知道这些洋人长得碧目金毛,但没想到穿着竟如此暴露,一个个袒胸露乳,简直就是不守妇道!
而且这些妇人怎可如此大大咧咧走在街头,甚至还和男人谈笑风生?中年文士们受到极大冲击,恨不得当场掩面而走,最后还是颤颤巍巍拉着衣袖挡在面前,在商队带领下找了住处。
在有了稳定住所后,讲学团们没有急着出去讲学,而是陆陆续续听了许多关于英吉利的事情,在得知这英吉利男人只能娶一个媳妇,而女人居然还可以像男人那样找情夫时,他们恨不得当场昏厥过去,尤其是那些中年文士士大夫,他们恨不得立刻就对这些妇人好生教化一番。
只可惜言语不通,商队里有不少翻译,但是这些翻译在听闻这些书生们居然想要用三从四德教化西洋妇人们时候,一个个都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压根没听见。
他们又不傻,若真跟这群呆书生出去说教当地妇女,那不是讨骂嘛?
得不到任何一个翻译反应的中年文士们只能悻悻作罢,心里突然觉得自己肩上责任沉重,怪不得阿哥要派他们来讲学呢,这西洋女人果然是有辱斯文,可恨他们言语不通,当场不少文士就撸着衣袖暗暗起誓,他们一定要好生学会这英吉利话,到时候让这些女人懂得女戒女规。
其实与这些中年文士相比,国子监出来的纨绔子弟们倒是适应良好,他们一个个都年纪不大,很多才十七八岁,正是精力充沛性格好奇的年龄,虽然也对这英吉利的咂舌不已,但这里却也吸引着他们。
这些纨绔子弟们虽然书读得不怎样,但个个都长得挺俊俏,又是黑发黑眸,英吉利当地不少人听闻他们是出自神秘东方的贵族家庭,还向他们发出邀请,这些国子监少年不过学了两句搭讪之话,竟然就跑去赴了好几场宴,几趟跑下来,倒也能与当地人说上几句了。
他们虽然在大清的时候学识不怎样,但杂七杂八也学了不少东西,而以他们的出身,更是自小就学了琴笛,不少人还在赴宴时露了一手,顿时让英吉利本地人眼前一亮,对土著们而言,大清的不少乐器他们从未见过,而其中的凄婉动人曲调更是充满了异域神秘之感。
很快的时间,国子监少年们就在这一带闯出不少名声,当地的公侯听闻后,甚至都对他们发出了邀请,而这一切对这群少年而言也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刺激的体验。
以前他们在京中的时候,便因功课不好而时常受到父母尊长的苛责,何曾被人这样惊叹赞扬过,一时心里又骄傲又自豪,每日都精神昂扬地出门,去赴各种名流的宴会,甚至还学起了当地的交际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