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没有任何背景,想要当上五品官职的将军,就必须得到湘王赵安的信任,以及军队众位高官的认可。
王亮道:“我三嫂说的对。湘王府的亲兵队可不是一般的军队,那是湘王爷最信任最器重的军队。”
王老头很想念亲生的长子,问道:“王浩能不能回家过年?”
李青青没想过王浩能回家过年,要知道王浩今年一年提了好几级官职,不能什么好事都让王浩得了,便摇了摇头。
刘氏嗔怪道:“老头子,你别尽想美事。你也不要拖我浩儿的后腿,
一个劲的让他回家过年什么的。”
王老头便道:“他就在湘城。到时,正月一日一大早,我骑马去湘城看他。”
刘氏没好气的道:“王浩是在湘王府,你以为他在大街上,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李青青道:“爹,我娘也想浩哥,我们大家也想浩哥。可这湘王府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
林河凡早就悄悄告诉李青青,王浩去了千里之外执行任务。
李青青心里担心王浩的安危,还不能把此事告诉家人,怕家人也跟着担心。
作为军人的家眷,担惊受怕是常事。
这时,李春梅进来禀报道:“夫人,湘城粮铺的丁掌柜有事想见您。李三老爷请丁掌柜在偏厅等您。”
刘氏等李青青出了大厅,立即朝王亮嗔怪道:“你三嫂怀着身孕,要管着作坊,要管着家里的事,她累着呢,你别再一惊一惊一乍的吓唬她,让她担心你三哥。以后你沉稳些。”
王亮喃喃道:“我三嫂说的,让我在县学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告诉他。”
王老头却道:“老婆子,你还是让王亮跟青青说外面的事。青青比我们都懂的多。王亮跟我们说了,我们也听不出什么,青青就不同,她能从中听出一些事。”
王亮给刘氏锤背,道:“我三嫂自从怀孕后,没去过湘城,什么也打听不到。”
刘氏一听也有道理。
唉,没办法,谁叫这个家里没有一个懂的多,还能拿主意的,一有
什么事就只能让李青青这个孕妇上了。
王老头自语道:“我儿王浩怎么不给家里写封信呢?”
他最喜欢听家人念王浩写的信了。
一墙之隔的偏厅。
湘城粮铺的丁掌柜站着说话,先是送上年礼,而后一脸歉意的道:“北边的面粉价钱涨的很高,粮铺从北边买的面粉进价跟着高,给作坊的价钱就提了。东家请您千万莫生气莫怪罪。”
南方不产面粉。北方产面粉。
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就是面粉。
这不是北方打仗,晋军、豫军把两地的粮铺都征用了,导致面粉的价钱暴涨。
不但是面粉,连着大米、小米等粮食都涨价。
湘城粮铺的东家怕大主顾包子作坊的东家李青青心生怨恨,到时李青青叫王浩收拾他,他背后虽有势力,可是王浩是湘王府亲兵队的小队长,是湘王赵安身边的人,说不定王浩找到时机只需几句话,就能让赵安把湘城粮铺的粮食全部征用。
东家怕的是王浩,便派丁掌柜拿了年礼来给李青青赔礼。
李青青淡然道:“好。晓得了。”
丁掌柜见李青青没有发怒还收了礼,心里仍有些忐忑不安,跪下磕了个头才退下。
李二林等丁掌柜走后,蹙着眉头道:“妹妹,面粉的价钱足足涨了一倍,今年的价钱比去年贵太多。”
李青青问道:“大米多少钱一斤?”
前些天,李青青便从林河凡的嘴里听说了北方打仗,还知道朝廷换天。
那时
,李青青就预料到面粉会涨价。
李二林面色更加不好,道:“早稻米两斤六个铜钱,比以前涨了半个铜钱。晚稻米十斤涨了四个铜钱。”
作坊还做着米粉、米豆腐的买卖,米粉、米豆腐就是用大米做的。
湘城主要的农作物粮食就是大米。
作坊没从湘城粮铺买大米,就从周边的村子收购大米。
李二林刚才报的是批发价。
李青青轻叹一声,道:“米也涨价了。”
李二林担忧的道:“油也涨了。听说米、面、油的价钱还要涨。妹妹,要不,我们作坊卖的吃食也涨价?”
李青青低头思索,片刻,摇了摇头,道:“不能涨价。”又道:“我们的作坊还挣着钱。”
李青青一直没跟王家人说朝廷的大事及北方打仗。
原因是湘王赵安一直没有对封地百姓宣布晋王当了皇帝、北方打仗。
就像去年年底的叛乱,在大唐国的中部几万军队与几万叛军大战,这么大的事,赵安没有发布公文告知百姓,直到过了年,湘城的百姓才听说。
赵安这么做的目的显而易见--湘城安稳。
王浩是湘王府的军官,必须服从赵安的命令,落实赵安的指示。
李青青作为王浩的妻子,夫唱妇随,自是要支持赵安的决定,只要包子作坊还赚着钱,就不能随意抬高包子作坊的价格,不能造成百姓恐慌。
李二林说出心中的顾虑,问道:“妹妹,那要是面粉的价钱再涨一倍、
两倍呢?”
李青青缓缓道:“若有那天,作坊就不卖面食,不能做赔本买卖。”
--
王亮道:“我三嫂说的对。湘王府的亲兵队可不是一般的军队,那是湘王爷最信任最器重的军队。”
王老头很想念亲生的长子,问道:“王浩能不能回家过年?”
李青青没想过王浩能回家过年,要知道王浩今年一年提了好几级官职,不能什么好事都让王浩得了,便摇了摇头。
刘氏嗔怪道:“老头子,你别尽想美事。你也不要拖我浩儿的后腿,
一个劲的让他回家过年什么的。”
王老头便道:“他就在湘城。到时,正月一日一大早,我骑马去湘城看他。”
刘氏没好气的道:“王浩是在湘王府,你以为他在大街上,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李青青道:“爹,我娘也想浩哥,我们大家也想浩哥。可这湘王府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
林河凡早就悄悄告诉李青青,王浩去了千里之外执行任务。
李青青心里担心王浩的安危,还不能把此事告诉家人,怕家人也跟着担心。
作为军人的家眷,担惊受怕是常事。
这时,李春梅进来禀报道:“夫人,湘城粮铺的丁掌柜有事想见您。李三老爷请丁掌柜在偏厅等您。”
刘氏等李青青出了大厅,立即朝王亮嗔怪道:“你三嫂怀着身孕,要管着作坊,要管着家里的事,她累着呢,你别再一惊一惊一乍的吓唬她,让她担心你三哥。以后你沉稳些。”
王亮喃喃道:“我三嫂说的,让我在县学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告诉他。”
王老头却道:“老婆子,你还是让王亮跟青青说外面的事。青青比我们都懂的多。王亮跟我们说了,我们也听不出什么,青青就不同,她能从中听出一些事。”
王亮给刘氏锤背,道:“我三嫂自从怀孕后,没去过湘城,什么也打听不到。”
刘氏一听也有道理。
唉,没办法,谁叫这个家里没有一个懂的多,还能拿主意的,一有
什么事就只能让李青青这个孕妇上了。
王老头自语道:“我儿王浩怎么不给家里写封信呢?”
他最喜欢听家人念王浩写的信了。
一墙之隔的偏厅。
湘城粮铺的丁掌柜站着说话,先是送上年礼,而后一脸歉意的道:“北边的面粉价钱涨的很高,粮铺从北边买的面粉进价跟着高,给作坊的价钱就提了。东家请您千万莫生气莫怪罪。”
南方不产面粉。北方产面粉。
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就是面粉。
这不是北方打仗,晋军、豫军把两地的粮铺都征用了,导致面粉的价钱暴涨。
不但是面粉,连着大米、小米等粮食都涨价。
湘城粮铺的东家怕大主顾包子作坊的东家李青青心生怨恨,到时李青青叫王浩收拾他,他背后虽有势力,可是王浩是湘王府亲兵队的小队长,是湘王赵安身边的人,说不定王浩找到时机只需几句话,就能让赵安把湘城粮铺的粮食全部征用。
东家怕的是王浩,便派丁掌柜拿了年礼来给李青青赔礼。
李青青淡然道:“好。晓得了。”
丁掌柜见李青青没有发怒还收了礼,心里仍有些忐忑不安,跪下磕了个头才退下。
李二林等丁掌柜走后,蹙着眉头道:“妹妹,面粉的价钱足足涨了一倍,今年的价钱比去年贵太多。”
李青青问道:“大米多少钱一斤?”
前些天,李青青便从林河凡的嘴里听说了北方打仗,还知道朝廷换天。
那时
,李青青就预料到面粉会涨价。
李二林面色更加不好,道:“早稻米两斤六个铜钱,比以前涨了半个铜钱。晚稻米十斤涨了四个铜钱。”
作坊还做着米粉、米豆腐的买卖,米粉、米豆腐就是用大米做的。
湘城主要的农作物粮食就是大米。
作坊没从湘城粮铺买大米,就从周边的村子收购大米。
李二林刚才报的是批发价。
李青青轻叹一声,道:“米也涨价了。”
李二林担忧的道:“油也涨了。听说米、面、油的价钱还要涨。妹妹,要不,我们作坊卖的吃食也涨价?”
李青青低头思索,片刻,摇了摇头,道:“不能涨价。”又道:“我们的作坊还挣着钱。”
李青青一直没跟王家人说朝廷的大事及北方打仗。
原因是湘王赵安一直没有对封地百姓宣布晋王当了皇帝、北方打仗。
就像去年年底的叛乱,在大唐国的中部几万军队与几万叛军大战,这么大的事,赵安没有发布公文告知百姓,直到过了年,湘城的百姓才听说。
赵安这么做的目的显而易见--湘城安稳。
王浩是湘王府的军官,必须服从赵安的命令,落实赵安的指示。
李青青作为王浩的妻子,夫唱妇随,自是要支持赵安的决定,只要包子作坊还赚着钱,就不能随意抬高包子作坊的价格,不能造成百姓恐慌。
李二林说出心中的顾虑,问道:“妹妹,那要是面粉的价钱再涨一倍、
两倍呢?”
李青青缓缓道:“若有那天,作坊就不卖面食,不能做赔本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