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夫人搂着曾孙女,高兴地笑了起来。来回地说了几次话之后,蒲夫人问道:“昨天我家老爷回来,说是见到了陶砚那孩子,直夸他有出息,想出了一个利国利民的巧踪来,他现在也是在县衙当差?”
“是啊,”丁氏回道:“去年这时候去的,做事还算勤勉。县衙里面的人,对他也很是照顾。”
“这次听说您和蒲大人回来了,我就想着让他来给你们磕个头,也把我儿媳妇二丫带来给您看看。他们是今年初成的亲,二丫是个好孩子,我一眼就相中了的。”
“如今家里,一切都好呢。”
“这孩子长这么大了啊,”蒲夫人想了想,对丫鬟说:“去看看大少爷和陶家少爷在哪儿,若是有空闲,就把人领进来给我见见。”
丫鬟应声出去。
而蒲夫人则看向了柳二丫,见她目光清明,进了这屋后虽有些拘谨,但目不斜视也不东张西望,更不随意插嘴,心里便满意了几分。
“现在家里,做着什么活计啊?”
柳二丫坦然回答:“陶砚在县衙当差,娘在家里偶尔绣花,而我则养了些兔子,兔子养大了就把兔肉卖到酒楼里去,兔皮则找人硝了,等冬天的时候做皮袄子。另外还在码头开了个,”她犹豫了一下,换成了新学到的文雅词汇,“小客栈。”
蒲夫人本只是随口一问,但听到这话便提起了几分兴致,“在码头那地开的小客栈?如今那码头可还好?我记得以前县里时常有人过去找活干,我们走的那年,附近还建起了一座酒楼,有五层高。”
“现在可还在?”
“现在码头人很多,我们县的,还有隔壁县的,都有人去。”说完了这话,柳二丫看向婆婆丁氏,她可不知道以前是怎么样的,就只知道现在。
丁氏便接口,“是有一座酒楼,叫寻仙楼。”
“寻仙楼就是十年前建的,如今生意好着呢,除了这家酒楼之外,还有其他两家,不过都没有这家好。我听砚儿说,是因为这家酒楼时常有大鱼卖。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去打渔,有时候捞上来的鱼比人还高。”
语姐儿听得新奇,好奇地问道:“真的有这么大的鱼吗?”
“前些年有捞上来过。”
丁氏想了想,“当时县城里的人都挤过去看呢,后来那鱼好像是送到京城去了,只剩下一条小的。从那个时候起,寻仙楼就是县里最好的酒楼了。”
接着丁氏又说了些县城这些年的变化,说到这一两年的,她便递话给魏太太,让对方也说上一两句。
魏太太也是个长袖善舞的,当仁不让地说了起来,除了石县,她还随魏行之去过别的地方。所以她说起其他地方的趣事,那是一套一套的,不仅语姐儿这个小姑娘听得认真,随着丈夫走南闯北的蒲夫人也连连点头,笑个不停。
第71章 礼物
这一天, 算得上是宾主尽欢。
内院里女眷们笑着说话,外院蒲家大少爷和陶砚先是相对无言,但慢慢的当话题转到农事的时候, 又活络了起来。蒲大少爷读书不是很好,只考中了一个秀才功名, 但于水利一途上倒是很感兴趣,两个人聊得兴致勃勃。
中途两人还一起去给蒲夫人请安, 说了几句话。
蒲夫人看着如今陶砚的模样,也很是高兴,听说两人正在讨论石县水利的事情, 忙道:“难为你们投缘, 我这大孙子别的不爱, 就爱捣鼓这些。快别在我这老婆子这里耽误了, 你们干正事去吧。”
她还跟蒲大少爷说他爷爷也就是蒲知府书房有好多农书, 其中应是有关于这个什么水利的,让他去找来,两人一块看看。
她还对丁氏道:“我家老爷年轻的时候, 有什么不懂的, 就爱翻书。”
“如今也还是这样。”
“被他带着,我儿子,我孙子都这样了。有一年守岁, 他们几个想到了一件事,说来说去都说不明白, 然后就一人捧着一本书,翻来覆去地找。”
“把我们给乐坏了。”
丁氏也笑道:“陶砚这孩子也是,之前他第一次去他岳父家,回来就翻箱倒柜。我问他在做什么, 他说以前在书上看到一个接山泉水的法子,他记不太清了,所以要找出来看看。后来被他找出来了,也是捧着看了半天,还念念有词。”
“那可是巧了,我们家别的没有,就是书多。”
蒲夫人兴致正浓,说了几句话就催着他们出去,还让人去喊蒲知府回来,说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去问。
柳二丫看到蒲夫人真如婆婆和陶砚说的那般是个善心人,不但没有看不起他们,还是一副热心肠,便也放松下来。吃饭的时候也是开开心心的,柳二丫还在蒲夫人的劝说下,喝了一小杯甜酒。
“那个酒真好喝,听说是用梅花酿的。”
回去的路上,一家人坐在车内,柳二丫拉着陶砚说话,“用过饭,蒲夫人还带我们逛了园子。他们家的园子真大,三个我们家都比不上,还得是加上后头那第二进的。可惜园子里没有梅花树,不然我就可以看看是什么花能酿出那么好吃的甜酒来了。”
“倒是有别的花。”
“大朵大朵的菊花,好些我都不认识呢。”
“对了,我们吃饭的时候,桌上也有一道菊花做的菜。”柳二丫回忆着,“应该是用鸡蛋裹着炸的,黄橙橙像是金子一样,酥脆好吃。”
--
“是啊,”丁氏回道:“去年这时候去的,做事还算勤勉。县衙里面的人,对他也很是照顾。”
“这次听说您和蒲大人回来了,我就想着让他来给你们磕个头,也把我儿媳妇二丫带来给您看看。他们是今年初成的亲,二丫是个好孩子,我一眼就相中了的。”
“如今家里,一切都好呢。”
“这孩子长这么大了啊,”蒲夫人想了想,对丫鬟说:“去看看大少爷和陶家少爷在哪儿,若是有空闲,就把人领进来给我见见。”
丫鬟应声出去。
而蒲夫人则看向了柳二丫,见她目光清明,进了这屋后虽有些拘谨,但目不斜视也不东张西望,更不随意插嘴,心里便满意了几分。
“现在家里,做着什么活计啊?”
柳二丫坦然回答:“陶砚在县衙当差,娘在家里偶尔绣花,而我则养了些兔子,兔子养大了就把兔肉卖到酒楼里去,兔皮则找人硝了,等冬天的时候做皮袄子。另外还在码头开了个,”她犹豫了一下,换成了新学到的文雅词汇,“小客栈。”
蒲夫人本只是随口一问,但听到这话便提起了几分兴致,“在码头那地开的小客栈?如今那码头可还好?我记得以前县里时常有人过去找活干,我们走的那年,附近还建起了一座酒楼,有五层高。”
“现在可还在?”
“现在码头人很多,我们县的,还有隔壁县的,都有人去。”说完了这话,柳二丫看向婆婆丁氏,她可不知道以前是怎么样的,就只知道现在。
丁氏便接口,“是有一座酒楼,叫寻仙楼。”
“寻仙楼就是十年前建的,如今生意好着呢,除了这家酒楼之外,还有其他两家,不过都没有这家好。我听砚儿说,是因为这家酒楼时常有大鱼卖。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去打渔,有时候捞上来的鱼比人还高。”
语姐儿听得新奇,好奇地问道:“真的有这么大的鱼吗?”
“前些年有捞上来过。”
丁氏想了想,“当时县城里的人都挤过去看呢,后来那鱼好像是送到京城去了,只剩下一条小的。从那个时候起,寻仙楼就是县里最好的酒楼了。”
接着丁氏又说了些县城这些年的变化,说到这一两年的,她便递话给魏太太,让对方也说上一两句。
魏太太也是个长袖善舞的,当仁不让地说了起来,除了石县,她还随魏行之去过别的地方。所以她说起其他地方的趣事,那是一套一套的,不仅语姐儿这个小姑娘听得认真,随着丈夫走南闯北的蒲夫人也连连点头,笑个不停。
第71章 礼物
这一天, 算得上是宾主尽欢。
内院里女眷们笑着说话,外院蒲家大少爷和陶砚先是相对无言,但慢慢的当话题转到农事的时候, 又活络了起来。蒲大少爷读书不是很好,只考中了一个秀才功名, 但于水利一途上倒是很感兴趣,两个人聊得兴致勃勃。
中途两人还一起去给蒲夫人请安, 说了几句话。
蒲夫人看着如今陶砚的模样,也很是高兴,听说两人正在讨论石县水利的事情, 忙道:“难为你们投缘, 我这大孙子别的不爱, 就爱捣鼓这些。快别在我这老婆子这里耽误了, 你们干正事去吧。”
她还跟蒲大少爷说他爷爷也就是蒲知府书房有好多农书, 其中应是有关于这个什么水利的,让他去找来,两人一块看看。
她还对丁氏道:“我家老爷年轻的时候, 有什么不懂的, 就爱翻书。”
“如今也还是这样。”
“被他带着,我儿子,我孙子都这样了。有一年守岁, 他们几个想到了一件事,说来说去都说不明白, 然后就一人捧着一本书,翻来覆去地找。”
“把我们给乐坏了。”
丁氏也笑道:“陶砚这孩子也是,之前他第一次去他岳父家,回来就翻箱倒柜。我问他在做什么, 他说以前在书上看到一个接山泉水的法子,他记不太清了,所以要找出来看看。后来被他找出来了,也是捧着看了半天,还念念有词。”
“那可是巧了,我们家别的没有,就是书多。”
蒲夫人兴致正浓,说了几句话就催着他们出去,还让人去喊蒲知府回来,说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去问。
柳二丫看到蒲夫人真如婆婆和陶砚说的那般是个善心人,不但没有看不起他们,还是一副热心肠,便也放松下来。吃饭的时候也是开开心心的,柳二丫还在蒲夫人的劝说下,喝了一小杯甜酒。
“那个酒真好喝,听说是用梅花酿的。”
回去的路上,一家人坐在车内,柳二丫拉着陶砚说话,“用过饭,蒲夫人还带我们逛了园子。他们家的园子真大,三个我们家都比不上,还得是加上后头那第二进的。可惜园子里没有梅花树,不然我就可以看看是什么花能酿出那么好吃的甜酒来了。”
“倒是有别的花。”
“大朵大朵的菊花,好些我都不认识呢。”
“对了,我们吃饭的时候,桌上也有一道菊花做的菜。”柳二丫回忆着,“应该是用鸡蛋裹着炸的,黄橙橙像是金子一样,酥脆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