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说是下午茶,但除了茶以外,于瞻还给凌耿点了些佐茶的点心,点心数量比较多,基本都推给了凌耿,看那架势,于瞻应该是不打算吃点心的,只端了茶在喝。
凌耿起初还不太好意思,只是慢慢地吃,后来看于瞻没有要开口说话的意思,加上自己现在也饿,就吃得快了些。
吃了差不多10分钟,桌上的点心已经吃了一半。趁着凌耿低头吃点心的功夫,于瞻换了个姿势坐着,终于开口:“按理说,你是淮之的男朋友,跟我也算是朋友,今天在这里我们就不称师生,算我以朋友的身份请你。”
“嗯……谢谢……”凌耿含着点心,说话含糊不清,他端了茶过来,正准备喝点茶润润嗓。
却听见于瞻接着说:“既然是朋友,那从朋友的角度,我想跟你说几件事。”
“什么事?”凌耿喝了茶,端正了坐姿看着于瞻。凭凌耿的直觉,于瞻不可能无缘无故请自己喝下午茶,那么于瞻接下来说的话大概率是很重要的。
但有什么事,是重要到需要于瞻来跟自己说的?关于邵淮之吗?还是考研?
凌耿心思玲珑地转了个弯,却没想到自己竟然猜对了全部,只听于瞻下一句话就说:“你想知道,淮之当年在学校发生过什么事吗?”
于瞻放下了茶杯,右腿交叠在上,这样面对面坐着的姿势,在凌耿的角度看来非常具有压迫性,仿佛又回到了教室的讲台之下。
此时此刻再绅士的态度也抵不过老师的威严压制,可是事关邵淮之,所以凌耿没有退,他学着于瞻的动作,也放下了茶杯。他没有说话,但是眼神坚定,于瞻看懂了他的回答。
于瞻缓缓向后靠着椅背,让自己的姿态尽量看起来不那么严肃,他说:“淮之在本科时期跟你恰恰相反,他从一开始就是学霸,单科成绩基本都是班级第一,尤其是专业课的成绩,至今还在最高得分记录那里挂着,没有人能超越。”
“也正是因为他的优秀,老师才注意到了他,将他收做了自己的学生。淮之的本科毕业论文,当时参与的是老师最新的课题,课题组的成员除了他以外都是研究生起步,也包括我。老师一直都把他当做研究生培养,而淮之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在实验过程中甚至指出了课题的最佳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 邵同学的故事,还是很……很有意义的,我只能提示到这了。
第49章 我在听故事
邵淮之和凌耿不一样, 凌耿只是对分子模拟这种特定模块感兴趣,其他的学科成绩一般,但邵淮之却是专业课全能, 用于瞻的话来说就是:为研究而生。
在邵淮之本科的时候, 研究人才不像现在这么饱和, 所以邵淮之的出现对李同泽来说,是新鲜血液的注入, 也是创造研究无限可能的另一种诠释。
邵淮之是个学霸,这点毋庸置疑,而且他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自学了研究生的大部分课程, 他从一开始,就是想投入到科研中的。
而进入李同泽的课题组,则是他开启科研的第一步。
李同泽比较忙, 当年除了学校的课题,还有国外的课题在, 所以不经常在学校,就把邵淮之安排给了于瞻代为教导。
于瞻那个时候是李同泽的研究生, 参与了李同泽名下的多个课题,算是李同泽最看重的学生了,而邵淮之毕业论文所属的课题, 刚好也是于瞻参与的课题之一。
邵淮之很聪明,又比较好学,于瞻教什么他都学得很快, 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把本科毕业论文给完成了。
李同泽有心要教邵淮之,就给他安排了课题组的其他模块。说是其他模块,但其实是将他往课题组更深的人员层次推进, 让他在这个课题中拥有发声的权力。
发声,就意味着邵淮之可以对课题的内容,甚至是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质疑。
而邵淮之充分运用了这项权力,他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最终给李同泽交了一份整合的分析报告。
按理说,数据分析虽然是属于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但由于难度太大,常规都是导师教导和协助进行分析的,像邵淮之这样独立完成数据分析的情况,一般只有研究生能做到。
可邵淮之不仅做到了,他提交的分析报告还非常完美。
一度让于瞻觉得自己像是完全被邵淮之的锋芒给掩盖住了,于瞻身为研究生,身为代教导邵淮之的研究生,最后却是连分析报告都做不到像邵淮之那样出色。
邵淮之是为研究而生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于瞻都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没有那天的话。
那是一个阳光极好的午后,正值周末,于瞻却没有休息,刚刚从实验室里出来,在走廊看见了邵淮之。后者正透过14楼仅有的窗户往下看,只看见个背影,连侧脸都隐在了日光之中。
“淮之。”于瞻说。
喊了一声之后,邵淮之却好像没有听见般,仍然自顾自地站在那里。
邵淮之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完成了,现在是负责着课题组的其他模块,并且由于邵淮之交上去的分析报告太过优秀,李同泽甚至增加了研究的方向,而新增加的研究方向,前期的分子模拟这块就都交给了邵淮之去做。
大二的暑假,以及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邵淮之都泡在分子模拟的实验室里,于瞻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在14楼看见他了。
--
凌耿起初还不太好意思,只是慢慢地吃,后来看于瞻没有要开口说话的意思,加上自己现在也饿,就吃得快了些。
吃了差不多10分钟,桌上的点心已经吃了一半。趁着凌耿低头吃点心的功夫,于瞻换了个姿势坐着,终于开口:“按理说,你是淮之的男朋友,跟我也算是朋友,今天在这里我们就不称师生,算我以朋友的身份请你。”
“嗯……谢谢……”凌耿含着点心,说话含糊不清,他端了茶过来,正准备喝点茶润润嗓。
却听见于瞻接着说:“既然是朋友,那从朋友的角度,我想跟你说几件事。”
“什么事?”凌耿喝了茶,端正了坐姿看着于瞻。凭凌耿的直觉,于瞻不可能无缘无故请自己喝下午茶,那么于瞻接下来说的话大概率是很重要的。
但有什么事,是重要到需要于瞻来跟自己说的?关于邵淮之吗?还是考研?
凌耿心思玲珑地转了个弯,却没想到自己竟然猜对了全部,只听于瞻下一句话就说:“你想知道,淮之当年在学校发生过什么事吗?”
于瞻放下了茶杯,右腿交叠在上,这样面对面坐着的姿势,在凌耿的角度看来非常具有压迫性,仿佛又回到了教室的讲台之下。
此时此刻再绅士的态度也抵不过老师的威严压制,可是事关邵淮之,所以凌耿没有退,他学着于瞻的动作,也放下了茶杯。他没有说话,但是眼神坚定,于瞻看懂了他的回答。
于瞻缓缓向后靠着椅背,让自己的姿态尽量看起来不那么严肃,他说:“淮之在本科时期跟你恰恰相反,他从一开始就是学霸,单科成绩基本都是班级第一,尤其是专业课的成绩,至今还在最高得分记录那里挂着,没有人能超越。”
“也正是因为他的优秀,老师才注意到了他,将他收做了自己的学生。淮之的本科毕业论文,当时参与的是老师最新的课题,课题组的成员除了他以外都是研究生起步,也包括我。老师一直都把他当做研究生培养,而淮之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在实验过程中甚至指出了课题的最佳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 邵同学的故事,还是很……很有意义的,我只能提示到这了。
第49章 我在听故事
邵淮之和凌耿不一样, 凌耿只是对分子模拟这种特定模块感兴趣,其他的学科成绩一般,但邵淮之却是专业课全能, 用于瞻的话来说就是:为研究而生。
在邵淮之本科的时候, 研究人才不像现在这么饱和, 所以邵淮之的出现对李同泽来说,是新鲜血液的注入, 也是创造研究无限可能的另一种诠释。
邵淮之是个学霸,这点毋庸置疑,而且他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自学了研究生的大部分课程, 他从一开始,就是想投入到科研中的。
而进入李同泽的课题组,则是他开启科研的第一步。
李同泽比较忙, 当年除了学校的课题,还有国外的课题在, 所以不经常在学校,就把邵淮之安排给了于瞻代为教导。
于瞻那个时候是李同泽的研究生, 参与了李同泽名下的多个课题,算是李同泽最看重的学生了,而邵淮之毕业论文所属的课题, 刚好也是于瞻参与的课题之一。
邵淮之很聪明,又比较好学,于瞻教什么他都学得很快, 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把本科毕业论文给完成了。
李同泽有心要教邵淮之,就给他安排了课题组的其他模块。说是其他模块,但其实是将他往课题组更深的人员层次推进, 让他在这个课题中拥有发声的权力。
发声,就意味着邵淮之可以对课题的内容,甚至是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质疑。
而邵淮之充分运用了这项权力,他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最终给李同泽交了一份整合的分析报告。
按理说,数据分析虽然是属于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但由于难度太大,常规都是导师教导和协助进行分析的,像邵淮之这样独立完成数据分析的情况,一般只有研究生能做到。
可邵淮之不仅做到了,他提交的分析报告还非常完美。
一度让于瞻觉得自己像是完全被邵淮之的锋芒给掩盖住了,于瞻身为研究生,身为代教导邵淮之的研究生,最后却是连分析报告都做不到像邵淮之那样出色。
邵淮之是为研究而生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于瞻都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没有那天的话。
那是一个阳光极好的午后,正值周末,于瞻却没有休息,刚刚从实验室里出来,在走廊看见了邵淮之。后者正透过14楼仅有的窗户往下看,只看见个背影,连侧脸都隐在了日光之中。
“淮之。”于瞻说。
喊了一声之后,邵淮之却好像没有听见般,仍然自顾自地站在那里。
邵淮之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完成了,现在是负责着课题组的其他模块,并且由于邵淮之交上去的分析报告太过优秀,李同泽甚至增加了研究的方向,而新增加的研究方向,前期的分子模拟这块就都交给了邵淮之去做。
大二的暑假,以及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邵淮之都泡在分子模拟的实验室里,于瞻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在14楼看见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