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之事少则一月,多则数月。
这么长时间,足以让豫国公趁着朝中问罪之前,将他自己捅出来的烂摊子收拾干净,而到时候再来追究。
他只需要主动认罪承认自己一时贪心,或者是随便找上两个替罪羊,推出来顶了所有祸事。
豫国公依旧还是豫国公,这些事情也根本就不足以让他伤筋动骨。
谢云宴眸中微冷:“庆帝才是豫国公最大的倚仗,想要对付他,就得先废了他这倚仗,这些单靠方隆所知道的那点儿皮毛根本不够。”
“我让你派人盯着刑部,不是为了保护方隆,而是在豫国公府动手时帮他一把,若是豫国公府不动手,你就带人去做。”
“无论如何,在外人眼里,方隆要死在刑部大牢。”
在外人眼里死在刑部大牢……
夏生在心底重复了一遍这话,面色微动:“公子放心,我明白了。”
“去跟杨宏通个气,免得到时候他坏事。”谢云宴交代。
夏生点点头:“是。”
……
雍州和梁州的邸报一封封的送达京城,关于西北灾情之严重,也是震惊朝野。
原本赵桐筹到钱粮,这赈灾之事还有人动心,想要像是以前一样拿着朝廷的钱粮,前往雍州、梁州刷刷政绩。
可当听到雍州府衙接连被难民围攻,已有刀兵相见之事,而且有数万灾民已经过了兴鹿朝着京城方向涌来时,所有人都歇了原本的念头,只将赈灾一时当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肯去接。
庆帝心中原本早有赈灾人选,可谁知道他尚且还没下令,那几人就像是提前得了消息一样,一个摔断了腿,一个突生重疾,他强行想要让剩下的那个前去,谁知道那人更是干脆,直言年纪过大,怕是担不起这般大的责任。
看着送上来请辞的折子,那上面就差痛哭流涕指责他这个皇帝苛责朝中老臣。
庆帝气得险些仰倒过去,抓着身旁的青瓷圆耳螭龙瓶就砸在地上。
“这些老东西!!”
平日里有好处时蜂拥直上,轮到用人之时一个比一个躲得快。
偏偏他们还都是朝中重臣,这请辞的更曾经是他当皇子时的太傅,轻易动不得,不仅不能严词厉色,还得将他们请辞的折子压中不发,想办法安抚。
庆帝只觉得一口气憋在胸口,几乎想要吐血。
第140章 这些狗东西,一个比一个奸猾
御书房中还有其他几位老臣,眼见着庆帝发怒都是眼观鼻鼻观心,谁也不愿意这个时候扫到了风尾。
等庆帝发泄之后,薄膺才将地上折子捡了起来:“陛下,不如老臣去吧。”
“不行!”
庆帝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他不是信不过薄膺,而是他已经六十好几,又是一朝宰辅。
眼下西北已现乱局,流民四窜,一个不好就会要了人命,万一薄膺去了西北有个好歹,他这皇帝就真得落下个苛待老臣昏庸之名。
“那让何将军或者建安侯去?再不济还有康王、端王,或者几个皇子……”
薄膺一连说了好些人,等完后又提起了齐盛,
“其实端王世子也是个不错的人选,既是皇族之人,能代替皇室安抚民心,为人办事也还算妥帖,且这次西北的灾情他也第一个发现送回奏报,不如让他去也行?”
其他几个老臣倒是没想到端王世子,可听薄膺提起之后,却觉得他的确挺合适的,连忙跟着附和。
“端王世子的确不错,陛下,老臣觉得可行。”
“微臣也同意端王世子,若不然建安侯、何将军也行,他们声望极高,若前往赈灾必定事半功倍。”
“臣倒觉得大皇子可以。”
庆帝冷眼看着眼前一群人,神色阴沉。
何瑛年迈,在军中已经名望鼎盛,建安侯手中握着兵权,更不适合轻易离京,至于他那几个儿子,不是他贬低他们,而是他们各有私心。
此次赈灾钱粮在手,难保他们不会为一己私心闹出乱子。
至于康王和端王就更不行了,端王本就为他所忌惮,他还记着当年先帝一度想要立端王为储,若非他后来使了些手段,恐怕今日皇位之上就是端王,他是绝不可能让端王出头。
康王虽然还算忠心,可庆帝并不那么放心他。
而且薄膺后面的话更是让他心中下意识的就将皇室几个亲王、世子排除在外。
他这个皇帝还好端端的活着,让这些亲王、世子代替皇室安抚灾民招揽人心,博得天下美名,他怎么可能答应?
人群吵吵嚷嚷,庆帝额头青筋直跳。
薄膺见他一个都没答应,忍不住说道:“陛下,西北灾情严重,那些难民已经快到京城,要是不能及时疏散安抚,恐会引来大乱。”
庆帝当然知道,他目光不由落在那几个老臣身上。
梁德逑说道:“老臣愿意前往赈灾,只是对行兵之事一窍不通,西北情况复杂,万一生了兵祸,老臣怕会压制不住。”
庆帝看向汪光中,汪光中格外的光棍:“陛下让臣联系泾川征召粮草,这几日要离京去一趟泾川,若不然陛下另外安排一人去泾川调粮,臣可带人去赈灾。”
庆帝下意识拒绝。
泾川的粮就是救命的水,放其他人去泾川他难以安心,且汪光中本在泾川多年,也只有他最为熟悉泾川之事,能以最快的速度筹够足够的粮食。
--
这么长时间,足以让豫国公趁着朝中问罪之前,将他自己捅出来的烂摊子收拾干净,而到时候再来追究。
他只需要主动认罪承认自己一时贪心,或者是随便找上两个替罪羊,推出来顶了所有祸事。
豫国公依旧还是豫国公,这些事情也根本就不足以让他伤筋动骨。
谢云宴眸中微冷:“庆帝才是豫国公最大的倚仗,想要对付他,就得先废了他这倚仗,这些单靠方隆所知道的那点儿皮毛根本不够。”
“我让你派人盯着刑部,不是为了保护方隆,而是在豫国公府动手时帮他一把,若是豫国公府不动手,你就带人去做。”
“无论如何,在外人眼里,方隆要死在刑部大牢。”
在外人眼里死在刑部大牢……
夏生在心底重复了一遍这话,面色微动:“公子放心,我明白了。”
“去跟杨宏通个气,免得到时候他坏事。”谢云宴交代。
夏生点点头:“是。”
……
雍州和梁州的邸报一封封的送达京城,关于西北灾情之严重,也是震惊朝野。
原本赵桐筹到钱粮,这赈灾之事还有人动心,想要像是以前一样拿着朝廷的钱粮,前往雍州、梁州刷刷政绩。
可当听到雍州府衙接连被难民围攻,已有刀兵相见之事,而且有数万灾民已经过了兴鹿朝着京城方向涌来时,所有人都歇了原本的念头,只将赈灾一时当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肯去接。
庆帝心中原本早有赈灾人选,可谁知道他尚且还没下令,那几人就像是提前得了消息一样,一个摔断了腿,一个突生重疾,他强行想要让剩下的那个前去,谁知道那人更是干脆,直言年纪过大,怕是担不起这般大的责任。
看着送上来请辞的折子,那上面就差痛哭流涕指责他这个皇帝苛责朝中老臣。
庆帝气得险些仰倒过去,抓着身旁的青瓷圆耳螭龙瓶就砸在地上。
“这些老东西!!”
平日里有好处时蜂拥直上,轮到用人之时一个比一个躲得快。
偏偏他们还都是朝中重臣,这请辞的更曾经是他当皇子时的太傅,轻易动不得,不仅不能严词厉色,还得将他们请辞的折子压中不发,想办法安抚。
庆帝只觉得一口气憋在胸口,几乎想要吐血。
第140章 这些狗东西,一个比一个奸猾
御书房中还有其他几位老臣,眼见着庆帝发怒都是眼观鼻鼻观心,谁也不愿意这个时候扫到了风尾。
等庆帝发泄之后,薄膺才将地上折子捡了起来:“陛下,不如老臣去吧。”
“不行!”
庆帝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他不是信不过薄膺,而是他已经六十好几,又是一朝宰辅。
眼下西北已现乱局,流民四窜,一个不好就会要了人命,万一薄膺去了西北有个好歹,他这皇帝就真得落下个苛待老臣昏庸之名。
“那让何将军或者建安侯去?再不济还有康王、端王,或者几个皇子……”
薄膺一连说了好些人,等完后又提起了齐盛,
“其实端王世子也是个不错的人选,既是皇族之人,能代替皇室安抚民心,为人办事也还算妥帖,且这次西北的灾情他也第一个发现送回奏报,不如让他去也行?”
其他几个老臣倒是没想到端王世子,可听薄膺提起之后,却觉得他的确挺合适的,连忙跟着附和。
“端王世子的确不错,陛下,老臣觉得可行。”
“微臣也同意端王世子,若不然建安侯、何将军也行,他们声望极高,若前往赈灾必定事半功倍。”
“臣倒觉得大皇子可以。”
庆帝冷眼看着眼前一群人,神色阴沉。
何瑛年迈,在军中已经名望鼎盛,建安侯手中握着兵权,更不适合轻易离京,至于他那几个儿子,不是他贬低他们,而是他们各有私心。
此次赈灾钱粮在手,难保他们不会为一己私心闹出乱子。
至于康王和端王就更不行了,端王本就为他所忌惮,他还记着当年先帝一度想要立端王为储,若非他后来使了些手段,恐怕今日皇位之上就是端王,他是绝不可能让端王出头。
康王虽然还算忠心,可庆帝并不那么放心他。
而且薄膺后面的话更是让他心中下意识的就将皇室几个亲王、世子排除在外。
他这个皇帝还好端端的活着,让这些亲王、世子代替皇室安抚灾民招揽人心,博得天下美名,他怎么可能答应?
人群吵吵嚷嚷,庆帝额头青筋直跳。
薄膺见他一个都没答应,忍不住说道:“陛下,西北灾情严重,那些难民已经快到京城,要是不能及时疏散安抚,恐会引来大乱。”
庆帝当然知道,他目光不由落在那几个老臣身上。
梁德逑说道:“老臣愿意前往赈灾,只是对行兵之事一窍不通,西北情况复杂,万一生了兵祸,老臣怕会压制不住。”
庆帝看向汪光中,汪光中格外的光棍:“陛下让臣联系泾川征召粮草,这几日要离京去一趟泾川,若不然陛下另外安排一人去泾川调粮,臣可带人去赈灾。”
庆帝下意识拒绝。
泾川的粮就是救命的水,放其他人去泾川他难以安心,且汪光中本在泾川多年,也只有他最为熟悉泾川之事,能以最快的速度筹够足够的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