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此时才开口,将自己看见的说了出来。
“周全恭来叫太子和二哥老四的时候,太子也吃惊的很,想来不是他提出来的。”
再者说,被父皇亲自教导这种好事,谁愿意分出来给兄弟?谁都不愿意。
端王揉了揉脑袋,“父皇……如今越发琢磨不透了。”
老五也叹气,“太子自从今年翻出了云州贪墨一案后,咱们便一直不顺,大哥……你跟蜀陵侯侄女的事情怎么样了?”
端王想起这个也不高兴。虽然那日母后做局没有告诉他,但是事后却将用意跟他说了。
余贵妃:“你父皇多疑,若是事先告诉了你,你露了馅,反而不美。”
干脆事后说。
余贵妃道:“第一步做好了,接下来,就要你去做,多在蜀陵侯侄女面前晃晃,也不用她喜欢你,晃的久了,母妃自然有办法让你父皇下旨。”
但想是这么想,人家折明珠却开始不出门了,听闻最近还在议亲,这让他怎么去接近?
再者说,蜀陵侯家里虽然好,但那是父皇的人,他强行插一手,会不会引起父皇的厌恶?
端王甚至还觉得这次父皇对他的冷淡也是因为母妃和他想打蜀陵侯的主意。
蜀陵侯这个人,极得父皇的心,说句左膀右臂也不为过。之前父皇想给太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后做了一手坏局让父皇打消了主意,但是即便没有皇后,端王也觉得皇父皇会舍不得。
这世间除了父子之谊,还有君臣之交。
母妃肯定没有把蜀陵侯跟父皇之间的君臣之谊算在里面,才敢如此做。那他如今明白过来了,还要继续按照母妃的想法去做吗?
端王犹豫起来。他既希望母妃的计策能成功,让他有蜀陵侯府做为妻族,又怕引起父皇的不满,让自己离皇位越来越远。
于是一颗心七上八下,脸色难看至极,带的五六七三个皇子也沉默起来,一屋子的人都没有再说话。
而御书房里,太子和二皇子四皇子三人却正在认真听皇帝的教诲。
今日皇帝本是要教他们看府志上面的地域风情——皇帝虽然没有去过,但是看过很多本书,从前朝到本朝的记录都有。
从这些不同时代的书上面,可以看的百年时光过去,同一块土地上的人变了,风情也变了。
大秦一共有十三府两直隶,皇帝最喜欢禹州府。
他让周全恭在儿子们面前打开了十三本禹州府的府志,让他们一人看一本的前面几页,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太子拿的是前朝的,前面写的很是无味,不外乎是记载了禹州府在这个时期有多少人,民情如何,用词也很直白,没有带一点文采。
但是二皇子手上拿的那本,写的人便是文采飞扬,用词华丽。
皇帝让他们看了一会,便一个个问过去,问他们是否知道这其中原因。
太子琢磨:“难道是当时禹州府所任府尹喜好不同?”
二皇子和四皇子也觉得是如此。
皇帝笑着点点头,“确实有一半的原因是如此。”
“不过你们再去仔细想想这其中的另外一层缘由。”
他说完就不管他们,只让他们三个在那里一起想。三个儿子凑在一起,皇帝一边批改折子一边竖着耳朵听。
太子:“这只是十三本府志,书本数目本就不多,每本书所著之人是什么样子,这本书就是什么样子,哪里能从这些人的行文看的出当时风情如何。”
二皇子思考,“会不会是因为穷的时候,话就精简,富的时候,就去思索怎么写的更加繁琐。”
四皇子干脆道:“那也有可能是穷的时候没钱买纸?所以写的精简些,富裕的时候,就不用省纸了?”
皇帝听得三个儿子这般那般猜测,除了太子想的还有点道理,老二和老四根本说的就没有挨着边。
而且省纸是什么缘由?怎么会想到这上面去!他笑着摇摇头,便折子也不批了,让周全恭去搬了写这些府志时间所在的禹州官员所奏折子来。
“看问题,光想是不行的,只能去查,眼见才为实。”
太子看着前朝那些折子眼睛发懵,他还是第一回 知道,原来前朝的折子还被保存着。
且保存了这么多。
三个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立刻拿起折子看起来。于是皇帝在上头批改折子,三个小的在下头批改折子,等到天晚的时候,事情还没个定论。
皇帝便道:“你们过几日再来。”
太子很晚才回到东宫,折筠雾见他很高兴,问了一嘴,“殿下,是有什么好事吗?”
太子先是检查她今日在家里写的字,看完了才点头,道了一句:“是啊,有人今晚睡不着,孤很高兴。”
今日父皇来南书房让二哥和老四也去,其实在太子的意料之中,毕竟父皇的性子喜欢团团圆圆,大家都要好,他已经被私下里教导好几天了,是时候让其他的儿子也去接受教导了。
但太子没有想到只叫了二哥和老四,那一瞬间,他确实很惊讶,可根据他的经验,今日叫了他们三个,明日肯定是要叫上其他四个的单独去的。
这种事情,端王私下里想一想,便也能明白,但是他这般做出一副惊讶的模样,端王心里的心思便多了。
--
“周全恭来叫太子和二哥老四的时候,太子也吃惊的很,想来不是他提出来的。”
再者说,被父皇亲自教导这种好事,谁愿意分出来给兄弟?谁都不愿意。
端王揉了揉脑袋,“父皇……如今越发琢磨不透了。”
老五也叹气,“太子自从今年翻出了云州贪墨一案后,咱们便一直不顺,大哥……你跟蜀陵侯侄女的事情怎么样了?”
端王想起这个也不高兴。虽然那日母后做局没有告诉他,但是事后却将用意跟他说了。
余贵妃:“你父皇多疑,若是事先告诉了你,你露了馅,反而不美。”
干脆事后说。
余贵妃道:“第一步做好了,接下来,就要你去做,多在蜀陵侯侄女面前晃晃,也不用她喜欢你,晃的久了,母妃自然有办法让你父皇下旨。”
但想是这么想,人家折明珠却开始不出门了,听闻最近还在议亲,这让他怎么去接近?
再者说,蜀陵侯家里虽然好,但那是父皇的人,他强行插一手,会不会引起父皇的厌恶?
端王甚至还觉得这次父皇对他的冷淡也是因为母妃和他想打蜀陵侯的主意。
蜀陵侯这个人,极得父皇的心,说句左膀右臂也不为过。之前父皇想给太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后做了一手坏局让父皇打消了主意,但是即便没有皇后,端王也觉得皇父皇会舍不得。
这世间除了父子之谊,还有君臣之交。
母妃肯定没有把蜀陵侯跟父皇之间的君臣之谊算在里面,才敢如此做。那他如今明白过来了,还要继续按照母妃的想法去做吗?
端王犹豫起来。他既希望母妃的计策能成功,让他有蜀陵侯府做为妻族,又怕引起父皇的不满,让自己离皇位越来越远。
于是一颗心七上八下,脸色难看至极,带的五六七三个皇子也沉默起来,一屋子的人都没有再说话。
而御书房里,太子和二皇子四皇子三人却正在认真听皇帝的教诲。
今日皇帝本是要教他们看府志上面的地域风情——皇帝虽然没有去过,但是看过很多本书,从前朝到本朝的记录都有。
从这些不同时代的书上面,可以看的百年时光过去,同一块土地上的人变了,风情也变了。
大秦一共有十三府两直隶,皇帝最喜欢禹州府。
他让周全恭在儿子们面前打开了十三本禹州府的府志,让他们一人看一本的前面几页,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太子拿的是前朝的,前面写的很是无味,不外乎是记载了禹州府在这个时期有多少人,民情如何,用词也很直白,没有带一点文采。
但是二皇子手上拿的那本,写的人便是文采飞扬,用词华丽。
皇帝让他们看了一会,便一个个问过去,问他们是否知道这其中原因。
太子琢磨:“难道是当时禹州府所任府尹喜好不同?”
二皇子和四皇子也觉得是如此。
皇帝笑着点点头,“确实有一半的原因是如此。”
“不过你们再去仔细想想这其中的另外一层缘由。”
他说完就不管他们,只让他们三个在那里一起想。三个儿子凑在一起,皇帝一边批改折子一边竖着耳朵听。
太子:“这只是十三本府志,书本数目本就不多,每本书所著之人是什么样子,这本书就是什么样子,哪里能从这些人的行文看的出当时风情如何。”
二皇子思考,“会不会是因为穷的时候,话就精简,富的时候,就去思索怎么写的更加繁琐。”
四皇子干脆道:“那也有可能是穷的时候没钱买纸?所以写的精简些,富裕的时候,就不用省纸了?”
皇帝听得三个儿子这般那般猜测,除了太子想的还有点道理,老二和老四根本说的就没有挨着边。
而且省纸是什么缘由?怎么会想到这上面去!他笑着摇摇头,便折子也不批了,让周全恭去搬了写这些府志时间所在的禹州官员所奏折子来。
“看问题,光想是不行的,只能去查,眼见才为实。”
太子看着前朝那些折子眼睛发懵,他还是第一回 知道,原来前朝的折子还被保存着。
且保存了这么多。
三个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立刻拿起折子看起来。于是皇帝在上头批改折子,三个小的在下头批改折子,等到天晚的时候,事情还没个定论。
皇帝便道:“你们过几日再来。”
太子很晚才回到东宫,折筠雾见他很高兴,问了一嘴,“殿下,是有什么好事吗?”
太子先是检查她今日在家里写的字,看完了才点头,道了一句:“是啊,有人今晚睡不着,孤很高兴。”
今日父皇来南书房让二哥和老四也去,其实在太子的意料之中,毕竟父皇的性子喜欢团团圆圆,大家都要好,他已经被私下里教导好几天了,是时候让其他的儿子也去接受教导了。
但太子没有想到只叫了二哥和老四,那一瞬间,他确实很惊讶,可根据他的经验,今日叫了他们三个,明日肯定是要叫上其他四个的单独去的。
这种事情,端王私下里想一想,便也能明白,但是他这般做出一副惊讶的模样,端王心里的心思便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