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只有不知从何而来的寒风,丝丝缕缕的绕着她们直打转,久久都不肯离去。
姜铮纵使裹紧衣服也无济于事,索性四处观察起来。
记得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她看到不少人家的窗户上用的都是毛玻璃或者光玻璃,但沈家的窗户……居然还是纸糊的!
经济状况可见一斑。
纸窗上有几处破了口子,所以寒风直往里灌,肆意的顺着不合身的衣裤在皮肤上游走着,引得她们不自主地起了阵阵战栗。
姜铮被冻得头皮发麻,索性放下手里的碗,问:“家里还有废纸吗?”
沈二妹回答道:“只有捡来的纸壳子,没有报纸。”
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更轻薄、透光性更好,比纸壳子更适合补窗户。
但在姜铮看来,眼下快天黑了,夜里只会更冷,说不好还会下雪……总要先过完这夜再说吧。
于是,姜铮又问:“纸壳子也行,在哪儿?”
沈二妹便和她一起翻出捡来的纸壳子,拿陶盆和了些泥水,联手把透风的地方贴好了。
屋里光线瞬间黯淡了许多,但好在终于没那么冷了。
听到她肚子叽里咕噜的响个不停,姜铮便说:“我去做饭。”
沈二妹赶忙也跟去厨房,小声说:“家里快没面了。”
姜铮看着快见底的面缸,沉默几秒后笑着说:“没关系,姐会想办法的。”
【我就说嘛,你肯定会做一个好姐姐和……好妹妹的。】
姜铮不接系统的话,面无表情地开始收拾厨房。
她在心里想:但我可没说要做一个“好妹妹”!
*
在姜铮的坚持下,姐妹俩把剩下的面粉都拿出来和成面团,又拿出剩下的野菜和仅有的两个鸡蛋,做了几个野菜包子和一锅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汤。
姐妹俩都饿得不行,吃饭的时候一个字都顾不上说,沈二妹更是把碗底都舔干净了。
吃了这顿热乎饭之后,姜铮才觉得身心都暖和了不少。
沈二妹显然也是,因为她的脸色都红润了好多。
饭后一起收拾锅碗瓢盆时,姜铮旁敲侧击了下目前家中的负债情况。
沈二妹回答说:“现在咱家只剩下十来块。外面还欠着好几个亲戚的钱,差不多一共一百块。”
……真是一笔巨款!
沈光的大学学费是两百,每个月还要二十块生活费,真不知道姐妹俩是怎么熬这么久的。
记得安葬沈家父母时花的是家中积蓄,两姐妹平时又没有过大额支出,那就只能是……
“全是供大哥读书才欠的钱吧?”
姜铮理所当然的推测道。
沈二妹点点头:“是的。”
姜铮:“……”
果然。
沈光他可真好意思开口啊!
姜铮攥紧拳头,又问:“家里有记账本吗?”
“账本没有,但欠条当时是打了一式两份。”
沈二妹从掉漆的柜子里翻出一沓欠条递给她。
姜铮仔细看过后,才放下心来。
虽然欠条有很多张、最下方的签名写得跟狗爬似的,但看得出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考虑到三兄妹里只有沈光上过学,所以可以合理推测出——上面的字迹应该都是沈光本人的。
那还不好办了吗?
谁欠的债就由谁去还呗,多天经地义啊!
姜铮仔细收好那沓欠条,严肃道:“从现在开始,咱俩谁都不许再给他打一分钱!”
沈二妹惊了:“为啥啊。大哥读大学还要花好多钱咧!”
姜铮冷声道:“那是他该考虑的问题,咱俩管不着。”
“而且上面签的是他的名字,又不是你和我的。”
沈二妹怔了怔,关注点歪了:“姐……你认得那些字啊?”
姜铮嗯了声:“你想不想学?”
“想!”沈二妹的眼里满是渴望。
“那明天开始,我教你。”
姜铮轻轻地摸摸她的头,“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沈二妹乖乖的闭上眼睛,缩在棉被里睡了过去。
姜铮这才蹑手蹑脚的离开,手持一根燃烧着的蜡烛走进沈光的屋子,四处查看起来。
不得不说,沈家父母在“差别对待”这一点上做得简直淋漓尽致。
姐妹俩合住一间屋子,潮湿逼仄;沈光却单独住一间,还是家里最大最宽敞的。
这里有干净的黑木桌椅、整洁的蓝色棉质窗帘,还有一个不小的书柜。
书柜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他的课本、试卷,甚至还有价格不菲的连环画和小人书。
反观姐妹俩那里,除了需要做手工艺品的工具和用具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性的东西。
姜铮从书柜里拿出几本教材,大致翻看过后心里有了谱,挑了本基础点的走出去。
她准备从明天早上开始,教沈二妹识字。
回屋里躺下后,姜铮突然想到在杂货铺老板娘那里听说回收旧书的价格。
那个价格可比她们辛苦摆摊高太多了。
想必是因为这个时代里的造物成本较高、造纸不易,外加教育普及程度偏低、书籍回收的再利用价值才会更高些。
姜铮忍不住讽刺的想:没想到这沈光都去上大学了,也没想着把这满柜子的书籍都卖了来贴补家用,反而还伸手问两个小妹妹要钱!
--
姜铮纵使裹紧衣服也无济于事,索性四处观察起来。
记得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她看到不少人家的窗户上用的都是毛玻璃或者光玻璃,但沈家的窗户……居然还是纸糊的!
经济状况可见一斑。
纸窗上有几处破了口子,所以寒风直往里灌,肆意的顺着不合身的衣裤在皮肤上游走着,引得她们不自主地起了阵阵战栗。
姜铮被冻得头皮发麻,索性放下手里的碗,问:“家里还有废纸吗?”
沈二妹回答道:“只有捡来的纸壳子,没有报纸。”
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更轻薄、透光性更好,比纸壳子更适合补窗户。
但在姜铮看来,眼下快天黑了,夜里只会更冷,说不好还会下雪……总要先过完这夜再说吧。
于是,姜铮又问:“纸壳子也行,在哪儿?”
沈二妹便和她一起翻出捡来的纸壳子,拿陶盆和了些泥水,联手把透风的地方贴好了。
屋里光线瞬间黯淡了许多,但好在终于没那么冷了。
听到她肚子叽里咕噜的响个不停,姜铮便说:“我去做饭。”
沈二妹赶忙也跟去厨房,小声说:“家里快没面了。”
姜铮看着快见底的面缸,沉默几秒后笑着说:“没关系,姐会想办法的。”
【我就说嘛,你肯定会做一个好姐姐和……好妹妹的。】
姜铮不接系统的话,面无表情地开始收拾厨房。
她在心里想:但我可没说要做一个“好妹妹”!
*
在姜铮的坚持下,姐妹俩把剩下的面粉都拿出来和成面团,又拿出剩下的野菜和仅有的两个鸡蛋,做了几个野菜包子和一锅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汤。
姐妹俩都饿得不行,吃饭的时候一个字都顾不上说,沈二妹更是把碗底都舔干净了。
吃了这顿热乎饭之后,姜铮才觉得身心都暖和了不少。
沈二妹显然也是,因为她的脸色都红润了好多。
饭后一起收拾锅碗瓢盆时,姜铮旁敲侧击了下目前家中的负债情况。
沈二妹回答说:“现在咱家只剩下十来块。外面还欠着好几个亲戚的钱,差不多一共一百块。”
……真是一笔巨款!
沈光的大学学费是两百,每个月还要二十块生活费,真不知道姐妹俩是怎么熬这么久的。
记得安葬沈家父母时花的是家中积蓄,两姐妹平时又没有过大额支出,那就只能是……
“全是供大哥读书才欠的钱吧?”
姜铮理所当然的推测道。
沈二妹点点头:“是的。”
姜铮:“……”
果然。
沈光他可真好意思开口啊!
姜铮攥紧拳头,又问:“家里有记账本吗?”
“账本没有,但欠条当时是打了一式两份。”
沈二妹从掉漆的柜子里翻出一沓欠条递给她。
姜铮仔细看过后,才放下心来。
虽然欠条有很多张、最下方的签名写得跟狗爬似的,但看得出是同一个人的笔迹。
考虑到三兄妹里只有沈光上过学,所以可以合理推测出——上面的字迹应该都是沈光本人的。
那还不好办了吗?
谁欠的债就由谁去还呗,多天经地义啊!
姜铮仔细收好那沓欠条,严肃道:“从现在开始,咱俩谁都不许再给他打一分钱!”
沈二妹惊了:“为啥啊。大哥读大学还要花好多钱咧!”
姜铮冷声道:“那是他该考虑的问题,咱俩管不着。”
“而且上面签的是他的名字,又不是你和我的。”
沈二妹怔了怔,关注点歪了:“姐……你认得那些字啊?”
姜铮嗯了声:“你想不想学?”
“想!”沈二妹的眼里满是渴望。
“那明天开始,我教你。”
姜铮轻轻地摸摸她的头,“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沈二妹乖乖的闭上眼睛,缩在棉被里睡了过去。
姜铮这才蹑手蹑脚的离开,手持一根燃烧着的蜡烛走进沈光的屋子,四处查看起来。
不得不说,沈家父母在“差别对待”这一点上做得简直淋漓尽致。
姐妹俩合住一间屋子,潮湿逼仄;沈光却单独住一间,还是家里最大最宽敞的。
这里有干净的黑木桌椅、整洁的蓝色棉质窗帘,还有一个不小的书柜。
书柜里满满当当的全是他的课本、试卷,甚至还有价格不菲的连环画和小人书。
反观姐妹俩那里,除了需要做手工艺品的工具和用具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性的东西。
姜铮从书柜里拿出几本教材,大致翻看过后心里有了谱,挑了本基础点的走出去。
她准备从明天早上开始,教沈二妹识字。
回屋里躺下后,姜铮突然想到在杂货铺老板娘那里听说回收旧书的价格。
那个价格可比她们辛苦摆摊高太多了。
想必是因为这个时代里的造物成本较高、造纸不易,外加教育普及程度偏低、书籍回收的再利用价值才会更高些。
姜铮忍不住讽刺的想:没想到这沈光都去上大学了,也没想着把这满柜子的书籍都卖了来贴补家用,反而还伸手问两个小妹妹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