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除此之外,刘嘉还引经据典,说某些国家的政要,其实没有什么本事,就因为长得像很有能力,所以就被推选上台。
这奇葩事是真实事件,所以刘嘉说得有鼻子有眼,只不过这事是发生在几十年以后,反正居里夫人对政治没那么热爱,对八卦更没兴趣,于是也没有追问。
刘嘉的想法完全是从商业角度出发,她希望居里夫人穿着由Emma’s house出品的衣服,算是一波宣传,这可是两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当然,从提高小姑娘对科研方面兴趣来说也没错。
别说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在21世纪,许多人对于理工科女博士女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也没什么改变:古板、无情趣、衣着头发邋遢、像男人一样不修边幅。
实际上很多从事理工科的女性都很有趣,她们工作能力强大,也很懂得生活,还会追星吐槽说笑话。
在某些视频网站,还能看到各种《如果我老师长成这样,我肯定一课不拉,下刀子都去》的视频。
智慧与美貌并重没有什么不好,又不是此消彼长的两极。
居里夫人确实需要筹措足够多的资金,她也认同刘嘉所说的“更好的个人形象可以增添魅力”,加之衣服又是免费提供,所以她同意了。
给居里夫人设计的衣服,不能刻板印象,但也不能太跳脱出人民群众对女科学家的认知,要是给她做一个闪瞎眼的花哨大裙子肯定不合适,说不定大家会以为居里夫人是科学怪人。
优雅端庄又不失时尚气息,会工作、爱生活、有情趣。
气质卡死,款式很容易定,但难在细节。
最不容易出错的就是什么花纹都没有,不出错也不出彩,别人看了还以为是从随便哪个小店里买的。
出席重要场合的衣服,必须符合身份。
居里夫人是什么身份?
女性、科学家、一战时做出过卓绝贡献……还有呢……
刘嘉终于想到了,她是波兰人。
居里夫人原本希望在她的祖国波兰完成她的研究,无奈被后世历史军事八卦爱好者们称为“平独镇露大波波”的波兰,实在是命运多舛。
这不,这会儿还在跟东边的大个子邻居打架呢。
对,衣服上可以增加一些波兰元素。
波兰的传统服装非常花哨,穿着去演讲会很奇怪,但是取其部分,妆点在袖口与腰间,就很合适。
刘嘉在图书馆里翻找了许多与波兰传统相关的书,在仅有的黑白插图里领悟可能的配色,再不断调整。
在图书馆待的几天,经常有中国学生出现在这里,有些人在休息日从早坐到晚,看的书不是物理就是化学,中午就看见他们走出图书馆,拿出自己带的凉水和面包或是自己蒸的馒头凑合一顿。
德国那边总不还钱,法国的经济还没有恢复,甚至更差,大部分法国企业都偏向招法国工人,刘嘉已经尽量招中国人,但是也无法让所有中国勤工俭学生都获得工作。
看着他们,刘嘉心里挺难受,将来在这些人中,不知道会出多少济世救民的人才,要是现在饿出什么毛病那太可惜了。
光等着国内寄过来的捐款和国内的奖学金,那真正是远水救不了近渴。
刘嘉决定搞冠名奖学金制度,用Emma’s house的名义,帮助那些成绩优秀的中国留学生。
除了常见的按成绩排名,她还专门开立了只给女生的奖学金,这是当初船上的郭眉给她的启发,郭眉帮同学写作业获得了比母亲替人洗衣服还要高的报酬,从而得以继续上学。
就算“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理论在21世纪都没有灭绝,但有利可图,总能让一些女孩子的家长愿意多给女儿一些机会。
多一点点,都是胜利。
当然,她也不是匿名的慈善捐款,旅法留学会要在公众场合敲锣打鼓地表彰拿到奖学金的学生,Emma’s house的图标与名字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除了小奖之外,刘嘉还定了几个大奖,如果有中国留学生能获得让整个法国乃至欧洲关注的考试和比赛的前三,奖金足够他们在巴黎好吃好喝过一年。
刘嘉资助其他专业学生有99%的热忱还有1%的私心,还有一个专业是她99%的私心和1%的热忱。
刘嘉专门为艺术生提供了特别的“白色颜料基金”,这个名字来源于她听过的一个关于美术生的笑话:“我愿意把我的心,我的爱,我的灵魂,我的一切都给你,除了白颜料。”
美术专业的人都知道,白色颜料最贵,不是说它单价最贵,而是它的应用范围极广,且完全不可能用其他颜色把它调出来,还容易被其他颜色污染,娇贵得很。
从“白色颜料”基金获取费用很简单,只要是法国正经艺术学校的正式入学的学生,就可以凭录取通知书直接领取一百法郎,还可以定期参加艺术交流。
所谓的艺术交流,就是刘嘉的私心。
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学什么艺术种类,总能对Emma’s house的事业有帮助,这等于是直接找一波人陪她头脑风暴,也省得每次都是她一个人在憋新主意。
“白色颜料基金”收到的第一拨申请书,来自巴黎国立美术学校。
在一堆信里,刘嘉发现一封申请书上写着熟悉的名字——徐悲鸿。
--
这奇葩事是真实事件,所以刘嘉说得有鼻子有眼,只不过这事是发生在几十年以后,反正居里夫人对政治没那么热爱,对八卦更没兴趣,于是也没有追问。
刘嘉的想法完全是从商业角度出发,她希望居里夫人穿着由Emma’s house出品的衣服,算是一波宣传,这可是两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当然,从提高小姑娘对科研方面兴趣来说也没错。
别说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在21世纪,许多人对于理工科女博士女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也没什么改变:古板、无情趣、衣着头发邋遢、像男人一样不修边幅。
实际上很多从事理工科的女性都很有趣,她们工作能力强大,也很懂得生活,还会追星吐槽说笑话。
在某些视频网站,还能看到各种《如果我老师长成这样,我肯定一课不拉,下刀子都去》的视频。
智慧与美貌并重没有什么不好,又不是此消彼长的两极。
居里夫人确实需要筹措足够多的资金,她也认同刘嘉所说的“更好的个人形象可以增添魅力”,加之衣服又是免费提供,所以她同意了。
给居里夫人设计的衣服,不能刻板印象,但也不能太跳脱出人民群众对女科学家的认知,要是给她做一个闪瞎眼的花哨大裙子肯定不合适,说不定大家会以为居里夫人是科学怪人。
优雅端庄又不失时尚气息,会工作、爱生活、有情趣。
气质卡死,款式很容易定,但难在细节。
最不容易出错的就是什么花纹都没有,不出错也不出彩,别人看了还以为是从随便哪个小店里买的。
出席重要场合的衣服,必须符合身份。
居里夫人是什么身份?
女性、科学家、一战时做出过卓绝贡献……还有呢……
刘嘉终于想到了,她是波兰人。
居里夫人原本希望在她的祖国波兰完成她的研究,无奈被后世历史军事八卦爱好者们称为“平独镇露大波波”的波兰,实在是命运多舛。
这不,这会儿还在跟东边的大个子邻居打架呢。
对,衣服上可以增加一些波兰元素。
波兰的传统服装非常花哨,穿着去演讲会很奇怪,但是取其部分,妆点在袖口与腰间,就很合适。
刘嘉在图书馆里翻找了许多与波兰传统相关的书,在仅有的黑白插图里领悟可能的配色,再不断调整。
在图书馆待的几天,经常有中国学生出现在这里,有些人在休息日从早坐到晚,看的书不是物理就是化学,中午就看见他们走出图书馆,拿出自己带的凉水和面包或是自己蒸的馒头凑合一顿。
德国那边总不还钱,法国的经济还没有恢复,甚至更差,大部分法国企业都偏向招法国工人,刘嘉已经尽量招中国人,但是也无法让所有中国勤工俭学生都获得工作。
看着他们,刘嘉心里挺难受,将来在这些人中,不知道会出多少济世救民的人才,要是现在饿出什么毛病那太可惜了。
光等着国内寄过来的捐款和国内的奖学金,那真正是远水救不了近渴。
刘嘉决定搞冠名奖学金制度,用Emma’s house的名义,帮助那些成绩优秀的中国留学生。
除了常见的按成绩排名,她还专门开立了只给女生的奖学金,这是当初船上的郭眉给她的启发,郭眉帮同学写作业获得了比母亲替人洗衣服还要高的报酬,从而得以继续上学。
就算“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理论在21世纪都没有灭绝,但有利可图,总能让一些女孩子的家长愿意多给女儿一些机会。
多一点点,都是胜利。
当然,她也不是匿名的慈善捐款,旅法留学会要在公众场合敲锣打鼓地表彰拿到奖学金的学生,Emma’s house的图标与名字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除了小奖之外,刘嘉还定了几个大奖,如果有中国留学生能获得让整个法国乃至欧洲关注的考试和比赛的前三,奖金足够他们在巴黎好吃好喝过一年。
刘嘉资助其他专业学生有99%的热忱还有1%的私心,还有一个专业是她99%的私心和1%的热忱。
刘嘉专门为艺术生提供了特别的“白色颜料基金”,这个名字来源于她听过的一个关于美术生的笑话:“我愿意把我的心,我的爱,我的灵魂,我的一切都给你,除了白颜料。”
美术专业的人都知道,白色颜料最贵,不是说它单价最贵,而是它的应用范围极广,且完全不可能用其他颜色把它调出来,还容易被其他颜色污染,娇贵得很。
从“白色颜料”基金获取费用很简单,只要是法国正经艺术学校的正式入学的学生,就可以凭录取通知书直接领取一百法郎,还可以定期参加艺术交流。
所谓的艺术交流,就是刘嘉的私心。
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学什么艺术种类,总能对Emma’s house的事业有帮助,这等于是直接找一波人陪她头脑风暴,也省得每次都是她一个人在憋新主意。
“白色颜料基金”收到的第一拨申请书,来自巴黎国立美术学校。
在一堆信里,刘嘉发现一封申请书上写着熟悉的名字——徐悲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