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页
杜氏:“……”
她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你这是要逼死我!”
余梅花对她的眼泪毫无触动,怕她溜走,手上抓得更紧:“那你说我怎么办?”
昨夜睡在路上,村里人哪个不笑话?余梅花尚且自顾不暇,哪儿还有心同情别人?
两人在这边纠缠,虽说动静不大。可余梅花身为廖小草被害一事中的另一主人公,自然引人注目。
看到杜氏被拽住,有人好奇:“梅花,你拽着你伯母做甚?”
杜氏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压低声音呵斥:“我要是完了,你们更别想从我手中拿到好处。”
这是事实,余梅花受了这番威胁,勉强笑道:“让我伯母收留我们。她家边上的那个烘房空着……”
还真有此事。
村里人本就是看天吃饭,有时候遇上秋日里天气不好,粮食收回来后也会霉烂,因此,就有人做出了烘房。
烘房其实就是一间半矮的屋子,里面一层层铺着粮食。底下抠出几条火道,烧上柴火,保证屋中热气,虽说不如晒的好,又特别费柴火。可粮食在里头烘着,至少不会烂。
当然了,烘房不如屋中舒适,里面是土墙,顶上也是茅草,若是不整修,外面下大雨,里面也要下大雨。
但若是走投无路,也不是不能住。
这两年天气不错,烘房都闲置着。如果夫妻俩想住,倒也可行。尤其烘房为了安全,造的时候就远离了屋子。算是独门独户。
杜氏听到她提及此事,心中一动。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她还是希望他们好的。不能接济,让他们住烘房也不错,总好过睡在路上。当即也笑道:“我就说这事得跟家人商量。梅花非说不用商量,这不是为难我么?”
算是解释了一下二人纠缠不休的缘由。
“是得商量一下。”有人站出来说了公道话:“梅花,你要是愿意出点银子,人家肯定是乐意的。我家也有烘房,去年秋天刚整修过,你要是愿意,一月给我几十个铜板,我就借给你住。”
住烘房这事,也是余梅花昨夜想到的,算是最后的退路。遇上善良的人家,应该愿意让他们白住。
杜氏嗤笑:“就那破屋子,里面到处都是土,哪好意思问人要银子?”她摆了摆手:“你等着,我回去跟你三伯商量一下。”
外人只当是笑话看,收不收留都是别人的事。但是,柳纭娘却知道,杜氏一定会收留。
就算是要点租金,杜氏也会自己出。
柳纭娘眼神一转,又有了主意。她回到村里后,并没有闲着,找来了隔壁的周氏夫妻,请他们去村里帮忙买一头猪。
“我想做点风肉。”
周氏不赞同:“天越来越热,不一定放得住啊!再说,你一个人能吃多少?”
“我是喜欢半肥半瘦的肉,自己杀了好随便挑。还能存点猪油。”柳纭娘笑着解释:“我这一回大伤元气,得吃好的补一补。当然了,我一个人是吃不完的,那你谁家要是愿意买肉,都可以过来买一点。”
夫妻俩还是不太理解,这就不是过日子的做法嘛。猪油是不好买,但可以起早一点去镇上。至于肉,在他们看来,无论哪一块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人家手头捏着大把银子,挑剔些也正常。
这边忙着买肉请屠户杀猪,另一边,杜氏回家试着说服了家里人,让夫妻俩搬到不远处的烘房住。一大家子人,没有分家,想要说服公公婆婆挺艰难,加上里面还堆着不少东西,得费时间清出来。最后,说定了一个月十枚铜板。
余梅花两人搬家,这边杀猪拔毛,凡是来买肉的人,柳纭娘都送一块血豆腐。遇上家中困难人又厚道的,她还会多送一块。
值得一提的是,廖家人也来了。
廖大哥看到她,松了口气:“五妹,之前我听说你搬到了镇上,还想着家里忙完之后去探望你。看到你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柳纭娘眼皮都没抬。
上辈子廖小草病了两个多月,廖家人都没有出现过。要说他们对这个妹妹有多少感情,她反正是不信的。
照着市价收钱,没得商量。
廖大哥对此颇有怨言,不过,他比较聪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妹妹便宜,那就是占妹妹的便宜。难免惹人诟病。因此,他面色只难看了一瞬,很快就收敛了。
不年不节的,村里杀猪的人不多。不过,最近春耕,好多人都累得瘦了一圈,也愿意打打牙祭。柳纭娘割了几块肉下来,剩下的都准备卖,她愿意送血豆腐,村里人都觉得占了便宜,很快把剩下的那些肉瓜分一空。
因此,傍晚余梅花夫妻俩终于安顿下来后,就闻到了余家那边传来的肉香。
二人饥肠辘辘,只熬了一锅粗粮粥。是余梅花用最后的几枚铜板换来的。两人端着碗,突然就没了胃口。
几个孩子坐在屋檐下啃骨头。
余梅花见了,不满道:“同样是儿子,人家吃肉,你连粥都喝不上。”
孟成礼从小到大,何时吃过这么糙的东西?本来心情就不好,听到这话后,道:“我娘也不容易。”
余梅花嘲讽道:“生而不养,畜牲都不会这么做。”
言下之意,杜氏比畜牲还不如。
孟成礼不喜欢自己母亲,但也容不得别人辱骂,斥道:“我们能够住在这里,都是她帮的忙。你娘倒是养了你,结果却把你卖了个好价钱。我娘没想占我丝毫便宜。要是她不如畜牲,你娘是什么?”
--
她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你这是要逼死我!”
余梅花对她的眼泪毫无触动,怕她溜走,手上抓得更紧:“那你说我怎么办?”
昨夜睡在路上,村里人哪个不笑话?余梅花尚且自顾不暇,哪儿还有心同情别人?
两人在这边纠缠,虽说动静不大。可余梅花身为廖小草被害一事中的另一主人公,自然引人注目。
看到杜氏被拽住,有人好奇:“梅花,你拽着你伯母做甚?”
杜氏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压低声音呵斥:“我要是完了,你们更别想从我手中拿到好处。”
这是事实,余梅花受了这番威胁,勉强笑道:“让我伯母收留我们。她家边上的那个烘房空着……”
还真有此事。
村里人本就是看天吃饭,有时候遇上秋日里天气不好,粮食收回来后也会霉烂,因此,就有人做出了烘房。
烘房其实就是一间半矮的屋子,里面一层层铺着粮食。底下抠出几条火道,烧上柴火,保证屋中热气,虽说不如晒的好,又特别费柴火。可粮食在里头烘着,至少不会烂。
当然了,烘房不如屋中舒适,里面是土墙,顶上也是茅草,若是不整修,外面下大雨,里面也要下大雨。
但若是走投无路,也不是不能住。
这两年天气不错,烘房都闲置着。如果夫妻俩想住,倒也可行。尤其烘房为了安全,造的时候就远离了屋子。算是独门独户。
杜氏听到她提及此事,心中一动。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她还是希望他们好的。不能接济,让他们住烘房也不错,总好过睡在路上。当即也笑道:“我就说这事得跟家人商量。梅花非说不用商量,这不是为难我么?”
算是解释了一下二人纠缠不休的缘由。
“是得商量一下。”有人站出来说了公道话:“梅花,你要是愿意出点银子,人家肯定是乐意的。我家也有烘房,去年秋天刚整修过,你要是愿意,一月给我几十个铜板,我就借给你住。”
住烘房这事,也是余梅花昨夜想到的,算是最后的退路。遇上善良的人家,应该愿意让他们白住。
杜氏嗤笑:“就那破屋子,里面到处都是土,哪好意思问人要银子?”她摆了摆手:“你等着,我回去跟你三伯商量一下。”
外人只当是笑话看,收不收留都是别人的事。但是,柳纭娘却知道,杜氏一定会收留。
就算是要点租金,杜氏也会自己出。
柳纭娘眼神一转,又有了主意。她回到村里后,并没有闲着,找来了隔壁的周氏夫妻,请他们去村里帮忙买一头猪。
“我想做点风肉。”
周氏不赞同:“天越来越热,不一定放得住啊!再说,你一个人能吃多少?”
“我是喜欢半肥半瘦的肉,自己杀了好随便挑。还能存点猪油。”柳纭娘笑着解释:“我这一回大伤元气,得吃好的补一补。当然了,我一个人是吃不完的,那你谁家要是愿意买肉,都可以过来买一点。”
夫妻俩还是不太理解,这就不是过日子的做法嘛。猪油是不好买,但可以起早一点去镇上。至于肉,在他们看来,无论哪一块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人家手头捏着大把银子,挑剔些也正常。
这边忙着买肉请屠户杀猪,另一边,杜氏回家试着说服了家里人,让夫妻俩搬到不远处的烘房住。一大家子人,没有分家,想要说服公公婆婆挺艰难,加上里面还堆着不少东西,得费时间清出来。最后,说定了一个月十枚铜板。
余梅花两人搬家,这边杀猪拔毛,凡是来买肉的人,柳纭娘都送一块血豆腐。遇上家中困难人又厚道的,她还会多送一块。
值得一提的是,廖家人也来了。
廖大哥看到她,松了口气:“五妹,之前我听说你搬到了镇上,还想着家里忙完之后去探望你。看到你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柳纭娘眼皮都没抬。
上辈子廖小草病了两个多月,廖家人都没有出现过。要说他们对这个妹妹有多少感情,她反正是不信的。
照着市价收钱,没得商量。
廖大哥对此颇有怨言,不过,他比较聪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妹妹便宜,那就是占妹妹的便宜。难免惹人诟病。因此,他面色只难看了一瞬,很快就收敛了。
不年不节的,村里杀猪的人不多。不过,最近春耕,好多人都累得瘦了一圈,也愿意打打牙祭。柳纭娘割了几块肉下来,剩下的都准备卖,她愿意送血豆腐,村里人都觉得占了便宜,很快把剩下的那些肉瓜分一空。
因此,傍晚余梅花夫妻俩终于安顿下来后,就闻到了余家那边传来的肉香。
二人饥肠辘辘,只熬了一锅粗粮粥。是余梅花用最后的几枚铜板换来的。两人端着碗,突然就没了胃口。
几个孩子坐在屋檐下啃骨头。
余梅花见了,不满道:“同样是儿子,人家吃肉,你连粥都喝不上。”
孟成礼从小到大,何时吃过这么糙的东西?本来心情就不好,听到这话后,道:“我娘也不容易。”
余梅花嘲讽道:“生而不养,畜牲都不会这么做。”
言下之意,杜氏比畜牲还不如。
孟成礼不喜欢自己母亲,但也容不得别人辱骂,斥道:“我们能够住在这里,都是她帮的忙。你娘倒是养了你,结果却把你卖了个好价钱。我娘没想占我丝毫便宜。要是她不如畜牲,你娘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