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但光州市文工团跟别的文工团不一样。
在李潇潇离开它的这小半年里,光州市文工团话剧组极好地继承了她留下的东西,并且发扬光大,话剧组运作得非常好,《半边天》后传声名鹊起,许多人从外地慕名而来观看,最远的甚至有从东北三省专门赶过来的。
后传跟《蜕变》《半边天》前传都不一样,它是系列剧,剧情甚至是前后连贯的,一周更新一集,一周内循环上演同一集,相当于七十年代的连续剧。
这样的模式在这年代非常新奇,而且因为其他文工团缺乏编剧,所以无法复制,即使请光州市文工团开放授权,其他文工团的话剧组也无法承受一周排一部新剧的高强度。
因此,靠着这无法被复制的《半边天》后传,光州市文工团在国内是彻底出名了。
要维持后传的运作,需要消耗话剧组大量精力,目前光州市文工团已经大大减少《蜕变》和前传的演出,毕竟这两部在其他文工团,甚至文艺队都能看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光州市文工团挤压后传至少一半的时间,且抽调团里最好的演员,让他们从后传转到《回家》上光州市文工团不一定愿意。
毕竟,军区的要求是推行《回家》,但没有强制要求指定演员演出,光州市文工团很可能会让比较新的演员来演,这样既能锻炼新演员,又能完成任务,而且能保证《半边天》后传的运作。
毕竟,《回家》是全区所有县级以上文工团推行,而《半边天》后传依旧是独一无二。
但李潇潇并不满足于这种形式上的推广,她需要光州文工团拿出最好的演员来推这部剧。
之前叶老师在电话中并没有跟肖团长说得很详细,只说了军区要推这部剧,其他的并没有说得十分详细,说是后面会由李潇潇进行相关对接。
果然肖团长一番循例简单寒暄之后主动提到了新话剧的事情:“之前叶老师从军区那边打电话过来,说是要推广《回家》这部新剧。”
“我们这边预想了一个初步的安排,重团长和潇潇看一下合不合适,如果合适的话呢,我们这边就按这计划走了。”
肖团长说着,又转向了冯佩仪老师:“佩仪老师,你给二位说一下。”
冯老师点点头,朝李潇潇笑着说:“潇潇,是这样,我们也研究了一下《回家》的剧本,角色不少。”
“主要戏份是几位逃港人和逃港人的亲人,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台词不像之前的剧那么多,刚好可以让你的几位师弟妹试一试,都是后面进来的新人,平时表现也都很不错。”
冯老师又说:“刚好剧中也有军警角色,我们这边想稍作改动将这部剧跟《半边天》后传结合起来,让后传里的叶芳华和冯铁兰也来串个场。”
这想法相当于是番外了,对于观众来说,两部剧联动肯定也非常有意思。
李潇潇笑了笑:“可以的,听着就觉得很有看头,后传原来就有群众基础,这样也能更好地推《回家》。是吴芳师姐想出来的吗?”
冯老师见李潇潇也赞同这个改动心里也有点自豪:“是吴芳和海燕一起想出来的。”
“改动是很好的……”李潇潇点点头,随后话锋一转,“但是用新人来演主要角色不合适,撑不起来。”
对面众人没想到她这么直接就拒绝了,毫不含糊,也不婉转,连那些新人演员都没见过,就直接否决了他们。
李潇潇判断这些新人不能撑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刚才吴芳带着她去宿舍的时候,两人也随便聊了几句,得知后传中的主要角色根本没变过演员,就连《蜕变》、《半边天》前传,的主要演员,也还是她原来在的时候那一批……
这几个新人演员,显然还没能超越几部剧的主演们,平时十有八九是在一些主要配角上打转,这次新剧出来,团里不想动原来的主演阵容,新剧有点群像剧的意思,演起来不像前面那些主演戏份多,刚好新人也需要锻炼机会于是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安排。
“冯老师……”李潇潇心里仍是非常尊重对面的老师们,她眼神坦荡,语气诚恳,“新人演员可以参演,但我建议他们演次要角色,至于原因……”
“第一,就是刚才说的,他们撑不起来。逃港人的角色不是传统正面角色,是带着错误思想出场的,演员需要把控好这种挣扎的情绪,否则就会演得彻底像一个坏人。”
“第二,这也是为《半边天》后传的主演着想。吴芳师姐等几位长期扮演里面的角色,甚至连《蜕变》都已经不再参演。”
“天天排练演出同一个角色,一天里排练演出占了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说,一天里头,演员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角色的状态。”
“这样演员很容易将角色代入生活。演员本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多少带了点角色性格的痕迹,吴芳师姐尤为明显,连说话方式、语气都和冯铁兰差不多了。”
“对于后传系列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演员来说不是。将来如果吴芳师姐要去尝试其他角色,她都将不知不觉带着冯铁兰的影子,无法融入新角色。”
事实上不止吴芳是这样,李潇潇刚才看到的几名老朋友,多少都带了点角色的影子,这是因为长期饰演同一个角色的缘故。
被李潇潇这么一说,冯老师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为了打造团里的口碑话剧,她的学生们几乎将自己活成了剧里的角色。
--
在李潇潇离开它的这小半年里,光州市文工团话剧组极好地继承了她留下的东西,并且发扬光大,话剧组运作得非常好,《半边天》后传声名鹊起,许多人从外地慕名而来观看,最远的甚至有从东北三省专门赶过来的。
后传跟《蜕变》《半边天》前传都不一样,它是系列剧,剧情甚至是前后连贯的,一周更新一集,一周内循环上演同一集,相当于七十年代的连续剧。
这样的模式在这年代非常新奇,而且因为其他文工团缺乏编剧,所以无法复制,即使请光州市文工团开放授权,其他文工团的话剧组也无法承受一周排一部新剧的高强度。
因此,靠着这无法被复制的《半边天》后传,光州市文工团在国内是彻底出名了。
要维持后传的运作,需要消耗话剧组大量精力,目前光州市文工团已经大大减少《蜕变》和前传的演出,毕竟这两部在其他文工团,甚至文艺队都能看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光州市文工团挤压后传至少一半的时间,且抽调团里最好的演员,让他们从后传转到《回家》上光州市文工团不一定愿意。
毕竟,军区的要求是推行《回家》,但没有强制要求指定演员演出,光州市文工团很可能会让比较新的演员来演,这样既能锻炼新演员,又能完成任务,而且能保证《半边天》后传的运作。
毕竟,《回家》是全区所有县级以上文工团推行,而《半边天》后传依旧是独一无二。
但李潇潇并不满足于这种形式上的推广,她需要光州文工团拿出最好的演员来推这部剧。
之前叶老师在电话中并没有跟肖团长说得很详细,只说了军区要推这部剧,其他的并没有说得十分详细,说是后面会由李潇潇进行相关对接。
果然肖团长一番循例简单寒暄之后主动提到了新话剧的事情:“之前叶老师从军区那边打电话过来,说是要推广《回家》这部新剧。”
“我们这边预想了一个初步的安排,重团长和潇潇看一下合不合适,如果合适的话呢,我们这边就按这计划走了。”
肖团长说着,又转向了冯佩仪老师:“佩仪老师,你给二位说一下。”
冯老师点点头,朝李潇潇笑着说:“潇潇,是这样,我们也研究了一下《回家》的剧本,角色不少。”
“主要戏份是几位逃港人和逃港人的亲人,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台词不像之前的剧那么多,刚好可以让你的几位师弟妹试一试,都是后面进来的新人,平时表现也都很不错。”
冯老师又说:“刚好剧中也有军警角色,我们这边想稍作改动将这部剧跟《半边天》后传结合起来,让后传里的叶芳华和冯铁兰也来串个场。”
这想法相当于是番外了,对于观众来说,两部剧联动肯定也非常有意思。
李潇潇笑了笑:“可以的,听着就觉得很有看头,后传原来就有群众基础,这样也能更好地推《回家》。是吴芳师姐想出来的吗?”
冯老师见李潇潇也赞同这个改动心里也有点自豪:“是吴芳和海燕一起想出来的。”
“改动是很好的……”李潇潇点点头,随后话锋一转,“但是用新人来演主要角色不合适,撑不起来。”
对面众人没想到她这么直接就拒绝了,毫不含糊,也不婉转,连那些新人演员都没见过,就直接否决了他们。
李潇潇判断这些新人不能撑起来的原因很简单,刚才吴芳带着她去宿舍的时候,两人也随便聊了几句,得知后传中的主要角色根本没变过演员,就连《蜕变》、《半边天》前传,的主要演员,也还是她原来在的时候那一批……
这几个新人演员,显然还没能超越几部剧的主演们,平时十有八九是在一些主要配角上打转,这次新剧出来,团里不想动原来的主演阵容,新剧有点群像剧的意思,演起来不像前面那些主演戏份多,刚好新人也需要锻炼机会于是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安排。
“冯老师……”李潇潇心里仍是非常尊重对面的老师们,她眼神坦荡,语气诚恳,“新人演员可以参演,但我建议他们演次要角色,至于原因……”
“第一,就是刚才说的,他们撑不起来。逃港人的角色不是传统正面角色,是带着错误思想出场的,演员需要把控好这种挣扎的情绪,否则就会演得彻底像一个坏人。”
“第二,这也是为《半边天》后传的主演着想。吴芳师姐等几位长期扮演里面的角色,甚至连《蜕变》都已经不再参演。”
“天天排练演出同一个角色,一天里排练演出占了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说,一天里头,演员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角色的状态。”
“这样演员很容易将角色代入生活。演员本人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多少带了点角色性格的痕迹,吴芳师姐尤为明显,连说话方式、语气都和冯铁兰差不多了。”
“对于后传系列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演员来说不是。将来如果吴芳师姐要去尝试其他角色,她都将不知不觉带着冯铁兰的影子,无法融入新角色。”
事实上不止吴芳是这样,李潇潇刚才看到的几名老朋友,多少都带了点角色的影子,这是因为长期饰演同一个角色的缘故。
被李潇潇这么一说,冯老师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为了打造团里的口碑话剧,她的学生们几乎将自己活成了剧里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