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女,圣人命我找人刺杀定远公。”
十年来,石菩第一次将圣人私下吩咐自己的事告诉了旁人。
……
派去定远公处“借剑”的,是姜清玄安插在紫微宫内的亲信,龙泉剑入宫之前,藏在剑鞘里的两张帛书已经落在了姜清玄的手中。
轻轻薄薄的两张帛书,上面加起来也不过二三百字,姜清玄却足足看了一个时辰。
看完之后,他将帛书放在了姜新雪的灵位之前。
那之后的一整日,他都没有下棋。
听说圣人要他指派寒门出身的官吏往定远军如今所占的七州,姜清玄坐在书房中,拈起了一枚白子。
一枚,两枚,三枚……二十一枚白子罗布棋盘之上,姜清玄取下四枚棋子,换上了黑子。
一州刺史,州学博士,录事参军,七州二十一名州官的名册,尚书令姜清玄一夜就拟好了。
朝堂之上,他将名册读出,可谓是满殿哗然。
二十一人中竟然有十七人都是寒门在朝的能吏,另外四人也出身清贵不与其他世家同流。
之前世家七个人被派到七州为官,不光被定远公横加阻挠,甚至还都辞了官!
尚书令将自己的爱徒臂膀都拍了出去,这哪里是选派州官,分明是在自掘寒门于朝堂的根基!
听见自己的六年前考了科举第二名的儿子被派到晋州做州学博士,太常寺卿崔大惊失色,却见一贯仙风道骨的尚书令面无表情看着朝上众人。
“这二十一人皆是名满东都的才俊、能吏,若是定远公还觉得他们不配在七州为官,老夫便只能自请往同州任刺史了,到时,六部主官,各寺主官,还有中书省、门下省各位侍郎,便与老夫同去罢。”
听姜清玄这么说,崔越发茫然起来,尚书令说的可是气话?
可若这话是真的,那、那岂不是将整个朝廷都搬到了定远公手中?
尚书令绝非此意吧!
尚书令绝非此意吧?
正在朝堂骚动之时,鸿胪寺卿出列道:“南吴欲派使臣北上,接待之事是否依循旧例?”
“南吴使臣?那南吴国主派了何人来大梁?”
听姜清玄这般问,鸿胪寺卿躬身道:“仅派了一人,姓谢,名引之,据说是依其师智晖大师生前遗愿,来大梁皇寺抄录经书。南吴国主应允此事,赐其双旌节,还特意写了国书。”
南朝重佛,这些年佛论广播,连大梁权贵亦有不少信奉之人,听说智晖大师的名号,便有人连声道:
“智晖大师名满天下,此事我等不好推拒。”
亦有人附和:“抄录佛经本是善举,我大梁宽仁,使佛经南渡,此事传开,佛家信众也会感怀在心,为圣人祈福。”
听朝臣们皆如此说,姜清玄点了点头:
“好,此事依循旧例便是,至于谢引之入皇寺抄录经书一事,我会报与皇后娘娘。”
而此时,运河之上一舟从南逆流而上,晨光中水汽渐淡,前面便是汴梁。
第172章 笑声 “真难听,真爽。”
“若到十万火急之时,从前告诉你的那条路还可以走,你也可以去南市的林家商铺,只管说你是霄风堂副堂主林昇的朋友,他们也能送你来北疆……”
胡好女答应了石菩离开东都,心里想的却是如何能快些给卫小郎君将消息送出去。
如从前一般将信藏在水车下面,也有过两三日才能被人取走的时候,两三日,只怕那两个刺客都到了卫小郎所在之地了。
南市……
夜深人静,胡好女换下红色衣袍,穿了一身素衣,外面搭了黑色的罩衫,对镜一照,俨然一翩翩公子。
现在出了门,骑快马往南市去,明日天亮前便能赶回。
虽然在宫里消息灵通,胡好女自己鲜少出宫,拿着侧门的铜钥,他无声走出自己住的院子,突然见有人趁着夜色翻墙进了前头的院子。
胡好女知道这些人,肃王犯下大不敬之罪,烧得像块碳似的被扔进了上阳宫里,这些人是肃王亲信,悄悄为肃王治病。胡好女不仅知道,看守肃王的人是他的亲信,他还特意命他们夜里早些歇了。
他为人一贯如此,凡是见了人有难的,能帮便帮,不过也只帮一次,让那些人对自己感恩戴德便够了。
转身正要离开,胡好女突然一愣,刚刚翻墙那人见身形仿佛是个女子。
肃王身边若是能训出这般出入上阳宫如无物的婢女,倒也不至于被范阳郡王逼得一年有半年住在皇陵了。
卫瑾瑜小心看着自家王爷师父,用好药调养了几日,王爷师父的脸上看着与从前差不多,只是瘦了些。
南吴派了那什么天下清流之首、天下第一才子的谢引之北上,北疆鱼肠将此人列在了南吴不留行首领的嫌疑之中,她要去亲自探探,探完之后说不定就要往徐州曹州等地去了。
“哎呀,王爷师父,你就在上阳宫里好好呆着吧,等我寻了机会将你偷回北疆,说不定灭蛮人的时候能让你看一眼呢。”
嘴里小声嘀咕,卫瑾瑜左看看右看看,姑母总说王爷师父是她小爹,那她也得有养老送终的小心才是,整了整衣服,捏了捏点心,又将王爷师父挂在架上的巾子理了理,卫瑾瑜有心为王爷师父做点什么,可左右看看,实在没有能让自己尽孝的地方,她十来岁从东都回了北疆就进了行伍,自己照顾自己是行的,可赵启恒能照顾两个孩子,又甚是自律,哪怕被幽禁于上阳宫里也过得比卫瑾瑜齐整,她如孙悟空进桃园似的摸来看去,最后将王爷师父干干净净的袴展开来看了看。
--
十年来,石菩第一次将圣人私下吩咐自己的事告诉了旁人。
……
派去定远公处“借剑”的,是姜清玄安插在紫微宫内的亲信,龙泉剑入宫之前,藏在剑鞘里的两张帛书已经落在了姜清玄的手中。
轻轻薄薄的两张帛书,上面加起来也不过二三百字,姜清玄却足足看了一个时辰。
看完之后,他将帛书放在了姜新雪的灵位之前。
那之后的一整日,他都没有下棋。
听说圣人要他指派寒门出身的官吏往定远军如今所占的七州,姜清玄坐在书房中,拈起了一枚白子。
一枚,两枚,三枚……二十一枚白子罗布棋盘之上,姜清玄取下四枚棋子,换上了黑子。
一州刺史,州学博士,录事参军,七州二十一名州官的名册,尚书令姜清玄一夜就拟好了。
朝堂之上,他将名册读出,可谓是满殿哗然。
二十一人中竟然有十七人都是寒门在朝的能吏,另外四人也出身清贵不与其他世家同流。
之前世家七个人被派到七州为官,不光被定远公横加阻挠,甚至还都辞了官!
尚书令将自己的爱徒臂膀都拍了出去,这哪里是选派州官,分明是在自掘寒门于朝堂的根基!
听见自己的六年前考了科举第二名的儿子被派到晋州做州学博士,太常寺卿崔大惊失色,却见一贯仙风道骨的尚书令面无表情看着朝上众人。
“这二十一人皆是名满东都的才俊、能吏,若是定远公还觉得他们不配在七州为官,老夫便只能自请往同州任刺史了,到时,六部主官,各寺主官,还有中书省、门下省各位侍郎,便与老夫同去罢。”
听姜清玄这么说,崔越发茫然起来,尚书令说的可是气话?
可若这话是真的,那、那岂不是将整个朝廷都搬到了定远公手中?
尚书令绝非此意吧!
尚书令绝非此意吧?
正在朝堂骚动之时,鸿胪寺卿出列道:“南吴欲派使臣北上,接待之事是否依循旧例?”
“南吴使臣?那南吴国主派了何人来大梁?”
听姜清玄这般问,鸿胪寺卿躬身道:“仅派了一人,姓谢,名引之,据说是依其师智晖大师生前遗愿,来大梁皇寺抄录经书。南吴国主应允此事,赐其双旌节,还特意写了国书。”
南朝重佛,这些年佛论广播,连大梁权贵亦有不少信奉之人,听说智晖大师的名号,便有人连声道:
“智晖大师名满天下,此事我等不好推拒。”
亦有人附和:“抄录佛经本是善举,我大梁宽仁,使佛经南渡,此事传开,佛家信众也会感怀在心,为圣人祈福。”
听朝臣们皆如此说,姜清玄点了点头:
“好,此事依循旧例便是,至于谢引之入皇寺抄录经书一事,我会报与皇后娘娘。”
而此时,运河之上一舟从南逆流而上,晨光中水汽渐淡,前面便是汴梁。
第172章 笑声 “真难听,真爽。”
“若到十万火急之时,从前告诉你的那条路还可以走,你也可以去南市的林家商铺,只管说你是霄风堂副堂主林昇的朋友,他们也能送你来北疆……”
胡好女答应了石菩离开东都,心里想的却是如何能快些给卫小郎君将消息送出去。
如从前一般将信藏在水车下面,也有过两三日才能被人取走的时候,两三日,只怕那两个刺客都到了卫小郎所在之地了。
南市……
夜深人静,胡好女换下红色衣袍,穿了一身素衣,外面搭了黑色的罩衫,对镜一照,俨然一翩翩公子。
现在出了门,骑快马往南市去,明日天亮前便能赶回。
虽然在宫里消息灵通,胡好女自己鲜少出宫,拿着侧门的铜钥,他无声走出自己住的院子,突然见有人趁着夜色翻墙进了前头的院子。
胡好女知道这些人,肃王犯下大不敬之罪,烧得像块碳似的被扔进了上阳宫里,这些人是肃王亲信,悄悄为肃王治病。胡好女不仅知道,看守肃王的人是他的亲信,他还特意命他们夜里早些歇了。
他为人一贯如此,凡是见了人有难的,能帮便帮,不过也只帮一次,让那些人对自己感恩戴德便够了。
转身正要离开,胡好女突然一愣,刚刚翻墙那人见身形仿佛是个女子。
肃王身边若是能训出这般出入上阳宫如无物的婢女,倒也不至于被范阳郡王逼得一年有半年住在皇陵了。
卫瑾瑜小心看着自家王爷师父,用好药调养了几日,王爷师父的脸上看着与从前差不多,只是瘦了些。
南吴派了那什么天下清流之首、天下第一才子的谢引之北上,北疆鱼肠将此人列在了南吴不留行首领的嫌疑之中,她要去亲自探探,探完之后说不定就要往徐州曹州等地去了。
“哎呀,王爷师父,你就在上阳宫里好好呆着吧,等我寻了机会将你偷回北疆,说不定灭蛮人的时候能让你看一眼呢。”
嘴里小声嘀咕,卫瑾瑜左看看右看看,姑母总说王爷师父是她小爹,那她也得有养老送终的小心才是,整了整衣服,捏了捏点心,又将王爷师父挂在架上的巾子理了理,卫瑾瑜有心为王爷师父做点什么,可左右看看,实在没有能让自己尽孝的地方,她十来岁从东都回了北疆就进了行伍,自己照顾自己是行的,可赵启恒能照顾两个孩子,又甚是自律,哪怕被幽禁于上阳宫里也过得比卫瑾瑜齐整,她如孙悟空进桃园似的摸来看去,最后将王爷师父干干净净的袴展开来看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