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几日不朝,百官可有什么议论的话么?”
御榻上的天子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好地方,中气不足,但是依旧保持着威严:“你们值宿了三日也算辛苦,稍后吩咐膳房,一会儿便在紫宸殿侧殿用了。”
他顿了顿,“春寒料峭,叫几位的夫人将衣裳都送进宫来,省得诸公家中惦念。”
几位宰相与将军行礼谢恩,皇帝伤得连话都说不大利落,还有心惦记他们吃的穿的怎么样,那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尚书左仆射宇文雍见圣人气息略弱,低声禀道:“回圣人的话,百官只知道您年下劳累,偶感风寒,需遵医嘱好生调养,并未有什么事情。”
皇帝又不是每一日都要上早朝的,而下一次接受长安城五品官员以上的大朝还有十余日,中间的小朝皇帝偶尔免一次倒也没什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终究不比太上皇清闲,迟迟不露面难免人心思变,这样一段缓冲的时间就该是清醒过来的圣上处置料理这些的时候。
更何况原本定的就是二月为上皇发丧,生父虞祭,而君主不能亲临,一则是为世人诟病,天子不孝,二则也是叫人猜测皇帝与太后的病况。
萧明稷略点了点头,气息微弱道:“叫人将政事先交与……尔等先在书房处理,若有大事不决,写成折子递上来,朕自会批复。”
历代先帝都是将政事交给皇太子或是自己的兄弟,暂且代为监国,他迟疑了片刻,却悲哀地发现宗室之中并没有自己亲近可靠的弟兄可以托付,依旧得自己来批复。
皇帝如今别说是下榻,想要翻身都不大可能,这会子清醒一点,或许下一刻便又昏过去了,宰相们应承了这一点,但是你看我,我看你,最终还是年龄更长些的郑公出面。
“得蒙圣人信任,臣等倍感荣幸且惶恐不胜,”这虽说是一片好意,但对于皇帝个人而言毕竟不是些什么好话,郑公缓了缓道,“臣等虽无冒犯之意,但不知道圣人可愿一听?”
萧明稷哪怕摔伤了脑侧,但神智还是有几分清明的,他如今伤成了这个模样,若换作他是这些人,恐怕想的也是趁着皇帝还有一口气,尽早立东宫储君的事了。
“郑公说的可是要朕立太子?”萧明稷平素虽然在意皇位归属,但是到了这样的节骨眼上倒也没有发脾气,“你们这些时日想来私底下也说过了,可有什么主意?”
人性本就如此,正如他御极之后咸宁一朝的过往似乎便被尘封,当他流露出了衰老倾颓的时候,历史的车轮也会毫不留情地从他身上碾过去。
这话从皇帝自己的口中说出,自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从他们口中说出来,将来保不齐哪一天皇帝好了还要算后帐,郑公应声道:“圣明无过圣上,臣等虽然惶恐,倒也有了几个人选,请圣人决断。”
萧明稷无力点头,动了动被包裹严实的手指,吩咐人将宰相们准备的东西拿过来,让人讲给他听。
“臣等暂且有三位人选,一为清河王幼子萧载文,清河王为圣人堂兄,先王为上皇胞弟,封地离长安甚近,血脉也相近,如今不足两岁,二为安乐侯萧载臣,其父为宗室旁支,其祖父见罪于文皇帝,上皇御极之后才复位为侯爵,如今已然十岁。”
郑公停顿片刻,仔细观察皇帝神色,为圣上分说这二人优劣:“清河王幼子在几位子侄辈里与圣人血脉最是相近,只可惜年纪太小,国赖长君,而安乐侯年纪虽然更合适一些,但寻根溯源,到底已经算到了太||祖皇帝身上,却有些不大好。”
上皇在日,虽说上了四十岁后独宠郑太后,再也没有旁的皇子出生,可是也会常常抱怨皇家的孩子太多反而是一种叫人苦恼的负担,可是现在却有了大麻烦,皇帝根本寻不出一个亲侄子来继位。
就算是有被人窝藏到民间的亲侄子,只怕皇帝杀还杀不过来,根本不会将皇位传回去。
“第三位怎么不说了?”皇帝的面颊上稍微显出些疲色,明显已经是有些支撑不住了,“郑公在上皇面前一向耿直敢言,怎么到了朕这里就是吞吞吐吐?”
郑公忙道了一句不敢,见圣人确实有些不耐烦、也没有力气同他们继续来那一套,靠近天子榻前低声道:“第三位是太后所出,上皇第十子秦王,身份尊贵,聪颖过人,且最受上皇宠爱,只可惜虽然与圣人血脉最近,但是毕竟是同辈,不能为圣人嗣子。”
但凡皇帝无后立嗣,如果不是国家存亡危难之际,臣子们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与正统血脉最近的子侄辈,其后才考虑皇帝的兄弟,因为宗庙传承向来只有父子相传,若是兄终弟及,那么今上的位置大抵不会被承认,来日史书功绩也会被新帝抹黑。
不过其实在旧朝臣子的心里,若是今上没有儿子,最认同的还是立太后所出的秦王。
上皇那已经不单纯是对幼子的溺爱,而是真正将自己的这个儿子当作是储君培养,秦王的出身和眼界与那些王府里的孩子本来就有区别,先有窦侍中教导,后来又有秦侍中,上皇几次在臣子们面前夸赞,这个儿子虽小,却有人君之相。
说句不大好听的话,秦王与帝位原本只差了一道诏书,若不是皇帝半道杀将出来,只怕如今顺利继位的便是秦王。
而偏生皇帝偶尔还流露出秦王是太后与他之子的意思,这样其实一部分圣人的亲信也是愿意立秦王的,不过皇帝这次坠楼虽然原因不明,但和太后大抵脱不了关系,不知道圣人会不会迁怒于秦王。
--
御榻上的天子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好地方,中气不足,但是依旧保持着威严:“你们值宿了三日也算辛苦,稍后吩咐膳房,一会儿便在紫宸殿侧殿用了。”
他顿了顿,“春寒料峭,叫几位的夫人将衣裳都送进宫来,省得诸公家中惦念。”
几位宰相与将军行礼谢恩,皇帝伤得连话都说不大利落,还有心惦记他们吃的穿的怎么样,那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尚书左仆射宇文雍见圣人气息略弱,低声禀道:“回圣人的话,百官只知道您年下劳累,偶感风寒,需遵医嘱好生调养,并未有什么事情。”
皇帝又不是每一日都要上早朝的,而下一次接受长安城五品官员以上的大朝还有十余日,中间的小朝皇帝偶尔免一次倒也没什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终究不比太上皇清闲,迟迟不露面难免人心思变,这样一段缓冲的时间就该是清醒过来的圣上处置料理这些的时候。
更何况原本定的就是二月为上皇发丧,生父虞祭,而君主不能亲临,一则是为世人诟病,天子不孝,二则也是叫人猜测皇帝与太后的病况。
萧明稷略点了点头,气息微弱道:“叫人将政事先交与……尔等先在书房处理,若有大事不决,写成折子递上来,朕自会批复。”
历代先帝都是将政事交给皇太子或是自己的兄弟,暂且代为监国,他迟疑了片刻,却悲哀地发现宗室之中并没有自己亲近可靠的弟兄可以托付,依旧得自己来批复。
皇帝如今别说是下榻,想要翻身都不大可能,这会子清醒一点,或许下一刻便又昏过去了,宰相们应承了这一点,但是你看我,我看你,最终还是年龄更长些的郑公出面。
“得蒙圣人信任,臣等倍感荣幸且惶恐不胜,”这虽说是一片好意,但对于皇帝个人而言毕竟不是些什么好话,郑公缓了缓道,“臣等虽无冒犯之意,但不知道圣人可愿一听?”
萧明稷哪怕摔伤了脑侧,但神智还是有几分清明的,他如今伤成了这个模样,若换作他是这些人,恐怕想的也是趁着皇帝还有一口气,尽早立东宫储君的事了。
“郑公说的可是要朕立太子?”萧明稷平素虽然在意皇位归属,但是到了这样的节骨眼上倒也没有发脾气,“你们这些时日想来私底下也说过了,可有什么主意?”
人性本就如此,正如他御极之后咸宁一朝的过往似乎便被尘封,当他流露出了衰老倾颓的时候,历史的车轮也会毫不留情地从他身上碾过去。
这话从皇帝自己的口中说出,自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从他们口中说出来,将来保不齐哪一天皇帝好了还要算后帐,郑公应声道:“圣明无过圣上,臣等虽然惶恐,倒也有了几个人选,请圣人决断。”
萧明稷无力点头,动了动被包裹严实的手指,吩咐人将宰相们准备的东西拿过来,让人讲给他听。
“臣等暂且有三位人选,一为清河王幼子萧载文,清河王为圣人堂兄,先王为上皇胞弟,封地离长安甚近,血脉也相近,如今不足两岁,二为安乐侯萧载臣,其父为宗室旁支,其祖父见罪于文皇帝,上皇御极之后才复位为侯爵,如今已然十岁。”
郑公停顿片刻,仔细观察皇帝神色,为圣上分说这二人优劣:“清河王幼子在几位子侄辈里与圣人血脉最是相近,只可惜年纪太小,国赖长君,而安乐侯年纪虽然更合适一些,但寻根溯源,到底已经算到了太||祖皇帝身上,却有些不大好。”
上皇在日,虽说上了四十岁后独宠郑太后,再也没有旁的皇子出生,可是也会常常抱怨皇家的孩子太多反而是一种叫人苦恼的负担,可是现在却有了大麻烦,皇帝根本寻不出一个亲侄子来继位。
就算是有被人窝藏到民间的亲侄子,只怕皇帝杀还杀不过来,根本不会将皇位传回去。
“第三位怎么不说了?”皇帝的面颊上稍微显出些疲色,明显已经是有些支撑不住了,“郑公在上皇面前一向耿直敢言,怎么到了朕这里就是吞吞吐吐?”
郑公忙道了一句不敢,见圣人确实有些不耐烦、也没有力气同他们继续来那一套,靠近天子榻前低声道:“第三位是太后所出,上皇第十子秦王,身份尊贵,聪颖过人,且最受上皇宠爱,只可惜虽然与圣人血脉最近,但是毕竟是同辈,不能为圣人嗣子。”
但凡皇帝无后立嗣,如果不是国家存亡危难之际,臣子们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与正统血脉最近的子侄辈,其后才考虑皇帝的兄弟,因为宗庙传承向来只有父子相传,若是兄终弟及,那么今上的位置大抵不会被承认,来日史书功绩也会被新帝抹黑。
不过其实在旧朝臣子的心里,若是今上没有儿子,最认同的还是立太后所出的秦王。
上皇那已经不单纯是对幼子的溺爱,而是真正将自己的这个儿子当作是储君培养,秦王的出身和眼界与那些王府里的孩子本来就有区别,先有窦侍中教导,后来又有秦侍中,上皇几次在臣子们面前夸赞,这个儿子虽小,却有人君之相。
说句不大好听的话,秦王与帝位原本只差了一道诏书,若不是皇帝半道杀将出来,只怕如今顺利继位的便是秦王。
而偏生皇帝偶尔还流露出秦王是太后与他之子的意思,这样其实一部分圣人的亲信也是愿意立秦王的,不过皇帝这次坠楼虽然原因不明,但和太后大抵脱不了关系,不知道圣人会不会迁怒于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