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安压不住心里的好奇,这件事又太过私密,没办法去问林素。
憋了好几天,终于逮到一个机会能旁敲侧击地跟林素提这件事。
医院接诊了一个腹腔有肿瘤的产妇,决定由妇产科和外科进行联合手术,在剖腹产的同时切除掉小肿瘤。
联合手术的主刀医生是舒安和林素。
两个科室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在午休开了个短会,定下手术方案。
到了上班时间,会议室剩下舒安和林素拿着彩超报告单继续讨论。
期间,两人聊到术后恢复。
舒安说:“理疗科的高医生研制了一款外用软膏,可以淡化疤痕,他们那边也有很多手段应对术后伤疤。”
江策原先在西北当兵,那的医疗条件不好,跟最初的西珊岛差不多。
提到理疗科,林素不经感慨:“当初在医科大,他们还说这条件不好呢。现在来这一看,你们连理疗科都有,比我们那齐全多了。”
舒安嘴角上扬,勾起一抹淡笑,“西北条件很差?”
“很差。”说起西北,林素想到许多事,人往后一靠,仰在椅背上,眯眼盯着天花板,开始回忆往昔。刚跟江策去西北时,她很不适应,被高原反应折腾得够呛。那里四季分明,春天雨水多,夏季却旱得不行,高温干热,因为海拔高,紫外线很强,只要一出屋,就晒得脸疼。到了冬天,雪一下,延长崎岖的山路更难走了,物资车进不来,军属生活区的东西全得提前存好。
再多的热情也被艰苦的生活消磨殆尽。
还好没待几年,那里的军事基地拆除,部队重组,江策调回南方,林素跟着回到南方生活,现在又跟着他到了西珊岛。
天南海北地这么绕了一圈,林素在哪待的时间都不长,所以没交到什么贴心的朋友,江策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她一个人的时候,最喜欢翻相册回忆医科大的生活。
林素说着话,忽然牵起舒安的手,“绕了这么大一圈,我们还是能在一起工作,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舒安陷在她的回忆里,话题逐渐被带跑,聊了一会,终于扯回来。
她小心翼翼地问:“以前西北条件不好,所以江策才害怕手术吧?”
这是舒安能想到江策不愿意去手术的唯一理由了。
林素似乎明白她要说什么,怔了下,应道:“嗯。他很不喜欢手术。”
两人认识多年,舒安能感觉到她不喜欢聊这个话题,赶紧又把话题转走。
晚上回家,舒安翻出这些年林素给她寄的信。
在信里,林素很少提到江策,说的最多的还是林妈妈和几个哥哥姐姐。
闽镇这几年变化很大,村里重新修路,建了农技站和商业合作社,村里种植的茶叶和龙眼都有人上门统一收购,不需要村民们忧虑销路。
除了舒家这种不住村里的,几乎所有人都翻新了自家老房。
林家房子老旧,几个子女又在外地工作,林爸爸索性将房子推倒重建,修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洋楼。
林素的信里,生活是在一点点变好的。
光是读信,舒安都能感受到她那份喜悦的劲儿。
可这一个多月的相处下来,林素跟她想象的一点不一样。她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四下无人时,舒安发现她总是颓然地坐在那里,一个人默默叹气,似乎是在为什么事烦心。
她问过几次,林素只是推说刚来西珊岛还不适应。
舒安捏着那些信,陷入沉思。
羊角岛的二期工程接近尾声,陈竹青对工程要求极为严格,验收前都要反复检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这个月舒梦欣的兴趣课都是舒安带她去筇洲上的。
此刻,一声锐利的鸣叫刺入耳膜。
舒梦欣在屋外喊:“姑姑,水烧开啦!”
“不好!”舒安扔掉手里的信,匆匆往厨房跑。
白烟从烧水壶的壶嘴窜出,在瓷砖上蒸出一片水渍,水壶盖子被蒸汽顶着,边冒烟边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似乎下一秒就能从水壶剥落。
舒安把火熄灭,用布包着把手,将水壶提到琉璃台上放着。
她弯腰从台子下拿出两个暖水瓶,正准备灌热水时,院子里传来开门的声音。
这么晚了,还有谁会来?
而且还不敲门?
舒安停下手里动作,下意识地透过窗户往外看。
院子里装了电灯,舒安为了省电很少开灯。
乌漆嘛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就看见个高大的身影提着四方盒子走进院子。
舒安跨出厨房,那人刚好开门进来。
小朋友的反应比大人迅速,先舒安一步,蹦跳到那人面前,甜甜地喊:“姑丈回来啦!”
“是啊。”陈竹青把东西放到鞋柜上,脱下的外套挂到门口衣架,他没急着抱孩子,边卷袖子边往厨房这走,“我从外面回来,手太脏了。先去洗洗手,再来看梦欣弹琴。”
“好!”舒梦欣从鞋柜上层拿出拖鞋,扔到他脚边,“姑丈换鞋。”
陈竹青穿上拖鞋,挤进厨房洗手。
厨房过道窄,舒安正在倒开水,怕喷溅到他身上,语气不怎么好地把他往外赶,“去其他地方洗吧。我这倒开水呢。”
“不要。”陈竹青的态度比她更强硬,但也没再往里进,就站在门口等她把事情做完,才侧身贴着她的肩膀擦过,走到洗菜池那洗手。
--
憋了好几天,终于逮到一个机会能旁敲侧击地跟林素提这件事。
医院接诊了一个腹腔有肿瘤的产妇,决定由妇产科和外科进行联合手术,在剖腹产的同时切除掉小肿瘤。
联合手术的主刀医生是舒安和林素。
两个科室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在午休开了个短会,定下手术方案。
到了上班时间,会议室剩下舒安和林素拿着彩超报告单继续讨论。
期间,两人聊到术后恢复。
舒安说:“理疗科的高医生研制了一款外用软膏,可以淡化疤痕,他们那边也有很多手段应对术后伤疤。”
江策原先在西北当兵,那的医疗条件不好,跟最初的西珊岛差不多。
提到理疗科,林素不经感慨:“当初在医科大,他们还说这条件不好呢。现在来这一看,你们连理疗科都有,比我们那齐全多了。”
舒安嘴角上扬,勾起一抹淡笑,“西北条件很差?”
“很差。”说起西北,林素想到许多事,人往后一靠,仰在椅背上,眯眼盯着天花板,开始回忆往昔。刚跟江策去西北时,她很不适应,被高原反应折腾得够呛。那里四季分明,春天雨水多,夏季却旱得不行,高温干热,因为海拔高,紫外线很强,只要一出屋,就晒得脸疼。到了冬天,雪一下,延长崎岖的山路更难走了,物资车进不来,军属生活区的东西全得提前存好。
再多的热情也被艰苦的生活消磨殆尽。
还好没待几年,那里的军事基地拆除,部队重组,江策调回南方,林素跟着回到南方生活,现在又跟着他到了西珊岛。
天南海北地这么绕了一圈,林素在哪待的时间都不长,所以没交到什么贴心的朋友,江策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她一个人的时候,最喜欢翻相册回忆医科大的生活。
林素说着话,忽然牵起舒安的手,“绕了这么大一圈,我们还是能在一起工作,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舒安陷在她的回忆里,话题逐渐被带跑,聊了一会,终于扯回来。
她小心翼翼地问:“以前西北条件不好,所以江策才害怕手术吧?”
这是舒安能想到江策不愿意去手术的唯一理由了。
林素似乎明白她要说什么,怔了下,应道:“嗯。他很不喜欢手术。”
两人认识多年,舒安能感觉到她不喜欢聊这个话题,赶紧又把话题转走。
晚上回家,舒安翻出这些年林素给她寄的信。
在信里,林素很少提到江策,说的最多的还是林妈妈和几个哥哥姐姐。
闽镇这几年变化很大,村里重新修路,建了农技站和商业合作社,村里种植的茶叶和龙眼都有人上门统一收购,不需要村民们忧虑销路。
除了舒家这种不住村里的,几乎所有人都翻新了自家老房。
林家房子老旧,几个子女又在外地工作,林爸爸索性将房子推倒重建,修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洋楼。
林素的信里,生活是在一点点变好的。
光是读信,舒安都能感受到她那份喜悦的劲儿。
可这一个多月的相处下来,林素跟她想象的一点不一样。她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四下无人时,舒安发现她总是颓然地坐在那里,一个人默默叹气,似乎是在为什么事烦心。
她问过几次,林素只是推说刚来西珊岛还不适应。
舒安捏着那些信,陷入沉思。
羊角岛的二期工程接近尾声,陈竹青对工程要求极为严格,验收前都要反复检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这个月舒梦欣的兴趣课都是舒安带她去筇洲上的。
此刻,一声锐利的鸣叫刺入耳膜。
舒梦欣在屋外喊:“姑姑,水烧开啦!”
“不好!”舒安扔掉手里的信,匆匆往厨房跑。
白烟从烧水壶的壶嘴窜出,在瓷砖上蒸出一片水渍,水壶盖子被蒸汽顶着,边冒烟边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似乎下一秒就能从水壶剥落。
舒安把火熄灭,用布包着把手,将水壶提到琉璃台上放着。
她弯腰从台子下拿出两个暖水瓶,正准备灌热水时,院子里传来开门的声音。
这么晚了,还有谁会来?
而且还不敲门?
舒安停下手里动作,下意识地透过窗户往外看。
院子里装了电灯,舒安为了省电很少开灯。
乌漆嘛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就看见个高大的身影提着四方盒子走进院子。
舒安跨出厨房,那人刚好开门进来。
小朋友的反应比大人迅速,先舒安一步,蹦跳到那人面前,甜甜地喊:“姑丈回来啦!”
“是啊。”陈竹青把东西放到鞋柜上,脱下的外套挂到门口衣架,他没急着抱孩子,边卷袖子边往厨房这走,“我从外面回来,手太脏了。先去洗洗手,再来看梦欣弹琴。”
“好!”舒梦欣从鞋柜上层拿出拖鞋,扔到他脚边,“姑丈换鞋。”
陈竹青穿上拖鞋,挤进厨房洗手。
厨房过道窄,舒安正在倒开水,怕喷溅到他身上,语气不怎么好地把他往外赶,“去其他地方洗吧。我这倒开水呢。”
“不要。”陈竹青的态度比她更强硬,但也没再往里进,就站在门口等她把事情做完,才侧身贴着她的肩膀擦过,走到洗菜池那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