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荀祁走后,站在一旁的邶国君近臣走了出来,皱眉道:“大王,您就真将此事交给王子祁?”
邶国君无奈,扶着额头,“不然呢?”
那人极为不赞同,“大王,您如此对王子祁,无论什么要求都答应,这不是一件好事啊。”
邶国君苦笑道:“谁叫他是我王弟?”
“即便是王弟,可也要有个度,今日他能要求这样,明日也能要求那般。若是将来他要求王位,大王也相让吗?”
邶国君脸色一变,“先生慎言!”此人是他的先生元洪,从启蒙到现在,全心全意辅佐自己。若是换做别人,只怕此人说这些是居心叵测了,先生则不一样,他是真心为自己的。
“大王不得不防啊!自古以来兄弟阋墙的也不是没有。大王没有此心,可人心隔肚皮,谁又知道对方会不会起异心?”元洪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
邶国君沉默,许久之后才道:“这不可能,祁弟虽然胡闹了些,可没有坏心的。当初要没有他相帮,寡人也不可能会有今日。”
“老夫也只是提醒大王一句罢了,如今邶国中,王子祁位高权重,声望更是如日中天,朝中大臣依附者甚多。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知道王权富贵,若说没人动心只怕是假的,天家无亲情,只希望王子祁的心不会变吧。”
这些话重重落在邶国君心上,他皱皱眉,脸上神色忽明忽暗,点点头道:“湪谨记先生之言。”
元洪离开后,荀湪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真的要防着他的亲弟弟荀祁吗?
第123章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卫苏看着高耸入云的山道,心中啧啧赞叹,后世交通发达, 出川入蜀基本感觉不出什么。可现在, 全靠人力畜力跋山涉水, 是真的艰难。
也真不知谢家车队是怎么将一车车的茶叶运送出来的。难怪,谢灼说一路上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了。
“先生,翻过前面那座大山,就到了阜南关,就是秦国蜀地的地界了。”这是谢家人,是他们的向导了,一路过来, 他功不可没。他跟着车队走这条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们车队就算闭着眼也能知道哪里是哪里。
卫苏苦笑, “你就说说还有多久能到地儿吧?”
“以我们这个速度来看, 最多只需要十天天半月就可以抵达了。”毕竟这个队伍中还有女眷, 也行不了太快, 他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
“十天半个月?”卫苏惊叹,难怪要致富先修路了。在后世,哪怕是翻越秦岭,也就是分分钟的事,现在嘛……卫苏也只能认命了,还能怎么办, 走呗!
钟离晖站在他的旁边,冷淡的道:“你怎么就选择了这秦国?”从地形上来看, 的确是不易攻打之地, 只是别人攻不进来, 想要出兵也是难上加难。
卫苏嘿嘿一笑,“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这蜀地那可是根据地……额,且叫它兵家必争之地吧。”
钟离晖不相信,“兵家必争之地?这倒是看不出来。”
卫苏笑道:“这蜀地外围都是崇山峻岭,然而里面却是平原之地。以前这里的确不显山不露水,常常有水患天灾,淹没田地,是众所周知的贫瘠之地。可是自秦国前几任先王王重视水患,并且经过几代人的治理之后,如今这里风调雨顺,再无水患之灾,可以称之为秦国的后备粮仓了。”
“哦?”钟离晖来了一点兴趣,秦国在所有的诸侯国中算是最为软弱可欺的,不过弹丸之地而已,因此钟离晖以前从未曾注意过它。
以前他打定主意,哪怕娄国不值得他效力,他去往邶国也好,或者其他的诸侯国也罢,只要他愿意,随便选择哪一个都好。可他却从未考虑过秦国,毕竟一个边陲小国,外有戎夷以及周边强国虎视眈眈,内里又地贫物鄙,实在不是个好的选择。
所以刚开始听到卫苏说秦国之时,他还以为卫苏只是在开玩笑。到后来卫苏坚定了去秦国之意,他才知道卫苏是真的选择了去秦国。
褚先生让他跟着卫苏创一番成就,那是因为褚先生知道卫苏之志,知道卫苏着眼于天下,并非一般人能看透的。所以他才会决定跟着卫苏一起投奔,只是现在的情况,他不由得深深怀疑起来,卫苏的决定真的是对的吗?自己跟着卫苏一起投奔秦国真的有前途吗?
卫苏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秦国的新王是个锐意进取,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有他支持变革,秦国用不了多久就会今非昔比。相信我,我看人不会错的。”卫苏不得不多替秦湛说说好话。
钟离晖摇摇头,“这不是一个君王好坏就能够成事的。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既然着眼于天下,首先就要兵精粮足。可是秦国弹丸之地,能产多少粮食,能有多少人口?”
钟离晖一语中的,不过卫苏却早有法子,“钟离将军所言甚是。粮食的问题,蜀地是产粮之地,只需要几年积累,粮食就能解决,更何况还有陶家谢家,有他们帮忙从各地收集粮食,也能缓解一些燃眉之急。至于人口,只要国策得力,不怕吸引不来人口百姓,以及天下的有志之士。”
钟离晖沉默,最后再问了一遍,“卫先生真觉得秦国能助先生完成心愿?”
卫苏这次回答的很肯定,“不是觉得,而是只有秦国能有这个能力帮我完成心愿。”
--
邶国君无奈,扶着额头,“不然呢?”
那人极为不赞同,“大王,您如此对王子祁,无论什么要求都答应,这不是一件好事啊。”
邶国君苦笑道:“谁叫他是我王弟?”
“即便是王弟,可也要有个度,今日他能要求这样,明日也能要求那般。若是将来他要求王位,大王也相让吗?”
邶国君脸色一变,“先生慎言!”此人是他的先生元洪,从启蒙到现在,全心全意辅佐自己。若是换做别人,只怕此人说这些是居心叵测了,先生则不一样,他是真心为自己的。
“大王不得不防啊!自古以来兄弟阋墙的也不是没有。大王没有此心,可人心隔肚皮,谁又知道对方会不会起异心?”元洪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
邶国君沉默,许久之后才道:“这不可能,祁弟虽然胡闹了些,可没有坏心的。当初要没有他相帮,寡人也不可能会有今日。”
“老夫也只是提醒大王一句罢了,如今邶国中,王子祁位高权重,声望更是如日中天,朝中大臣依附者甚多。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知道王权富贵,若说没人动心只怕是假的,天家无亲情,只希望王子祁的心不会变吧。”
这些话重重落在邶国君心上,他皱皱眉,脸上神色忽明忽暗,点点头道:“湪谨记先生之言。”
元洪离开后,荀湪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真的要防着他的亲弟弟荀祁吗?
第123章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卫苏看着高耸入云的山道,心中啧啧赞叹,后世交通发达, 出川入蜀基本感觉不出什么。可现在, 全靠人力畜力跋山涉水, 是真的艰难。
也真不知谢家车队是怎么将一车车的茶叶运送出来的。难怪,谢灼说一路上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了。
“先生,翻过前面那座大山,就到了阜南关,就是秦国蜀地的地界了。”这是谢家人,是他们的向导了,一路过来, 他功不可没。他跟着车队走这条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们车队就算闭着眼也能知道哪里是哪里。
卫苏苦笑, “你就说说还有多久能到地儿吧?”
“以我们这个速度来看, 最多只需要十天天半月就可以抵达了。”毕竟这个队伍中还有女眷, 也行不了太快, 他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
“十天半个月?”卫苏惊叹,难怪要致富先修路了。在后世,哪怕是翻越秦岭,也就是分分钟的事,现在嘛……卫苏也只能认命了,还能怎么办, 走呗!
钟离晖站在他的旁边,冷淡的道:“你怎么就选择了这秦国?”从地形上来看, 的确是不易攻打之地, 只是别人攻不进来, 想要出兵也是难上加难。
卫苏嘿嘿一笑,“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这蜀地那可是根据地……额,且叫它兵家必争之地吧。”
钟离晖不相信,“兵家必争之地?这倒是看不出来。”
卫苏笑道:“这蜀地外围都是崇山峻岭,然而里面却是平原之地。以前这里的确不显山不露水,常常有水患天灾,淹没田地,是众所周知的贫瘠之地。可是自秦国前几任先王王重视水患,并且经过几代人的治理之后,如今这里风调雨顺,再无水患之灾,可以称之为秦国的后备粮仓了。”
“哦?”钟离晖来了一点兴趣,秦国在所有的诸侯国中算是最为软弱可欺的,不过弹丸之地而已,因此钟离晖以前从未曾注意过它。
以前他打定主意,哪怕娄国不值得他效力,他去往邶国也好,或者其他的诸侯国也罢,只要他愿意,随便选择哪一个都好。可他却从未考虑过秦国,毕竟一个边陲小国,外有戎夷以及周边强国虎视眈眈,内里又地贫物鄙,实在不是个好的选择。
所以刚开始听到卫苏说秦国之时,他还以为卫苏只是在开玩笑。到后来卫苏坚定了去秦国之意,他才知道卫苏是真的选择了去秦国。
褚先生让他跟着卫苏创一番成就,那是因为褚先生知道卫苏之志,知道卫苏着眼于天下,并非一般人能看透的。所以他才会决定跟着卫苏一起投奔,只是现在的情况,他不由得深深怀疑起来,卫苏的决定真的是对的吗?自己跟着卫苏一起投奔秦国真的有前途吗?
卫苏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秦国的新王是个锐意进取,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有他支持变革,秦国用不了多久就会今非昔比。相信我,我看人不会错的。”卫苏不得不多替秦湛说说好话。
钟离晖摇摇头,“这不是一个君王好坏就能够成事的。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既然着眼于天下,首先就要兵精粮足。可是秦国弹丸之地,能产多少粮食,能有多少人口?”
钟离晖一语中的,不过卫苏却早有法子,“钟离将军所言甚是。粮食的问题,蜀地是产粮之地,只需要几年积累,粮食就能解决,更何况还有陶家谢家,有他们帮忙从各地收集粮食,也能缓解一些燃眉之急。至于人口,只要国策得力,不怕吸引不来人口百姓,以及天下的有志之士。”
钟离晖沉默,最后再问了一遍,“卫先生真觉得秦国能助先生完成心愿?”
卫苏这次回答的很肯定,“不是觉得,而是只有秦国能有这个能力帮我完成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