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高氏的话,陈老太太愈发觉得自己不是在做梦了,梦里的大家伙儿不会这么真,高氏净讲这些……惹得她又想哭了。
宋羡走到谢良辰身边,谢良辰只觉得手上一暖,被宋羡的手指轻轻地勾住了指尖。
“走吧,”宋老太太站起身, “在我这里站一脚就好了,我陪着你们回陈家村。”
宋羡和谢良辰去搀宋老太太,谢绍元和杨姝音扶起了陈老太太。
众人一路往外面走去。
大家都上了马车, 高氏才注意到自己跟陈子庚坐在同一辆车上。
高氏感叹道:“你们这一趟能找到大姐比什么都值了, 宋老太太说喜事,我还以为是你姐姐怀了身孕。”
马车到陈家村停下, 陈老太太先下了车, 门口的陈家村村民瞧见老太太立即道:“您回来了?这是……带了亲家老太太一起回来了吧?”
杨姝音没有下马车,看着母亲背着手与大伙儿说话。
直到听见陈老太太道:“回来了,都回来了,我女儿也回来了。”
杨姝音这才从马车上走下来。
陈家村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是良辰回来了吧?”
“阿姐回来了吗?”村中的孩子们也跑出来。
陈老太太点点头又摇头:“我的阿音回来了。”
杨姝音走上前搀扶起了陈老太太的手臂。
这一天陈家村的人记得清清楚楚,陈老太太满脸笑容,虽然没有像往常一样露出豁牙,但隔着老远都能感觉到陈老太太的欣喜。
还是后背略有些佝偻,但整个人好像高了一截似的,好像无时无刻都在告诉大家伙儿,这老太太不容易,硬是将自己的女儿、女婿、外孙女都等回来了。
陈老太太一路与大家说着,村子里年纪大的都见过杨姝音,年纪小的也知道这位是广阳王郡主。
这一路走得格外慢,大家哭着、笑着,好像要将这些年的光阴,用这几步的功夫都回溯一遍。
回到院子里,陈老太太没让旁人跟着,自己进了灶房,一手拿着柴禾,一边跟灶王爷说话。
杨姝音站在门外,隐隐约约听到陈老太太说话的声音。
“多谢您照应着,阿音也回来了。”
“无论将来去了哪里,这灶台永远都不会换,我一辈子给您烧柴禾,日子好了,我还得将这灶台收拾得更体面,让您也得住的舒坦。”
“虽说心愿都实现了,您以后还得在这儿,保着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
“一会儿我给您蒸米糕。”
听着那动静,杨姝音的眼泪又落下来。
估计外祖母与灶王爷说完了话,谢良辰这才与杨姝音走进去。
“外祖母要做什么?”谢良辰道。
“做点米糕,”陈老太太道,“多做点,给每家每户都送去些,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我来做吧!”
谢良辰就要动手,却被陈老太太按住。
陈老太太正色道:“我与灶王爷都说好了。”
谢良辰不由地抿嘴笑,哪里是灶王爷爱吃,外祖母是觉得母亲爱吃她的手艺。
“我帮母亲做,”杨姝音看向谢良辰,“这里交给我们,你出去吧!去看看羡哥儿哪儿有没有旁的事。”
第四百五十九章 没救了
过年之后,陈家村还没有这样热闹过。
除了陈咏义、陈初二几个还没回镇州,村子里的其余人,都来到熟药所,大家各自从家中带端吃食,摆满了长长的桌子。
杨姝音坐在陈老太太身边,眼睛看到的地方都是欢喜。
陈老太太举起杯子:“今天阿音回来了,老太太高兴,拉着大家伙儿喝一杯。”
陈咏胜点头:“听大伯娘的。”从前以为大伯娘的一双儿女都没了,他没少从旁劝说,大伯娘就说:人都不在了,再难受我还能跟着去不成?我还得养活子庚,打听良辰的消息。
大伯娘这话说的对,如果不是一直往前看,能有今日?
杨姝音抿了一口酒,陈家村自己酿的米酒,微微有些酸,但更多的是甘甜。
陈老太太道:“米糕好吃吗?”
杨姝音点头:“好吃,还是从前那个味儿。。”
陈老太太脸上一闪笑容:“别看辰丫头的手艺好,但做米糕这些吃食,也没有我做得好吃,村子里没粮食时,孩子们全都靠我的糠皮饼才能活下来。”
杨姝音不禁一笑,在岛上的时候,每次做得太辛苦时,她都会想起母亲,母亲不管遇到什么,都是这样乐观,让身边的人也能跟着松一口气。
高氏道:“大伯娘做的是好, 不过以后我还是不想再吃糠皮饼了, 大伯娘还是做些别的吃食给我们。”
众人跟着笑。
这次回来,杨姝音发现陈家村变了个样,房屋都修葺的很好,村子里还铺了路, 无论下多大雨都不会泥泞, 村中家家户户的小仓里囤满了粮食,村民们忙忙碌碌, 熟药所堆积了不少的药材, 织房里的纺车、织机也不停歇。
杨姝音也是见到良辰之后才知晓,鲁王卖的那些货物许多都是出自陈家村。
光凭这个, 足够陈家村骄傲的。
陈老太太与宋老太太说话, 大家也都凑过来问杨姝音这些年发生的事。
大家关切杨姝音脸上的伤疤。
杨姝音道:“早就好了,就是看着吓人些。”
--
宋羡走到谢良辰身边,谢良辰只觉得手上一暖,被宋羡的手指轻轻地勾住了指尖。
“走吧,”宋老太太站起身, “在我这里站一脚就好了,我陪着你们回陈家村。”
宋羡和谢良辰去搀宋老太太,谢绍元和杨姝音扶起了陈老太太。
众人一路往外面走去。
大家都上了马车, 高氏才注意到自己跟陈子庚坐在同一辆车上。
高氏感叹道:“你们这一趟能找到大姐比什么都值了, 宋老太太说喜事,我还以为是你姐姐怀了身孕。”
马车到陈家村停下, 陈老太太先下了车, 门口的陈家村村民瞧见老太太立即道:“您回来了?这是……带了亲家老太太一起回来了吧?”
杨姝音没有下马车,看着母亲背着手与大伙儿说话。
直到听见陈老太太道:“回来了,都回来了,我女儿也回来了。”
杨姝音这才从马车上走下来。
陈家村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是良辰回来了吧?”
“阿姐回来了吗?”村中的孩子们也跑出来。
陈老太太点点头又摇头:“我的阿音回来了。”
杨姝音走上前搀扶起了陈老太太的手臂。
这一天陈家村的人记得清清楚楚,陈老太太满脸笑容,虽然没有像往常一样露出豁牙,但隔着老远都能感觉到陈老太太的欣喜。
还是后背略有些佝偻,但整个人好像高了一截似的,好像无时无刻都在告诉大家伙儿,这老太太不容易,硬是将自己的女儿、女婿、外孙女都等回来了。
陈老太太一路与大家说着,村子里年纪大的都见过杨姝音,年纪小的也知道这位是广阳王郡主。
这一路走得格外慢,大家哭着、笑着,好像要将这些年的光阴,用这几步的功夫都回溯一遍。
回到院子里,陈老太太没让旁人跟着,自己进了灶房,一手拿着柴禾,一边跟灶王爷说话。
杨姝音站在门外,隐隐约约听到陈老太太说话的声音。
“多谢您照应着,阿音也回来了。”
“无论将来去了哪里,这灶台永远都不会换,我一辈子给您烧柴禾,日子好了,我还得将这灶台收拾得更体面,让您也得住的舒坦。”
“虽说心愿都实现了,您以后还得在这儿,保着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
“一会儿我给您蒸米糕。”
听着那动静,杨姝音的眼泪又落下来。
估计外祖母与灶王爷说完了话,谢良辰这才与杨姝音走进去。
“外祖母要做什么?”谢良辰道。
“做点米糕,”陈老太太道,“多做点,给每家每户都送去些,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我来做吧!”
谢良辰就要动手,却被陈老太太按住。
陈老太太正色道:“我与灶王爷都说好了。”
谢良辰不由地抿嘴笑,哪里是灶王爷爱吃,外祖母是觉得母亲爱吃她的手艺。
“我帮母亲做,”杨姝音看向谢良辰,“这里交给我们,你出去吧!去看看羡哥儿哪儿有没有旁的事。”
第四百五十九章 没救了
过年之后,陈家村还没有这样热闹过。
除了陈咏义、陈初二几个还没回镇州,村子里的其余人,都来到熟药所,大家各自从家中带端吃食,摆满了长长的桌子。
杨姝音坐在陈老太太身边,眼睛看到的地方都是欢喜。
陈老太太举起杯子:“今天阿音回来了,老太太高兴,拉着大家伙儿喝一杯。”
陈咏胜点头:“听大伯娘的。”从前以为大伯娘的一双儿女都没了,他没少从旁劝说,大伯娘就说:人都不在了,再难受我还能跟着去不成?我还得养活子庚,打听良辰的消息。
大伯娘这话说的对,如果不是一直往前看,能有今日?
杨姝音抿了一口酒,陈家村自己酿的米酒,微微有些酸,但更多的是甘甜。
陈老太太道:“米糕好吃吗?”
杨姝音点头:“好吃,还是从前那个味儿。。”
陈老太太脸上一闪笑容:“别看辰丫头的手艺好,但做米糕这些吃食,也没有我做得好吃,村子里没粮食时,孩子们全都靠我的糠皮饼才能活下来。”
杨姝音不禁一笑,在岛上的时候,每次做得太辛苦时,她都会想起母亲,母亲不管遇到什么,都是这样乐观,让身边的人也能跟着松一口气。
高氏道:“大伯娘做的是好, 不过以后我还是不想再吃糠皮饼了, 大伯娘还是做些别的吃食给我们。”
众人跟着笑。
这次回来,杨姝音发现陈家村变了个样,房屋都修葺的很好,村子里还铺了路, 无论下多大雨都不会泥泞, 村中家家户户的小仓里囤满了粮食,村民们忙忙碌碌, 熟药所堆积了不少的药材, 织房里的纺车、织机也不停歇。
杨姝音也是见到良辰之后才知晓,鲁王卖的那些货物许多都是出自陈家村。
光凭这个, 足够陈家村骄傲的。
陈老太太与宋老太太说话, 大家也都凑过来问杨姝音这些年发生的事。
大家关切杨姝音脸上的伤疤。
杨姝音道:“早就好了,就是看着吓人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