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然而冯学中只是淡淡一笑,反问道:“莫非各位以为,如今姜国执掌朝政的还是姜君姜胥不成?”
什么?
许国朝臣面面相觑,这姜国的朝政一直是姜胥把持,难不成突然内乱,竟被夺权了不成?如是一提醒,众人顿时若有所思。
这姜胥重病在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日,虽然听说他偶尔会出席朝会,但听说王室在民间广贴告示,寻找能够治愈姜君的神医,如此看来,即便是出现在朝会之上,怕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姜君怕是早就不能主事了。如此也难怪,姜军士气不佳,军心不稳,没多久就派人求和。
冯学中见众人都已经想到这一层,也不再打马虎眼:“现在姜君身患重病,性命堪忧,姜国以老太师为首的几位重臣推举太子代为处理政务,这停战求和也是在太子理政提出的,所以诸位现在还觉得我方才所说是在痴人说梦吗?”
在位的几位国君之中,这姜胥年纪已经算十分年轻了,只有燕国的燕莘与他岁数相仿,其余诸国的国君无不是半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了,因此他那个名义上的太子年龄也是极小,不过八九来岁,因此由太子代为处理政务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把持朝政的还是几位重臣。也就是说,如今姜国有决定权的全是主和的保守派。
因此冯学中方才所言,索要五座城池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如此一来,这场战争若是以姜国主动割地停战结束,那最大的赢家自然便是燕莘了,而许国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因为陈国临时将出兵伐燕的军力撤回皇都,让许君突袭陈国的打算落空。
而吕国,则更不用想。许国哪里知道,燕莘这么大费周章地与吕国结盟,在攻姜之时竟然真的没有借助吕国的力量,而是让对方乖乖地缩在它的后方,如此一来,江临以西的富庶之地竟然仅仅只是换来西北之乱的平定。
暂且不论许国未看清西北的平定对燕国出征的重要意义,这吕国保存了完整的实力,如今又得了燕国一大片国土,正是养精蓄锐的时候,许国自然不敢贸然进攻。
许君思来想去,终究还是觉得不太甘心,他本就一个雄心勃勃的好战之徒,绝不可能看着燕国一步步做大,而姜国亦可以算是他的屏障,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是懂的。
他打发冯学中先下去休息,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需要仔细商议。
冯学中走后,许国国君立即召集群臣讨论接下来的方案,众臣主要有两个观点,一则有人认为此事乃是燕国的诈兵之计,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试探他们的态度,无论他们是否出兵,燕国都是稳赚不赔的;另外则有人认为,燕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提议,是因为害怕他们出兵援姜,反守为攻,给燕国带来战事。
综合这两方面观点,许臣都普遍认为,燕君不会从姜国撤兵,只要许国不出兵干预,姜国孤立无援,又恰逢内政混乱,是伐姜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这次机会,留给姜国喘息的时间,必定会迎来姜国疯狂的反扑。倒不是说燕国有这个实力一举灭掉姜国,只是姜国一直是阻止燕国东进的一块壁垒,不必急于立即将这块壁垒损毁,却可以一步步将它挖倒击破。
“各位爱卿以为,若是我许国出兵援姜,助姜国退燕君,是否为可行之策?”许君出声说道,他有此一说倒不是因为姜许两国盟友关系,而是觉得想必姜国,这燕国更加不可小觑,纵然和燕国共同伐姜,也并不能保证许国成为赢家,与燕共谋姜国,无异于与狼共舞,与虎谋皮。
“如果我许国出兵退燕,那必然要借道燕国,燕国与我国距离甚远,若是在燕国退兵之后,继续反攻,胜算并不太大。”许国的丞相许竟意有所指地说道,他深知国君脾性,知道他绝对不是在战争求和,一心相助友邦,深藏功与名的人,相反,他只会在交战中将利益最大化,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帮助姜国退燕军不是不可,但这绝对不会是他的目的。
“哈哈还是子之了解寡人!”许君大笑:“我许国出兵助姜,他们姜国自然要有所表示。”
许竟皱眉:“姜国已经没有可以质许的王子了。”众所周知,姜国后宫嫔妃众多,然而存活下来的王子却极少,除了已经开始处理朝政的太子,只有一个年幼的二王子因为先天不足从小便靠着汤药过活,其余皆是公主。
许君不屑地嗤笑一声,他哪里是想要一个质子,他要的是城池。
“姜国不会同意的。”许竟肯定地说道,割地求和与割地求助这两者在本质上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此战乃是姜国主动伐燕引起,姜国割地赔偿也算是入情入理。
许君大笑一声,笑声中透着绝对的自信和狂妄:“他若是允了最好,若是不允,届时我许军进了姜地,可就由不得他了。”
冯学中此次使许,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没过多久,燕莘便得到前方传来的战报,许国出兵十万,借道姜地,欲退燕师。燕军按照原定的计划,在三军交战之时,并未尽全力拼杀,而是且走且退,一路放弃了夺取的晗水等城,转而退守长渊,长渊是姜国的重地,当初燕军攻下长渊费了不少功夫,如今姜国要重新夺回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
而许国显然也没那么好的耐心和脾性,几次攻城未果之后退离长渊,此事本应告一段落,谁知许师回师途中不知因何原因遭到截杀,消息一出,许君震怒,立刻又派出八万兵马,进攻姜国东北的焉地。姜国经过先前的大战尚未恢复,如今突遭许军袭击,里应外合,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
什么?
许国朝臣面面相觑,这姜国的朝政一直是姜胥把持,难不成突然内乱,竟被夺权了不成?如是一提醒,众人顿时若有所思。
这姜胥重病在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日,虽然听说他偶尔会出席朝会,但听说王室在民间广贴告示,寻找能够治愈姜君的神医,如此看来,即便是出现在朝会之上,怕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姜君怕是早就不能主事了。如此也难怪,姜军士气不佳,军心不稳,没多久就派人求和。
冯学中见众人都已经想到这一层,也不再打马虎眼:“现在姜君身患重病,性命堪忧,姜国以老太师为首的几位重臣推举太子代为处理政务,这停战求和也是在太子理政提出的,所以诸位现在还觉得我方才所说是在痴人说梦吗?”
在位的几位国君之中,这姜胥年纪已经算十分年轻了,只有燕国的燕莘与他岁数相仿,其余诸国的国君无不是半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了,因此他那个名义上的太子年龄也是极小,不过八九来岁,因此由太子代为处理政务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把持朝政的还是几位重臣。也就是说,如今姜国有决定权的全是主和的保守派。
因此冯学中方才所言,索要五座城池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如此一来,这场战争若是以姜国主动割地停战结束,那最大的赢家自然便是燕莘了,而许国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因为陈国临时将出兵伐燕的军力撤回皇都,让许君突袭陈国的打算落空。
而吕国,则更不用想。许国哪里知道,燕莘这么大费周章地与吕国结盟,在攻姜之时竟然真的没有借助吕国的力量,而是让对方乖乖地缩在它的后方,如此一来,江临以西的富庶之地竟然仅仅只是换来西北之乱的平定。
暂且不论许国未看清西北的平定对燕国出征的重要意义,这吕国保存了完整的实力,如今又得了燕国一大片国土,正是养精蓄锐的时候,许国自然不敢贸然进攻。
许君思来想去,终究还是觉得不太甘心,他本就一个雄心勃勃的好战之徒,绝不可能看着燕国一步步做大,而姜国亦可以算是他的屏障,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是懂的。
他打发冯学中先下去休息,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需要仔细商议。
冯学中走后,许国国君立即召集群臣讨论接下来的方案,众臣主要有两个观点,一则有人认为此事乃是燕国的诈兵之计,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试探他们的态度,无论他们是否出兵,燕国都是稳赚不赔的;另外则有人认为,燕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提议,是因为害怕他们出兵援姜,反守为攻,给燕国带来战事。
综合这两方面观点,许臣都普遍认为,燕君不会从姜国撤兵,只要许国不出兵干预,姜国孤立无援,又恰逢内政混乱,是伐姜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这次机会,留给姜国喘息的时间,必定会迎来姜国疯狂的反扑。倒不是说燕国有这个实力一举灭掉姜国,只是姜国一直是阻止燕国东进的一块壁垒,不必急于立即将这块壁垒损毁,却可以一步步将它挖倒击破。
“各位爱卿以为,若是我许国出兵援姜,助姜国退燕君,是否为可行之策?”许君出声说道,他有此一说倒不是因为姜许两国盟友关系,而是觉得想必姜国,这燕国更加不可小觑,纵然和燕国共同伐姜,也并不能保证许国成为赢家,与燕共谋姜国,无异于与狼共舞,与虎谋皮。
“如果我许国出兵退燕,那必然要借道燕国,燕国与我国距离甚远,若是在燕国退兵之后,继续反攻,胜算并不太大。”许国的丞相许竟意有所指地说道,他深知国君脾性,知道他绝对不是在战争求和,一心相助友邦,深藏功与名的人,相反,他只会在交战中将利益最大化,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帮助姜国退燕军不是不可,但这绝对不会是他的目的。
“哈哈还是子之了解寡人!”许君大笑:“我许国出兵助姜,他们姜国自然要有所表示。”
许竟皱眉:“姜国已经没有可以质许的王子了。”众所周知,姜国后宫嫔妃众多,然而存活下来的王子却极少,除了已经开始处理朝政的太子,只有一个年幼的二王子因为先天不足从小便靠着汤药过活,其余皆是公主。
许君不屑地嗤笑一声,他哪里是想要一个质子,他要的是城池。
“姜国不会同意的。”许竟肯定地说道,割地求和与割地求助这两者在本质上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此战乃是姜国主动伐燕引起,姜国割地赔偿也算是入情入理。
许君大笑一声,笑声中透着绝对的自信和狂妄:“他若是允了最好,若是不允,届时我许军进了姜地,可就由不得他了。”
冯学中此次使许,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没过多久,燕莘便得到前方传来的战报,许国出兵十万,借道姜地,欲退燕师。燕军按照原定的计划,在三军交战之时,并未尽全力拼杀,而是且走且退,一路放弃了夺取的晗水等城,转而退守长渊,长渊是姜国的重地,当初燕军攻下长渊费了不少功夫,如今姜国要重新夺回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
而许国显然也没那么好的耐心和脾性,几次攻城未果之后退离长渊,此事本应告一段落,谁知许师回师途中不知因何原因遭到截杀,消息一出,许君震怒,立刻又派出八万兵马,进攻姜国东北的焉地。姜国经过先前的大战尚未恢复,如今突遭许军袭击,里应外合,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