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大呼冤枉,急切道:“下官冤啊,下官就是照着您指点的主意时不时给他找点事儿,谁知道那丞相如此小肚鸡肠!”
“行了!”陈绍烦躁极了一句话也听不下去,抬手打断了这人的辩解,转了话锋问道:“江栾的事,捅出去没?”
杨安收敛了浮夸的表情,正色道:“还没有,陛下东巡时走的急,此时捅出去等陛下回京也该压下了,方大人的意思是等圣驾回朝之后再做打算。”
“行,方淮一向有谋。”陈绍沉吟片刻,随即严肃道:“既然已经到这儿了,那就换条道行事,我就不信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
这话粗俗不堪入耳,换了旁人必定已经皱眉了,可杨安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还拱手欠身应了是。
七月,京城;
一早收到下边递上来的折子,薛继扫过一眼之后便大发雷霆,这还是他任丞相以来头一回这么大气性,一甩袖挥落了架子上一个青瓷的摆件,落在地上就听一声脆响,成了粉碎。
徐阑刚进政事堂就看见他这满面怒容,虽不知出了什么事,但心知肚明这事不小。
“什么事能让你如此大动肝火?”
听着语气还带着几分玩味,薛继按捺下心底的怒火,稍稍冷静了些,才回座位坐下,饮了口茶压压火,“原先庚和年间商贾赋税已经涨了两成了,陛下东巡一回,又提出涨两成,照这个算法,正经商人哪里还赚得到钱?不倒贴钱就不错了!”
徐阑还没看见详情,只听他这么一说,轻笑了一声:“合着你这一大早生陛下的气呢?”
第132章 我若无心,旁人必有意
“不敢。”听这语气就是在赌气。
徐阑走上前几句,劝道:“自古以来农耕才是正道,重农抑商也是一惯的国策,商人吃不饱饭,大不了就是改做其他,你又何必呢。”
“徐大人。”薛继声音比方才沉了许多:“你忘了?薛家百年行商。”
当年庚和初年提出增收商税的时候便是陈渝一再反抗,到最后也没拦住,闹得江陵商贾世家与他撕破脸。
如今又出这种事,要是薛继听之任之,不光是他自己要被天下商人唾骂,连同薛家百年的基业,都得毁于一旦。
“有舍才有得。”徐阑这话略显苍白,连自己都劝不动,何况薛继。
薛继不耐烦道:“这章我不盖,至于提案,要么退回去,要么等陛下回来自己处理。”
徐阑道:“陛下自己提的事,回朝之后该定下还得定下,你何苦给自己找不痛快。”
“他要下这诏书,薛某第一个反对。”
周身的气氛僵持了许久,还是徐阑先开口缓和了一句。
“你也别太着急了,陈绍也是商人之子,他跟在陛下身边,要劝也比你先劝了。”
却听薛继嗤笑道:“他能劝?这主意只怕就是他提的!”
“怎么说?”徐阑不了解江陵世家之间的恩恩怨怨,听了这话心里一惊:“他自己就是商人,难道还能砸了自家的店?”
薛继道:“陈家就剩他一个独苗,如今入了仕途,家里生意本来就已经油尽灯枯全靠老部下撑着了,能改行为何不改?改行之前还能把对家都拖下水,着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你们两家不是向来交好?”
薛继无奈道:“那是上一辈的事,再者生意人哪儿有什么真朋友。”
——
八月,圣驾已经在回京的途中了,关于增收商税一事,政事堂里奏疏已经堆积成山,可薛继一概不闻不问,压下不管,谁劝也没用。
“薛大人,太子殿下来了。”
听见这声音,薛继略微有些惊诧,往日有事都是太子唤他去东宫,怎么今天还自己跑来了?
只这一会儿,秦和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门口了,薛继见状,起身上前行礼:“臣见过太子殿下,殿下怎么来了?”
“我听说丞相压下四十余本奏疏不理不睬,这是为何?”秦和的声音透着稚嫩,听着有些怪异,可这语气严肃,让人开不出玩笑来。
薛继迟疑了,照理说太子有权过问国政,且陛下不在京中,若是太子出言下令,那是堪比圣旨……可眼下太子才志学之年,这么着急问政,不妥吧?
“压下的奏疏臣不敢妄自批复,还是等陛下回来再做处置吧。”
这番话应付寻常孩子已经足够了,秦和却一点儿没被他糊弄着,又笑道:“父皇走时准了大人全权处理,有何不敢?这事莫不是与丞相有关?”
薛继心里一紧,着实不想再跟他掰扯,却又不能直说打发人回去。
皱了眉头忖思须臾,道:“陛下已经在回京途中,不日就该到了,不差这一天两天。”
秦和又笑了,这笑容中透着算计,本该显得奸诈的神情出现在一个孩子的脸上反倒让人觉得可爱。
“大人不说,怎么知道我帮不了你呢?”
此言一出,薛继已是浑身冷汗,下意识看向一旁,好在这些官员都懂事,早在秦和进来的时候就已经退下了。
他默了,倒不是犹豫秦和能不能帮他,而是在揣测堂堂太子为何要无故帮他。
他此时的忐忑不安和心存惶恐,简单来说,就是受宠若惊。
“殿下这个年纪正是读书的时候,何必为这些事烦忧呢,等您到了问政的年纪,陛下自然会让殿下知道。”
--
“行了!”陈绍烦躁极了一句话也听不下去,抬手打断了这人的辩解,转了话锋问道:“江栾的事,捅出去没?”
杨安收敛了浮夸的表情,正色道:“还没有,陛下东巡时走的急,此时捅出去等陛下回京也该压下了,方大人的意思是等圣驾回朝之后再做打算。”
“行,方淮一向有谋。”陈绍沉吟片刻,随即严肃道:“既然已经到这儿了,那就换条道行事,我就不信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
这话粗俗不堪入耳,换了旁人必定已经皱眉了,可杨安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还拱手欠身应了是。
七月,京城;
一早收到下边递上来的折子,薛继扫过一眼之后便大发雷霆,这还是他任丞相以来头一回这么大气性,一甩袖挥落了架子上一个青瓷的摆件,落在地上就听一声脆响,成了粉碎。
徐阑刚进政事堂就看见他这满面怒容,虽不知出了什么事,但心知肚明这事不小。
“什么事能让你如此大动肝火?”
听着语气还带着几分玩味,薛继按捺下心底的怒火,稍稍冷静了些,才回座位坐下,饮了口茶压压火,“原先庚和年间商贾赋税已经涨了两成了,陛下东巡一回,又提出涨两成,照这个算法,正经商人哪里还赚得到钱?不倒贴钱就不错了!”
徐阑还没看见详情,只听他这么一说,轻笑了一声:“合着你这一大早生陛下的气呢?”
第132章 我若无心,旁人必有意
“不敢。”听这语气就是在赌气。
徐阑走上前几句,劝道:“自古以来农耕才是正道,重农抑商也是一惯的国策,商人吃不饱饭,大不了就是改做其他,你又何必呢。”
“徐大人。”薛继声音比方才沉了许多:“你忘了?薛家百年行商。”
当年庚和初年提出增收商税的时候便是陈渝一再反抗,到最后也没拦住,闹得江陵商贾世家与他撕破脸。
如今又出这种事,要是薛继听之任之,不光是他自己要被天下商人唾骂,连同薛家百年的基业,都得毁于一旦。
“有舍才有得。”徐阑这话略显苍白,连自己都劝不动,何况薛继。
薛继不耐烦道:“这章我不盖,至于提案,要么退回去,要么等陛下回来自己处理。”
徐阑道:“陛下自己提的事,回朝之后该定下还得定下,你何苦给自己找不痛快。”
“他要下这诏书,薛某第一个反对。”
周身的气氛僵持了许久,还是徐阑先开口缓和了一句。
“你也别太着急了,陈绍也是商人之子,他跟在陛下身边,要劝也比你先劝了。”
却听薛继嗤笑道:“他能劝?这主意只怕就是他提的!”
“怎么说?”徐阑不了解江陵世家之间的恩恩怨怨,听了这话心里一惊:“他自己就是商人,难道还能砸了自家的店?”
薛继道:“陈家就剩他一个独苗,如今入了仕途,家里生意本来就已经油尽灯枯全靠老部下撑着了,能改行为何不改?改行之前还能把对家都拖下水,着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你们两家不是向来交好?”
薛继无奈道:“那是上一辈的事,再者生意人哪儿有什么真朋友。”
——
八月,圣驾已经在回京的途中了,关于增收商税一事,政事堂里奏疏已经堆积成山,可薛继一概不闻不问,压下不管,谁劝也没用。
“薛大人,太子殿下来了。”
听见这声音,薛继略微有些惊诧,往日有事都是太子唤他去东宫,怎么今天还自己跑来了?
只这一会儿,秦和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门口了,薛继见状,起身上前行礼:“臣见过太子殿下,殿下怎么来了?”
“我听说丞相压下四十余本奏疏不理不睬,这是为何?”秦和的声音透着稚嫩,听着有些怪异,可这语气严肃,让人开不出玩笑来。
薛继迟疑了,照理说太子有权过问国政,且陛下不在京中,若是太子出言下令,那是堪比圣旨……可眼下太子才志学之年,这么着急问政,不妥吧?
“压下的奏疏臣不敢妄自批复,还是等陛下回来再做处置吧。”
这番话应付寻常孩子已经足够了,秦和却一点儿没被他糊弄着,又笑道:“父皇走时准了大人全权处理,有何不敢?这事莫不是与丞相有关?”
薛继心里一紧,着实不想再跟他掰扯,却又不能直说打发人回去。
皱了眉头忖思须臾,道:“陛下已经在回京途中,不日就该到了,不差这一天两天。”
秦和又笑了,这笑容中透着算计,本该显得奸诈的神情出现在一个孩子的脸上反倒让人觉得可爱。
“大人不说,怎么知道我帮不了你呢?”
此言一出,薛继已是浑身冷汗,下意识看向一旁,好在这些官员都懂事,早在秦和进来的时候就已经退下了。
他默了,倒不是犹豫秦和能不能帮他,而是在揣测堂堂太子为何要无故帮他。
他此时的忐忑不安和心存惶恐,简单来说,就是受宠若惊。
“殿下这个年纪正是读书的时候,何必为这些事烦忧呢,等您到了问政的年纪,陛下自然会让殿下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