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生叹了口气,他以为在漳渝县落脚了就有热乎饭吃了,哪知道还是一样,王氏还说,她吃的也是干粮,荒唐!
这边裴殊出门,顾筠躺了一会儿也就起了,她问过裴殊,要在这边住个一两年,就也想着缩减开支,养鸡她是熟的,就从乡下村妇手里买了二十只小鸡,十只下蛋的母鸡,总共花了一两银子。
王氏和韩氏看见了,却不想跟着做,家里又不缺钱,何必这样几文钱都算清楚呢,两人一合计,以后吃饭一块搭伙吃,又去人牙子那儿买了一个会做饭的丫鬟,这样吃饭就不用发愁了,还多个人伺候,正正好。
至于顾筠那般做,估计是因为家里条件窘迫,听说裴殊他俩从英国公府出来什么都没拿,估计日子不太好过,她们有钱,自然可以让日子过得舒坦一点,让人伺候不好吗,何必自己做,还养鸡,也不嫌脏的慌。
顾筠她再厉害,过得也就是这种日子,王氏和韩氏不羡慕半分。
他们俩买下人,顾筠也知道,住在一间宅院,墙还没人高,做什么都瞒不过别人。
别人怎么过日子是别人的事,以前顾筠也那样想,可和裴殊相处久了,又觉得亲力亲为好一点,一想家里的摆设是自己挑的,拖鞋是自己缝的,被子自己铺的,夫妻二人这么经营这自己的小家,点点滴滴都有对方的影子。
“咱们过咱们的日子,不管别人。”顾筠嘱咐清韵三人谨言慎行,切莫多话,“鸡先养在院子里,其他的地方若是有空,打扫收拾一番,这里离田地挺近的,若是别处没地方住,雇的工人只能住这儿。”
顾筠让春玉问问附近有没有村里人会做木工,还有做饭好吃的大娘,这样能省点钱。
开春的话种菜,用箱子种最好,这些她们就会。
顾筠:“再买点菜种,木箱子找人打,四周转转,打听打听这边百姓过得怎么样,还有吴县令为人如何。”
第五十五章 小生意晋江文学城独发……
清韵打听到漳渝县下头有二十几个村子,百姓日子过得还不错,虽然肯定是比不上盛京日子好,但不愁吃穿,从前有个老员外欺压百姓,老员外一没百姓日子更自在了。
吴县令任职两年,五年期满,百姓给吴县令说的都是好话,没啥大功劳,也没有过错,等任期一满,应该就调回盛京了。
“吴县令寒门出身,是二十七年间的进士,夫人是他在老家娶的媳妇。”清韵还打听到,吴家有两个丫鬟,一个婆子,吴县令的亲娘还在老家,“这边百姓日子还不错,有种地为生的,有入江捕鱼为生的,还有靠手艺吃饭的,奴婢还看见有猎户,卖野味哩。”
今年是祯庆二十九年,吴县令正好做了两年官,至于为何看着年纪大,约莫是因为读书读了许多年。
吴夫人以后肯定会见着的,顾筠不想上门打扰让她难做,就还是按照以前想的,请了下头村子里的木工做了二十多个木箱子,又从村里买了菜种,先育苗,等春种一块儿种下去。
清韵说附近村子种水稻小麦,花生玉米也种,小米很少,有的人家种棉花,还有人种甘蔗。
南方甘蔗北方甜菜,是比较常见的糖料作物,清韵说,“夫人,奴婢打听,临县有糖商。”
一斤糖卖五十文钱,种甘蔗比种粮食赚钱,亩产还要多得多,一亩地能有上万斤,江南有不少甘蔗田。
顾筠想想点赚钱的法子,裴殊把粮食卖给朝廷,根本赚不多钱,顾筠能想到的法子就那么几个,一是把江南的东西运到盛京去卖,比如绸缎,瓷器之类,但是裴家没做过这个,运输是个问题。
要不就做吃食生意,麻酱饺子和灌汤包就是现成的,这个不难,她还有一个主意,和给西北做的香菇酱差不多,就是做一些下饭的,方便吃的东西,一部分卖给朝廷,给将士们吃,另一部分高价卖给别人,以味道为胜,这样既能赚钱,还能让将士们吃好一点。
比如冬日可以做灌汤包和饺子,直接冻上,饺子十五个一份,包子十个一份,可以拿回家自己煮去,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还有炒菜炖菜用的香料草药,也可以磨成粉,用小袋装着,回家炖肉放上一包,味道就和她们做出来的一样。
磨成粉还不用担心方子泄露出去,这个一年四季都能卖。
除此之外还可以卖浓汤,裴殊做菜就喜欢用高汤,她也是,用浓汤煮菜,煮白菜都好吃。
顾筠想到的就这么多,她倒不是想一出是一出,把种子箱子放好,就带着春玉清韵出门了,先是去了医馆,买了些草药,又去了街上杂货铺子,买了海城送来的干货。
有干虾,紫菜,干贝,还有干鲍鱼。
东西买了不少,半天功夫就花了二十两银子,各种香料干货用药杵捣成细粉,然后就可以调比例,熬汤了。
顾筠回去天色已晚,王氏让丫鬟送来帖子,“裴夫人,我家夫人说城南山上开了不少杏花,邀您和周夫人一起去赏花呢。”
顾筠当场回绝了,“这几天忙了些,我便不去了,让你家夫人和周夫人好好玩儿。”
丫鬟悄悄然退下了,得知顾筠不去,王氏也没太意外,她早就料到顾筠不去了,送帖子不过是走个过场。
她们一同从盛京过来,她和韩氏买了丫鬟,成日喝茶解闷,顾筠每日早出晚归,也不知道在忙活什么,看着是独来独往惯了。
--
这边裴殊出门,顾筠躺了一会儿也就起了,她问过裴殊,要在这边住个一两年,就也想着缩减开支,养鸡她是熟的,就从乡下村妇手里买了二十只小鸡,十只下蛋的母鸡,总共花了一两银子。
王氏和韩氏看见了,却不想跟着做,家里又不缺钱,何必这样几文钱都算清楚呢,两人一合计,以后吃饭一块搭伙吃,又去人牙子那儿买了一个会做饭的丫鬟,这样吃饭就不用发愁了,还多个人伺候,正正好。
至于顾筠那般做,估计是因为家里条件窘迫,听说裴殊他俩从英国公府出来什么都没拿,估计日子不太好过,她们有钱,自然可以让日子过得舒坦一点,让人伺候不好吗,何必自己做,还养鸡,也不嫌脏的慌。
顾筠她再厉害,过得也就是这种日子,王氏和韩氏不羡慕半分。
他们俩买下人,顾筠也知道,住在一间宅院,墙还没人高,做什么都瞒不过别人。
别人怎么过日子是别人的事,以前顾筠也那样想,可和裴殊相处久了,又觉得亲力亲为好一点,一想家里的摆设是自己挑的,拖鞋是自己缝的,被子自己铺的,夫妻二人这么经营这自己的小家,点点滴滴都有对方的影子。
“咱们过咱们的日子,不管别人。”顾筠嘱咐清韵三人谨言慎行,切莫多话,“鸡先养在院子里,其他的地方若是有空,打扫收拾一番,这里离田地挺近的,若是别处没地方住,雇的工人只能住这儿。”
顾筠让春玉问问附近有没有村里人会做木工,还有做饭好吃的大娘,这样能省点钱。
开春的话种菜,用箱子种最好,这些她们就会。
顾筠:“再买点菜种,木箱子找人打,四周转转,打听打听这边百姓过得怎么样,还有吴县令为人如何。”
第五十五章 小生意晋江文学城独发……
清韵打听到漳渝县下头有二十几个村子,百姓日子过得还不错,虽然肯定是比不上盛京日子好,但不愁吃穿,从前有个老员外欺压百姓,老员外一没百姓日子更自在了。
吴县令任职两年,五年期满,百姓给吴县令说的都是好话,没啥大功劳,也没有过错,等任期一满,应该就调回盛京了。
“吴县令寒门出身,是二十七年间的进士,夫人是他在老家娶的媳妇。”清韵还打听到,吴家有两个丫鬟,一个婆子,吴县令的亲娘还在老家,“这边百姓日子还不错,有种地为生的,有入江捕鱼为生的,还有靠手艺吃饭的,奴婢还看见有猎户,卖野味哩。”
今年是祯庆二十九年,吴县令正好做了两年官,至于为何看着年纪大,约莫是因为读书读了许多年。
吴夫人以后肯定会见着的,顾筠不想上门打扰让她难做,就还是按照以前想的,请了下头村子里的木工做了二十多个木箱子,又从村里买了菜种,先育苗,等春种一块儿种下去。
清韵说附近村子种水稻小麦,花生玉米也种,小米很少,有的人家种棉花,还有人种甘蔗。
南方甘蔗北方甜菜,是比较常见的糖料作物,清韵说,“夫人,奴婢打听,临县有糖商。”
一斤糖卖五十文钱,种甘蔗比种粮食赚钱,亩产还要多得多,一亩地能有上万斤,江南有不少甘蔗田。
顾筠想想点赚钱的法子,裴殊把粮食卖给朝廷,根本赚不多钱,顾筠能想到的法子就那么几个,一是把江南的东西运到盛京去卖,比如绸缎,瓷器之类,但是裴家没做过这个,运输是个问题。
要不就做吃食生意,麻酱饺子和灌汤包就是现成的,这个不难,她还有一个主意,和给西北做的香菇酱差不多,就是做一些下饭的,方便吃的东西,一部分卖给朝廷,给将士们吃,另一部分高价卖给别人,以味道为胜,这样既能赚钱,还能让将士们吃好一点。
比如冬日可以做灌汤包和饺子,直接冻上,饺子十五个一份,包子十个一份,可以拿回家自己煮去,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还有炒菜炖菜用的香料草药,也可以磨成粉,用小袋装着,回家炖肉放上一包,味道就和她们做出来的一样。
磨成粉还不用担心方子泄露出去,这个一年四季都能卖。
除此之外还可以卖浓汤,裴殊做菜就喜欢用高汤,她也是,用浓汤煮菜,煮白菜都好吃。
顾筠想到的就这么多,她倒不是想一出是一出,把种子箱子放好,就带着春玉清韵出门了,先是去了医馆,买了些草药,又去了街上杂货铺子,买了海城送来的干货。
有干虾,紫菜,干贝,还有干鲍鱼。
东西买了不少,半天功夫就花了二十两银子,各种香料干货用药杵捣成细粉,然后就可以调比例,熬汤了。
顾筠回去天色已晚,王氏让丫鬟送来帖子,“裴夫人,我家夫人说城南山上开了不少杏花,邀您和周夫人一起去赏花呢。”
顾筠当场回绝了,“这几天忙了些,我便不去了,让你家夫人和周夫人好好玩儿。”
丫鬟悄悄然退下了,得知顾筠不去,王氏也没太意外,她早就料到顾筠不去了,送帖子不过是走个过场。
她们一同从盛京过来,她和韩氏买了丫鬟,成日喝茶解闷,顾筠每日早出晚归,也不知道在忙活什么,看着是独来独往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