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禾一路南下,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国营米铺的大门在关闭了一段时间后,尽数打开。渐渐的,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国营米铺现在售卖的粮食还跟从前一个价,人人都能吃得起。
这消息也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皇宫里。
当赵靖拿到陈素水从外面寄回来的密信时,他扫了一眼,不由笑了笑,随后赵靖问身边的大太监,“只有一封吗?”
太监总管哪里会不明白赵靖这时候其实就是在问他们家公主殿下,不过现在太监总管脑门上忍不住出现细细的汗水,“回禀皇上,奴才今日就只收到这一封信。”
他们家那位公主殿下,自从离京后,就没有朝着皇宫里送来一封信,眼前这种对话,太监总管都不知道已经是第几回。
果然,赵靖闻言后,冷哼一声,“这野惯了的臭丫头。”
太监总管笑眯眯顺着赵靖这句没怎么刻意掩饰的话接了下去,“公主殿下是为了百姓社稷,想来这段时间在外面累了。”
这话其实不假,赵禾的确是有些累。
金瑶虽然是已经将消息发出去,让各地的国营米铺开仓放粮,但她要做的不仅仅是沿途去做一根在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同时她还要琢磨若是接下来仍旧没有雨水,究竟要怎么办。
这水利方面她算不上行家,对于以后要怎么做,她坐在马车上也没有忘记琢磨。
赵禾在忙活的同时,她在离宫前安排的宫妃们,这时候一个个也相当忙碌。
前朝不论什么时候后宫的女人都一个比一个能扯头花,斗嘴都能来个排列组合,但如今后宫中的这些嫔妃,却是再也不见为了一个男人争宠,而是在赵禾无意间的“□□”下,变得忧国忧民了起来。
在赵禾离开后不久,嫔妃们联系着自己娘家,好说歹说,就只有一个要求,让家里人高价买粮食然后平价卖给百姓。
这提议听起来真是太荒唐,就在众世家官员以为不可能真有人这么蠢地做这种事时,偏偏有人做了,还做得大张旗鼓。
沈眉烟本来就是沈必安排在宫里的人,沈必一听说这是赵禾的要求,二话不说,就直接动了府中的银两,到处收购粮食。为了避免混乱,沈必干脆直接让人将粮食送到了国营铺子里。
而国营铺子的掌柜也相当精明,当即就找人立了一块牌匾,在上面注明着上京沈家捐助多少多少石粮食。
如今京城里,就只有国营米铺前有长队排起,来往的百姓都能看见这块牌匾,一时间,上京中夸赞沈家仁义的百姓只多不少。
沈必开了个头,肯定就有家底丰厚的世家坐不住。若是沈必什么都没有做,大家都还能跟平常一样。但沈必动了,而且国营字号的店铺真是太多,第二天沈家捐粮食的消息,就出现在了大昭各个国营字号铺子的牌匾上,这才是真正的风头无两!
沈必这一动,别的世家都还没反应过来,倒是先有一批有钱的商贾之家也纷纷效仿。有头脑的人早就看出来,只要能给国营米铺捐粮,这就是一次免费的“宣传”。大昭境内的国营米铺外面的牌匾上都能出现自己的名字,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容易宣传的吗?
被商户抢了先的世家们这时候终于坐不住了,只能咬着牙,一边骂着沈必,一边从家里抠出银子购粮,再送到国营米铺。
很快,大家发现国营米铺外面这牌匾上的名字竟然是会变动的,谁捐的粮食最多,谁的名字就能排在前面,那就是最显眼的位置。
这一来,就有商户敞开了荷包,开始“加量”。
其实米铺这种并不高明的“激将”,却愣是将有钱人家和世家的“胜负欲”给激了起来。
世家怎么能容忍自己被商户给压一头?顿时从一开始的“意思意思”变成了“真刀实干”,那样子恨不得有把家底都要掏空的气势在里面。而商户觉得这种全国性的宣传简直机不可失,又哪里能让自己的名字从排行榜上下去?
就连是赵禾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无意间提出来让店铺的掌柜将商户的捐赠明细罗列出来,想要以此来将国营别的铺子的名声打出来,改变一番世人对商户的固有印象,但最后却变成了让世家和商户竞争排名,这般效果着实是出人意料。
不过也多亏了有这么一出,半个月后,整个大昭的粮价算是稳住了。
同时,国营米铺的名声也彻底响彻了整个大昭。
对于任何人,最基本的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性命。在大旱之年,能吃上粮食,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百姓们都快要吃不起大米的时候,终于有一家良心店铺出来,开仓放粮,将整个市面上的粮价稳住,这怎么不引得百姓的欢呼和赞叹?
就在这时候,金瑶找上了赵禾。
金瑶这天过来时,她们刚到信州,赵禾正在房中看着大昭的江河流域,因为干旱,有些支流已经干涸,这一路上,赵禾就见到了好几处,那些河谷处,都尽数露出了河床,不复往日的波光粼粼,赵禾还一脸愁色。而此刻金瑶的脸色却带着几分古怪和笑意,她走进来,直接坐到赵禾对面,朝她面前将手中的一张纸条推了推。
赵禾挑眉,还没打开就抬头看着她,她能认出来金瑶给自己的是国营店铺里私下往来的特制的信纸。
金瑶:“不看看吗?”
--
这消息也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皇宫里。
当赵靖拿到陈素水从外面寄回来的密信时,他扫了一眼,不由笑了笑,随后赵靖问身边的大太监,“只有一封吗?”
太监总管哪里会不明白赵靖这时候其实就是在问他们家公主殿下,不过现在太监总管脑门上忍不住出现细细的汗水,“回禀皇上,奴才今日就只收到这一封信。”
他们家那位公主殿下,自从离京后,就没有朝着皇宫里送来一封信,眼前这种对话,太监总管都不知道已经是第几回。
果然,赵靖闻言后,冷哼一声,“这野惯了的臭丫头。”
太监总管笑眯眯顺着赵靖这句没怎么刻意掩饰的话接了下去,“公主殿下是为了百姓社稷,想来这段时间在外面累了。”
这话其实不假,赵禾的确是有些累。
金瑶虽然是已经将消息发出去,让各地的国营米铺开仓放粮,但她要做的不仅仅是沿途去做一根在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同时她还要琢磨若是接下来仍旧没有雨水,究竟要怎么办。
这水利方面她算不上行家,对于以后要怎么做,她坐在马车上也没有忘记琢磨。
赵禾在忙活的同时,她在离宫前安排的宫妃们,这时候一个个也相当忙碌。
前朝不论什么时候后宫的女人都一个比一个能扯头花,斗嘴都能来个排列组合,但如今后宫中的这些嫔妃,却是再也不见为了一个男人争宠,而是在赵禾无意间的“□□”下,变得忧国忧民了起来。
在赵禾离开后不久,嫔妃们联系着自己娘家,好说歹说,就只有一个要求,让家里人高价买粮食然后平价卖给百姓。
这提议听起来真是太荒唐,就在众世家官员以为不可能真有人这么蠢地做这种事时,偏偏有人做了,还做得大张旗鼓。
沈眉烟本来就是沈必安排在宫里的人,沈必一听说这是赵禾的要求,二话不说,就直接动了府中的银两,到处收购粮食。为了避免混乱,沈必干脆直接让人将粮食送到了国营铺子里。
而国营铺子的掌柜也相当精明,当即就找人立了一块牌匾,在上面注明着上京沈家捐助多少多少石粮食。
如今京城里,就只有国营米铺前有长队排起,来往的百姓都能看见这块牌匾,一时间,上京中夸赞沈家仁义的百姓只多不少。
沈必开了个头,肯定就有家底丰厚的世家坐不住。若是沈必什么都没有做,大家都还能跟平常一样。但沈必动了,而且国营字号的店铺真是太多,第二天沈家捐粮食的消息,就出现在了大昭各个国营字号铺子的牌匾上,这才是真正的风头无两!
沈必这一动,别的世家都还没反应过来,倒是先有一批有钱的商贾之家也纷纷效仿。有头脑的人早就看出来,只要能给国营米铺捐粮,这就是一次免费的“宣传”。大昭境内的国营米铺外面的牌匾上都能出现自己的名字,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容易宣传的吗?
被商户抢了先的世家们这时候终于坐不住了,只能咬着牙,一边骂着沈必,一边从家里抠出银子购粮,再送到国营米铺。
很快,大家发现国营米铺外面这牌匾上的名字竟然是会变动的,谁捐的粮食最多,谁的名字就能排在前面,那就是最显眼的位置。
这一来,就有商户敞开了荷包,开始“加量”。
其实米铺这种并不高明的“激将”,却愣是将有钱人家和世家的“胜负欲”给激了起来。
世家怎么能容忍自己被商户给压一头?顿时从一开始的“意思意思”变成了“真刀实干”,那样子恨不得有把家底都要掏空的气势在里面。而商户觉得这种全国性的宣传简直机不可失,又哪里能让自己的名字从排行榜上下去?
就连是赵禾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无意间提出来让店铺的掌柜将商户的捐赠明细罗列出来,想要以此来将国营别的铺子的名声打出来,改变一番世人对商户的固有印象,但最后却变成了让世家和商户竞争排名,这般效果着实是出人意料。
不过也多亏了有这么一出,半个月后,整个大昭的粮价算是稳住了。
同时,国营米铺的名声也彻底响彻了整个大昭。
对于任何人,最基本的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性命。在大旱之年,能吃上粮食,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百姓们都快要吃不起大米的时候,终于有一家良心店铺出来,开仓放粮,将整个市面上的粮价稳住,这怎么不引得百姓的欢呼和赞叹?
就在这时候,金瑶找上了赵禾。
金瑶这天过来时,她们刚到信州,赵禾正在房中看着大昭的江河流域,因为干旱,有些支流已经干涸,这一路上,赵禾就见到了好几处,那些河谷处,都尽数露出了河床,不复往日的波光粼粼,赵禾还一脸愁色。而此刻金瑶的脸色却带着几分古怪和笑意,她走进来,直接坐到赵禾对面,朝她面前将手中的一张纸条推了推。
赵禾挑眉,还没打开就抬头看着她,她能认出来金瑶给自己的是国营店铺里私下往来的特制的信纸。
金瑶:“不看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