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
在各方吃瓜路的讨论之中,时间转眼到了晚上7点30,前面的冰舞、女单等项目的短节目比赛已经结束,而大多数人期盼已久的男单短节目比赛即将开始。
中国杯的冰舞、男女单、双人滑等单项目上,均是12位(对)参赛选手,在男单项目上,12位参赛选手是分为两个参赛小组,然后各组分别上场热身后依序比赛。
在这场比赛之中,苏哲毫无疑问身在第一小组,同时,他也将是第一位登场比赛的选手。
在16-17赛季中,大奖赛选手的登场顺序曾由最初规定的按照选手国际排名倒序出场改为由选手抽签后按照签序登场,因为在此之前,选手们在按照世界排名倒序出场时,花滑项目的打分上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那就是’出场顺序影响打分成绩’。
裁判组在面对出场顺序靠前的选手时,都会较为严苛,国际滑联为了打破这种情况,避免这种因为选手世界排名所带来的天然歧视,在16-17赛季的大奖赛上试行了抽签登场的方式,但是因为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在本赛季重新又换回了按照世界排名倒序登场的方式。
现场,在看到苏哲和与他同组的选手们踏上冰场开始热身后,原本还算安静的观众席中爆发了今天比赛以来最热烈的欢呼声。
四面看台上,在见到苏哲登场后,观众们口中就频繁地出现同一个名字,就连许多日本冰迷们口中也叫出了’苏’的姓氏发音。
裁判席处,大奖赛的国际裁判对于现场突然兴奋火热起来的状态有些无法理解,裁判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微微拧起眉头——按照出场顺序,第一组登场热身的6位选手成绩都不算顶尖,并不像是能够在中国拥有这么多粉丝拥趸的样子,那么这些中国观众的兴奋是因为赛场上的那位中国选手吗?
可是这个中国选手只是一个拥有一场中国国内赛经验的新人,他竟然会拥有这样高的人气吗?
不少裁判都眯着眼,仔细看了一眼手里苏哲的资料,然后对赛场上正在热身的苏哲投去了审视的目光。
第186章 平行世界花滑篇(33)
冰面上,苏哲正在简单回顾自己的步法位置和跳跃节点。
就如许多冰迷关心的一样,之前第一版《微风吹拂》的步法编排和组合旋转在难度上确实有所不足,在这段时间以来,他与伊莉莎还有教练崔毅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覆的调整,在今天的比赛之中,他所要表演的就是重新编排过的《微风吹拂》。
在苏哲正在冰上进行热身练习的同时,裁判席上的裁判们也将目光锁定在了他的身上,试图找出这个选手超出其他人的表现所在。
安德森是一名资深的花滑裁判,对于目前国际排名靠前的选手都留有一定的印象,对于中国国内的成年组选手,在他的记忆中,表现最好的分别是王与许两位选手,但是这两者在他印象中的人气并没有到达这样的高度。
而从现场的呼声中来看,观众们正在热切期盼的,显然是那位名为苏哲的新人选手。
安德森与边上的裁判同伴对视了一眼,挑了挑眉,继续关注起这位新人选手的热身状态。
选手们的热身并不会在冰面上全力以赴,但是从选手热身的状态上,也可以大致观察出选手的实力,例如选手在冰面上滑行的技巧以及部分动作连接、艺术表达等。
理论上来说,在短节目第一组上场热身练习的选手之中,在裁判的眼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憾与不足,例如有的选手不擅长滑行,在冰面上的滑行速度堪称‘走冰’,有的选手技术合格,但是肢体表达僵硬让人难以感受到艺术上的美感,也有的选手相对于比较向上艺术上的表达,但是技术上则会有所不足。
对于安德森来说,多年的裁判生涯让他对选手的表现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但是此时在冰面上正在热身练习的苏哲让他对自己一贯以来的判断标准产生了些许的怀疑。
滑行?
用刃深、速度流畅,在冰面上几乎像是没有用力,看起来十分出众。
动作连接?
刚刚有一个跳接旋转,转换也非常自然,旋转稳定、快速,旋转的动作转换之间也毫无迟滞。
艺术美感?
噢,这个中国的新人选手,在美感上简直有超卓的天赋,只是简单的热身阶段而已,他的滑行中所带来的那种柔软温和的微风吹拂感,让他简直像是一个风的精灵。
不仅是安德森,他身边的其他裁判也对苏哲的表现有些惊讶,这个从未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的中国选手,似乎有着超出他们预料之中的实力?
裁判们在互相安静地对视之后,重新将视线转向冰面上,继续保持他们关注的视线。
观众席上,观众们并没有注意到裁判们细微的动作,对于冰迷和吃瓜路们来说,抓紧苏哲在场的这有限的时间,多看一看冰面上的这个人才是重点。
只可惜,热身时间只有短暂的6分钟,在6分钟的时间过去之后,其他5位选手陆续退场,许一鹤在退场前特地绕到苏哲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然后,现场的冰面上很快只剩下苏哲一人。
体育频道的解说间中,负责解说此次比赛的,仍旧是知名花滑解说林雅。
对于今天的这场比赛,她同样怀抱着十分的兴趣,在工作之外,她也有关注冰雪王国这个花滑论坛以及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上对于苏哲表现的讨论,网络上大部分冰迷关心的问题,也是她所关心的。
--
中国杯的冰舞、男女单、双人滑等单项目上,均是12位(对)参赛选手,在男单项目上,12位参赛选手是分为两个参赛小组,然后各组分别上场热身后依序比赛。
在这场比赛之中,苏哲毫无疑问身在第一小组,同时,他也将是第一位登场比赛的选手。
在16-17赛季中,大奖赛选手的登场顺序曾由最初规定的按照选手国际排名倒序出场改为由选手抽签后按照签序登场,因为在此之前,选手们在按照世界排名倒序出场时,花滑项目的打分上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那就是’出场顺序影响打分成绩’。
裁判组在面对出场顺序靠前的选手时,都会较为严苛,国际滑联为了打破这种情况,避免这种因为选手世界排名所带来的天然歧视,在16-17赛季的大奖赛上试行了抽签登场的方式,但是因为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在本赛季重新又换回了按照世界排名倒序登场的方式。
现场,在看到苏哲和与他同组的选手们踏上冰场开始热身后,原本还算安静的观众席中爆发了今天比赛以来最热烈的欢呼声。
四面看台上,在见到苏哲登场后,观众们口中就频繁地出现同一个名字,就连许多日本冰迷们口中也叫出了’苏’的姓氏发音。
裁判席处,大奖赛的国际裁判对于现场突然兴奋火热起来的状态有些无法理解,裁判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微微拧起眉头——按照出场顺序,第一组登场热身的6位选手成绩都不算顶尖,并不像是能够在中国拥有这么多粉丝拥趸的样子,那么这些中国观众的兴奋是因为赛场上的那位中国选手吗?
可是这个中国选手只是一个拥有一场中国国内赛经验的新人,他竟然会拥有这样高的人气吗?
不少裁判都眯着眼,仔细看了一眼手里苏哲的资料,然后对赛场上正在热身的苏哲投去了审视的目光。
第186章 平行世界花滑篇(33)
冰面上,苏哲正在简单回顾自己的步法位置和跳跃节点。
就如许多冰迷关心的一样,之前第一版《微风吹拂》的步法编排和组合旋转在难度上确实有所不足,在这段时间以来,他与伊莉莎还有教练崔毅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覆的调整,在今天的比赛之中,他所要表演的就是重新编排过的《微风吹拂》。
在苏哲正在冰上进行热身练习的同时,裁判席上的裁判们也将目光锁定在了他的身上,试图找出这个选手超出其他人的表现所在。
安德森是一名资深的花滑裁判,对于目前国际排名靠前的选手都留有一定的印象,对于中国国内的成年组选手,在他的记忆中,表现最好的分别是王与许两位选手,但是这两者在他印象中的人气并没有到达这样的高度。
而从现场的呼声中来看,观众们正在热切期盼的,显然是那位名为苏哲的新人选手。
安德森与边上的裁判同伴对视了一眼,挑了挑眉,继续关注起这位新人选手的热身状态。
选手们的热身并不会在冰面上全力以赴,但是从选手热身的状态上,也可以大致观察出选手的实力,例如选手在冰面上滑行的技巧以及部分动作连接、艺术表达等。
理论上来说,在短节目第一组上场热身练习的选手之中,在裁判的眼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憾与不足,例如有的选手不擅长滑行,在冰面上的滑行速度堪称‘走冰’,有的选手技术合格,但是肢体表达僵硬让人难以感受到艺术上的美感,也有的选手相对于比较向上艺术上的表达,但是技术上则会有所不足。
对于安德森来说,多年的裁判生涯让他对选手的表现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但是此时在冰面上正在热身练习的苏哲让他对自己一贯以来的判断标准产生了些许的怀疑。
滑行?
用刃深、速度流畅,在冰面上几乎像是没有用力,看起来十分出众。
动作连接?
刚刚有一个跳接旋转,转换也非常自然,旋转稳定、快速,旋转的动作转换之间也毫无迟滞。
艺术美感?
噢,这个中国的新人选手,在美感上简直有超卓的天赋,只是简单的热身阶段而已,他的滑行中所带来的那种柔软温和的微风吹拂感,让他简直像是一个风的精灵。
不仅是安德森,他身边的其他裁判也对苏哲的表现有些惊讶,这个从未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的中国选手,似乎有着超出他们预料之中的实力?
裁判们在互相安静地对视之后,重新将视线转向冰面上,继续保持他们关注的视线。
观众席上,观众们并没有注意到裁判们细微的动作,对于冰迷和吃瓜路们来说,抓紧苏哲在场的这有限的时间,多看一看冰面上的这个人才是重点。
只可惜,热身时间只有短暂的6分钟,在6分钟的时间过去之后,其他5位选手陆续退场,许一鹤在退场前特地绕到苏哲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然后,现场的冰面上很快只剩下苏哲一人。
体育频道的解说间中,负责解说此次比赛的,仍旧是知名花滑解说林雅。
对于今天的这场比赛,她同样怀抱着十分的兴趣,在工作之外,她也有关注冰雪王国这个花滑论坛以及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上对于苏哲表现的讨论,网络上大部分冰迷关心的问题,也是她所关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