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分别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总字数为十七万一千二百四十字,其中当以《孟子》的字数最多,足足占了十五万字,而其余的只有两万多字罢了,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足足十九万一千一百五十二个字。
这九本书加在一起总共三十六万多字,不算进书院之前所学时间,只算入学以后,赵平安寒窗苦读六年,哪怕他每日只背上一百多个字,这三十六万字的背诵也足够了。
打开考卷,第一题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_______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__________。
第二题
唯天下至诚,__________知天地之化育。
……
考题足足有好几页,都是些诸如此类的从四书五经中挑出来的题目,整场考试只有一个多时辰,赵平安更愿意以小时来计算,差不多就是两个半小时。
时间虽然相对有些紧凑,但也足够,不是什么大问题,似他们考试都是先在稿纸上写上一份,然后等写得差不多了觉得都正确了再誊抄在考卷上。整张考卷最好一字都不要出错,能够显得卷面会更加整洁,但若是出错了也没办法,只能说影响排名。
只不过是最基础的背默和补充内容罢了,他能背出来,旁人也能背得出来,但这考试也不光只考背诵,字体也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赵平安真的要感谢从前教他写字的那老秀才,如今他这一笔字都是那老先生一把手给教出来的。
童子试不是乡试,童子试人数多,就像过筛网一样,每场考三天,每场都会进行排名,上榜后的考生会间隔两个月再进行下一场的考试。
如今的考卷都是分开发放,并不需要熬夜去写,但等到乡试的时候便就不同,需要连夜来考。
每场考试快结束的时候会有考官做提醒,防止他们忘了时间,等到考试时间到了,考官们便会走到号舍前收走这答卷。
在这里还有一项是需要注意的,因为他们如今的考卷都是墨水写就,所以还要晾晒一定的时间。若是写完就交上去,两张纸粘连到一起,不仅是影响到自己,更是会影响到旁人。所以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极少有人去做。若是实在来不及,变就拿旁的吸水的纸沾一沾。
这考场内不考试的时间里,学生们是可以走动的,毕竟他们还要吃饭。考场也会提供饭食,但大都比较清淡,都是些水煮菜。
至于出恭,也就是上茅房,不管你内心想不想上,最好都要去一趟,清清肠胃,不然万一下午考试的时候闹肚子可就麻烦了,所以此时,考场内的茅房门口早已排了一列人。
中午的时间还长着,赵平安也不着急,便在这门口排着队,而来排队的人里自然有相熟的学子围在一处去核对答案,跟前世一样。
赵平安没有凑上去,也没有仔细去听,他实在懒得去想那考卷的事情,一来是比较有信心,二来便是考都考完了,想这些也没什么用,万一哪处错了等到下午考试的时候还更是会影响心情。
他排队的时候,早上排在他前头的那位大哥也站在他旁边的队伍前,见到赵平安时他还主动打了声招呼问他考得怎么样。
赵平安抬头望天:“会做的都做了,听天由命呗!”
那人以为他是没有考好,便安慰了两句:“你年龄还小,之后考试的机会还多着呢,你如今几岁了?”
“十一了”
那人听他这么说还有些难以置信,他原本以为赵平安应当也有十二三,只不过个头比旁人小些罢了,没曾想他如今才十一,不禁感叹:“果然是少年出英才。”
赵平安没去接这话,转而又问:“哥哥今年贵庚?”
“我比你大上几岁,今年十七。”
“嗯,哥哥年龄也不大。”
不过说起十七岁,赵平安不禁又想起了姜鱼林,旁人十七岁的时候才刚刚去考试,而姜鱼林早已中了举……
他身边就有个少年英才。
两人聊了几句便互换了姓名,那少年人姓时,叫时瑞,今年已是第二次来考试,之前也来参加过,过了第一场,在第二场便败下阵来。
“这么说来,时大哥十四岁时便过了县试,想来今年定会大放异彩。”
时瑞听他这么讲心中也是高兴,觉得自己这次确实考的不错也反过来夸赞起赵平安,两人互相吹捧,倒是引的旁边众人频频观望。
赵平安还听见旁边人群里有人小声吐出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一百一十三章 炭笔
他转头看去, 那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说话时吹胡子瞪眼的,赵平安想着眼下毕竟是科举的时间, 他也不想惹事,便没再多言。
总归这人三四十岁了连童生都没中, 恐怕这次也是悬,与他纠结这么多做甚?
两人不再说话, 等上了茅房又回了号舍去休息吃了些东西,下午便要进行下一场的考试。
第二场考“墨义”,这“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
今年的“帖经”有七十八道题, 而这“墨义”则是有二十道, 也是挑选了四书五经中一句或一小段让考生来进行翻译。不必非要与标准解释一字不差, 意思差不多即可。这就相当于现代的文言文翻译,只不过又加了些自己的理解。
--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足足十九万一千一百五十二个字。
这九本书加在一起总共三十六万多字,不算进书院之前所学时间,只算入学以后,赵平安寒窗苦读六年,哪怕他每日只背上一百多个字,这三十六万字的背诵也足够了。
打开考卷,第一题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_______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__________。
第二题
唯天下至诚,__________知天地之化育。
……
考题足足有好几页,都是些诸如此类的从四书五经中挑出来的题目,整场考试只有一个多时辰,赵平安更愿意以小时来计算,差不多就是两个半小时。
时间虽然相对有些紧凑,但也足够,不是什么大问题,似他们考试都是先在稿纸上写上一份,然后等写得差不多了觉得都正确了再誊抄在考卷上。整张考卷最好一字都不要出错,能够显得卷面会更加整洁,但若是出错了也没办法,只能说影响排名。
只不过是最基础的背默和补充内容罢了,他能背出来,旁人也能背得出来,但这考试也不光只考背诵,字体也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赵平安真的要感谢从前教他写字的那老秀才,如今他这一笔字都是那老先生一把手给教出来的。
童子试不是乡试,童子试人数多,就像过筛网一样,每场考三天,每场都会进行排名,上榜后的考生会间隔两个月再进行下一场的考试。
如今的考卷都是分开发放,并不需要熬夜去写,但等到乡试的时候便就不同,需要连夜来考。
每场考试快结束的时候会有考官做提醒,防止他们忘了时间,等到考试时间到了,考官们便会走到号舍前收走这答卷。
在这里还有一项是需要注意的,因为他们如今的考卷都是墨水写就,所以还要晾晒一定的时间。若是写完就交上去,两张纸粘连到一起,不仅是影响到自己,更是会影响到旁人。所以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极少有人去做。若是实在来不及,变就拿旁的吸水的纸沾一沾。
这考场内不考试的时间里,学生们是可以走动的,毕竟他们还要吃饭。考场也会提供饭食,但大都比较清淡,都是些水煮菜。
至于出恭,也就是上茅房,不管你内心想不想上,最好都要去一趟,清清肠胃,不然万一下午考试的时候闹肚子可就麻烦了,所以此时,考场内的茅房门口早已排了一列人。
中午的时间还长着,赵平安也不着急,便在这门口排着队,而来排队的人里自然有相熟的学子围在一处去核对答案,跟前世一样。
赵平安没有凑上去,也没有仔细去听,他实在懒得去想那考卷的事情,一来是比较有信心,二来便是考都考完了,想这些也没什么用,万一哪处错了等到下午考试的时候还更是会影响心情。
他排队的时候,早上排在他前头的那位大哥也站在他旁边的队伍前,见到赵平安时他还主动打了声招呼问他考得怎么样。
赵平安抬头望天:“会做的都做了,听天由命呗!”
那人以为他是没有考好,便安慰了两句:“你年龄还小,之后考试的机会还多着呢,你如今几岁了?”
“十一了”
那人听他这么说还有些难以置信,他原本以为赵平安应当也有十二三,只不过个头比旁人小些罢了,没曾想他如今才十一,不禁感叹:“果然是少年出英才。”
赵平安没去接这话,转而又问:“哥哥今年贵庚?”
“我比你大上几岁,今年十七。”
“嗯,哥哥年龄也不大。”
不过说起十七岁,赵平安不禁又想起了姜鱼林,旁人十七岁的时候才刚刚去考试,而姜鱼林早已中了举……
他身边就有个少年英才。
两人聊了几句便互换了姓名,那少年人姓时,叫时瑞,今年已是第二次来考试,之前也来参加过,过了第一场,在第二场便败下阵来。
“这么说来,时大哥十四岁时便过了县试,想来今年定会大放异彩。”
时瑞听他这么讲心中也是高兴,觉得自己这次确实考的不错也反过来夸赞起赵平安,两人互相吹捧,倒是引的旁边众人频频观望。
赵平安还听见旁边人群里有人小声吐出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一百一十三章 炭笔
他转头看去, 那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说话时吹胡子瞪眼的,赵平安想着眼下毕竟是科举的时间, 他也不想惹事,便没再多言。
总归这人三四十岁了连童生都没中, 恐怕这次也是悬,与他纠结这么多做甚?
两人不再说话, 等上了茅房又回了号舍去休息吃了些东西,下午便要进行下一场的考试。
第二场考“墨义”,这“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
今年的“帖经”有七十八道题, 而这“墨义”则是有二十道, 也是挑选了四书五经中一句或一小段让考生来进行翻译。不必非要与标准解释一字不差, 意思差不多即可。这就相当于现代的文言文翻译,只不过又加了些自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