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话听在旁人耳中。
众人“……”
这算什么诀窍?
哪个进士不是先秀才,再举人,然后才是进士。
还有,努力读书……能考上进士的哪个不努力读书?
众人纷纷缠着老太太,让她再多说些,最好是说出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诀窍。
老太太有些无奈,知道这些都是望子成龙的主儿,却也只能回道:“老身说得都是实话,学堂的夫子都说,读书要先读厚再读薄,偏偏有些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理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哪能行?估计到秀才也就止步了。”
众人一听,哀叹一声,想着自己身边的那些读书人……还别说,有许多还真是这样。
说读吧,也读了,提问吧,也还行,问题出在哪儿呢?这些人有个通病,少了股灵气,还多了几分的酸腐。
读书这种事,强求不来,有些孩子喜欢读书,就比方说姜鱼林,哪怕不用催促,他也是那么一副性子,但有些孩子天生就不喜欢读书,就比方说姜鱼墨。
他不愿意读,家里还能拿刀逼着他不成?
牛不喝水强按头,到底是一个无心,一个有意,打着为“牛”好的心意,却全然不顾“牛”的想法。
又听老太太再道:“这两个孩子,读书,却又不死读书,他们是真看进去了。”
“不然,我们一家子好几口人,一个个没功没名的,要不是祖宗烧高香了,怎么能养出来这两个有出息的?”
众人琢磨着,的确也是这么个理儿,有些事情不是光几句话就能解释的清的,话说到这份上也差不多了。
众人当即又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老太太,想不到您一介白身,竟有这等眼界,我等佩服。”
“唉?这话你说的可就不对了。”老太太忽然开口。
“在下说错话了?”那人满脸疑惑。
老太太点点头,直起了腰板,一脸认真:“谁说老身是白身,老身可是有诰命在身的。”
“诰命夫人?”
一群人惊讶的瞪大了眼睛,据他们所知,姜鱼林如今还只是七品,如何能给老太太讨诰命?
说到这里,老太太高昂着头,很是得意:“老身的诰命可是自己挣的,说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
棉花的事情,朝廷还没有对外宣布,所以关于改良棉花纺线工艺的事情老太太也不便多说,但众人偏偏央求着她再多说两句。
“老太太,您再多说两句,让我等开开眼界。”
“就是就是,老太太,您再多说两句嘛!”
如此,老太太也只好赶鸭子上架一般,皱着一张老脸,“勉为其难”的说道:“别的事不好说,但这件事你们一定知道,就这条路上有个炭笔铺子,各位可听说了?”
“这炭笔如今风靡一时,我等自然听过。”
“要说这铺子,可是挣老了钱了,还有这炭笔,也不知是怎么制出来的?”
说着,这人还从怀里掏出一只被纸包裹的炭笔,左瞧瞧右瞧瞧。
“对对对,如今京都还有几个不知道的?别说我们这些本地人,这炭笔店的名声怕是早传到外头去了。”
听到这里,老太太很是得意,莫说是嘴角,连眼睛都是往上挑的。
众人见状,纷纷小心猜测:“莫不是这炭笔店铺子就是您家开的?”
站在老太太后头的一大家子人,看着自家老太太这副得意样子,忍不住憋了笑。
只见老太太拍了拍胸脯,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区区一个铺子算什么?这炭笔就是老身改良的。”
老太太只用了改良这个词,没说发明,毕竟这发明人可不是她。
赵平安当初把这活计丢给她,从柳条烧的炭笔到如今能够普及开来,两年间,她可是付出了不少努力才有了今日这个成就,这会儿拿出来吹吹牛,不过分。
当然,老太太拿出来说嘴的这个话题选的也够好,够妙,够精辟,众人原本还纳闷儿赵平安这又会制冰又会制糖,还改良兵粮的本事是跟谁学的,原来是这位啊!
“果然是有其奶必有其孙,老太太,您教了个好孙子啊!”
“原来状元郎的本事都是跟您学的。”
老太太:“老身觉得,你们应当是误会了。”
“哪儿不对?”
“不是他跟我学的,是老身跟他学的。”
第两百八十五章 祖坟冒青烟也开始内卷……
夸街游行结束以后就是各回各家, 不过,姜鱼林的小院地方不够大,赵平安买的那套宅子如今还不能住人, 所以众人晚上暂且得在客栈落脚。
这会儿,人都齐聚在姜鱼林的那处小院儿。
说起来, 打从这小宅子买了之后,家里头还是头一回过来, 小是小点儿,不过他们也不常来,将就一下也就是了。
等到他回去之后,鸟爷早已准备好一只雄鹰展翅的风筝交到他手上, 说让他在外头放一会儿再进去。
赵平安眨眨眼, 也不明白这又是什么风俗, 但还是听话的接过了风筝线。
这雄鹰形状的风筝鸟爷早已放飞,赵平安只管拿着线轴, 紧拽一下,再松一松线就是, 说实话, 这还是他两辈子头一回放风筝, 倒也有趣。
等到这风筝线被他放完, 风筝也飞到力所能及的最高处, 只见鸟爷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小剪刀,对着他手边线轴的风筝线就剪了下去。
--
众人“……”
这算什么诀窍?
哪个进士不是先秀才,再举人,然后才是进士。
还有,努力读书……能考上进士的哪个不努力读书?
众人纷纷缠着老太太,让她再多说些,最好是说出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诀窍。
老太太有些无奈,知道这些都是望子成龙的主儿,却也只能回道:“老身说得都是实话,学堂的夫子都说,读书要先读厚再读薄,偏偏有些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理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哪能行?估计到秀才也就止步了。”
众人一听,哀叹一声,想着自己身边的那些读书人……还别说,有许多还真是这样。
说读吧,也读了,提问吧,也还行,问题出在哪儿呢?这些人有个通病,少了股灵气,还多了几分的酸腐。
读书这种事,强求不来,有些孩子喜欢读书,就比方说姜鱼林,哪怕不用催促,他也是那么一副性子,但有些孩子天生就不喜欢读书,就比方说姜鱼墨。
他不愿意读,家里还能拿刀逼着他不成?
牛不喝水强按头,到底是一个无心,一个有意,打着为“牛”好的心意,却全然不顾“牛”的想法。
又听老太太再道:“这两个孩子,读书,却又不死读书,他们是真看进去了。”
“不然,我们一家子好几口人,一个个没功没名的,要不是祖宗烧高香了,怎么能养出来这两个有出息的?”
众人琢磨着,的确也是这么个理儿,有些事情不是光几句话就能解释的清的,话说到这份上也差不多了。
众人当即又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老太太,想不到您一介白身,竟有这等眼界,我等佩服。”
“唉?这话你说的可就不对了。”老太太忽然开口。
“在下说错话了?”那人满脸疑惑。
老太太点点头,直起了腰板,一脸认真:“谁说老身是白身,老身可是有诰命在身的。”
“诰命夫人?”
一群人惊讶的瞪大了眼睛,据他们所知,姜鱼林如今还只是七品,如何能给老太太讨诰命?
说到这里,老太太高昂着头,很是得意:“老身的诰命可是自己挣的,说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
棉花的事情,朝廷还没有对外宣布,所以关于改良棉花纺线工艺的事情老太太也不便多说,但众人偏偏央求着她再多说两句。
“老太太,您再多说两句,让我等开开眼界。”
“就是就是,老太太,您再多说两句嘛!”
如此,老太太也只好赶鸭子上架一般,皱着一张老脸,“勉为其难”的说道:“别的事不好说,但这件事你们一定知道,就这条路上有个炭笔铺子,各位可听说了?”
“这炭笔如今风靡一时,我等自然听过。”
“要说这铺子,可是挣老了钱了,还有这炭笔,也不知是怎么制出来的?”
说着,这人还从怀里掏出一只被纸包裹的炭笔,左瞧瞧右瞧瞧。
“对对对,如今京都还有几个不知道的?别说我们这些本地人,这炭笔店的名声怕是早传到外头去了。”
听到这里,老太太很是得意,莫说是嘴角,连眼睛都是往上挑的。
众人见状,纷纷小心猜测:“莫不是这炭笔店铺子就是您家开的?”
站在老太太后头的一大家子人,看着自家老太太这副得意样子,忍不住憋了笑。
只见老太太拍了拍胸脯,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区区一个铺子算什么?这炭笔就是老身改良的。”
老太太只用了改良这个词,没说发明,毕竟这发明人可不是她。
赵平安当初把这活计丢给她,从柳条烧的炭笔到如今能够普及开来,两年间,她可是付出了不少努力才有了今日这个成就,这会儿拿出来吹吹牛,不过分。
当然,老太太拿出来说嘴的这个话题选的也够好,够妙,够精辟,众人原本还纳闷儿赵平安这又会制冰又会制糖,还改良兵粮的本事是跟谁学的,原来是这位啊!
“果然是有其奶必有其孙,老太太,您教了个好孙子啊!”
“原来状元郎的本事都是跟您学的。”
老太太:“老身觉得,你们应当是误会了。”
“哪儿不对?”
“不是他跟我学的,是老身跟他学的。”
第两百八十五章 祖坟冒青烟也开始内卷……
夸街游行结束以后就是各回各家, 不过,姜鱼林的小院地方不够大,赵平安买的那套宅子如今还不能住人, 所以众人晚上暂且得在客栈落脚。
这会儿,人都齐聚在姜鱼林的那处小院儿。
说起来, 打从这小宅子买了之后,家里头还是头一回过来, 小是小点儿,不过他们也不常来,将就一下也就是了。
等到他回去之后,鸟爷早已准备好一只雄鹰展翅的风筝交到他手上, 说让他在外头放一会儿再进去。
赵平安眨眨眼, 也不明白这又是什么风俗, 但还是听话的接过了风筝线。
这雄鹰形状的风筝鸟爷早已放飞,赵平安只管拿着线轴, 紧拽一下,再松一松线就是, 说实话, 这还是他两辈子头一回放风筝, 倒也有趣。
等到这风筝线被他放完, 风筝也飞到力所能及的最高处, 只见鸟爷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小剪刀,对着他手边线轴的风筝线就剪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