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化肥厂的工作热门得紧,不是城市户口,考不上正常。”宋光辉说得直白,这是优先考虑城里人了。
“今天你来得正好,正好收了个收音机,据说是老毛子那边的,你瞅瞅能修吗?”
李泽宝眼睛一亮:“那边的东西可不好弄到,我也不确定能不能修。”
“等会你直接过去,今天建友应该在那边。”宋光辉掏出一个印有牡丹花的烟盒,递给李泽宝一支,“走,先去拿毛巾被单。”
宋光辉他们这个基地是在仙河市的老街东街那边,也是最热闹的区域,原来的私营店都改成了国营店或公私合营。
李泽宝在东街中间的丁字巷拐进去,在巷尾右拐,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这是一栋两层的石头房子,院子里种着一棵桂花树。
杜建友等几个年轻人挽着袖子,正在堂屋里用砂纸磨木头。
“宝哥,你来了。”杜建友率先打招呼道,往他身后看了眼,“史知青没来?”
“她没空。”李泽宝摇摇头,“光辉说新收了台老毛子的收音机,我瞧瞧。”
他跟史佳瑞学了几天,其实心里也没底。
“这东西我们拆开看过了,都快被那些人砸烂了,外壳破裂,里头好多零件掉落,有点悬。”
杜建友跟李泽宝说着情况,两人上了二楼,从柜子里拿出墙壁夹层里的收音机。
李泽宝打开外壳,看了一眼,眉头就皱得紧紧的,“我可能也修不了。”
毕竟他还在初入门,顶多对矿石收音机了解多一些。
如果只是电子元件坏了,杜建友他们就能更换了,肯定还有其他问题。
“改天史知青有空了,我让她过来看看。”李泽宝也不敢替史佳瑞做决定。
这收音机看上去几乎都要报废了。
杜建友有些可惜,“这东西要是修不好,只能拆了元件卖钱了。”
老毛子的二手收音机,还是比较值钱的,如果修不好确实挺可惜的,只卖二手元件有点亏。
仙河市的电子元件等大多是从F省的省会福市传来的,价格要贵上一点,对于无线电爱好者来说,钱包挺痛苦的。
如果有时间,李泽宝挺愿意留下来和杜建友他们研究、自制收音机的,可草菇的事儿不能拖。
他跟杜建友聊了几句,就连忙去赶车了。
等李泽宝回到大队,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他匆忙把锅里温着的饭吃完,就去菇棚找史佳瑞。
本来在屋里午休的耿连听到动静,想出来问问招工考试的结果,结果发现李泽宝已经不见人影了。
李泽宝在菇棚那找到史佳瑞,把草菇降价的事儿说了一遍,却发现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你就不担心吗?”这情绪也太稳了吧。
“我预料到了。”史佳瑞说,这个价格只能是短期的,占着青黄不接以及菌类稀少的便利。
随着产量的提升,正常的话,新鲜草菇应该在六分至一毛之间,干草菇应该在六七毛之间。
但是四毛的价格能维持一段时间,给大队和村民们信心,扭转菇棚的初始局势,就已经足够了。
“那现在怎么做?”
“继续扩大生产,逐步降价,除了机械厂,还要跟农副食品店、农贸场等联系下,扩大购买人群。”
在石东红掌握了这些技巧后,接下去就是晒干草菇、找干货渠道的事儿,总之,还不到闲下来的时候。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包裹
史佳瑞和李泽宝仔细说着后续的计划, 目前还是先以鲜菇销售为主。
降价看似亏了,但实际上,可以扩大销售范围。
而对于机械厂,他们可以让步, 毕竟以后要请机械厂帮忙的事儿还多着呢。
她的想法是, 让李泽宝找宋光辉, 主动谈一谈这鲜菇销售渠道的事儿,以这样开头,后续要是谈到降价的事儿,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宋立志作为机械厂的食堂采购主任,有自己的圈子,他要是愿意帮忙介绍,总比李泽宝自己找容易。
但关于价格订多少,两人的意见不是很一致。
史佳瑞觉得可以一次性降到两毛以下,但是李泽宝不认可。
她不由有些头疼,让她做研究肯定没问题,让她定价算账, 还是算了吧。
李泽宝认为价格降得太快了, 难免会给人草菇不好的印象, 还是得一步步往下降。
两人还在商讨着时,“叮铃铃”一阵响,回头看去,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驮着个军绿色的大包,是邮局的快递员洪大叔。
“李泽宝李知青,有你的包裹, 这是包裹单。”洪大叔显然认识李泽宝, 直接把单子递过来。
“多谢洪大叔。”李泽宝接过包裹单, 一看日期,是前天就送到的了。
不过正常,整个东川公社就一个邮递员,可不轮流着送吗?
“你们大队还有个叫史佳瑞的知青吗?这有她的信和包裹。”
李泽宝刚签好字,听到洪大叔的话,不由笑道:“真巧,她就是。”他指着一旁的史佳瑞说道。
史佳瑞闻言有些惊讶,谁寄来的?
她接过信和包裹单,一看寄信人和地址,管宜,粤省。
竟是原身的母亲。
“多谢!”史佳瑞签了字,捏着薄薄的信封,不由有些走神。
--
“今天你来得正好,正好收了个收音机,据说是老毛子那边的,你瞅瞅能修吗?”
李泽宝眼睛一亮:“那边的东西可不好弄到,我也不确定能不能修。”
“等会你直接过去,今天建友应该在那边。”宋光辉掏出一个印有牡丹花的烟盒,递给李泽宝一支,“走,先去拿毛巾被单。”
宋光辉他们这个基地是在仙河市的老街东街那边,也是最热闹的区域,原来的私营店都改成了国营店或公私合营。
李泽宝在东街中间的丁字巷拐进去,在巷尾右拐,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
这是一栋两层的石头房子,院子里种着一棵桂花树。
杜建友等几个年轻人挽着袖子,正在堂屋里用砂纸磨木头。
“宝哥,你来了。”杜建友率先打招呼道,往他身后看了眼,“史知青没来?”
“她没空。”李泽宝摇摇头,“光辉说新收了台老毛子的收音机,我瞧瞧。”
他跟史佳瑞学了几天,其实心里也没底。
“这东西我们拆开看过了,都快被那些人砸烂了,外壳破裂,里头好多零件掉落,有点悬。”
杜建友跟李泽宝说着情况,两人上了二楼,从柜子里拿出墙壁夹层里的收音机。
李泽宝打开外壳,看了一眼,眉头就皱得紧紧的,“我可能也修不了。”
毕竟他还在初入门,顶多对矿石收音机了解多一些。
如果只是电子元件坏了,杜建友他们就能更换了,肯定还有其他问题。
“改天史知青有空了,我让她过来看看。”李泽宝也不敢替史佳瑞做决定。
这收音机看上去几乎都要报废了。
杜建友有些可惜,“这东西要是修不好,只能拆了元件卖钱了。”
老毛子的二手收音机,还是比较值钱的,如果修不好确实挺可惜的,只卖二手元件有点亏。
仙河市的电子元件等大多是从F省的省会福市传来的,价格要贵上一点,对于无线电爱好者来说,钱包挺痛苦的。
如果有时间,李泽宝挺愿意留下来和杜建友他们研究、自制收音机的,可草菇的事儿不能拖。
他跟杜建友聊了几句,就连忙去赶车了。
等李泽宝回到大队,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他匆忙把锅里温着的饭吃完,就去菇棚找史佳瑞。
本来在屋里午休的耿连听到动静,想出来问问招工考试的结果,结果发现李泽宝已经不见人影了。
李泽宝在菇棚那找到史佳瑞,把草菇降价的事儿说了一遍,却发现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你就不担心吗?”这情绪也太稳了吧。
“我预料到了。”史佳瑞说,这个价格只能是短期的,占着青黄不接以及菌类稀少的便利。
随着产量的提升,正常的话,新鲜草菇应该在六分至一毛之间,干草菇应该在六七毛之间。
但是四毛的价格能维持一段时间,给大队和村民们信心,扭转菇棚的初始局势,就已经足够了。
“那现在怎么做?”
“继续扩大生产,逐步降价,除了机械厂,还要跟农副食品店、农贸场等联系下,扩大购买人群。”
在石东红掌握了这些技巧后,接下去就是晒干草菇、找干货渠道的事儿,总之,还不到闲下来的时候。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包裹
史佳瑞和李泽宝仔细说着后续的计划, 目前还是先以鲜菇销售为主。
降价看似亏了,但实际上,可以扩大销售范围。
而对于机械厂,他们可以让步, 毕竟以后要请机械厂帮忙的事儿还多着呢。
她的想法是, 让李泽宝找宋光辉, 主动谈一谈这鲜菇销售渠道的事儿,以这样开头,后续要是谈到降价的事儿,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宋立志作为机械厂的食堂采购主任,有自己的圈子,他要是愿意帮忙介绍,总比李泽宝自己找容易。
但关于价格订多少,两人的意见不是很一致。
史佳瑞觉得可以一次性降到两毛以下,但是李泽宝不认可。
她不由有些头疼,让她做研究肯定没问题,让她定价算账, 还是算了吧。
李泽宝认为价格降得太快了, 难免会给人草菇不好的印象, 还是得一步步往下降。
两人还在商讨着时,“叮铃铃”一阵响,回头看去,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驮着个军绿色的大包,是邮局的快递员洪大叔。
“李泽宝李知青,有你的包裹, 这是包裹单。”洪大叔显然认识李泽宝, 直接把单子递过来。
“多谢洪大叔。”李泽宝接过包裹单, 一看日期,是前天就送到的了。
不过正常,整个东川公社就一个邮递员,可不轮流着送吗?
“你们大队还有个叫史佳瑞的知青吗?这有她的信和包裹。”
李泽宝刚签好字,听到洪大叔的话,不由笑道:“真巧,她就是。”他指着一旁的史佳瑞说道。
史佳瑞闻言有些惊讶,谁寄来的?
她接过信和包裹单,一看寄信人和地址,管宜,粤省。
竟是原身的母亲。
“多谢!”史佳瑞签了字,捏着薄薄的信封,不由有些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