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根据型号,分为小号【电池款】、桌面款【插电款】。
史佳瑞对于那个自行车电风扇表示感兴趣,竟然是两个车轮都是风扇,很特别的想法。
这个外壳确定后,需要跟福市塑料厂定制外壳,彩色带图案的,对塑料厂也是一种挑战。
毕竟要参加交易会的,质量肯定不能孬。
但这回,史佳瑞就不打算去福市了,因为大石大队的夏收开始了,她打算请假回去几天,看看农机的实际使用效果。
第75章 你运气好
去福市定制风扇外壳, 由林向阳他们三人一起去,陈绍兴留在农机部坐镇。
史佳瑞还算顺利地请到了假。
她要下乡查看农机的使用情况,看是否有要改进的地方。
陈绍兴没理由反对,农机确实需要改进, 若是不符合农民的使用习惯, 那生产再多也枉然, 谁会想买呢?
毕竟钱又不是大风刮过来的。
史佳瑞很早就去东街菜店等着,才坐上大队来送草菇的拖拉机。
“史知青,你要回大队,太棒了。”石有田很高兴,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李泽宝递给史佳瑞一把新鲜的稻草,让她靠内侧坐一点,减少颠簸感。
“大队还忙得过来吗?”
“暂时没有问题。”李泽宝点头,“在菇棚工作的人一样参加双抢,就是劳动量比其他人少一些。”
史佳瑞敏锐抓住一点,“大队的记工分模式改了?”
“是的。”李泽宝点头, “我觉得效果还挺好的。”
只要把这个份量做完, 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 比如侍候自家的自留地、做手工等等。
“我还以为执行不了。”史佳瑞说,毕竟按按天数记工分,是大部分地区的模式,改变就意味着跟别人不一样。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忌讳跟别人不一样,也比较担心出头。
“大队长是当兵的, 新支书也是当兵的, 他们之间其实还挺有共同点的。”
所以他们磨合起来也很快。
这个改工分的制度, 严格说起来,真正反对的只有石东明这个会计了。
他认为会不好做账,工分增多,导致年末结算工分值不好看。
第二生产队的新队长石大丰吸取石大陆的教训,不跟大队部反着来,反正大头的责任不在他身上。
那劳改可不是好受的事儿。
石在峰一旦被说服,加上石大春等人的支持,少数人的反对根本就无所谓,这个改革很快就实施起来。
大队队员们肯定是有人反对的,特别是那些喜欢浑水摸鱼的人,不用干什么事又把工分混到手,多爽啊!
这样一改革,就得老老实实干活,否则就扣工分,哪能接受?
然而新支书一言九鼎,闹也没用,反而还受罚,有同样想法的人都蔫了。
每个人负责的是不同的地,哪一块地出了问题,很快就能找到责任人,想浑水摸鱼,不可能。
“这对知青们来说,可能不是好事。”史佳瑞说,知青们本来就不擅长干活,按量算工分,要比村民更难。
“我觉得也不是坏事,起码公平。”李泽宝说。
“对了,关于干草菇送秋季交易会的事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但样品已经送上去了,支书说会找下战友帮忙问问情况。”
史佳瑞琢磨着,这个支书挺有能量的,“对了,支书也是我们仙河市人吗?”
“不是,他是福市人,叫潘庆,在战场上左手没了,退役下来,安排到我们大队当支书。”
史佳瑞听着有些奇怪,这在福市没有合适的职位吗?随便一个厂的保卫科都能进得去吧。
特别是福市现在又新建了塑料二厂,以及824要建的日化厂,都是要招人的,战场上退下来的兵,在背景上绝对没有问题,很好安排呀。
史佳瑞没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
拖拉机到了机械厂,交接好后,车子出了城,直接往东川公社而去。
到公社的时候,天微微亮,但已经能看到公社社员们拿着工具去地里收稻子。
车子到了大队部门口,刚好每个小队队长带着人来领工具。
他们看到史佳瑞,高兴地大声打招呼:“史知青,你回来啦!”
“大家早上好。”史佳瑞笑着说,她忍不住看向石在峰旁边的那个独臂男人。
他似乎因为刚退役的关系,身上的气势还没收起来,除了石在峰,其他人都不敢跟他靠近或对视。
潘庆看到史佳瑞,发现她比资料中说的看起来还要小,关键是不惧怕自己,有趣。
他朝史佳瑞点了下头。
李泽宝注意到这点,心里松了口气,看来新支书对史佳瑞的印象不错。
史佳瑞打算回知青点吃早饭,却被李金兰拉去家里吃早饭。
完后她就马不停蹄地去田里,亲眼看着水稻的收割盛景,以及她最关注的,脱粒机的使用。
以前要安排青壮年来脱粒,而现在这事交给了年纪大点的人,其他人专心割稻子。
六月天的天气,跟孩子似的,说变就变,所以一切就要快。
十二台的脱粒机,一个小队四台,同时启动,那效率真的是杠杠的。
当然,传统的稻桶等也没取消,但对比起来真的差太多。
--
史佳瑞对于那个自行车电风扇表示感兴趣,竟然是两个车轮都是风扇,很特别的想法。
这个外壳确定后,需要跟福市塑料厂定制外壳,彩色带图案的,对塑料厂也是一种挑战。
毕竟要参加交易会的,质量肯定不能孬。
但这回,史佳瑞就不打算去福市了,因为大石大队的夏收开始了,她打算请假回去几天,看看农机的实际使用效果。
第75章 你运气好
去福市定制风扇外壳, 由林向阳他们三人一起去,陈绍兴留在农机部坐镇。
史佳瑞还算顺利地请到了假。
她要下乡查看农机的使用情况,看是否有要改进的地方。
陈绍兴没理由反对,农机确实需要改进, 若是不符合农民的使用习惯, 那生产再多也枉然, 谁会想买呢?
毕竟钱又不是大风刮过来的。
史佳瑞很早就去东街菜店等着,才坐上大队来送草菇的拖拉机。
“史知青,你要回大队,太棒了。”石有田很高兴,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李泽宝递给史佳瑞一把新鲜的稻草,让她靠内侧坐一点,减少颠簸感。
“大队还忙得过来吗?”
“暂时没有问题。”李泽宝点头,“在菇棚工作的人一样参加双抢,就是劳动量比其他人少一些。”
史佳瑞敏锐抓住一点,“大队的记工分模式改了?”
“是的。”李泽宝点头, “我觉得效果还挺好的。”
只要把这个份量做完, 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 比如侍候自家的自留地、做手工等等。
“我还以为执行不了。”史佳瑞说,毕竟按按天数记工分,是大部分地区的模式,改变就意味着跟别人不一样。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忌讳跟别人不一样,也比较担心出头。
“大队长是当兵的, 新支书也是当兵的, 他们之间其实还挺有共同点的。”
所以他们磨合起来也很快。
这个改工分的制度, 严格说起来,真正反对的只有石东明这个会计了。
他认为会不好做账,工分增多,导致年末结算工分值不好看。
第二生产队的新队长石大丰吸取石大陆的教训,不跟大队部反着来,反正大头的责任不在他身上。
那劳改可不是好受的事儿。
石在峰一旦被说服,加上石大春等人的支持,少数人的反对根本就无所谓,这个改革很快就实施起来。
大队队员们肯定是有人反对的,特别是那些喜欢浑水摸鱼的人,不用干什么事又把工分混到手,多爽啊!
这样一改革,就得老老实实干活,否则就扣工分,哪能接受?
然而新支书一言九鼎,闹也没用,反而还受罚,有同样想法的人都蔫了。
每个人负责的是不同的地,哪一块地出了问题,很快就能找到责任人,想浑水摸鱼,不可能。
“这对知青们来说,可能不是好事。”史佳瑞说,知青们本来就不擅长干活,按量算工分,要比村民更难。
“我觉得也不是坏事,起码公平。”李泽宝说。
“对了,关于干草菇送秋季交易会的事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但样品已经送上去了,支书说会找下战友帮忙问问情况。”
史佳瑞琢磨着,这个支书挺有能量的,“对了,支书也是我们仙河市人吗?”
“不是,他是福市人,叫潘庆,在战场上左手没了,退役下来,安排到我们大队当支书。”
史佳瑞听着有些奇怪,这在福市没有合适的职位吗?随便一个厂的保卫科都能进得去吧。
特别是福市现在又新建了塑料二厂,以及824要建的日化厂,都是要招人的,战场上退下来的兵,在背景上绝对没有问题,很好安排呀。
史佳瑞没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
拖拉机到了机械厂,交接好后,车子出了城,直接往东川公社而去。
到公社的时候,天微微亮,但已经能看到公社社员们拿着工具去地里收稻子。
车子到了大队部门口,刚好每个小队队长带着人来领工具。
他们看到史佳瑞,高兴地大声打招呼:“史知青,你回来啦!”
“大家早上好。”史佳瑞笑着说,她忍不住看向石在峰旁边的那个独臂男人。
他似乎因为刚退役的关系,身上的气势还没收起来,除了石在峰,其他人都不敢跟他靠近或对视。
潘庆看到史佳瑞,发现她比资料中说的看起来还要小,关键是不惧怕自己,有趣。
他朝史佳瑞点了下头。
李泽宝注意到这点,心里松了口气,看来新支书对史佳瑞的印象不错。
史佳瑞打算回知青点吃早饭,却被李金兰拉去家里吃早饭。
完后她就马不停蹄地去田里,亲眼看着水稻的收割盛景,以及她最关注的,脱粒机的使用。
以前要安排青壮年来脱粒,而现在这事交给了年纪大点的人,其他人专心割稻子。
六月天的天气,跟孩子似的,说变就变,所以一切就要快。
十二台的脱粒机,一个小队四台,同时启动,那效率真的是杠杠的。
当然,传统的稻桶等也没取消,但对比起来真的差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