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在场之人,莫不震撼。
风带着血的气味,吹过了渭河,向着远方飘散而去。
王庭之中,目答站在一处高地之上,遥望南方。
这过去的一年,于他而言,仿佛比一生还要漫长煎熬。他看起来苍老了十年。
如今的这个位子,他从前也不是不曾想过,而今也可算是得偿所愿。但他却未曾想过,最后会是如此情状。
曾经叱咤风云雄心勃勃,如今一切如朝露消散。
不管他和炽舒,或是别的什么人,他们之间曾经如何的相互防备,乃至势不两立,然而有一点,从不曾改变:南面那座当世最为繁华的壮丽之城,是他们世代以来的共同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至少在他,已是做了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所以最后,他才会和炽舒再次妥协,助力反攻。
然而现在,仿佛虚梦一场,一切以这样的结局而收场了。
纵然万分不甘,他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已是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战争。失去幽燕,能够支撑大战的补给几乎断绝了。因为起初的轻敌和后来的战场失误,大量的青壮年死在了战场之上,再也没能归来。那些人,也是儿子、丈夫和父亲,女人和孩子的绝望哭声,日夜回荡在王庭之外。
曾经他们离梦想是如此之近,仿佛只差一步。
他们的天命,仍旧未绝。他只能和自己如此说道。只要蛰伏,隐忍下去,待到将来,他们还是能卷土重来,实现梦想。
然而,面对着那个正如日中天的帝国,他们的天命,当真还在?
他怅然的目光,转向了雁门的方向。
他知道,他们最大的敌人,那个曾高坐长安朝堂并一手谋定了这场国运之战的人,或许此刻,正也站在那里的某个自己所不知的地方。
他不知对方所想为何,但是自己,此生此世,怕是再也不能踏足其上了。
风呼号着吹过,他的惆怅叹息之声,如满地的荒败野草,随风翻卷,散在了茫茫的荒野之中。
……
凯旋大礼结束,宫中赐宴,少帝将亲自接见有功之将。这是莫大的荣耀。萧礼先、赵璞、周庆、张密、杨虎等人,悉数入宫参宴。
姜含元没有去。她以父孝在身冲撞盛宴为由辞谢。当夜,独自留在王府。在书房里,她无意发现当初自己所留的习字,想起往事,不禁失笑,便又翻出他的碑帖,挑亮灯火,坐在灯下,平心静气重新习字。正低着头临帖,王府知事叩门,说是来了拜客。
来人竟是温婠。
知事说,她是在丈夫的陪伴下乘坐马车来的,没有入内,只带来一匣福糕,说是亲手做的,知她回了,送来给她尝味。
姜含元这才想起,长安老派之家,有入冬做糕的习俗,以祈来年福兆,步步登高。
据说,温家当初和周家定亲之后,周家受到压力,父母惶恐,意欲退婚,但周家儿子却心仪温婠,极力反对,顺利成亲之后,夫妇志趣相投,生活平静,但却十分美满。
没有想到,今夜,她竟会给自己送糕。
她看了眼知事呈上的食盒,颇感意外,急忙出来,疾步来到门口,远远地,看见一个女子正朝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车走去。马车之畔,站着一位年轻男子。那男子眉目周正,文质彬彬,正举着一盏灯笼,等着女子。
“婠娘!”
姜含元朝着前方女子的背影唤了一声。
女子停步,回头。
正是温婠。
已是许久不见,温婠模样秀丽如旧,但细看,却又和从前有些不同。她的面容比从前圆润,添了几分少妇的丰腴之感。她的身上罩着一件披风,虽厚,却遮不住小腹的微隆之态,看起来,应当是有孕在身了。
显然,那个正在马车旁等她的男子,应当就是她的丈夫周家公子。
“多谢你的福糕!”姜含元道谢。
“我没想到你会来……但很高兴。倘若你也无事,何妨进来坐坐。”
她向那女子点了点头,最后如此说道。
温婠没有走来,只停在原地,望着她,立了片刻,慢慢地,面上露出笑容,随即衽敛,向她遥遥行了一个郑重的拜谢之礼,随即转身,继续朝着马车走去。
她的丈夫忙将灯笼交给车夫,快步走到她的身畔,先向姜含元也恭敬地躬身,作揖完毕,扶住她的胳膊。
姜含元站在门口,看着她被丈夫小心翼翼地扶着,登上了马车。车夫驱马,车辆缓缓前行,慢慢地,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她没有立刻进去,在王府的门口,停在台阶之上,举目,望着前方。
夜幕刚降临不久,城中已是万家灯火,密若繁星,路口行着正匆忙赶路的归家之人。自街市的方向,她仿佛听到了随风隐隐传来的夹杂着俚语和各种杂音的喧嚣之声。
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长安之夜,普通而平淡。
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和平淡,或许才是白天那场凯旋之礼的最大意义。
姜含元侧耳,静静听了片刻,转身朝里走去。她回到书房,坐下,打开匣盖,从里面拈了一块精心所制的撒了一层细细糖霜的糕点,吃了一口。
清甜而松软,十分可口。
这一夜,她早早入睡,心情平静。
第二天,杨虎的母亲在儿子的护送下,前来拜望。和她同行的,还有杨虎那个名叫阿果的小侄女。
--
风带着血的气味,吹过了渭河,向着远方飘散而去。
王庭之中,目答站在一处高地之上,遥望南方。
这过去的一年,于他而言,仿佛比一生还要漫长煎熬。他看起来苍老了十年。
如今的这个位子,他从前也不是不曾想过,而今也可算是得偿所愿。但他却未曾想过,最后会是如此情状。
曾经叱咤风云雄心勃勃,如今一切如朝露消散。
不管他和炽舒,或是别的什么人,他们之间曾经如何的相互防备,乃至势不两立,然而有一点,从不曾改变:南面那座当世最为繁华的壮丽之城,是他们世代以来的共同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至少在他,已是做了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所以最后,他才会和炽舒再次妥协,助力反攻。
然而现在,仿佛虚梦一场,一切以这样的结局而收场了。
纵然万分不甘,他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已是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战争。失去幽燕,能够支撑大战的补给几乎断绝了。因为起初的轻敌和后来的战场失误,大量的青壮年死在了战场之上,再也没能归来。那些人,也是儿子、丈夫和父亲,女人和孩子的绝望哭声,日夜回荡在王庭之外。
曾经他们离梦想是如此之近,仿佛只差一步。
他们的天命,仍旧未绝。他只能和自己如此说道。只要蛰伏,隐忍下去,待到将来,他们还是能卷土重来,实现梦想。
然而,面对着那个正如日中天的帝国,他们的天命,当真还在?
他怅然的目光,转向了雁门的方向。
他知道,他们最大的敌人,那个曾高坐长安朝堂并一手谋定了这场国运之战的人,或许此刻,正也站在那里的某个自己所不知的地方。
他不知对方所想为何,但是自己,此生此世,怕是再也不能踏足其上了。
风呼号着吹过,他的惆怅叹息之声,如满地的荒败野草,随风翻卷,散在了茫茫的荒野之中。
……
凯旋大礼结束,宫中赐宴,少帝将亲自接见有功之将。这是莫大的荣耀。萧礼先、赵璞、周庆、张密、杨虎等人,悉数入宫参宴。
姜含元没有去。她以父孝在身冲撞盛宴为由辞谢。当夜,独自留在王府。在书房里,她无意发现当初自己所留的习字,想起往事,不禁失笑,便又翻出他的碑帖,挑亮灯火,坐在灯下,平心静气重新习字。正低着头临帖,王府知事叩门,说是来了拜客。
来人竟是温婠。
知事说,她是在丈夫的陪伴下乘坐马车来的,没有入内,只带来一匣福糕,说是亲手做的,知她回了,送来给她尝味。
姜含元这才想起,长安老派之家,有入冬做糕的习俗,以祈来年福兆,步步登高。
据说,温家当初和周家定亲之后,周家受到压力,父母惶恐,意欲退婚,但周家儿子却心仪温婠,极力反对,顺利成亲之后,夫妇志趣相投,生活平静,但却十分美满。
没有想到,今夜,她竟会给自己送糕。
她看了眼知事呈上的食盒,颇感意外,急忙出来,疾步来到门口,远远地,看见一个女子正朝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车走去。马车之畔,站着一位年轻男子。那男子眉目周正,文质彬彬,正举着一盏灯笼,等着女子。
“婠娘!”
姜含元朝着前方女子的背影唤了一声。
女子停步,回头。
正是温婠。
已是许久不见,温婠模样秀丽如旧,但细看,却又和从前有些不同。她的面容比从前圆润,添了几分少妇的丰腴之感。她的身上罩着一件披风,虽厚,却遮不住小腹的微隆之态,看起来,应当是有孕在身了。
显然,那个正在马车旁等她的男子,应当就是她的丈夫周家公子。
“多谢你的福糕!”姜含元道谢。
“我没想到你会来……但很高兴。倘若你也无事,何妨进来坐坐。”
她向那女子点了点头,最后如此说道。
温婠没有走来,只停在原地,望着她,立了片刻,慢慢地,面上露出笑容,随即衽敛,向她遥遥行了一个郑重的拜谢之礼,随即转身,继续朝着马车走去。
她的丈夫忙将灯笼交给车夫,快步走到她的身畔,先向姜含元也恭敬地躬身,作揖完毕,扶住她的胳膊。
姜含元站在门口,看着她被丈夫小心翼翼地扶着,登上了马车。车夫驱马,车辆缓缓前行,慢慢地,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她没有立刻进去,在王府的门口,停在台阶之上,举目,望着前方。
夜幕刚降临不久,城中已是万家灯火,密若繁星,路口行着正匆忙赶路的归家之人。自街市的方向,她仿佛听到了随风隐隐传来的夹杂着俚语和各种杂音的喧嚣之声。
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长安之夜,普通而平淡。
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和平淡,或许才是白天那场凯旋之礼的最大意义。
姜含元侧耳,静静听了片刻,转身朝里走去。她回到书房,坐下,打开匣盖,从里面拈了一块精心所制的撒了一层细细糖霜的糕点,吃了一口。
清甜而松软,十分可口。
这一夜,她早早入睡,心情平静。
第二天,杨虎的母亲在儿子的护送下,前来拜望。和她同行的,还有杨虎那个名叫阿果的小侄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