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迷路的孩子,哭得难以自已。
很快,婢女们寻声赶过来,担忧地问她:“姑娘怎么哭了?”
“我喜欢的东西不见了。”
“是什么东西?”
“是很重要的东西,”颜婧儿哭着摇头:“突然不见了。”
在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喜欢上了这世间最好的男人,以为长大后就能嫁给他。
可是,
有一天发现,他并不是她的。
她很遗憾,很遗憾。
第37章
阳春三月,甫州,禹仓县。
群山脚下,一座白墙青瓦的宅院隐于绿荫之中,宅院最西边的一处小院落四周被许多菩竹覆盖。
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丫头提着食盒,穿过菩竹小径,来到一间屋子门前,叩了叩。
“颜姑娘,这会可忙完了?”
颜婧儿闻见声音,从窗边探头出来,笑道:“快了,师父让我撰录《周礼注疏》四十二卷,现已只剩最后一卷。”
“先吃饭吧,”小丫头叫谷灵,是廖老先生府上管家的孙女,她说道:“山下有人送信来了,说是姑娘家里人写来的。”
颜婧儿眼皮微动,片刻,停笔起身。
谷灵进屋,将食盒摆在桌上,然后从袖中掏出信笺递过去:“刚刚送来的,正好我来给姑娘送饭,就一道带来。”
“多谢谷灵妹妹。”
谷灵咧嘴一笑,露出两个小虎牙,行了一礼后,转身出门了。
颜婧儿坐在饭桌前,边嚼饭边沉默地睨着那封信笺,上头空白一片,也没署名。
那人惯来写信都是这样,外头什么都没写,里头也是薄薄一张纸。写的内容也没什么新意,几乎都是问她住得可还习惯,学问做得如何,可否遇到什么困难。
有时候,不用拆开信,她都能知晓里头内容是什么。
想来这一封也该是如此。
颜婧儿定定的瞧了几眼,将信推开了些,把那盘干笋炒肉搬到近前。
自从跟着廖老先生来了禹仓县后,她就住在这座山涧的别庄里头,庄子颇大,仆人也多,除了廖老先生的家人居住在这,还有廖老先的五个学生也住在这里。
五个学生当中,年纪最小的要数她了。
不过两年去,她如今也十六了,用谷灵的话来说,她已经是个大姑娘。
甫州地处西南,空气潮湿,一开始她是不大习惯的,但后来渐渐的也喜欢上这边宁静的生活。
每日晨起,做的事就是跟着师兄师姐们去给师父请安,之后便是围坐一处,听师父讲学,然后栲校学问,偶尔也会跟随师父出门游学拜访。
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她自己宅在小院子里看书,做功课。
她很喜欢这处幽静的小院,虽偏僻了些,但好在鲜少有人来打扰。看书看得累了,就搬张椅子坐在院中晒太阳。
院子里种了花藤,藤蔓攀着矮墙一直延伸到屋顶上。春天之际,细小的繁花开满整个院落,清风拂过,还能闻到淡淡的幽香。
颜婧儿慢条斯理地嚼饭,那盘干笋炒肉几乎被她吃光。
香蓉从外头抱着晾干的衣裳进来,见桌面上放着封信,问道:“姑娘,大人又写信来了?”
颜婧儿淡淡地嗯了声。
“姑娘为何不拆开看?”香蓉道:“姑娘来甫州两年,大人写了许多信过来了吧?哎呀,奴婢都记不清了。”
“兴许再过不久,就可以回京了呢,姑娘,你说大人会不会派人来接我们?”
当初从京城来的时候,颜婧儿只带了香蓉来,拂夏和素秋都定了人家,再过不久就要归家嫁人,只有香蓉是卖进府中的丫鬟,所以便跟着过来了。
“不看也知道他说什么,”颜婧儿随手拿起信笺拆开,说道:“无非就是那几句……”
她视线一扫,后头的的话渐渐弱了去。
信中内容不多,也就三五句话。除了惯常问她过得好不好之外,末尾处说他来南边巡视赈灾情况,约莫三日后路过甫州,届时顺道接她回去。
“姑娘?”香蓉凑过来:“大人说什么了?”
“说他要来接我们回去。”
“大人亲自来?”
颜婧儿点头,心绪有些复杂,还有些淡淡的沉闷的酸涩。她赌气道:“不是特意来接的,只是顺道路过甫州。”
“这有何区别?”香蓉高兴:“反正大人来接就是了。”
“……”
撰录完《周礼注疏》最后一卷,已经是两天后,离顾景尘所说的三日后经过甫州,也还有一天时间。
颜婧儿想了想,吃过早饭后,就招呼香蓉和谷灵一起下山去县城里买东西。
她打算带点甫州特产回京,届时送给顾叔,还有褚琬宋盈她们。
宋盈和褚琬于半年前从国子监修道堂结业,她们没升学上率性堂,于是也就此告别了国子监的读书生涯。
褚琬家里给她相看人家,褚琬一直反抗,说还不想那么早嫁人。
宋盈没回沂州,因为她青梅竹马的殷哥哥来京城赶考,她就顺道也留在京城。
这次回去,颜婧儿想到还能见到两个好友就觉得开心,下山的脚步也欢快起来。
马车走了约莫两刻钟,后头就有人喊她。
“颜师妹,等等我。”
颜婧儿掀帘子瞧出去,见是宸师兄骑马赶过来。她诧异问:“宸师兄要去哪里?”
--
很快,婢女们寻声赶过来,担忧地问她:“姑娘怎么哭了?”
“我喜欢的东西不见了。”
“是什么东西?”
“是很重要的东西,”颜婧儿哭着摇头:“突然不见了。”
在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喜欢上了这世间最好的男人,以为长大后就能嫁给他。
可是,
有一天发现,他并不是她的。
她很遗憾,很遗憾。
第37章
阳春三月,甫州,禹仓县。
群山脚下,一座白墙青瓦的宅院隐于绿荫之中,宅院最西边的一处小院落四周被许多菩竹覆盖。
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丫头提着食盒,穿过菩竹小径,来到一间屋子门前,叩了叩。
“颜姑娘,这会可忙完了?”
颜婧儿闻见声音,从窗边探头出来,笑道:“快了,师父让我撰录《周礼注疏》四十二卷,现已只剩最后一卷。”
“先吃饭吧,”小丫头叫谷灵,是廖老先生府上管家的孙女,她说道:“山下有人送信来了,说是姑娘家里人写来的。”
颜婧儿眼皮微动,片刻,停笔起身。
谷灵进屋,将食盒摆在桌上,然后从袖中掏出信笺递过去:“刚刚送来的,正好我来给姑娘送饭,就一道带来。”
“多谢谷灵妹妹。”
谷灵咧嘴一笑,露出两个小虎牙,行了一礼后,转身出门了。
颜婧儿坐在饭桌前,边嚼饭边沉默地睨着那封信笺,上头空白一片,也没署名。
那人惯来写信都是这样,外头什么都没写,里头也是薄薄一张纸。写的内容也没什么新意,几乎都是问她住得可还习惯,学问做得如何,可否遇到什么困难。
有时候,不用拆开信,她都能知晓里头内容是什么。
想来这一封也该是如此。
颜婧儿定定的瞧了几眼,将信推开了些,把那盘干笋炒肉搬到近前。
自从跟着廖老先生来了禹仓县后,她就住在这座山涧的别庄里头,庄子颇大,仆人也多,除了廖老先生的家人居住在这,还有廖老先的五个学生也住在这里。
五个学生当中,年纪最小的要数她了。
不过两年去,她如今也十六了,用谷灵的话来说,她已经是个大姑娘。
甫州地处西南,空气潮湿,一开始她是不大习惯的,但后来渐渐的也喜欢上这边宁静的生活。
每日晨起,做的事就是跟着师兄师姐们去给师父请安,之后便是围坐一处,听师父讲学,然后栲校学问,偶尔也会跟随师父出门游学拜访。
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她自己宅在小院子里看书,做功课。
她很喜欢这处幽静的小院,虽偏僻了些,但好在鲜少有人来打扰。看书看得累了,就搬张椅子坐在院中晒太阳。
院子里种了花藤,藤蔓攀着矮墙一直延伸到屋顶上。春天之际,细小的繁花开满整个院落,清风拂过,还能闻到淡淡的幽香。
颜婧儿慢条斯理地嚼饭,那盘干笋炒肉几乎被她吃光。
香蓉从外头抱着晾干的衣裳进来,见桌面上放着封信,问道:“姑娘,大人又写信来了?”
颜婧儿淡淡地嗯了声。
“姑娘为何不拆开看?”香蓉道:“姑娘来甫州两年,大人写了许多信过来了吧?哎呀,奴婢都记不清了。”
“兴许再过不久,就可以回京了呢,姑娘,你说大人会不会派人来接我们?”
当初从京城来的时候,颜婧儿只带了香蓉来,拂夏和素秋都定了人家,再过不久就要归家嫁人,只有香蓉是卖进府中的丫鬟,所以便跟着过来了。
“不看也知道他说什么,”颜婧儿随手拿起信笺拆开,说道:“无非就是那几句……”
她视线一扫,后头的的话渐渐弱了去。
信中内容不多,也就三五句话。除了惯常问她过得好不好之外,末尾处说他来南边巡视赈灾情况,约莫三日后路过甫州,届时顺道接她回去。
“姑娘?”香蓉凑过来:“大人说什么了?”
“说他要来接我们回去。”
“大人亲自来?”
颜婧儿点头,心绪有些复杂,还有些淡淡的沉闷的酸涩。她赌气道:“不是特意来接的,只是顺道路过甫州。”
“这有何区别?”香蓉高兴:“反正大人来接就是了。”
“……”
撰录完《周礼注疏》最后一卷,已经是两天后,离顾景尘所说的三日后经过甫州,也还有一天时间。
颜婧儿想了想,吃过早饭后,就招呼香蓉和谷灵一起下山去县城里买东西。
她打算带点甫州特产回京,届时送给顾叔,还有褚琬宋盈她们。
宋盈和褚琬于半年前从国子监修道堂结业,她们没升学上率性堂,于是也就此告别了国子监的读书生涯。
褚琬家里给她相看人家,褚琬一直反抗,说还不想那么早嫁人。
宋盈没回沂州,因为她青梅竹马的殷哥哥来京城赶考,她就顺道也留在京城。
这次回去,颜婧儿想到还能见到两个好友就觉得开心,下山的脚步也欢快起来。
马车走了约莫两刻钟,后头就有人喊她。
“颜师妹,等等我。”
颜婧儿掀帘子瞧出去,见是宸师兄骑马赶过来。她诧异问:“宸师兄要去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