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间差不多,沈卫民背着背篓回到车厢,直接把小吃扔进空间保鲜。
等赵和出来,两人开车回村。
回到家免不了被责难,沈卫民掏出小吃摆满了一桌子,讨好的笑笑。“在澡堂泡了澡,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李招娣摸摸儿子的头,确实不热了,她叹了一口气。“好了是好事,但是出去的时候,能不能跟爹娘跟你媳妇儿说声?一觉醒来,发现人不见了,你是要把我们担心坏啊。”
沈卫民摸了摸后脑勺,还真忘记这茬儿了。
“吴和平这老小子,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咱们把姿态放的这么低,他还针锋相对,真是为老不尊。”李招娣对这事耿耿于怀。
“不生气,不生气,过年就另选了,这段时间随他折腾去吧。”沈新乾淡淡的说道。
李招娣回头看老儿子上蹿下跳,到底没说什么。
沈卫民康复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腊月下旬。
该去省城送货了。
第128章
去省城交货之前,沈卫民专门去工厂查看货物生产、包装和装筐情况。
“这是货品单,”沈东林递过来一沓单子,分别是商品名、斤数,和装箱情况。
沈卫民接过来,又拿出之前的订货单,一一仔细核对。预定礼盒全都是分装,又按各厂的订单装在长方体竹筐里,一筐正好装二十盒。
所有的竹筐是沈卫民在沈家沟临时找人手工编制的,沈爷做监工,竹筐质量当然是顶好。在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的当下,出货必须要保护,糕点更容易出问题,从沈家沟运货出去至少得换乘三趟,不好好保护根本不能成。
其中最困难的就是成衣厂的货,千斤散称点心。必须得保证圆形背篓光滑没有倒刺,此外里面得垫上厚厚的麦秸,再铺上麻袋,再把货装里,以此才有些保证。
这几天,单是过来帮忙的装箱的沈家沟社员就不下几十人,他们看到沈卫民都笑着喊“厂长”。
沈卫民多数时候只能点头微笑。他太忙了,总是匆匆来匆匆走。
沈卫民核对订单之后,“加上今天,订单量就算完成了。无论如何,在出发前再核对一遍,到省城之后人生地不熟,再发现问题,我们连最基本的补救方法都没有。”
“嗯,我知道,出发之前我会亲自核对一边。”沈东林应道,“放心吧,折损率都已经考虑到在内,问题不大。”
出货不易,虽然到两边供销社并没有反馈回大问题,但是到省城到底路途遥远,并且各工厂都是当年礼交流之用,要求更高些,如论如何都不能出差错。折损率这方面他们准备的很充足。
“嗯。”
“另外,我们至少需要两辆货车,每车最好都有我们厂工人随行。”沈东林沉吟说道。货车是外包,还是自己人跟着让人放心。
“车的问题不用担心,我已经和玻璃厂的蔡秘书打了招呼,预定他们两辆货车,到时候咱们俩跟着过去,出不了岔子。我之前要求的额外要带的货,得分开装车。”货车这边沈卫民已经联系好了,他们的出货量装不满两辆货车。这个时候去省城,要是只送货,额外什么都不干,根本对不起他亲自跑这一趟,所以他准备多带些货。
“货不多,大概是工厂两天的出货量。”沈东林想了想。
沈卫民点点头,“留够两个供销社的货,其余的都装车带走。咱们需要提前一天装车,第二天天亮就出发,现在天短,尽早到省城,免得生意外。我已经和认识的朋友联系过了,他给我们找停车场。到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辛苦一下,在车里守一夜,第二天再去各厂送货。”
虽然还没有出发,沈卫民已经把事情安排好了。在交货之前,都不能掉以轻心,省城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连回转的机会都没有。
这两车货,代表着他们工厂的希望。目前为止,各厂交付的定金,他们已经花出去了大半,虽然说坚果类没有成本,但精面粉、油、白糖、器皿以及各类包装,都是事前投入。即使总体算下来,工厂是稳赚不赔,毕竟他们交货之后还将得到款项,但前提是你得交的出令别人满意的货。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差错。
“我知道,全部按你说的办。省城这边我们两个多费心。家里这边有二哥二嫂坐镇,我们不用担心接下来的生产以及给供销社供货问题。按照之前已经商量好的,工厂到腊月二十八停工,到时候积累的产能足够支撑两边供销社过完年。”
“行。”沈卫民点头答应。
两个人站在厂房门口低声交谈事情,面色严肃,颇像样子。
沈东林和沈卫民在辈分上是叔侄,在工厂是上下级,什么场合应该怎样相处,他们两个分的非常清楚。不过村里人大都是第一次看见。就两个人现在商量事情的模样,就算不知道他们的关系,也能区分出两人的层级。
“你们看三柱子这架势,可真有厂长风范,能管住他七叔。”
敞篷下面坐着几个妇女,她们分工不同,烧锅、看烤箱、还有挑拣干果的,现在天寒地冻,窝在锅炉旁边要暖和很多,几个凑在一起还能说说话,只要不耽误干活,一般不会有人管。
此时有人开口说起沈东林和沈卫民,其他几个都随着看去。正巧看到沈东林说了几句话之后,沈卫民点头答应。猜想应该是沈东林提的意见或者回报的事情得到了沈卫民的认可,很明显的层级关系。
--
等赵和出来,两人开车回村。
回到家免不了被责难,沈卫民掏出小吃摆满了一桌子,讨好的笑笑。“在澡堂泡了澡,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李招娣摸摸儿子的头,确实不热了,她叹了一口气。“好了是好事,但是出去的时候,能不能跟爹娘跟你媳妇儿说声?一觉醒来,发现人不见了,你是要把我们担心坏啊。”
沈卫民摸了摸后脑勺,还真忘记这茬儿了。
“吴和平这老小子,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咱们把姿态放的这么低,他还针锋相对,真是为老不尊。”李招娣对这事耿耿于怀。
“不生气,不生气,过年就另选了,这段时间随他折腾去吧。”沈新乾淡淡的说道。
李招娣回头看老儿子上蹿下跳,到底没说什么。
沈卫民康复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腊月下旬。
该去省城送货了。
第128章
去省城交货之前,沈卫民专门去工厂查看货物生产、包装和装筐情况。
“这是货品单,”沈东林递过来一沓单子,分别是商品名、斤数,和装箱情况。
沈卫民接过来,又拿出之前的订货单,一一仔细核对。预定礼盒全都是分装,又按各厂的订单装在长方体竹筐里,一筐正好装二十盒。
所有的竹筐是沈卫民在沈家沟临时找人手工编制的,沈爷做监工,竹筐质量当然是顶好。在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的当下,出货必须要保护,糕点更容易出问题,从沈家沟运货出去至少得换乘三趟,不好好保护根本不能成。
其中最困难的就是成衣厂的货,千斤散称点心。必须得保证圆形背篓光滑没有倒刺,此外里面得垫上厚厚的麦秸,再铺上麻袋,再把货装里,以此才有些保证。
这几天,单是过来帮忙的装箱的沈家沟社员就不下几十人,他们看到沈卫民都笑着喊“厂长”。
沈卫民多数时候只能点头微笑。他太忙了,总是匆匆来匆匆走。
沈卫民核对订单之后,“加上今天,订单量就算完成了。无论如何,在出发前再核对一遍,到省城之后人生地不熟,再发现问题,我们连最基本的补救方法都没有。”
“嗯,我知道,出发之前我会亲自核对一边。”沈东林应道,“放心吧,折损率都已经考虑到在内,问题不大。”
出货不易,虽然到两边供销社并没有反馈回大问题,但是到省城到底路途遥远,并且各工厂都是当年礼交流之用,要求更高些,如论如何都不能出差错。折损率这方面他们准备的很充足。
“嗯。”
“另外,我们至少需要两辆货车,每车最好都有我们厂工人随行。”沈东林沉吟说道。货车是外包,还是自己人跟着让人放心。
“车的问题不用担心,我已经和玻璃厂的蔡秘书打了招呼,预定他们两辆货车,到时候咱们俩跟着过去,出不了岔子。我之前要求的额外要带的货,得分开装车。”货车这边沈卫民已经联系好了,他们的出货量装不满两辆货车。这个时候去省城,要是只送货,额外什么都不干,根本对不起他亲自跑这一趟,所以他准备多带些货。
“货不多,大概是工厂两天的出货量。”沈东林想了想。
沈卫民点点头,“留够两个供销社的货,其余的都装车带走。咱们需要提前一天装车,第二天天亮就出发,现在天短,尽早到省城,免得生意外。我已经和认识的朋友联系过了,他给我们找停车场。到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辛苦一下,在车里守一夜,第二天再去各厂送货。”
虽然还没有出发,沈卫民已经把事情安排好了。在交货之前,都不能掉以轻心,省城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连回转的机会都没有。
这两车货,代表着他们工厂的希望。目前为止,各厂交付的定金,他们已经花出去了大半,虽然说坚果类没有成本,但精面粉、油、白糖、器皿以及各类包装,都是事前投入。即使总体算下来,工厂是稳赚不赔,毕竟他们交货之后还将得到款项,但前提是你得交的出令别人满意的货。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差错。
“我知道,全部按你说的办。省城这边我们两个多费心。家里这边有二哥二嫂坐镇,我们不用担心接下来的生产以及给供销社供货问题。按照之前已经商量好的,工厂到腊月二十八停工,到时候积累的产能足够支撑两边供销社过完年。”
“行。”沈卫民点头答应。
两个人站在厂房门口低声交谈事情,面色严肃,颇像样子。
沈东林和沈卫民在辈分上是叔侄,在工厂是上下级,什么场合应该怎样相处,他们两个分的非常清楚。不过村里人大都是第一次看见。就两个人现在商量事情的模样,就算不知道他们的关系,也能区分出两人的层级。
“你们看三柱子这架势,可真有厂长风范,能管住他七叔。”
敞篷下面坐着几个妇女,她们分工不同,烧锅、看烤箱、还有挑拣干果的,现在天寒地冻,窝在锅炉旁边要暖和很多,几个凑在一起还能说说话,只要不耽误干活,一般不会有人管。
此时有人开口说起沈东林和沈卫民,其他几个都随着看去。正巧看到沈东林说了几句话之后,沈卫民点头答应。猜想应该是沈东林提的意见或者回报的事情得到了沈卫民的认可,很明显的层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