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一时哗然,报纸上的时评也渐渐转了风向,不仅开始唱衰帝国政府,而且甚至还有胆大的预言袁氏帝位坐不稳、这所谓“□□”终将是昙花一现,最终还要走回共和的路。
这于白家人而言可真是晴天霹雳!
沉稳如白老先生都不免开始慌乱了,最开始还能强撑着一张硬嘴、怒斥报纸上的时评都是一派胡言,说什么陛下英明神武、帝国必然能传个千秋万代;可后来他儿子白清平也从政府里带回了绝密的消息,说陛下已被近来蜂起的战事折磨得龙体欠安,同时政府在外交上也受到了不少挫败,兴许……兴许……
“兴许什么!”白老先生狠狠一拍桌子,瞪着自己的长子大声怒喝,一双老眼狠狠地瞪着,简直像要溢出血来了。
润熙和润崇从没见过如此失态的祖父,当时便都吓哭了,纷纷扑在他们同样惊慌失措的母亲怀里打着哆嗦;而实际上他们已至不惑之年的父亲也没好到哪里去,面对着自己的亲爹同样是噤若寒蝉,只觉得一张嘴是被人抹上了浆糊、连说一个字都感到万分为难。
“兴许……”可他终于还是在白老先生的逼视下颤颤巍巍地答了,每个字里都藏着无尽的恐惧和叹息,“兴许……帝国真要保不住了。”
1916年3月22日,帝国政府三路攻滇计划正式宣告失败,全国战事频发暴丨动不断,日本与西洋诸国亦拒绝再对袁政府进行声援,袁氏遂被迫颁令废止洪宪年号吊销帝制、仍居大总统位。
这个自1915年12月12日起才开始筹备建立的“□□”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101天,甚至还没来得及正式对外宣布,便极其匆忙狼狈地宣告了自己的覆灭。
第74章 轰然 这、这怎么可能!
一个国家的兴衰究竟能多深刻地影响一个家族的命运?
此前整整23年白清嘉都不曾想过这个问题, 可1916年3月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却把她从一场安逸恬淡的梦中揪了起来、逼迫她睁开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究竟有多么凶残无情。
噩梦的开端是政府在5月下发的一道密令——停止兑现,禁止提取银行现款。
这是极有渊源的举措,可以一路追溯到1915年的货币增发, 彼时大总统还以为自己真能在帝位上坐得稳当, 为了筹备登基而命令几家银行增发货币, 可这印钱的速度还是没有花钱快, 仅交通银行一家就在1915年垫了4750万的资;而跟滇军打起仗以后形势就更糟了,就算逼迫达官显贵们购买公债也解决不了问题, 军饷的大漏洞就那么明晃晃摆在那儿,怎么能不拿钱去填?唉,印钱吧,再多印一些, 就算明知道这样会导致货币疯狂贬值、国家经济崩溃也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印,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可这钱也不能无限制地印下去,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已远远超出了银行手里的兑换准备金, 在这动荡的局势里谁还能相信政府发的破纸?当然更愿意持有相对保值的银元, 于是银行越没钱民众们就反而越想去兑换银元,银行于是告了急, 随时都有被挤兑破产的风险。
政府一看这情景真是忧心如焚, 一意想阻止银行破产,于是天才地想出了一条解决方案:不兑。
这真是太聪明了——对啊,只要禁止全国上下去兑换银元不就行了么?货币贬值就贬值吧,都是一个国家的同胞, 难道连这点赤诚的爱国心都不能有么?
大总统心一横,终于决定罔顾此前十数年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努力、冒着彻底摧毁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下发秘密停兑令,可这命令最多只能瞒过底下的老百姓,还能瞒过那些消息灵通的高官显贵们么?官僚政客们一听到风声跑得比谁都快, 一个个都忙不迭地赶到银行门口要求兑现,随后消息终于不胫而走,普通的民众也跟着蜂拥而至,包括京津一带在内的若干北方城市都发生了严重的挤兑。
如此风雨飘摇的局势让一向温吞不管事的贺敏之都着了急,与她相识的夫人太太们最近都忙着让家里的佣人去银行排队取钱,整个北京城都是一副落拓的末日光景,她也不禁为之惶惶,开始忐忑地拉着丈夫追问了:“宏景……那咱们呢?咱们要不要也派人去银行取钱?”
彼时白老先生也已被糟糕透顶的时局折磨掉了一层皮,他可不是贺敏之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富太太,身在政局之中他听到的消息比寻常人驳杂上百倍,他已经感觉到袁氏大势已去,而自己拼命追求了一生的权势与富贵似乎也将像镜花水月一样离自己远去。
他能怎么办?人生无非一场豪赌,一旦开局便是愿赌服输,眼下他能做的也许仅仅只是尽量挽回损失——去银行取钱?也可以,但那不重要,因为他的户头原本就不剩什么盈余了,只有最后一万大洋的救命钱;真正占大头的是他此前买的几十万公债,它们几乎掏空了他的家底,如今大总统既已失势,那他就要想法子把钱拿回来了。
白老先生动作了起来,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当初大总统得势时他可以百般逢迎万般讨好,如今帝国已然陨落、袁氏已沦为困兽,那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委曲求全?他联合多家共同给总统府递请愿书,要求政府归还他们此前的捐资,态度甚为坚决。
可是商人再无耻还能无耻过那些蝇营狗苟的政客么?大总统都懒得亲自过问此事,随意摆摆手便将一切推给了自己的财政大臣解决,对方也很圆滑,表面上笑眯眯地应付着他们这帮债主,背地里却又指挥着银行开了印钱的机器,刷刷刷刷刷刷,没几下就印好了新钱,不多不少正正好几十万,一分钱也没亏欠。
--
这于白家人而言可真是晴天霹雳!
沉稳如白老先生都不免开始慌乱了,最开始还能强撑着一张硬嘴、怒斥报纸上的时评都是一派胡言,说什么陛下英明神武、帝国必然能传个千秋万代;可后来他儿子白清平也从政府里带回了绝密的消息,说陛下已被近来蜂起的战事折磨得龙体欠安,同时政府在外交上也受到了不少挫败,兴许……兴许……
“兴许什么!”白老先生狠狠一拍桌子,瞪着自己的长子大声怒喝,一双老眼狠狠地瞪着,简直像要溢出血来了。
润熙和润崇从没见过如此失态的祖父,当时便都吓哭了,纷纷扑在他们同样惊慌失措的母亲怀里打着哆嗦;而实际上他们已至不惑之年的父亲也没好到哪里去,面对着自己的亲爹同样是噤若寒蝉,只觉得一张嘴是被人抹上了浆糊、连说一个字都感到万分为难。
“兴许……”可他终于还是在白老先生的逼视下颤颤巍巍地答了,每个字里都藏着无尽的恐惧和叹息,“兴许……帝国真要保不住了。”
1916年3月22日,帝国政府三路攻滇计划正式宣告失败,全国战事频发暴丨动不断,日本与西洋诸国亦拒绝再对袁政府进行声援,袁氏遂被迫颁令废止洪宪年号吊销帝制、仍居大总统位。
这个自1915年12月12日起才开始筹备建立的“□□”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101天,甚至还没来得及正式对外宣布,便极其匆忙狼狈地宣告了自己的覆灭。
第74章 轰然 这、这怎么可能!
一个国家的兴衰究竟能多深刻地影响一个家族的命运?
此前整整23年白清嘉都不曾想过这个问题, 可1916年3月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却把她从一场安逸恬淡的梦中揪了起来、逼迫她睁开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究竟有多么凶残无情。
噩梦的开端是政府在5月下发的一道密令——停止兑现,禁止提取银行现款。
这是极有渊源的举措,可以一路追溯到1915年的货币增发, 彼时大总统还以为自己真能在帝位上坐得稳当, 为了筹备登基而命令几家银行增发货币, 可这印钱的速度还是没有花钱快, 仅交通银行一家就在1915年垫了4750万的资;而跟滇军打起仗以后形势就更糟了,就算逼迫达官显贵们购买公债也解决不了问题, 军饷的大漏洞就那么明晃晃摆在那儿,怎么能不拿钱去填?唉,印钱吧,再多印一些, 就算明知道这样会导致货币疯狂贬值、国家经济崩溃也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印,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可这钱也不能无限制地印下去,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已远远超出了银行手里的兑换准备金, 在这动荡的局势里谁还能相信政府发的破纸?当然更愿意持有相对保值的银元, 于是银行越没钱民众们就反而越想去兑换银元,银行于是告了急, 随时都有被挤兑破产的风险。
政府一看这情景真是忧心如焚, 一意想阻止银行破产,于是天才地想出了一条解决方案:不兑。
这真是太聪明了——对啊,只要禁止全国上下去兑换银元不就行了么?货币贬值就贬值吧,都是一个国家的同胞, 难道连这点赤诚的爱国心都不能有么?
大总统心一横,终于决定罔顾此前十数年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努力、冒着彻底摧毁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下发秘密停兑令,可这命令最多只能瞒过底下的老百姓,还能瞒过那些消息灵通的高官显贵们么?官僚政客们一听到风声跑得比谁都快, 一个个都忙不迭地赶到银行门口要求兑现,随后消息终于不胫而走,普通的民众也跟着蜂拥而至,包括京津一带在内的若干北方城市都发生了严重的挤兑。
如此风雨飘摇的局势让一向温吞不管事的贺敏之都着了急,与她相识的夫人太太们最近都忙着让家里的佣人去银行排队取钱,整个北京城都是一副落拓的末日光景,她也不禁为之惶惶,开始忐忑地拉着丈夫追问了:“宏景……那咱们呢?咱们要不要也派人去银行取钱?”
彼时白老先生也已被糟糕透顶的时局折磨掉了一层皮,他可不是贺敏之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富太太,身在政局之中他听到的消息比寻常人驳杂上百倍,他已经感觉到袁氏大势已去,而自己拼命追求了一生的权势与富贵似乎也将像镜花水月一样离自己远去。
他能怎么办?人生无非一场豪赌,一旦开局便是愿赌服输,眼下他能做的也许仅仅只是尽量挽回损失——去银行取钱?也可以,但那不重要,因为他的户头原本就不剩什么盈余了,只有最后一万大洋的救命钱;真正占大头的是他此前买的几十万公债,它们几乎掏空了他的家底,如今大总统既已失势,那他就要想法子把钱拿回来了。
白老先生动作了起来,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当初大总统得势时他可以百般逢迎万般讨好,如今帝国已然陨落、袁氏已沦为困兽,那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委曲求全?他联合多家共同给总统府递请愿书,要求政府归还他们此前的捐资,态度甚为坚决。
可是商人再无耻还能无耻过那些蝇营狗苟的政客么?大总统都懒得亲自过问此事,随意摆摆手便将一切推给了自己的财政大臣解决,对方也很圆滑,表面上笑眯眯地应付着他们这帮债主,背地里却又指挥着银行开了印钱的机器,刷刷刷刷刷刷,没几下就印好了新钱,不多不少正正好几十万,一分钱也没亏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