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到还剩二十多个时,就可以了,这些剩下的留着这两日吃。
剥了这样就,杨稔早就想尝尝这鲜甜的嫩玉米了,是以根本不停歇的去煮玉米吃了。
陈如松也不闲着,“媳妇你煮玉米,我去烧一烧菜地,免得蝗虫的虫卵又长出来。”
“好。”菜地今日烧完,明日就得去田地里烧了,虫卵都得烧了,不然过些时日就又有蝗虫了。
玉米很快煮好,杨稔首先夹出来给在菜地干活的陈如松吃。
吃着嫩玉米,陈如松又跟媳妇感叹道:“幸好这玉米长好了,否则田地什么都收不回来。”
杨稔手里也吃着嫩玉米,点头回应着,“希望这次之后就没有灾害了,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
自家靠着存粮和存银,安全的度过了干旱,可这存银也在慢慢减少,要是还有灾害,自家也不会多好过。
“是啊。”陈如松也希望接下来安安稳稳的,否则田地一直没有产出,会出现大乱的。
在玉米彻底晒干之前,餐桌上的食物都是玉米,单纯的水煮整根玉米,或者一粒粒的煮玉米粥,或者是炒玉米。
一家人也从一开始的爱吃到吃腻,好在玉米已经都晒干了,便是要吃,也是吃玉米糊糊了,而晒干的玉米能保存很久,不会这么早吃。
回到了早饭喝野菜大米粥,晚饭吃大米饭配腊肉炒菜的日子。
杨稔自己都松了口气,这会她不能再说自己爱吃嫩玉米了,得缓一些时日才能喜欢上了。
如今还是灾害期间,家里还是得省一些,是以还是一日两顿,只不过会煮的多一些,吃得饱饱的。
而儿子小景因为要念书,还是一日三顿的,不过就算不念书,小孩也得吃饱吃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蝗灾过后,大家都是靠着存粮以及抢收回来的玉米过日子。
第49章 高束脩
因为县城的粮铺早在蝗灾来临就关了门, 一直没再开张。
今年这年只怕又是冷冷清清的度过了,杨稔心里估计。
好在她如今是真的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两年的口粮, 就不信还好转不过来, 若是那样,自家有再多的粮食也是没用的,天灾太严重会变成乱世的。
心里底气十足,精神也好, 这时候家里没事, 杨稔开始给家人缝制衣裳,因着干旱, 家里已经三年未做新衣裳, 衣服都快穿烂了。
不管怎样,今年一家三口是要做一套新衣裳的, 等过年的时候穿,希望新年新气象,明年能好过起来。
一直缝制到下午,陈如松接儿子回来了。
停好驴车,小景跳下车,跑进屋子,嘴上欢快的喊道:“娘, 我回来了。”
听见声音, 杨稔脸上浮上笑容, 放下手里的东西,蹲下搂着儿子,“回来啦,饿不饿?要不要吃块米糕?”
因着如今粮食都贵, 杨稔自己却喜食米糕,这些时日已经学着自己研究着做了,虽不如买来的好吃,可也不难吃,饿了吃一两块充饥十分方便。
今日恰好还有几块,若是儿子饿了,吃这个正好。
小孩子容易饿,小景立马点头。
美滋滋的吃着米糕,他并没有出去找伙伴玩,而是拿出书来一边吃米糕一边看书。
夫妻俩看着欣慰,他们没有要求儿子一定要一直看书背书,可儿子自己有这个想法却是最好不过的,家里只是普通老百姓,虽挂着义门陈氏的名,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个陈氏只是个名,还得靠自身努力。
不想影响儿子看书,夫妻俩走开一些。
过会儿就要煮晚饭了,杨稔索性就来到厨房,看看晚上吃什么菜好。
来到厨房,陈如松将刚刚得知的事情说出:“私塾先生说这几年天灾,粮食太贵,养家困难,日后的束脩要交粮食,按从前的粮价来交。”
“如今蝗灾刚过,怕是粮食的价格比上次你陪着大哥去买还高一些,十几倍,干旱伊始就已经涨到一月两百文的束脩了,这会又这样,便是又涨了几倍的束脩。”也就是一月要一两多,文房四宝还是自家买,这一年下去就十几两银钱了。
“若是答应,每月就要五十斤稻谷,三月便是一石。”陈如松估算出来。
听着这数,杨稔有些生气,语气有些不好道:“合着这是算好的,三月交一次,一次便是一石,可真会算。”
“我今儿没答应,打算明日送小景时看看别的孩子家里是怎么想的,如今这粮食可是买不到的,先生要吃粮食,这没什么,可换成干旱前的粮价是决不成的,便是十倍的粮价都是亏的。”陈如松也是不满私塾先生的要求,将事情告诉媳妇也只是让她知道有这个事,至于如何解决,他来就好。
“他若是同意按十倍的粮价换,也不是不行,只是一定要私塾的所有学生家里都是这样的换法。”若是十倍的粮价,一月的束脩就是几斤稻谷,家里还是能腾出来的。
媳妇这样一说,陈如松明白过来,“或许那冯先生的目的就是这个,只是先说出来,学生的爹娘未必会答应,这才先将过分的要求提出,之后再退一些,也就能令人接受了。”
十倍的粮价,私塾先生不会亏,而家里拿的出粮食的,也是之前存下的,少有是用十倍粮价买下来的,心里也不会觉得太亏。
“希望是这样,县城的束脩不低,咱们尽量先让儿子在镇上念几年,存够银钱再去送去县城。”
--
剥了这样就,杨稔早就想尝尝这鲜甜的嫩玉米了,是以根本不停歇的去煮玉米吃了。
陈如松也不闲着,“媳妇你煮玉米,我去烧一烧菜地,免得蝗虫的虫卵又长出来。”
“好。”菜地今日烧完,明日就得去田地里烧了,虫卵都得烧了,不然过些时日就又有蝗虫了。
玉米很快煮好,杨稔首先夹出来给在菜地干活的陈如松吃。
吃着嫩玉米,陈如松又跟媳妇感叹道:“幸好这玉米长好了,否则田地什么都收不回来。”
杨稔手里也吃着嫩玉米,点头回应着,“希望这次之后就没有灾害了,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
自家靠着存粮和存银,安全的度过了干旱,可这存银也在慢慢减少,要是还有灾害,自家也不会多好过。
“是啊。”陈如松也希望接下来安安稳稳的,否则田地一直没有产出,会出现大乱的。
在玉米彻底晒干之前,餐桌上的食物都是玉米,单纯的水煮整根玉米,或者一粒粒的煮玉米粥,或者是炒玉米。
一家人也从一开始的爱吃到吃腻,好在玉米已经都晒干了,便是要吃,也是吃玉米糊糊了,而晒干的玉米能保存很久,不会这么早吃。
回到了早饭喝野菜大米粥,晚饭吃大米饭配腊肉炒菜的日子。
杨稔自己都松了口气,这会她不能再说自己爱吃嫩玉米了,得缓一些时日才能喜欢上了。
如今还是灾害期间,家里还是得省一些,是以还是一日两顿,只不过会煮的多一些,吃得饱饱的。
而儿子小景因为要念书,还是一日三顿的,不过就算不念书,小孩也得吃饱吃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蝗灾过后,大家都是靠着存粮以及抢收回来的玉米过日子。
第49章 高束脩
因为县城的粮铺早在蝗灾来临就关了门, 一直没再开张。
今年这年只怕又是冷冷清清的度过了,杨稔心里估计。
好在她如今是真的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两年的口粮, 就不信还好转不过来, 若是那样,自家有再多的粮食也是没用的,天灾太严重会变成乱世的。
心里底气十足,精神也好, 这时候家里没事, 杨稔开始给家人缝制衣裳,因着干旱, 家里已经三年未做新衣裳, 衣服都快穿烂了。
不管怎样,今年一家三口是要做一套新衣裳的, 等过年的时候穿,希望新年新气象,明年能好过起来。
一直缝制到下午,陈如松接儿子回来了。
停好驴车,小景跳下车,跑进屋子,嘴上欢快的喊道:“娘, 我回来了。”
听见声音, 杨稔脸上浮上笑容, 放下手里的东西,蹲下搂着儿子,“回来啦,饿不饿?要不要吃块米糕?”
因着如今粮食都贵, 杨稔自己却喜食米糕,这些时日已经学着自己研究着做了,虽不如买来的好吃,可也不难吃,饿了吃一两块充饥十分方便。
今日恰好还有几块,若是儿子饿了,吃这个正好。
小孩子容易饿,小景立马点头。
美滋滋的吃着米糕,他并没有出去找伙伴玩,而是拿出书来一边吃米糕一边看书。
夫妻俩看着欣慰,他们没有要求儿子一定要一直看书背书,可儿子自己有这个想法却是最好不过的,家里只是普通老百姓,虽挂着义门陈氏的名,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个陈氏只是个名,还得靠自身努力。
不想影响儿子看书,夫妻俩走开一些。
过会儿就要煮晚饭了,杨稔索性就来到厨房,看看晚上吃什么菜好。
来到厨房,陈如松将刚刚得知的事情说出:“私塾先生说这几年天灾,粮食太贵,养家困难,日后的束脩要交粮食,按从前的粮价来交。”
“如今蝗灾刚过,怕是粮食的价格比上次你陪着大哥去买还高一些,十几倍,干旱伊始就已经涨到一月两百文的束脩了,这会又这样,便是又涨了几倍的束脩。”也就是一月要一两多,文房四宝还是自家买,这一年下去就十几两银钱了。
“若是答应,每月就要五十斤稻谷,三月便是一石。”陈如松估算出来。
听着这数,杨稔有些生气,语气有些不好道:“合着这是算好的,三月交一次,一次便是一石,可真会算。”
“我今儿没答应,打算明日送小景时看看别的孩子家里是怎么想的,如今这粮食可是买不到的,先生要吃粮食,这没什么,可换成干旱前的粮价是决不成的,便是十倍的粮价都是亏的。”陈如松也是不满私塾先生的要求,将事情告诉媳妇也只是让她知道有这个事,至于如何解决,他来就好。
“他若是同意按十倍的粮价换,也不是不行,只是一定要私塾的所有学生家里都是这样的换法。”若是十倍的粮价,一月的束脩就是几斤稻谷,家里还是能腾出来的。
媳妇这样一说,陈如松明白过来,“或许那冯先生的目的就是这个,只是先说出来,学生的爹娘未必会答应,这才先将过分的要求提出,之后再退一些,也就能令人接受了。”
十倍的粮价,私塾先生不会亏,而家里拿的出粮食的,也是之前存下的,少有是用十倍粮价买下来的,心里也不会觉得太亏。
“希望是这样,县城的束脩不低,咱们尽量先让儿子在镇上念几年,存够银钱再去送去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