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散朝的时刻一向早,除了某些大臣会被皇帝单独留堂议事之外,其余人都该工作的工作,该回家的回家,李增愈则与几位友人一道,去了郊外的别苑中聚会。
酒过三巡,李增愈面上带了几分醉意,向友人们叹息:“朝中重臣大多认为陛下英明神武,在下本也如此以为,却不料天子看似英明,实则与先帝一般,都格外倚重内侍。”
一位友人踌躇:“说的可是那池张二人?咱们久居建平,却没听过这两人有多少劣迹……”
另一位文士冷笑:“此二人居天子之侧还不满一载,如今有多少商贾投到他们门下?甚至还有些读书人,也开始把文章投到这两人居处,开始求他们举荐了罢?”
说到愤然处,那位文士又拿了一本前朝史书,道:“青史斑斑,内官那些酷烈贪渎的行径,难道是虚言吗?以我所见,那些内侍大多出自贫贱之家,自幼不修德行,一朝显贵,必定贪图享乐,鱼肉百姓,诸位身为大周忠臣,士族后人,要让天子知晓,内官并不可信,唯有倚重清流,才是长治久安之道,真等内侍们显露出本性再行防备,便悔之晚矣!”
李增愈本在饮酒,听到此处,忍不住开始垂泪:“天下世家虽多,然而宋氏与粗鄙为伍,袁氏老朽不堪,崔氏曾侍国贼……我等士人,难道便暗无天日了么?”
另一位文士:“陛下初登大宝,正是锐意进取之际,何谈暗无天日?”又安慰道,“咱们都是经过先帝末年,那时朝野上下动荡不休,如今天子虽然倚重内官,治下确实一片安平,又何必再生事端。”
话音方落,便有在座之人反驳:“正要趁安平时节,才好从容做事。”又道,“天下之所以凋敝至此,就是因为先帝亲近卑鄙小人,疏远贤良君子,如今难道还要让陛下重蹈覆辙吗?”
“既然如此,我等又能何为呢?”
李增愈道:“你我虽然无能,然而高氏子守孝期满,正该回朝做官,不妨举荐他去户部。”
高氏也是大周巨族,其名望本不在袁崔之下,哪怕是族中晚辈,出仕之后,从白衣一跃而至侍郎之位也是十分正常的。
一位文士:“现今户部似乎并不十分缺人……”
“现在不缺,后面也迟早会缺。”
出声之人乃是姜氏之女姜肇立,她如今正在礼部为官。
“还请姜侍郎明言。”
姜肇立也不故弄玄虚,解释道:“因为西夷必反。”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旦西夷那边起了战事,户部一定会忙碌起来。
姜肇立叹息:“诸位都出身建州,想来都听家中长辈提过,上一次西夷之乱时,内官们都做过什么好事。”
战争对国力是极大的损耗,然而对那些无所顾忌的人来说,又要能掌握权势,也很容易从中发财。
当年先帝跟西夷打仗的时候,宫中官中也没忘了趁机敛财,当时皇帝身边的常侍甚至光明正大地把包括粮食在内的要紧战略物资卖给对方,借此牟取暴利,而厉帝本人也从中分了很大一块。
其实不说内官,连出身士族的外臣们也未必没跟西夷那边有些私下联络,其中有想摸一摸对方底细的,也有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世道如此,并非单单换个天子便能彻底解决,温晏然如今也是借着进取之势,将朝中暗流暂时压住而已。
李增愈等人之所以对内官怀恨在心,一方面是被这些人以前的行为给吓到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继位数月以来,强横之势一日比一日明显,连昔日的太傅都开始显露出明显的退避之态,若不想被慢慢淘汰,就只有奋力一搏。
若是天子知道内官不可依仗,便只能依仗士人。
姜肇立:“然而与西夷之战,到底是国之大事,若是趁机与内官为难,恐怕……”
她一语未尽,李增愈便怒道:“难道依仗我等,就一定会耽误天子的大事吗?”
话音方落,李增愈便知自己失礼,放下酒盏,向着姜肇立一拱手:“姜侍郎性情谨慎,是李某失言。”
姜肇立也不以为意:“李兄所言也有理,若是池张两人果然有不轨之意,在西夷之事上,迟早会露出行迹来,咱们先冷眼旁观,然后徐徐图之,免得他们妨碍到朝中大事,至于高兄,就先请他来建平,以高氏的名望,就算你我按兵不动,袁宋也一定会主动举荐。”
第63章
被李增愈寄予厚望的那位高氏子名为高长渐,在各个势力中的口碑都颇为不错,他守孝期已满,正适合过来刷一刷建平的声望,至于什么时候入仕,李增愈等人有些着急,但高长渐本人反倒一派舒展,颇有些顺其自然之意。
为了避免沾染上嫌疑,李增愈等人并没有明着与之结党——士人们天然处在同一个阵营当中,只要对方势力渐成,旁人自可以从容附翼过去。
圣寿将近,许多人都想趁着天子生日之时有所作为,然而太启宫中的皇帝本人,反倒对此不大上心。
[系统:
支线任务[千秋长乐]开始,祝您游戏愉快。]
只要登基后没有GG得太快,所有玩家都一定会刷出为自己过生日的支线任务,不过比起在pc端上按部就班地往下推进,温晏然现在具有很强的机动性。
她把典礼的事情完全交给少府去处理,自己极少过问——侯锁现在也已经明白了,只要别把流程设计得太铺张浪费,免得与皇帝本人淡泊简朴的品质背道而驰,天子还是很愿意给他们提供发挥的空间的。
--
酒过三巡,李增愈面上带了几分醉意,向友人们叹息:“朝中重臣大多认为陛下英明神武,在下本也如此以为,却不料天子看似英明,实则与先帝一般,都格外倚重内侍。”
一位友人踌躇:“说的可是那池张二人?咱们久居建平,却没听过这两人有多少劣迹……”
另一位文士冷笑:“此二人居天子之侧还不满一载,如今有多少商贾投到他们门下?甚至还有些读书人,也开始把文章投到这两人居处,开始求他们举荐了罢?”
说到愤然处,那位文士又拿了一本前朝史书,道:“青史斑斑,内官那些酷烈贪渎的行径,难道是虚言吗?以我所见,那些内侍大多出自贫贱之家,自幼不修德行,一朝显贵,必定贪图享乐,鱼肉百姓,诸位身为大周忠臣,士族后人,要让天子知晓,内官并不可信,唯有倚重清流,才是长治久安之道,真等内侍们显露出本性再行防备,便悔之晚矣!”
李增愈本在饮酒,听到此处,忍不住开始垂泪:“天下世家虽多,然而宋氏与粗鄙为伍,袁氏老朽不堪,崔氏曾侍国贼……我等士人,难道便暗无天日了么?”
另一位文士:“陛下初登大宝,正是锐意进取之际,何谈暗无天日?”又安慰道,“咱们都是经过先帝末年,那时朝野上下动荡不休,如今天子虽然倚重内官,治下确实一片安平,又何必再生事端。”
话音方落,便有在座之人反驳:“正要趁安平时节,才好从容做事。”又道,“天下之所以凋敝至此,就是因为先帝亲近卑鄙小人,疏远贤良君子,如今难道还要让陛下重蹈覆辙吗?”
“既然如此,我等又能何为呢?”
李增愈道:“你我虽然无能,然而高氏子守孝期满,正该回朝做官,不妨举荐他去户部。”
高氏也是大周巨族,其名望本不在袁崔之下,哪怕是族中晚辈,出仕之后,从白衣一跃而至侍郎之位也是十分正常的。
一位文士:“现今户部似乎并不十分缺人……”
“现在不缺,后面也迟早会缺。”
出声之人乃是姜氏之女姜肇立,她如今正在礼部为官。
“还请姜侍郎明言。”
姜肇立也不故弄玄虚,解释道:“因为西夷必反。”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旦西夷那边起了战事,户部一定会忙碌起来。
姜肇立叹息:“诸位都出身建州,想来都听家中长辈提过,上一次西夷之乱时,内官们都做过什么好事。”
战争对国力是极大的损耗,然而对那些无所顾忌的人来说,又要能掌握权势,也很容易从中发财。
当年先帝跟西夷打仗的时候,宫中官中也没忘了趁机敛财,当时皇帝身边的常侍甚至光明正大地把包括粮食在内的要紧战略物资卖给对方,借此牟取暴利,而厉帝本人也从中分了很大一块。
其实不说内官,连出身士族的外臣们也未必没跟西夷那边有些私下联络,其中有想摸一摸对方底细的,也有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世道如此,并非单单换个天子便能彻底解决,温晏然如今也是借着进取之势,将朝中暗流暂时压住而已。
李增愈等人之所以对内官怀恨在心,一方面是被这些人以前的行为给吓到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继位数月以来,强横之势一日比一日明显,连昔日的太傅都开始显露出明显的退避之态,若不想被慢慢淘汰,就只有奋力一搏。
若是天子知道内官不可依仗,便只能依仗士人。
姜肇立:“然而与西夷之战,到底是国之大事,若是趁机与内官为难,恐怕……”
她一语未尽,李增愈便怒道:“难道依仗我等,就一定会耽误天子的大事吗?”
话音方落,李增愈便知自己失礼,放下酒盏,向着姜肇立一拱手:“姜侍郎性情谨慎,是李某失言。”
姜肇立也不以为意:“李兄所言也有理,若是池张两人果然有不轨之意,在西夷之事上,迟早会露出行迹来,咱们先冷眼旁观,然后徐徐图之,免得他们妨碍到朝中大事,至于高兄,就先请他来建平,以高氏的名望,就算你我按兵不动,袁宋也一定会主动举荐。”
第63章
被李增愈寄予厚望的那位高氏子名为高长渐,在各个势力中的口碑都颇为不错,他守孝期已满,正适合过来刷一刷建平的声望,至于什么时候入仕,李增愈等人有些着急,但高长渐本人反倒一派舒展,颇有些顺其自然之意。
为了避免沾染上嫌疑,李增愈等人并没有明着与之结党——士人们天然处在同一个阵营当中,只要对方势力渐成,旁人自可以从容附翼过去。
圣寿将近,许多人都想趁着天子生日之时有所作为,然而太启宫中的皇帝本人,反倒对此不大上心。
[系统:
支线任务[千秋长乐]开始,祝您游戏愉快。]
只要登基后没有GG得太快,所有玩家都一定会刷出为自己过生日的支线任务,不过比起在pc端上按部就班地往下推进,温晏然现在具有很强的机动性。
她把典礼的事情完全交给少府去处理,自己极少过问——侯锁现在也已经明白了,只要别把流程设计得太铺张浪费,免得与皇帝本人淡泊简朴的品质背道而驰,天子还是很愿意给他们提供发挥的空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