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晏然翻开奏折前,先让身边宫人点了一把安神香。
师诸和的奏折写得十分详细,而且开篇明义,表示能有现在的成功,与他本人无关,完全是因为皇帝的英明领导,以及上一位前营主将宋南楼的有效布置。
“……”
温晏然默默深呼吸。
点安神香的行为果然很有先见之明,不然她刚看完第一句话,就能把这份奏表给直接扔出去。
“据师将军所言,前营损失不大?”
来自前营的使者被赐了座,此刻听到天子询问,起身恭敬回禀道:“地动之后,周边城防被重新修缮,敌军屡次进袭,都无功而返。”
——她敏锐地感觉到,皇帝并没有被自己带来的好消息冲昏头脑,反而全程都保持着某种谨慎的姿态,眉目间甚至还有些难以察觉的凝重。
果然只有这样持重的皇帝,才能在短短数年之间,就改变大周的颓势。
温晏然听了一会,大略有些明白,之前因为地动的缘故,许多城池亟需修缮,虽然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也导致了防御设备的全面翻新,倘若原来那些土城的防御力能打个二三十分,如今已经到了七十以上。
……所以说《昏君攻略》的系统怎么就没点调解自然现象的能力?要是没地动,一切风调雨顺的话,事情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前营的使者还在继续说:“当时阎氏伪言扣关,师将军谨守法度,不曾放人入内。
“况且师将军曾奉陛下之命,诱敌夺城,占据兰康,当日见到阎氏兵马,便格外提防……”
温晏然:“……”
使者的意思是说,师诸和以前曾按照她的吩咐,依靠演技骗取了兰康城,所以在看到别人飙演技的时候,就立刻警惕了起来。
这不应当。
但又很合理。
人类总归是有学习的能力的,温晏然想到还是自己让这一周目的师诸和积攒了相关的经验,便忍不住微微心虚。
“当日宋将军在时,选拔贤才,委以军中要职,校尉薛景璋先斩乌流部精兵,又率兵追袭阎氏兵马,屡立战功……”
在这个年代,下属若有功劳,最初提拔此人的上官也可以分一点功绩。
师诸和派使者过来之前,曾切切叮嘱过,要适当夸大前营本地将士的功劳——当日皇帝看到一堆弹劾奏章时,虽然没有怪罪宋南楼,到底还是把人从原来的岗位上给调走,所以才要想办法重点凸显他的功劳,证明不是宋南楼表现不好,而是北地这边许多人心怀二意,刻意针对于他。
温晏然完全领会到了前营使者的言下之意,而且还做出了一定的个人解读。
按照对方表达的意思,师诸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宋南楼事前不但在战术上有所安排,而且就任的这几年来,还提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那些人才在对阎氏的战斗当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这听起来也很合理啊!
师诸和跟宋南楼关系不错,多半也是个性格挺温柔随和的人,再加上他缺乏打仗的才能,便很容易被强势的下属夺权。
使者继续道:“阎氏能一战而覆……”
温晏然听到这里,打断对方,确认道:“阎氏彻底覆灭了?”
对方世代盘桓于定义郡,根深叶茂,就算一时战败,如何能够轻易覆灭?这样一来,她的昏君计划岂不也会大大受到影响?
使者语气坚定,没给听众留下丝毫幻想空间:“阎氏全族已然一战而灭。”眼里露出敬仰之色,“此事全赖陛下深谋远虑,方可令定义全郡安定。”
温晏然:“……”
她现在不是很想听这个话。
温晏然调整了下坐姿,面无表情看着殿上的前营使者,准备听对方打算怎么把阎氏覆灭的功劳给安在自己头上。
结果这位使者还真给出了一个理由。
“当日陛下遣董复为定义郡守……”
董复是董氏之人,他们因为外戚的缘故,得到了侯爵的爵位,族人因此能够出仕,传承到这一代,已经勉强能够称得上士族了,只是底蕴上差着一些,这一代的董侯还被玄阳子所欺瞒,想要举荐后者入宫为官。
当日燕小楼斩杀玄阳子后,董氏十分惊惧,当即上书请罪,温晏然虽未削除他们家的爵位,却把本来因为考评成绩优秀,可以往中原这边调任的董复给重新扔回了定义郡。
董复原本就做了好些年的定义郡守,颇得属吏拥戴,若说阎氏在定义郡最有威望,那他起码也能排个第二名。
当日阎氏决意带兵往中原行进,董复不肯相从,就被软禁在了本地,之后被忠心的亲信觑空救出。
董复到底是受命于朝廷的郡守,有大义的名分,在阎氏主力离开的情况下,与本地势力串联,最后居然当真被他寻到机会成功翻盘。
被师诸和打败的阎氏主力绝大部分都被俘或被杀,少数逃回定义的,也被早有准备的董复给包了饺子。
温晏然不解:“……董郡守手上哪里的兵马?”
使者回禀:“是乌流部派人相助。”
温晏然目光微凝。
乌流部为什么要相助董复,他们不早就把“心怀二意”跟“自立为王”给写在脸上了吗?!
前营使者回忆北地之事,对皇帝越发钦佩,辞意谦卑道:“乌流部慑于陛下之威,闻说部中有人前往中原作乱,自然想要竭力补救。”
--
师诸和的奏折写得十分详细,而且开篇明义,表示能有现在的成功,与他本人无关,完全是因为皇帝的英明领导,以及上一位前营主将宋南楼的有效布置。
“……”
温晏然默默深呼吸。
点安神香的行为果然很有先见之明,不然她刚看完第一句话,就能把这份奏表给直接扔出去。
“据师将军所言,前营损失不大?”
来自前营的使者被赐了座,此刻听到天子询问,起身恭敬回禀道:“地动之后,周边城防被重新修缮,敌军屡次进袭,都无功而返。”
——她敏锐地感觉到,皇帝并没有被自己带来的好消息冲昏头脑,反而全程都保持着某种谨慎的姿态,眉目间甚至还有些难以察觉的凝重。
果然只有这样持重的皇帝,才能在短短数年之间,就改变大周的颓势。
温晏然听了一会,大略有些明白,之前因为地动的缘故,许多城池亟需修缮,虽然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也导致了防御设备的全面翻新,倘若原来那些土城的防御力能打个二三十分,如今已经到了七十以上。
……所以说《昏君攻略》的系统怎么就没点调解自然现象的能力?要是没地动,一切风调雨顺的话,事情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前营的使者还在继续说:“当时阎氏伪言扣关,师将军谨守法度,不曾放人入内。
“况且师将军曾奉陛下之命,诱敌夺城,占据兰康,当日见到阎氏兵马,便格外提防……”
温晏然:“……”
使者的意思是说,师诸和以前曾按照她的吩咐,依靠演技骗取了兰康城,所以在看到别人飙演技的时候,就立刻警惕了起来。
这不应当。
但又很合理。
人类总归是有学习的能力的,温晏然想到还是自己让这一周目的师诸和积攒了相关的经验,便忍不住微微心虚。
“当日宋将军在时,选拔贤才,委以军中要职,校尉薛景璋先斩乌流部精兵,又率兵追袭阎氏兵马,屡立战功……”
在这个年代,下属若有功劳,最初提拔此人的上官也可以分一点功绩。
师诸和派使者过来之前,曾切切叮嘱过,要适当夸大前营本地将士的功劳——当日皇帝看到一堆弹劾奏章时,虽然没有怪罪宋南楼,到底还是把人从原来的岗位上给调走,所以才要想办法重点凸显他的功劳,证明不是宋南楼表现不好,而是北地这边许多人心怀二意,刻意针对于他。
温晏然完全领会到了前营使者的言下之意,而且还做出了一定的个人解读。
按照对方表达的意思,师诸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宋南楼事前不但在战术上有所安排,而且就任的这几年来,还提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那些人才在对阎氏的战斗当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这听起来也很合理啊!
师诸和跟宋南楼关系不错,多半也是个性格挺温柔随和的人,再加上他缺乏打仗的才能,便很容易被强势的下属夺权。
使者继续道:“阎氏能一战而覆……”
温晏然听到这里,打断对方,确认道:“阎氏彻底覆灭了?”
对方世代盘桓于定义郡,根深叶茂,就算一时战败,如何能够轻易覆灭?这样一来,她的昏君计划岂不也会大大受到影响?
使者语气坚定,没给听众留下丝毫幻想空间:“阎氏全族已然一战而灭。”眼里露出敬仰之色,“此事全赖陛下深谋远虑,方可令定义全郡安定。”
温晏然:“……”
她现在不是很想听这个话。
温晏然调整了下坐姿,面无表情看着殿上的前营使者,准备听对方打算怎么把阎氏覆灭的功劳给安在自己头上。
结果这位使者还真给出了一个理由。
“当日陛下遣董复为定义郡守……”
董复是董氏之人,他们因为外戚的缘故,得到了侯爵的爵位,族人因此能够出仕,传承到这一代,已经勉强能够称得上士族了,只是底蕴上差着一些,这一代的董侯还被玄阳子所欺瞒,想要举荐后者入宫为官。
当日燕小楼斩杀玄阳子后,董氏十分惊惧,当即上书请罪,温晏然虽未削除他们家的爵位,却把本来因为考评成绩优秀,可以往中原这边调任的董复给重新扔回了定义郡。
董复原本就做了好些年的定义郡守,颇得属吏拥戴,若说阎氏在定义郡最有威望,那他起码也能排个第二名。
当日阎氏决意带兵往中原行进,董复不肯相从,就被软禁在了本地,之后被忠心的亲信觑空救出。
董复到底是受命于朝廷的郡守,有大义的名分,在阎氏主力离开的情况下,与本地势力串联,最后居然当真被他寻到机会成功翻盘。
被师诸和打败的阎氏主力绝大部分都被俘或被杀,少数逃回定义的,也被早有准备的董复给包了饺子。
温晏然不解:“……董郡守手上哪里的兵马?”
使者回禀:“是乌流部派人相助。”
温晏然目光微凝。
乌流部为什么要相助董复,他们不早就把“心怀二意”跟“自立为王”给写在脸上了吗?!
前营使者回忆北地之事,对皇帝越发钦佩,辞意谦卑道:“乌流部慑于陛下之威,闻说部中有人前往中原作乱,自然想要竭力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