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仪:“愿闻其详。”
少府令:“咱们不必运柘,可以直接运糖。”
南地之柘之所以能卖上好价钱,就是因为汁水清甜,做成糖块的话,效果也是一样。
池仪讶然:“柘也能做糖么?”
这个年代的糖的主要分为两类,用蜂蜜为原料制作的蜜糖,以及用谷物为原料制作的饴糖,至于甘蔗,也就是柘,通常的使用方法是榨取汁液饮用,而这种液体则被称为柘浆。
少府令哈哈大笑:“如何不行?”又道,“其实难怪常侍不晓得,侯某本来也不明白,还是陛下吩咐后,才试着制出。”
侯锁曾经在晚上给温晏然进奉柘浆,得到的回复是“可以再熬浓一些”。
大周的甘蔗没有后世那么甜,温晏然会提出上述改进要求,其实非常符合情理,而且她当日误解了一件事,对现代人而言,听到“浆”字,很容易理解为那些汁液已经经过了熬制,更何况当日少府令因为担忧天子喝了凉的饮料生病,奉上的柘浆直接就是温过的。
然而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浆也可以单单指水。
也就是说,所谓的柘浆,其实并没有经过熬煮的程序,温晏然基于自己误解,给少府提出了一个对方从未设想过的处理方式。
若是换了旁人这么说,少府令指不定得以为对方只是误打误撞才给出了一个有创造性的意见,然而当今圣上懂得事情极多,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当他去丹宫中看过,了解了一些所谓的“浓度”之类的概念,又瞧过那些通过加热蒸发得到高浓度溶液的过程后,更加发自内心地认为,天子当时那么说,完全是在提点他,该如何改进制糖工艺。
跟盐铁一样,卖糖也是一项利润非常高的商业行为,侯锁粗略估算了一下,觉得哪怕由少府把南地运柘的钱全出了,最后依旧有的赚。
少府令道:“柘重而长,难以运输,但是熬煮成糖后,就会变得体小而方,就算孩童也能拿得动,运起来岂不容易的多?”
池仪站起,叹道:“原来如此!”
难怪皇帝一向爱民如子,今次却并不担忧南地之柘的运输问题,反而丢给下头的大臣处置,似乎并不在意,这自然是因为,天子早就知道,可以把柘熬成柘糖,以此降低运输花费。
池仪向前一礼,道:“多谢少府令提点。”微微笑道,“下官事后必定将此事奏报上去,让陛下晓得少府的功劳。”
少府令正摇了摇头,正色道:“这都是因为陛下的指点,我等又有什么功劳?”
此类赞颂的词句,侯锁在先帝时期便已经说习惯了,只是当初不过是阿谀拍马而已,不比如今,字字都是发自肺腑。
少府令又道:“侯某与常侍都是内官出身,有些事情,便说得直白一些,运柘的事情,陛下其实随便派谁都能做成,之所以叫两位常侍处置,便是信重二位。”
池仪点头:“下官懂得。”
他们一定要把事情好好做成,让那些大臣们明白天子任命的正确性,决不能让皇帝失望。
少府这边研究多年,已经能做出方方正正的糖块来,只是颜色上还有些不足之处,成品并不想饴糖那样清透,反而有些发红,因此迟迟不曾呈给皇帝,只是南边急着把柘运过来,就算工艺粗糙些,也只能先凑合凑合。
运柘的事情顺利解决,剩下就是桑麻地数量减少的事情,池仪暗地思忖,她所学有限,尚且看不明白陛下有何深意,还得用心体会才是。
由于池仪更张络两人都被授予了参知的职位,平日自然能到中书省中,与大臣们一道议事。
士族与内官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其中确实有士族把持朝政,让皇帝觉得处处掣肘的缘故在,也是因为内官跋扈无度,多有贪暴之辈,等池张两人进入中书省后,难免遭遇了一下朝臣的冷眼,那些人纵然不曾明着与皇帝的心腹对着干,也会下意识地加以排挤。
然而池仪跟张络确实是两个聪明人,而且尤其好学,对局势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同时善于自我克制,并没有因为一朝得势而肆无忌惮。
今日议事的时候,一位参知问起运柘的事情。
池仪微笑道:“此事已经交由少府去办了。”
其他朝臣明白,这是准备由少府拨钱,只是依旧有些讶异,虽然皇帝的私账不必跟大臣交待,但宁愿花上那么一大笔钱,也非要运这些食物,又是为何?
更有人担心少府拨下去的银钱会遭到贪墨,起码王齐师本人便打算好了,会后找宋文述聊聊——御史台本就是肃正纲纪,监察官吏的所在,此时正好发挥作用。
第160章
从奉命制作马镫那时候起,侯锁便明白,想要在少府令的职位上长久做下去,就必须学会死守秘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深地发觉到,自己需要保密的内容逐渐变多了起来,包括但不限于雕版印刷,柘汁做糖等等。
南边无人掌握制糖的技术,侯锁也不敢大肆传播此类技术,便在少府中挑选信得过的匠人,由禁军护送着前往冲长那边,把交易得到的柘煮成糖后再运送入京。他挑人的时候,还给任飞鸿写了信,询问有没有什么好主意,能够让那些熬煮出来的柘糖变得美观一些。
任飞鸿没有主意,但她有可以询问的对象。
--
少府令:“咱们不必运柘,可以直接运糖。”
南地之柘之所以能卖上好价钱,就是因为汁水清甜,做成糖块的话,效果也是一样。
池仪讶然:“柘也能做糖么?”
这个年代的糖的主要分为两类,用蜂蜜为原料制作的蜜糖,以及用谷物为原料制作的饴糖,至于甘蔗,也就是柘,通常的使用方法是榨取汁液饮用,而这种液体则被称为柘浆。
少府令哈哈大笑:“如何不行?”又道,“其实难怪常侍不晓得,侯某本来也不明白,还是陛下吩咐后,才试着制出。”
侯锁曾经在晚上给温晏然进奉柘浆,得到的回复是“可以再熬浓一些”。
大周的甘蔗没有后世那么甜,温晏然会提出上述改进要求,其实非常符合情理,而且她当日误解了一件事,对现代人而言,听到“浆”字,很容易理解为那些汁液已经经过了熬制,更何况当日少府令因为担忧天子喝了凉的饮料生病,奉上的柘浆直接就是温过的。
然而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浆也可以单单指水。
也就是说,所谓的柘浆,其实并没有经过熬煮的程序,温晏然基于自己误解,给少府提出了一个对方从未设想过的处理方式。
若是换了旁人这么说,少府令指不定得以为对方只是误打误撞才给出了一个有创造性的意见,然而当今圣上懂得事情极多,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当他去丹宫中看过,了解了一些所谓的“浓度”之类的概念,又瞧过那些通过加热蒸发得到高浓度溶液的过程后,更加发自内心地认为,天子当时那么说,完全是在提点他,该如何改进制糖工艺。
跟盐铁一样,卖糖也是一项利润非常高的商业行为,侯锁粗略估算了一下,觉得哪怕由少府把南地运柘的钱全出了,最后依旧有的赚。
少府令道:“柘重而长,难以运输,但是熬煮成糖后,就会变得体小而方,就算孩童也能拿得动,运起来岂不容易的多?”
池仪站起,叹道:“原来如此!”
难怪皇帝一向爱民如子,今次却并不担忧南地之柘的运输问题,反而丢给下头的大臣处置,似乎并不在意,这自然是因为,天子早就知道,可以把柘熬成柘糖,以此降低运输花费。
池仪向前一礼,道:“多谢少府令提点。”微微笑道,“下官事后必定将此事奏报上去,让陛下晓得少府的功劳。”
少府令正摇了摇头,正色道:“这都是因为陛下的指点,我等又有什么功劳?”
此类赞颂的词句,侯锁在先帝时期便已经说习惯了,只是当初不过是阿谀拍马而已,不比如今,字字都是发自肺腑。
少府令又道:“侯某与常侍都是内官出身,有些事情,便说得直白一些,运柘的事情,陛下其实随便派谁都能做成,之所以叫两位常侍处置,便是信重二位。”
池仪点头:“下官懂得。”
他们一定要把事情好好做成,让那些大臣们明白天子任命的正确性,决不能让皇帝失望。
少府这边研究多年,已经能做出方方正正的糖块来,只是颜色上还有些不足之处,成品并不想饴糖那样清透,反而有些发红,因此迟迟不曾呈给皇帝,只是南边急着把柘运过来,就算工艺粗糙些,也只能先凑合凑合。
运柘的事情顺利解决,剩下就是桑麻地数量减少的事情,池仪暗地思忖,她所学有限,尚且看不明白陛下有何深意,还得用心体会才是。
由于池仪更张络两人都被授予了参知的职位,平日自然能到中书省中,与大臣们一道议事。
士族与内官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其中确实有士族把持朝政,让皇帝觉得处处掣肘的缘故在,也是因为内官跋扈无度,多有贪暴之辈,等池张两人进入中书省后,难免遭遇了一下朝臣的冷眼,那些人纵然不曾明着与皇帝的心腹对着干,也会下意识地加以排挤。
然而池仪跟张络确实是两个聪明人,而且尤其好学,对局势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同时善于自我克制,并没有因为一朝得势而肆无忌惮。
今日议事的时候,一位参知问起运柘的事情。
池仪微笑道:“此事已经交由少府去办了。”
其他朝臣明白,这是准备由少府拨钱,只是依旧有些讶异,虽然皇帝的私账不必跟大臣交待,但宁愿花上那么一大笔钱,也非要运这些食物,又是为何?
更有人担心少府拨下去的银钱会遭到贪墨,起码王齐师本人便打算好了,会后找宋文述聊聊——御史台本就是肃正纲纪,监察官吏的所在,此时正好发挥作用。
第160章
从奉命制作马镫那时候起,侯锁便明白,想要在少府令的职位上长久做下去,就必须学会死守秘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深地发觉到,自己需要保密的内容逐渐变多了起来,包括但不限于雕版印刷,柘汁做糖等等。
南边无人掌握制糖的技术,侯锁也不敢大肆传播此类技术,便在少府中挑选信得过的匠人,由禁军护送着前往冲长那边,把交易得到的柘煮成糖后再运送入京。他挑人的时候,还给任飞鸿写了信,询问有没有什么好主意,能够让那些熬煮出来的柘糖变得美观一些。
任飞鸿没有主意,但她有可以询问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