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这种清茶并不是张东家第一次喝了,但此次身临其境,知晓了整个过程之后,感悟得更多一些。
品的是茶,品的也是世间种种。
连他一个向来只注重金钱被称为满身铜臭的人,都忍不住想即兴赋诗一首。
“如此好物,何必什么推广!”张东家本就是好茶之人,此时身心更是被清茶所俘获,甚至觉得拿来谈钱都有些俗气。
江婉在一旁暗自发笑。
怪不得张东家非逼着自家儿子上县书院读书科考,原来自己的骨子里也满满是读书人的风雅情怀。
“张东家说的是,要不咱们就挑个日子在聚仙阁举行一场诗会?”江婉只需要看看张东家现在的模样,就完全能想象出聚仙阁诗会上那些读书人为清茶所迷的样子了。
首先在读书人中打开知名度,有了这群生力军做宣传,接下来再举办一场包含了制度茶艺流程、现场理论答题、创新茶艺手法以及茶汤质量比拼的大赛。
想必后山茶在临江县很快就会打开局面流行起来。
“对,对,有好茶岂能无好诗?”张东家大受启发,恨不得立马就回城里去筹备起来。
“不急不急,做诗是读书人的事,咱们当务之急是考虑怎样将清茶推出去,得到大家的认同。”江婉见效果达到,立即将他从读书人的角度拉回来,重新将视角切回到生意上。
“也是也是。”
不得不说,张东家不愧是老字号聚仙阁的东家,经营能力着实不凡。
当他将注意力全都落到生意上来时,整个人的气质又发生了变化,从儒雅到圆滑世故不过一刹那。
江婉只提了开办诗会的建议,他立即心领神会,并且结合当下读书人的习惯,连具体流程都列出来了。
虽然家里有李延睿是书生,但目前还在埋头苦读,根本没空去附庸风雅,江婉还真不知道这些读书人玩的什么流程,张东家正好弥补了计划中的这份欠缺,将整个活动打造得更加完美。
聚仙阁的诗会以及茶艺比赛,本是江婉为了推出后山清茶所做的推广活动,不想后来却在整个大虞国风靡开来,更是临江县一大特色,甚至成了固定日期的盛大节目,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送走张东家和来福掌柜,江婉再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赶制秋茶。
除了李家自己圈种的茶园,其实后山上还有不少的野茶树,小柳树村的动静自然也传到了附近的村落。
眼巴巴的看着小柳树村的亲戚朋友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殷实,谁又不动心呢?
率先找到江婉的是曾三娘。
江婉带着赵芸娘去了县城之后,柳镇上李记的铺子就有些人手不足,曾三娘和江树海一家同样人多田少,曾三娘和她儿媳妇便被李家雇佣,长期相处下来,处得跟一家人似的,十分和睦。
“阿婉,如果你为难就当我没说。”曾三娘开了头又有些过意不去,“大家也是看着我跟你熟让我帮着问一声。”
自家都受人照拂,却还厚着脸皮再开口,感觉自己做人不地道。
但小柳树村的媳妇都来自外村,自家日子好过了,总少不得也惦记娘家父母,不说旁人,光曾三娘自己的爹娘兄弟还有儿媳妇的娘家人也都过得苦不堪言。
能让她鼓起勇气开口的是这两天,她听到江婉在盘算到底能出多少货,感觉有些担心货源不足。
“大家伙想帮忙也成,不过事先说好,别村的人跟咱们村里的人可能做不到同等对待,十文一斤的价我收购不起,别嫌价钱低怪我。”
“我明白,我明白!”曾三娘见江婉答应松了口气,“你这是帮衬着族里的人,两样价格谁还能说个不是?”
“别说十文一斤,就是一文一斤那也是白捡的钱,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怪你!”
“也不至于低到一文一斤!外村的就给六文吧,那就麻烦三娘去通知一声,谁家有亲戚上采茶的也可以,但一定要采最嫩的两叶一心,活干得不好的可别怪我不留情面。”
“六文够高了!我这就去说。”曾三娘喜出望外,“活肯定得干好,你放心,要真有那样不知好歹的人,我曾三娘第一个不放过她!”
农闲季节还能有收入,本就是往常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江婉的区别对待不仅没人反对,反倒收获更多人的尊重。
旁的不说,小柳树村的人变化最为明显,人人都以能身为小柳树村人而骄傲,为姓江而自豪。
村里人的凝聚力空前,让做了大半辈子里正和族长的江里正都感叹不已。
第172章 李翠捡到宝
张东家和来福掌柜的小柳树村之行收获颇丰,回去立马就照着与江婉商量好的计划开办诗会。
聚仙阁在读书人眼里本就是风雅之地,诗会的邀请帖一经发出,立马就得到了文人的支持,短短时间,便将这个消息传扬至全城。
所谓的读书人,并不是单指书院学生,但凡认几个字读过几本书的都以文人自居,参与的人不仅有中了功名的士人,还有不少商人也闻风而动,以能参加为荣,一时之间,全城一帖难求。
等到诗会进行,别具一格的清茶不出意外的成了全场的焦点。
就连几位举人老爷都拈着胡须赋诗称赞的时候,石山清茶的畅销已再无悬念。
--
品的是茶,品的也是世间种种。
连他一个向来只注重金钱被称为满身铜臭的人,都忍不住想即兴赋诗一首。
“如此好物,何必什么推广!”张东家本就是好茶之人,此时身心更是被清茶所俘获,甚至觉得拿来谈钱都有些俗气。
江婉在一旁暗自发笑。
怪不得张东家非逼着自家儿子上县书院读书科考,原来自己的骨子里也满满是读书人的风雅情怀。
“张东家说的是,要不咱们就挑个日子在聚仙阁举行一场诗会?”江婉只需要看看张东家现在的模样,就完全能想象出聚仙阁诗会上那些读书人为清茶所迷的样子了。
首先在读书人中打开知名度,有了这群生力军做宣传,接下来再举办一场包含了制度茶艺流程、现场理论答题、创新茶艺手法以及茶汤质量比拼的大赛。
想必后山茶在临江县很快就会打开局面流行起来。
“对,对,有好茶岂能无好诗?”张东家大受启发,恨不得立马就回城里去筹备起来。
“不急不急,做诗是读书人的事,咱们当务之急是考虑怎样将清茶推出去,得到大家的认同。”江婉见效果达到,立即将他从读书人的角度拉回来,重新将视角切回到生意上。
“也是也是。”
不得不说,张东家不愧是老字号聚仙阁的东家,经营能力着实不凡。
当他将注意力全都落到生意上来时,整个人的气质又发生了变化,从儒雅到圆滑世故不过一刹那。
江婉只提了开办诗会的建议,他立即心领神会,并且结合当下读书人的习惯,连具体流程都列出来了。
虽然家里有李延睿是书生,但目前还在埋头苦读,根本没空去附庸风雅,江婉还真不知道这些读书人玩的什么流程,张东家正好弥补了计划中的这份欠缺,将整个活动打造得更加完美。
聚仙阁的诗会以及茶艺比赛,本是江婉为了推出后山清茶所做的推广活动,不想后来却在整个大虞国风靡开来,更是临江县一大特色,甚至成了固定日期的盛大节目,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送走张东家和来福掌柜,江婉再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赶制秋茶。
除了李家自己圈种的茶园,其实后山上还有不少的野茶树,小柳树村的动静自然也传到了附近的村落。
眼巴巴的看着小柳树村的亲戚朋友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殷实,谁又不动心呢?
率先找到江婉的是曾三娘。
江婉带着赵芸娘去了县城之后,柳镇上李记的铺子就有些人手不足,曾三娘和江树海一家同样人多田少,曾三娘和她儿媳妇便被李家雇佣,长期相处下来,处得跟一家人似的,十分和睦。
“阿婉,如果你为难就当我没说。”曾三娘开了头又有些过意不去,“大家也是看着我跟你熟让我帮着问一声。”
自家都受人照拂,却还厚着脸皮再开口,感觉自己做人不地道。
但小柳树村的媳妇都来自外村,自家日子好过了,总少不得也惦记娘家父母,不说旁人,光曾三娘自己的爹娘兄弟还有儿媳妇的娘家人也都过得苦不堪言。
能让她鼓起勇气开口的是这两天,她听到江婉在盘算到底能出多少货,感觉有些担心货源不足。
“大家伙想帮忙也成,不过事先说好,别村的人跟咱们村里的人可能做不到同等对待,十文一斤的价我收购不起,别嫌价钱低怪我。”
“我明白,我明白!”曾三娘见江婉答应松了口气,“你这是帮衬着族里的人,两样价格谁还能说个不是?”
“别说十文一斤,就是一文一斤那也是白捡的钱,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怪你!”
“也不至于低到一文一斤!外村的就给六文吧,那就麻烦三娘去通知一声,谁家有亲戚上采茶的也可以,但一定要采最嫩的两叶一心,活干得不好的可别怪我不留情面。”
“六文够高了!我这就去说。”曾三娘喜出望外,“活肯定得干好,你放心,要真有那样不知好歹的人,我曾三娘第一个不放过她!”
农闲季节还能有收入,本就是往常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江婉的区别对待不仅没人反对,反倒收获更多人的尊重。
旁的不说,小柳树村的人变化最为明显,人人都以能身为小柳树村人而骄傲,为姓江而自豪。
村里人的凝聚力空前,让做了大半辈子里正和族长的江里正都感叹不已。
第172章 李翠捡到宝
张东家和来福掌柜的小柳树村之行收获颇丰,回去立马就照着与江婉商量好的计划开办诗会。
聚仙阁在读书人眼里本就是风雅之地,诗会的邀请帖一经发出,立马就得到了文人的支持,短短时间,便将这个消息传扬至全城。
所谓的读书人,并不是单指书院学生,但凡认几个字读过几本书的都以文人自居,参与的人不仅有中了功名的士人,还有不少商人也闻风而动,以能参加为荣,一时之间,全城一帖难求。
等到诗会进行,别具一格的清茶不出意外的成了全场的焦点。
就连几位举人老爷都拈着胡须赋诗称赞的时候,石山清茶的畅销已再无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