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这宣王没夺位之心思,封徵帝又怎可能容他?
更何况,他有。
说来,当年谢问渊生母尚且活着时便笑着与家中老姑嬷提过一事,赶巧让正在房中读书的谢问渊听了去。
二十八年前,卓航染还在杭州当差时候,宣王曾下江南当值半年,那段时日,宣王突然常与卓家来往。
那时卓航染才与天下第一的美人儿成婚不久......
一个风华绝代才气卓然、一个清丽玲珑娇艳温婉。
卓航染也是在那之后步步高升,然后,宣王回京半年,发妻便生了卓家‘长子’——卓峰。
只怕十八年前,封徵帝也是以为卓峰是宣王亲子吧?就连当年的太子也这般以为。
太子之城府哪是其余几位能够比拟的?十几年前不过十五六岁,就已经打算挟宣王幼子而令宣王了。
只可惜,谁都不知道卓航染和宣王早就将人藏了下来。
便是谢问渊亦是看到之意阁中的‘卓晚舟’时才恍然明白。
太子从来都是薄情之人,若非知道卓峰非正主,他又怎会放了他?若非令狐情告知其卓晚舟消失踪迹,他又怎会亲自来杭州天牢寻卓峰?
只可怜这卓峰什么也不知道。
谢问渊收起书信,问道:“卓峰现下亦在永明城?”
顾守义应:“正在永明城外永华寺中......”顾守义说到此处,犹疑道:“大人,他如今瘦得厉害,看着实在可怜......现下是回驿站还是去......”
谢问渊顿了顿。
想到当初天牢中,太子来前他予卓峰说的话,还有卓峰不信任的眼神。
谢问渊忽而想起了钟岐云,想到那人不许他离开,想到那人一连串的问话。
指尖轻轻摩挲着衣袍上的简单却精致的绣纹,北上之后确如那人所说夜间雨多寒凉,若非这件他备下的厚衣衫......
谢问渊抬眸望向楼道口窗外天空,细雨霏霏,绵绵不绝,他想了想还是说道:“先回驿站吧。”
作者有话要说:
慢慢来慢慢来。
离别后,相思方才显山露水。嗯,对。
第116章
谢问渊见到卓峰的时候,已是深夜。
永明城是小城,这永华寺更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小寺庙,位处城外小山密林之中,前前后后总共不过三间房,寺庙中也只有一个管理、洒扫的年迈方丈而已,永华城人本就不多,永华寺除了仙家节日外也少有人来,现在已是深夜,山林深处的佛寺更是安静非常。三间房里,卓峰占了寺庙后方的最小那一间。
谢问渊还未踏入那屋子,就已经瞧见敞开门扉坐在屋檐下望着细雨品茶的卓峰。他与顾守义还未出声,听见脚步声的卓峰缓缓望了过来。见谢问渊来,卓峰笑道:“原是谢大人啊?”
谢问渊脚下微微一顿,点了点头,道:“卓公子别来无恙。”
随即借着屋檐角落微弱的灯火,细细打量了卓峰。
确如顾守义所说,比之上次离京前在太子别院见面时,消瘦太多太多。
卓峰本就是个文物全才,身型流畅、健朗不凡,但不过才半年就变了一副模样。
外在的变化倒是其次,关键是那双曾满是风华的眼眸如今已然黯然无光。
细想卓峰这人生二十□□载,所遇之事也确会令人心如死灰。
卓峰闻言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随后起身引谢问渊和顾守义进屋,只是引人进屋后,他却忽而发现屋子椅子不足,卓峰歉意地说道:“在此处居住一月,除了顾兄弟来过都未曾有人再来,而且顾兄弟每次都来去匆匆,从没坐下歇脚,我倒忘了这屋里只有一张椅子,”章洪略微沉思,道:“谢大人、顾兄弟,你们先暂且歇着,我去方丈那处寻两把椅子过来。”
说罢,也不待两人客人多言,就冒着细雨匆匆赶去前院的方丈屋子。
卓峰离开,谢问目光扫视一圈这小小屋子,一桌一椅一床铺,其余什么也没有了,永华寺清幽且香火不盛,卓峰所在的这间小屋不过方寸,但即便如此,这屋子还是显得空空荡荡、寂寥非常。
这般想着,须臾,卓峰提着两张有些年头的独凳回来了,手上还拿了两个白瓷杯子。
椅子摆好,卓峰请道:“您二人快坐下歇会儿。”
说着,他拿着刚拿来的两个白瓷杯
子倒了茶水,道:“永华山虽不算高大,但山道却狭窄曲折,加上今日阴雨绵绵,路途湿滑不说夜中更是有些寒凉,你们跋涉至此想来也会疲累,佛寺清净,我如今寄住在此,只有些粗茶而已,谢大人和顾家小兄弟还是喝些暖茶温温身子,莫要嫌弃。”
谢问渊行至桌前坐下,接过热茶,“谢过卓公子。”
一杯清茶喝尽,谢问渊静了半晌,才缓缓开口:“先前卓公子让辅正交予我的东西,我都看过了。”
那些封徵帝当年翻遍卓家也没有寻到的东西,不单是当年宣王和卓航染来往种种的书信。
甚至还有张家家主。
没错,就是当年泸州张思学。
就如谢问渊在去慎度海上那场命案发生之后猜到的那样。
张思学早就和宣王勾结到了一起。
其实,若非那场海上命案让谢问渊怀疑到张家头上,谢问渊也很难这么快就猜到当年救下宣王之子卓晚舟的人究竟是谁,也不会那么早想清楚,卓晚舟究竟是怎么逃出之意阁的。
--
更何况,他有。
说来,当年谢问渊生母尚且活着时便笑着与家中老姑嬷提过一事,赶巧让正在房中读书的谢问渊听了去。
二十八年前,卓航染还在杭州当差时候,宣王曾下江南当值半年,那段时日,宣王突然常与卓家来往。
那时卓航染才与天下第一的美人儿成婚不久......
一个风华绝代才气卓然、一个清丽玲珑娇艳温婉。
卓航染也是在那之后步步高升,然后,宣王回京半年,发妻便生了卓家‘长子’——卓峰。
只怕十八年前,封徵帝也是以为卓峰是宣王亲子吧?就连当年的太子也这般以为。
太子之城府哪是其余几位能够比拟的?十几年前不过十五六岁,就已经打算挟宣王幼子而令宣王了。
只可惜,谁都不知道卓航染和宣王早就将人藏了下来。
便是谢问渊亦是看到之意阁中的‘卓晚舟’时才恍然明白。
太子从来都是薄情之人,若非知道卓峰非正主,他又怎会放了他?若非令狐情告知其卓晚舟消失踪迹,他又怎会亲自来杭州天牢寻卓峰?
只可怜这卓峰什么也不知道。
谢问渊收起书信,问道:“卓峰现下亦在永明城?”
顾守义应:“正在永明城外永华寺中......”顾守义说到此处,犹疑道:“大人,他如今瘦得厉害,看着实在可怜......现下是回驿站还是去......”
谢问渊顿了顿。
想到当初天牢中,太子来前他予卓峰说的话,还有卓峰不信任的眼神。
谢问渊忽而想起了钟岐云,想到那人不许他离开,想到那人一连串的问话。
指尖轻轻摩挲着衣袍上的简单却精致的绣纹,北上之后确如那人所说夜间雨多寒凉,若非这件他备下的厚衣衫......
谢问渊抬眸望向楼道口窗外天空,细雨霏霏,绵绵不绝,他想了想还是说道:“先回驿站吧。”
作者有话要说:
慢慢来慢慢来。
离别后,相思方才显山露水。嗯,对。
第116章
谢问渊见到卓峰的时候,已是深夜。
永明城是小城,这永华寺更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小寺庙,位处城外小山密林之中,前前后后总共不过三间房,寺庙中也只有一个管理、洒扫的年迈方丈而已,永华城人本就不多,永华寺除了仙家节日外也少有人来,现在已是深夜,山林深处的佛寺更是安静非常。三间房里,卓峰占了寺庙后方的最小那一间。
谢问渊还未踏入那屋子,就已经瞧见敞开门扉坐在屋檐下望着细雨品茶的卓峰。他与顾守义还未出声,听见脚步声的卓峰缓缓望了过来。见谢问渊来,卓峰笑道:“原是谢大人啊?”
谢问渊脚下微微一顿,点了点头,道:“卓公子别来无恙。”
随即借着屋檐角落微弱的灯火,细细打量了卓峰。
确如顾守义所说,比之上次离京前在太子别院见面时,消瘦太多太多。
卓峰本就是个文物全才,身型流畅、健朗不凡,但不过才半年就变了一副模样。
外在的变化倒是其次,关键是那双曾满是风华的眼眸如今已然黯然无光。
细想卓峰这人生二十□□载,所遇之事也确会令人心如死灰。
卓峰闻言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随后起身引谢问渊和顾守义进屋,只是引人进屋后,他却忽而发现屋子椅子不足,卓峰歉意地说道:“在此处居住一月,除了顾兄弟来过都未曾有人再来,而且顾兄弟每次都来去匆匆,从没坐下歇脚,我倒忘了这屋里只有一张椅子,”章洪略微沉思,道:“谢大人、顾兄弟,你们先暂且歇着,我去方丈那处寻两把椅子过来。”
说罢,也不待两人客人多言,就冒着细雨匆匆赶去前院的方丈屋子。
卓峰离开,谢问目光扫视一圈这小小屋子,一桌一椅一床铺,其余什么也没有了,永华寺清幽且香火不盛,卓峰所在的这间小屋不过方寸,但即便如此,这屋子还是显得空空荡荡、寂寥非常。
这般想着,须臾,卓峰提着两张有些年头的独凳回来了,手上还拿了两个白瓷杯子。
椅子摆好,卓峰请道:“您二人快坐下歇会儿。”
说着,他拿着刚拿来的两个白瓷杯
子倒了茶水,道:“永华山虽不算高大,但山道却狭窄曲折,加上今日阴雨绵绵,路途湿滑不说夜中更是有些寒凉,你们跋涉至此想来也会疲累,佛寺清净,我如今寄住在此,只有些粗茶而已,谢大人和顾家小兄弟还是喝些暖茶温温身子,莫要嫌弃。”
谢问渊行至桌前坐下,接过热茶,“谢过卓公子。”
一杯清茶喝尽,谢问渊静了半晌,才缓缓开口:“先前卓公子让辅正交予我的东西,我都看过了。”
那些封徵帝当年翻遍卓家也没有寻到的东西,不单是当年宣王和卓航染来往种种的书信。
甚至还有张家家主。
没错,就是当年泸州张思学。
就如谢问渊在去慎度海上那场命案发生之后猜到的那样。
张思学早就和宣王勾结到了一起。
其实,若非那场海上命案让谢问渊怀疑到张家头上,谢问渊也很难这么快就猜到当年救下宣王之子卓晚舟的人究竟是谁,也不会那么早想清楚,卓晚舟究竟是怎么逃出之意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