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果然,皇上睁眼第二句话,就是“召丞相”。
第一句话是什么,没人听清,因为那时皇上初醒气力不足,嗓音沙哑,有几个近身伺候皇上的宫人传出了些消息,但不知真假,且相互矛盾,有说皇上喊的是“皇后”,有说皇上喊的是“焕儿”,我便没理会此事。
皇上与丞相等人商议完毕后,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包括不惜一切找到三皇子,让其他各军营加强警惕,也包括对边关军营进行粮草物资的补给。
虽然补给的跟往常比好像不是很多,但至少是有补给了,吃饱喝足,将士们的士气大增,也许大家就在能更快地找到三皇子呢?
自江北郡捐出粮草,获得皇上嘉奖以来,各地都流行起了支援边关之风,商贾尤甚,富豪尤甚,也有不少青楼名妓捐款,博个深明大义的好名声,而京城无论是富豪还是名妓,都要比别的地方多上一大截,是以这风气在京城尤为发扬光大。
后宫也搞过这么一次活动,我心中担忧三皇子,便把大半积蓄都投了出去,只留下少量银钱傍身。
主要我是德妃,俸禄月月来,又不喜钻营掌权,也不太有存钱的必要。
原本按这样的情况,我是该为三皇子抄佛经祈福的,但我已掌了协理六宫之权,便不再有这个义务,而是需要打理后宫事务。
管事第一步,记住后宫众人的名字及职位,包括众嫔妃、各女官和管事太监,以及各宫管事嬷嬷和宫女。
但淑贵妃说我在宫中待了许多年,想来已对后宫之人很熟悉,便不需要再花时间在认人上了,但我并不能记熟后宫这些人,尤其是那些管事的宫人,有些离得远的嫔妃和少接触的女官,我甚至脸都认不得,因此我还是向淑贵妃讨来了后宫众人的名单。
淑贵妃命人取了名单给我,又给了我几本账本。
宫里的账本统一用小楷体写成,字不难认,但是极小,看着就很费眼睛,而淑贵妃给我的账本也不知是哪年哪月的,边缘微微卷起,纸都有些泛黄了,墨迹模糊,比普通账本更费眼睛。
淑贵妃微笑启唇,提了一个既费眼睛又费手的要求。
“德妃,管事先管账,你先把这些账本抄三遍给我吧。”
皇上给我协理六宫之权时,交代了让我先跟从前理六宫事的嫔妃学着点,而先前理六宫事的嫔妃以淑贵妃为首,所以我只能听从淑贵妃的安排。
贤妃道:“理论上说,管事该先认人,但德妃已在宫里头待了十多年,要是连人都认不齐,那还理什么六宫事?先去把六宫名单再看个十年吧。”
良妃道:“贤妃娘娘这话可就错了,这宫里一拨旧人去,一茬新人来,年年更新换代,即便是如贤妃娘娘这般待了三四十年,恐怕也未必能将人人都记得清楚,贤妃娘娘,我问你,宜春院有个会给小宫女儿看病验身的老嬷嬷,她姓什么?”
贤妃一愣,道:“姓蔡,蔡嬷嬷有一手好功夫,一副慈悲心肠,常得小宫女们夸赞,宫里谁人不知?良妃娘娘真是小看我了。”
巧了,这人我就不知。
良妃道:“贤妃娘娘说错了,那嬷嬷姓赖,我宫里的小菊就曾得过赖嬷嬷相助,至今仍对那赖嬷嬷赞不绝口呢。”
巧了,这赖嬷嬷我也不知道。
贤妃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道:“怎么可能……许是这两个姓太过相似,那嬷嬷自报姓名时口齿不清。”
良妃又要开口,淑贵妃道:“好了,宜春院有两个嬷嬷常给小宫女看病验身,一个是赖嬷嬷,一个是蔡嬷嬷,太监堆里还有个许太监,也是差不多的人物,有很多宫女都受过蔡嬷嬷和赖嬷嬷的恩,她们原先是前朝钱太后召进宫的女医童,本是要升作医官的,但后来皇上登基,她们俩不愿出宫,便留在了宫里,负责调教新宫女,看病验身并非她们的本职,贤妃原就不是管这个的,不知道也很正常。”
对啊!
我又不管这个,不知道才正常。
看来以后有的学了。
真令人头大。
不过这许太监我是听过的,而且听过两次,一次是听顺子说,他刚入宫时曾因除根不尽,病了一次,万分凶险,被许太监救了下来,还有一次是孔乐说的,说是许太监曾有一回不小心治死了人,那人的父母不知为何得了消息,跑去衙门闹事,许太监好心反惹一身骚,险些就要一命换一命了,最后是李皇后派人出面,从中调停,许太监花半年俸禄了结了此事,没过多久,几个太监犯了事被发落,空出来两个管事太监的职位,许太监便顶了上去,虽说这是许太监很得人心的缘故,但有不少人传言,这是因为许太监行事对了李皇后的胃口,许太监破财消灾,李皇后便做主让他升官发财。
这许太监至今仍好好地做着他的管事,并未被上位的淑贵妃洗下去,想来也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淑贵妃让我抄账本,而且还是抄三遍,我自然要问一问抄账本的期限了。
我道:“淑贵妃娘娘,不知这账本最晚应于何日抄完?”
淑贵妃道:“德妃从前常常抄佛经祈福,想来于抄写一事很有心得,就在三日后的上午把抄好的账本送到馥芍宫吧,待本宫看过后,会传你过来。”
“是。”
呵呵。
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若我这几日除吃饭睡觉外什么也不做,就刚好能抄完,旁人的字迹与我不同,淑贵妃既然会看,我也不能找人代笔。</div><div id=lineCorrect></div>
--
果然,皇上睁眼第二句话,就是“召丞相”。
第一句话是什么,没人听清,因为那时皇上初醒气力不足,嗓音沙哑,有几个近身伺候皇上的宫人传出了些消息,但不知真假,且相互矛盾,有说皇上喊的是“皇后”,有说皇上喊的是“焕儿”,我便没理会此事。
皇上与丞相等人商议完毕后,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包括不惜一切找到三皇子,让其他各军营加强警惕,也包括对边关军营进行粮草物资的补给。
虽然补给的跟往常比好像不是很多,但至少是有补给了,吃饱喝足,将士们的士气大增,也许大家就在能更快地找到三皇子呢?
自江北郡捐出粮草,获得皇上嘉奖以来,各地都流行起了支援边关之风,商贾尤甚,富豪尤甚,也有不少青楼名妓捐款,博个深明大义的好名声,而京城无论是富豪还是名妓,都要比别的地方多上一大截,是以这风气在京城尤为发扬光大。
后宫也搞过这么一次活动,我心中担忧三皇子,便把大半积蓄都投了出去,只留下少量银钱傍身。
主要我是德妃,俸禄月月来,又不喜钻营掌权,也不太有存钱的必要。
原本按这样的情况,我是该为三皇子抄佛经祈福的,但我已掌了协理六宫之权,便不再有这个义务,而是需要打理后宫事务。
管事第一步,记住后宫众人的名字及职位,包括众嫔妃、各女官和管事太监,以及各宫管事嬷嬷和宫女。
但淑贵妃说我在宫中待了许多年,想来已对后宫之人很熟悉,便不需要再花时间在认人上了,但我并不能记熟后宫这些人,尤其是那些管事的宫人,有些离得远的嫔妃和少接触的女官,我甚至脸都认不得,因此我还是向淑贵妃讨来了后宫众人的名单。
淑贵妃命人取了名单给我,又给了我几本账本。
宫里的账本统一用小楷体写成,字不难认,但是极小,看着就很费眼睛,而淑贵妃给我的账本也不知是哪年哪月的,边缘微微卷起,纸都有些泛黄了,墨迹模糊,比普通账本更费眼睛。
淑贵妃微笑启唇,提了一个既费眼睛又费手的要求。
“德妃,管事先管账,你先把这些账本抄三遍给我吧。”
皇上给我协理六宫之权时,交代了让我先跟从前理六宫事的嫔妃学着点,而先前理六宫事的嫔妃以淑贵妃为首,所以我只能听从淑贵妃的安排。
贤妃道:“理论上说,管事该先认人,但德妃已在宫里头待了十多年,要是连人都认不齐,那还理什么六宫事?先去把六宫名单再看个十年吧。”
良妃道:“贤妃娘娘这话可就错了,这宫里一拨旧人去,一茬新人来,年年更新换代,即便是如贤妃娘娘这般待了三四十年,恐怕也未必能将人人都记得清楚,贤妃娘娘,我问你,宜春院有个会给小宫女儿看病验身的老嬷嬷,她姓什么?”
贤妃一愣,道:“姓蔡,蔡嬷嬷有一手好功夫,一副慈悲心肠,常得小宫女们夸赞,宫里谁人不知?良妃娘娘真是小看我了。”
巧了,这人我就不知。
良妃道:“贤妃娘娘说错了,那嬷嬷姓赖,我宫里的小菊就曾得过赖嬷嬷相助,至今仍对那赖嬷嬷赞不绝口呢。”
巧了,这赖嬷嬷我也不知道。
贤妃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道:“怎么可能……许是这两个姓太过相似,那嬷嬷自报姓名时口齿不清。”
良妃又要开口,淑贵妃道:“好了,宜春院有两个嬷嬷常给小宫女看病验身,一个是赖嬷嬷,一个是蔡嬷嬷,太监堆里还有个许太监,也是差不多的人物,有很多宫女都受过蔡嬷嬷和赖嬷嬷的恩,她们原先是前朝钱太后召进宫的女医童,本是要升作医官的,但后来皇上登基,她们俩不愿出宫,便留在了宫里,负责调教新宫女,看病验身并非她们的本职,贤妃原就不是管这个的,不知道也很正常。”
对啊!
我又不管这个,不知道才正常。
看来以后有的学了。
真令人头大。
不过这许太监我是听过的,而且听过两次,一次是听顺子说,他刚入宫时曾因除根不尽,病了一次,万分凶险,被许太监救了下来,还有一次是孔乐说的,说是许太监曾有一回不小心治死了人,那人的父母不知为何得了消息,跑去衙门闹事,许太监好心反惹一身骚,险些就要一命换一命了,最后是李皇后派人出面,从中调停,许太监花半年俸禄了结了此事,没过多久,几个太监犯了事被发落,空出来两个管事太监的职位,许太监便顶了上去,虽说这是许太监很得人心的缘故,但有不少人传言,这是因为许太监行事对了李皇后的胃口,许太监破财消灾,李皇后便做主让他升官发财。
这许太监至今仍好好地做着他的管事,并未被上位的淑贵妃洗下去,想来也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淑贵妃让我抄账本,而且还是抄三遍,我自然要问一问抄账本的期限了。
我道:“淑贵妃娘娘,不知这账本最晚应于何日抄完?”
淑贵妃道:“德妃从前常常抄佛经祈福,想来于抄写一事很有心得,就在三日后的上午把抄好的账本送到馥芍宫吧,待本宫看过后,会传你过来。”
“是。”
呵呵。
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若我这几日除吃饭睡觉外什么也不做,就刚好能抄完,旁人的字迹与我不同,淑贵妃既然会看,我也不能找人代笔。</div><div id=lineCorrect></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