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种声音,越来越甚嚣尘上。因为中海已经做到了行业一流,如果再将大把的经费,投入到研发之中,是不符合企业效益的。考90分和考100分,都是第一名,那为什么还要花费更多的投入,去追寻那100呢?
因此老董事长生前制定的南下战略,在此时就显现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南下,首先就是为中海寻找对手、培养对手,借用外部力量所带来的风险性和威胁性,来夯实中海内部的团结。使之达到打造百年中海、铸就民族品牌的宏伟愿景。
其次,国内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其在多个产业领域都存在结构性的畸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外资和外部技术的渗透,使国内那些所谓的企业家,以买办的身份,短时间内攫取了大量的发展红利。
他们的钱来得太容易、来得太快,但究其根本,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自身过硬的技术,也不投入研发,只是把所有精力,全部盯在了如何开拓市场、掠夺市场上,他们已经成了贪婪的资本家,并借助手中庞大的资本和背后的国外势力,再去打压、消灭或收购那些有潜力的小公司。
这种路子是不对的,甚至完全错误!周正渊如今已经彻底明白了,老董事长当初为什么要扶持工大帮的原因。老人家那么聪明,还能不知道把工大帮扶起来,势必就会给公司带来内斗?
可他还是力排众议,持续不断地给工大帮增加科研投入;尤其在他病逝前的一年里,更是全力提拔技术型人才的地位,使工大帮与公司其他董事,有了同等的话语权。
一想到这些,周正渊就觉得自己特别可笑!哪怕在头几年里,他还以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皆是因为他是工大帮的领头人,他手里攥着公司的科研人才。
如今,当自己在中海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之后,他才发现作为集团的大领导,要除掉一个把控技术团队的领头人,其实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他能想出一千种办法,让这个人乖乖滚蛋,然后扶持一个听话的人上来,帮着自己管理技术团队。
董事长当年没有除掉自己,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老人家,可能已经发现有不少人开始故步自封,想要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了!因此董事长要把自己这条愤怒的恶狼引进来,彻底搅翻管理层的这潭死水。当技术与管理的地位相当时,才能达到相互制衡的某种和谐,才能让中海的发展两条腿走路。
而南下这条策略,不断地给中海找寻各种对手,既能解决中海内部,管理与技术之间的矛盾,使内部更加团结;同时还能产生鲶鱼效应,促进制造业的变革和突破。这才老董事长,最终的意图所在。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老人就有了如此的远见,中海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凭的不是政策和运气,而是有一位具备大智慧的定海神针。
周正渊以前还觉得,老人动不动就高谈阔论、就谈家国情怀,谈民族工业的落后、谈拿几亿件衬衫跟国外换飞机的屈辱史,不过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觉悟和思想,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形象罢了。
道理周正渊都懂,但懂得也仅仅就是道理。如今自己的层次上来了,思想、眼光和格局也上来了,他才发现以前老人的那些高谈阔论,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是中海最为清晰的奋斗目标!
中海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允许它再下里巴人、去为了追逐资本而不顾吃相。中海的一举一动,开始代表民族工业的形象,开始代表一个集体的意志。因此发展的思路必须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社会效益必须要大于经济效益,中海才能更长久地走下去。
几十年的发展下来,多少大企业兴起,又有多少大企业没落甚至倒闭!究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他们的体量,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发展的思路开始模糊,只是一味地逐利,并没有做出及时的战略调整,没有把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及时的变更。
而如今的周正渊,已经悟到了这一点;有了这样的思想觉悟后,他已经无需再跟唐震争了,因为唐震已经输了。当思想的跨度开始拉开,当个人追求与公司目标高度重合时,他已然成为了中海的核心。
东升啊,明康集团的这个事情,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处理?周正渊从兜里摸出烟,望着远处静静流淌的滨河,语气沉稳而有力的笑问。
第629章 谭明康出院
谢东升的目光,也随着周正渊的视线,转向了静静流淌的河面上。
而河面的寂静之下,又掩藏着多少暗流滚滚?一个决策的失误,很有可能就会给企业招来莫大的麻烦,职位越高,就越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片刻的沉思过后,谢东升才微微叹息说:我对明康集团内部虽然不太了解,但明康这个牌子,也算是咱们制造业的民族品牌了。虽然对方近期的小动作不断,而且他们的意图,应该就是冲着中海来的,但我还是觉得咱们应该谨慎一些。断然与明康对立,于中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小原,你觉得呢?周正渊一边说,随手又给高帅扔了一支烟。
--
因此老董事长生前制定的南下战略,在此时就显现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南下,首先就是为中海寻找对手、培养对手,借用外部力量所带来的风险性和威胁性,来夯实中海内部的团结。使之达到打造百年中海、铸就民族品牌的宏伟愿景。
其次,国内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其在多个产业领域都存在结构性的畸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外资和外部技术的渗透,使国内那些所谓的企业家,以买办的身份,短时间内攫取了大量的发展红利。
他们的钱来得太容易、来得太快,但究其根本,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自身过硬的技术,也不投入研发,只是把所有精力,全部盯在了如何开拓市场、掠夺市场上,他们已经成了贪婪的资本家,并借助手中庞大的资本和背后的国外势力,再去打压、消灭或收购那些有潜力的小公司。
这种路子是不对的,甚至完全错误!周正渊如今已经彻底明白了,老董事长当初为什么要扶持工大帮的原因。老人家那么聪明,还能不知道把工大帮扶起来,势必就会给公司带来内斗?
可他还是力排众议,持续不断地给工大帮增加科研投入;尤其在他病逝前的一年里,更是全力提拔技术型人才的地位,使工大帮与公司其他董事,有了同等的话语权。
一想到这些,周正渊就觉得自己特别可笑!哪怕在头几年里,他还以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皆是因为他是工大帮的领头人,他手里攥着公司的科研人才。
如今,当自己在中海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之后,他才发现作为集团的大领导,要除掉一个把控技术团队的领头人,其实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他能想出一千种办法,让这个人乖乖滚蛋,然后扶持一个听话的人上来,帮着自己管理技术团队。
董事长当年没有除掉自己,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老人家,可能已经发现有不少人开始故步自封,想要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了!因此董事长要把自己这条愤怒的恶狼引进来,彻底搅翻管理层的这潭死水。当技术与管理的地位相当时,才能达到相互制衡的某种和谐,才能让中海的发展两条腿走路。
而南下这条策略,不断地给中海找寻各种对手,既能解决中海内部,管理与技术之间的矛盾,使内部更加团结;同时还能产生鲶鱼效应,促进制造业的变革和突破。这才老董事长,最终的意图所在。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老人就有了如此的远见,中海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凭的不是政策和运气,而是有一位具备大智慧的定海神针。
周正渊以前还觉得,老人动不动就高谈阔论、就谈家国情怀,谈民族工业的落后、谈拿几亿件衬衫跟国外换飞机的屈辱史,不过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觉悟和思想,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形象罢了。
道理周正渊都懂,但懂得也仅仅就是道理。如今自己的层次上来了,思想、眼光和格局也上来了,他才发现以前老人的那些高谈阔论,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是中海最为清晰的奋斗目标!
中海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允许它再下里巴人、去为了追逐资本而不顾吃相。中海的一举一动,开始代表民族工业的形象,开始代表一个集体的意志。因此发展的思路必须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社会效益必须要大于经济效益,中海才能更长久地走下去。
几十年的发展下来,多少大企业兴起,又有多少大企业没落甚至倒闭!究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他们的体量,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发展的思路开始模糊,只是一味地逐利,并没有做出及时的战略调整,没有把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及时的变更。
而如今的周正渊,已经悟到了这一点;有了这样的思想觉悟后,他已经无需再跟唐震争了,因为唐震已经输了。当思想的跨度开始拉开,当个人追求与公司目标高度重合时,他已然成为了中海的核心。
东升啊,明康集团的这个事情,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处理?周正渊从兜里摸出烟,望着远处静静流淌的滨河,语气沉稳而有力的笑问。
第629章 谭明康出院
谢东升的目光,也随着周正渊的视线,转向了静静流淌的河面上。
而河面的寂静之下,又掩藏着多少暗流滚滚?一个决策的失误,很有可能就会给企业招来莫大的麻烦,职位越高,就越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片刻的沉思过后,谢东升才微微叹息说:我对明康集团内部虽然不太了解,但明康这个牌子,也算是咱们制造业的民族品牌了。虽然对方近期的小动作不断,而且他们的意图,应该就是冲着中海来的,但我还是觉得咱们应该谨慎一些。断然与明康对立,于中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小原,你觉得呢?周正渊一边说,随手又给高帅扔了一支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