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陈文青的冷汗都要流出来了。
他虽然觉得安国公府日薄西山了,可病虎尚有几分余威,如非迫不得已的话,他是绝不想和安国公府结仇的。
在官场上,多一个敌人就多了一份危险。
陈文青也是能屈能伸之人,他想通关窍后就放软了语气问两个小舅子:“这位三爷过来可是和金老夫人有关?”
文二爷和文四爷之前拿不准陈文青是否知道妾室家人仗着他的名头在外胡作非为,也不知道陈文青是否有意纵容妾室。
因此两人一开始并未向陈文青亮明真相,只想先试探一下他的想法。
可如今两人一看陈文青这模样便知道此事他可能并不知情。
文二爷就叹了口气道:“妹夫也太不经心了。”
陈文青一听他这语气,就明白这事果与自家有关,他再度放低了身段道:“请哥哥为我解答一番。”
文二爷就把安国公府的老夫人如何拜访他们府上,以及金家婆媳的事情告诉了陈文青。
陈文青闻言又惊又气。他本以为和妾室家人结怨的只是普通人家,又有妾室说是那家婆婆生事,他才默认妾室家人过去为亲戚撑腰的。
哪想到她们招惹的竟是安国公府的亲戚,更没想到这事情竟和妾室说的完全不一样。
陈文青就是再蠢也知道此事必是妾室在糊弄他了。
安国公府的人既然来了安西,必定是已经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况且安国公府的家风他是知道的,若是他们府上的姑奶奶欺负人在先,他们绝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过来给姑奶奶撑腰了。
陈文青越想越是生气,他连忙向两位小舅子拱手说自己并不知情,还请小舅子代为转圜。
文二爷和文四爷就道他们自是知道此事,文青是不知情的,只是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一家子既然打着陈文青的名头派人生事,也该他去从中调解一下才是。
陈文青自是知道这个道理,他一面让幕僚拿了他的帖子去把那妾室家人捉起来,一面让人去后院告诉文氏,让她代为处理了那妾室。
文二爷和文四爷见他到底还是明白事理的,又并不偏心那妾室,对他的那
丝不满便又淡了些。
陈文青又请两位小舅子从中做说客,请安国公府的三爷和金府的少爷上门做客,说是要向他们赔礼。
这也是应有的道理,两人自然满口答应了。
不提陈文青那里,只说三爷这边,金老夫人是瞒着儿媳,没有告诉她安国公府将派人过来的事情。
直到三爷都到了金府门口,金老夫人才派人去同儿媳金夫人说她娘家安国公府来人了。
彼时金夫人正躺在榻上让小丫鬟帮她捶腿,听来人这么一说,她猛的坐了起来。
小丫鬟被吓了一跳,那手就不由得重了一些。
金夫人大怒,一个巴掌就甩到了她的脸上。
那小丫鬟连吭都不敢吭一下,只跪在那里低头求饶。
金夫人跟无头苍蝇似的在那转了一会儿后,就吩咐贴身嬷嬷:“快去找舅爷他们。”
贴身嬷嬷闻言便道:“安国公府的人还在门口呢,大少爷刚刚使人来问要不要他去招待他。”
“别跟我提那个逆子。”金夫人现在是一听到大儿子就生气,可她到底不能拦着安国公府的人不让他们上门。
到最后还是金大少爷过去前院招待的三爷。
而金夫人派去娘家的嬷嬷也面带急色的赶了回来。
金夫人听说自己娘家兄弟被西南总督带过去的人给绑了,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金夫人的娘家兄弟们一折腾不起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办了。
三爷和金大少爷谈了谈,见他是个温和守礼的孩子,心里对他倒有了些好感。
之后他又去见了金老夫人。
金老夫人说她要带着家人入京居住,其余人都不管了。
她虽为了孙子孙女们,不提休妻的事情,但却不想带金夫人一起进京。
这是金老夫人的家事,三爷不过是来替她撑腰的,其余的倒也不好多嘴,闻言便不置可否。
收拾箱笼以及和金夫人谈事的事宜自有金老夫人自己去做,三爷带着金家的少爷们去了一趟西南总督府后,便只待在金家前院闭门看书。
而金夫人虽想和金老夫人闹上一闹,但她娘家兄弟们都被抓了,金老夫人又说只要她同意待在安西,她会每年都给她一笔银子花销,也不会做主休了她。
金夫人想着金老夫人虽把孩子们都带走了,但她到底还是金府主母,等再过几年孩子们都大了,金老夫人又死了,她就可以随着孩子们到京城享福了。
况且她还要在此地设法搭救孩子们并补贴娘家,因此她便同意了金老夫人的要求。
——————————-
及至年底,七爷和七夫人的长女燕姐儿就出生了。
七夫人略微有些失望,觉得两个嫂嫂头胎都是儿子,她生的却是女儿,担心婆婆不喜。
可安国公府的众人却都很是喜欢这个新生的四姑娘。
老太君和老夫人怜惜她娘家远在江南,身边没有个长辈指导,对她是自然无比的精心。
又有孩子洗三、她自己要做月子,以及家中来客拜访这些事,七夫人的失落很快就被冲淡了。
--
他虽然觉得安国公府日薄西山了,可病虎尚有几分余威,如非迫不得已的话,他是绝不想和安国公府结仇的。
在官场上,多一个敌人就多了一份危险。
陈文青也是能屈能伸之人,他想通关窍后就放软了语气问两个小舅子:“这位三爷过来可是和金老夫人有关?”
文二爷和文四爷之前拿不准陈文青是否知道妾室家人仗着他的名头在外胡作非为,也不知道陈文青是否有意纵容妾室。
因此两人一开始并未向陈文青亮明真相,只想先试探一下他的想法。
可如今两人一看陈文青这模样便知道此事他可能并不知情。
文二爷就叹了口气道:“妹夫也太不经心了。”
陈文青一听他这语气,就明白这事果与自家有关,他再度放低了身段道:“请哥哥为我解答一番。”
文二爷就把安国公府的老夫人如何拜访他们府上,以及金家婆媳的事情告诉了陈文青。
陈文青闻言又惊又气。他本以为和妾室家人结怨的只是普通人家,又有妾室说是那家婆婆生事,他才默认妾室家人过去为亲戚撑腰的。
哪想到她们招惹的竟是安国公府的亲戚,更没想到这事情竟和妾室说的完全不一样。
陈文青就是再蠢也知道此事必是妾室在糊弄他了。
安国公府的人既然来了安西,必定是已经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况且安国公府的家风他是知道的,若是他们府上的姑奶奶欺负人在先,他们绝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过来给姑奶奶撑腰了。
陈文青越想越是生气,他连忙向两位小舅子拱手说自己并不知情,还请小舅子代为转圜。
文二爷和文四爷就道他们自是知道此事,文青是不知情的,只是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一家子既然打着陈文青的名头派人生事,也该他去从中调解一下才是。
陈文青自是知道这个道理,他一面让幕僚拿了他的帖子去把那妾室家人捉起来,一面让人去后院告诉文氏,让她代为处理了那妾室。
文二爷和文四爷见他到底还是明白事理的,又并不偏心那妾室,对他的那
丝不满便又淡了些。
陈文青又请两位小舅子从中做说客,请安国公府的三爷和金府的少爷上门做客,说是要向他们赔礼。
这也是应有的道理,两人自然满口答应了。
不提陈文青那里,只说三爷这边,金老夫人是瞒着儿媳,没有告诉她安国公府将派人过来的事情。
直到三爷都到了金府门口,金老夫人才派人去同儿媳金夫人说她娘家安国公府来人了。
彼时金夫人正躺在榻上让小丫鬟帮她捶腿,听来人这么一说,她猛的坐了起来。
小丫鬟被吓了一跳,那手就不由得重了一些。
金夫人大怒,一个巴掌就甩到了她的脸上。
那小丫鬟连吭都不敢吭一下,只跪在那里低头求饶。
金夫人跟无头苍蝇似的在那转了一会儿后,就吩咐贴身嬷嬷:“快去找舅爷他们。”
贴身嬷嬷闻言便道:“安国公府的人还在门口呢,大少爷刚刚使人来问要不要他去招待他。”
“别跟我提那个逆子。”金夫人现在是一听到大儿子就生气,可她到底不能拦着安国公府的人不让他们上门。
到最后还是金大少爷过去前院招待的三爷。
而金夫人派去娘家的嬷嬷也面带急色的赶了回来。
金夫人听说自己娘家兄弟被西南总督带过去的人给绑了,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金夫人的娘家兄弟们一折腾不起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办了。
三爷和金大少爷谈了谈,见他是个温和守礼的孩子,心里对他倒有了些好感。
之后他又去见了金老夫人。
金老夫人说她要带着家人入京居住,其余人都不管了。
她虽为了孙子孙女们,不提休妻的事情,但却不想带金夫人一起进京。
这是金老夫人的家事,三爷不过是来替她撑腰的,其余的倒也不好多嘴,闻言便不置可否。
收拾箱笼以及和金夫人谈事的事宜自有金老夫人自己去做,三爷带着金家的少爷们去了一趟西南总督府后,便只待在金家前院闭门看书。
而金夫人虽想和金老夫人闹上一闹,但她娘家兄弟们都被抓了,金老夫人又说只要她同意待在安西,她会每年都给她一笔银子花销,也不会做主休了她。
金夫人想着金老夫人虽把孩子们都带走了,但她到底还是金府主母,等再过几年孩子们都大了,金老夫人又死了,她就可以随着孩子们到京城享福了。
况且她还要在此地设法搭救孩子们并补贴娘家,因此她便同意了金老夫人的要求。
——————————-
及至年底,七爷和七夫人的长女燕姐儿就出生了。
七夫人略微有些失望,觉得两个嫂嫂头胎都是儿子,她生的却是女儿,担心婆婆不喜。
可安国公府的众人却都很是喜欢这个新生的四姑娘。
老太君和老夫人怜惜她娘家远在江南,身边没有个长辈指导,对她是自然无比的精心。
又有孩子洗三、她自己要做月子,以及家中来客拜访这些事,七夫人的失落很快就被冲淡了。
--